近代私立大学的发展对当代民办高校的启示

2013-11-16 02:46郭玉铸
克拉玛依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南开大学民办高校办学

王 帅 郭玉铸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清末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一些开明人士认识到了学问的重要性,于是,我国兴起了私立教育。此时国人自办的私立高等学校有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1905年创办的中国公学、复旦公学等。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达到了近代教育史上的高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和著名大学。张伯荃之于南开大学,张謇之于南通大学,陈嘉庚与他兴办的集美专科学校群和厦门大学,马相伯之于复旦大学(原复旦公学),谱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璀璨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重点的院校调整,私立大学全部合并、调整为公立。至此,活跃了近50年的私立大学销声匿迹于中国教育的舞台。近代私立大学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下顽强地生存,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时隔半个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代一批又一批的民办高校重新活跃在教育的舞台之上,尤其是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出现,更是壮大了民办高校的队伍。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占中国高校总数的28.67%,在校生达到4 766 845人(含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为2 603 177人),占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21.36%。民办高校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招生难、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低、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等问题也随之而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私立大学的办学之路,借鉴近代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的发展经验,对当代民办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发展的概况

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过程。清末私立高等学校数量较少,而且学校管理不正规,只能视为私立大学的雏形。1912年至1927年,先后出现了两次兴办私立大学的热潮。第一次出现在1912—1913年间,此时,民国元年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了清末《癸卯学制》中的“高等学堂”,代之为大学预科,按照规定需附设于大学本科之下,不能单独设立。于是,全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骤减,这给私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时机。同时,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大学令》,明文规定:“私人或私法人亦得设立大学”,允许私人也可设立大学,并承认团体设立的也是私立大学。因有政策可循,从1912年开始,许多冠以私立大学之名的学校纷纷成立,因此私立大学的数量和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就是在此时创办的。

第二次办学热潮出现在1917年至1924年。1917年9月27日,民国教育部颁布《修正大学令》,放宽了设立大学的条件,对当时私立大学的兴起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5年,全国私立大学中,经民国教育部批准立案的有13所,经民国教育部同意试办的有14所,至于未经批准而创办者则为数更多。虽然当时创办的私立大学也存在着部分院校质量差、生源少、难以维持的局面,但是,仍然有很多院校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知名度,成为当时或以后的名校。其中,有张伯苓于1919年创办的南开大学、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等著名的私立大学,复旦大学亦是1917年由原复旦公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这些私立大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二、近代私立大学发展的特点

近代私立大学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固然重要,但是私立大学自身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更为关键。部分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各自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私立大学的有序发展。

1.灵活的筹资渠道和完备的经费管理制度,保证了私立大学稳定的资金来源

资金是一个学校生存立命的根本。没有资金,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将没有办法维持。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战事不断,经济发展缓慢,高校资金难以为继。近代中国的很多私立大学都积极开拓资金来源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近代私立大学的外部资金来源渠道一是社会捐款,如南开创办时就是由社会人士捐助八万元,随着南开社会声誉的提高,开明富商、大资本家纷纷解囊相助,甚至军阀、官僚、政客为捞取政治名声也捐款给南开。厦门大学亦是著名教育家、爱国华侨陈嘉庚一直资助的。二是学生缴费,学费是近代中国私立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一部分收入最有保证,因此部分私立高校对学费的依赖程度较高。此外,近代私立高校还积极探讨其他的外部资金来源渠道,如政府资助、银行借贷、发行债券等。近代私立高校内部资金来源有基金利息、校产租息及校产经营与运作收入、杂项收入等。以南开大学为例,当时,南开大学有多处土地做出租之经营,收入不菲。江苏督军李纯去世后,将遗产的四分之一捐赠给南开大学,学校以这笔巨款购买公债股票,把基金所得利息充作学校日常管理经费。

2.先进的董事会制度和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了私立大学的和谐发展

管理是一个高校能否成功发展的又一关键。近代高校的管理体制在当时来看也是比较先进的。近代私立大学一般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监管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负责选聘校长、筹集经费、监督学校资金的使用、制定学校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等重大事务。由校长全权代理学校日常事务,在校长之下设教务处等行政机构,设立院系等学科学术机构,做到责任分明、相互联系,实现了私立大学的民主管理。如复旦大学,1913年于右任等组织的复旦公学董事会,聘请孙中山、蔡元培、陈其美等人为校董,并推王宠惠为董事长,聘请李登辉为校长。在他们的帮助下经李登辉先生艰苦努力,复旦大学才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南开大学的管理模式以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办事高效而闻名,校长张伯苓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将学校做成一法制学校”的主张,避免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情况。1921年,张伯苓召集南开师生代表20人讨论学校改革事宜,明确提出了“校务公开、责任分明、师生合作”的管理方针,鼓励师生参与校务管理,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实行董事会制度以外,近代私立大学还拥有一批高效的行政队伍。他们拥有的行政人员不多,但是办事却十分有效,既减轻了高校的开支,又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3.稳定优质的师资力量,提升了私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的素质同时就是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发展虽然和领导者的能力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业务好、品行高、认真教学的老师。如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办学之初就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张伯苓主张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南开在教师选聘上也是煞费苦心。南开大学最初聘任的教师,主要是一批学有所长的留美学者或外籍教师。另外一部分教师来源是本校或国内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他强调引进各学科最高学位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从机制上保证教师的水平和质量。经过连续几年任教考察的学科带头人,不再续聘,而是成为终身制,以稳定教师队伍;报酬激励与业绩挂钩,以鞭策终身服务南开的教师永不懈怠,不断创新;建立评议会或教授会,参与学校管理,激发教师的南开主人翁精神。

4.坚定执着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实现了私立大学的鼎盛繁荣

办学理念决定了私立大学的发展前景。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为什么办学,办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办学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南开大学创办之初,学校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但是他正视各种困难,坚信办学理念。正如1934年他致南京政府教育部《天津私立南开大学申请补助书》中说:“高等教育,重质不重量。”他凭着这种对教育的信念和自己对于教育的认同,使南开大学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厦门大学的创办人陈嘉庚资助厦大长达16年之久,面对经济不景气、自己经营企业亏损的情况,仍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厦门大学的校歌、校训、校徽均阐明“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理念。正是这种办学理念才使得厦门大学获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国人创办私立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通过发展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强盛,抵御其他国家的侵略。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救国”的理想很难实现,但是,正是这种执着的办学理念和殚精竭虑的办学精神,才促成了近代私立大学的鼎盛繁荣。

三、近代私立大学对当代民办高校的启示

1.完善民办高校管理政策法规,细化评估、考核、退出机制

近代私立大学发展的两次高潮都是和当时政府给予的政策有关。民国时期,政府对于私立大学的各个方面都有规定,限制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办学力量,从而规范了私立大学的发展。当代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和国家的政策也息息相关。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7年颁布的《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文件都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国家的这些相关法律政策基本上都是比较宏观的,可以指导民办高校的设立与发展,不能约束民办高校的规范与退出。当代民办高校鱼龙混杂,很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民办高校,极大地损伤了民办高校的声誉。为了保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和规范民办高校,完善民办高校各个方面的评估机制,明确民办高校的退出机制,这样才能保障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给民办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2.拓展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资

在现有的民办高校中,一部分由企业出资和公办大学联合办学,另一部分则属于个人投资办学。大部分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在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培训、科研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这是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与提升的。近代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借鉴——民办高校可以多渠道寻求资金的来源。民办高校可效仿近代私立大学通过设立校产基金、校产租息、校产经营与运作等渠道募集资金;民办高校也可以寻求企业资金的捐助与支持,可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模式,这样,民办高校的经济实力可以得到增强,教育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企业也可以获得宝贵的人才,实现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民办高校也可倡导校友为学校捐助财物及资金等。民办高校只有积极拓宽资金来源与渠道,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循环与发展。

3.引进科学民主的监督、管理模式,避免家族式管理

当代部分民办高校的校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出资人,这样导致很多高校形成家族式管理,在学校中没有民主,教师的权利也得不到保证,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当代民办高校可以借鉴近代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制度,邀请教育家、企业家、文化名人等成立学校的董事会,共同监督、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并聘请知名的教育家担任学校校长,学校的管理干部要做到任人唯贤,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同时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教育组织,也有必要探讨学校的管理模式,以便民办高校的发展能够长久下去。

4.保证民办教师的权益,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代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一样,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但是,他们却没有和公办教师一样的待遇。现在民办教师大部分都是聘任制,民办教师在人事关系、职称评定、养老、医疗、住房、保险、组织关系等方面都没有得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教师的积极性。而近代私立大学能在那样物质贫瘠的年代请到如此众多的知名学者授课讲学,关键在于近代私立大学有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私立大学的教师不仅可以享受和公办大学教师一样的社会地位,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收入,使私立大学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保证。这是值得当代民办高校管理者反思的,优质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只有保障教师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为教育做贡献。

5.转变办学思路,树立为教育而办学的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民办高校也开始市场化。部分民办院校的出资人,办学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学校的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学生和家长不信任民办高校。近代私立大学的校长,最后都被铭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成为耳熟能详的教育家,主要因为他们高尚的办学理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心血,不求资金的回报,甚至有人为教育一掷千金,是当代民办高校办学者学习的榜样。民办高校应该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更灵活的办学优势,开设社会急需的特色学科和专业,真正做到为教育而办学。

当代的民办高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和近代私立大学的发展相比,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世界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更是不能相提并论。民办高校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汲取近代和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促进当代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

[1]田正平,陈桃兰.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创建考辨[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2]王一涛.民办高校创办者子女接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4]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5]陈纳,闫温乐,卢丽琼.上海私立高等教育传统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0(3).

[6]华银投资工作室.思想者的产业——张伯苓与南开新私学传统[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7]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A].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8]程忠国,周晖,曾光辉.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2).

猜你喜欢
南开大学民办高校办学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