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形-背景理论”看小品《不差钱》的幽默根源

2013-11-16 02:46白雪琴张宜波
克拉玛依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赵氏小品背景

白雪琴 张宜波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在小品《不差钱》中,赵本山对语言的运用可谓是独树一帜,不但可以被南北观众接受,甚至其中的某些段子成为春晚过后的流行语。由于赵氏小品(本文所指的赵氏小品是赵本山一行人在舞台上的演出成品)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对赵氏小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欧阳、李秀云通过分析赵氏小品的语言特点研究了赵氏小品幽默因子;李丽从其舞台布局及人物角色入手分析了赵氏小品脍炙人口的原因;樊玲、刘茜从语言学角度对赵氏小品做出了研究;张丽丽从语言顺应角度诠释了赵氏小品中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等等。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解读赵氏小品《不差钱》的言语的幽默根源。

一、图形-背景理论简介

“‘图形-背景论’是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认知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丹麦心理学家鲁宾(E.Rubin)首先用“脸/花瓶幻觉图(face/vase illusion)将“图形”与“背景”进行了区分。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时,总是先注意到某些事物,因为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会优先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称之为“图形”;而那些没有被立刻注意到的,我们称之为“背景”。之后完型心理学家借鉴其来研究知觉及空间组织方式,并提出了“图形-背景分离理论”(figure/ground segregation),知觉场总是被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某一感知中具有完整结构的容易引起注意的那一部分,也是注意的焦点所在;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在观看某一客观实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率先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到了语言研究中”。“语言中的‘图形-背景’和客观世界中的图形和背景不同,因为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不是具体的实体,但语言中的‘图形背景’是有空间关系或方位关系的相关实体,可以是时间、因果关系等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事件”。根据完型心理学,关于“图形”的界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nciple of Pragmanz),即具有完形特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积小的、容易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被看做是“图形”;而面积较大的位置相对固定不易移动的则是“背景”。

喜剧小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最多的包袱,让观众的笑声不断、共鸣声不断。一部成功的喜剧小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唤醒观众的知觉,激发观众共有的schema,即观众在共同的社会文化圈内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然而唤醒绝不是喜剧小品最终的目的,在唤醒的铺陈下,突出才是喜剧小品的王道。这正是我们所介绍的“图形-背景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图形-背景”理论运用的成功与否可以直接影响整部喜剧小品的结果。所以小品的内在特点构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喜剧小品中存在和发展的温床;同样“图形-背景理论”搭建起了喜剧小品成型并且吸引观众的框架。

二、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不差钱》的幽默根源

“喜剧小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其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发观众产生愉悦之感”。赵氏小品言语独特,通过言语图形设计,使语言脱离了人们的表达习惯,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话语表达与认知理解之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差,进而产生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然而赵氏小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在于它的言语创新、偏离常规,给观众造成心理偏差,从而构成不同层面的图形,产生幽默效果。

(一)背景分析

根据“普雷格朗茨原则”,《不差钱》中的背景可以分为三类:社会文化语境背景、事件背景、临时预设背景。“社会文化生活语境指的是交际双方所处的言语社团或生活圈子,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作为个人的言语选择代表着他本人的身份和社会人文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也反映着他所在的文化和集体意识。其中面子、权势和社会距离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在谈话一开始就要弄清楚双方在年龄、地位等方面的关系。尤其是有求于对方时,所使用的言语行为更加体现出给对方留面子。整个小品事件发生在东方文化背景中,面子问题是不可避免被提到的因素。

例1——

赵本山(以下简称赵):她姥爷,这都是实在亲戚,你就点吧。

毕福剑(以下简称毕):不不不,咱随便吃点饭就可以了。您来您来。

赵:现在咱家都富了,农民生活跟过去不一样了,你就卯劲吃,你能吃,你能吃多少钱?我点。

例2——

赵:还没吃饭呢。你先把那揣起来,来点菜,快点。

小沈阳(以下简称阳):照完再点呗。

赵:快点,点完再照。

阳:要跑了呢?

赵:谁跑啊,这都低调来的,你别跟着这个那个的说。

“例1”中首先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自我”概念的把握,只要是自己人,有些事情就可以更容易解决。为了能让丫蛋上“星光大道”节目,赵在称呼上尽量选择能拉近双方关系的称谓“她姥爷”。虽然年龄上赵更加年长些,但是双方所处的地位不同,赵使用了处处给毕留面子的言语行为。除了称谓,还用了赞扬的言语,比如在“例2”中赵恭维说:“这都低调来的”。同时在点菜过程中,赵出于客人面子一定要对方先点菜,并且语言使用礼貌又客气;而对于阳却使用更多的是命令句。因此,笔者认为正是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交际双方使用了不同的言语行为。这一大的文化背景在观众心中早已形成,在其衬托下,才会出现下文中的“图形”。

在小品《不差钱》中,整个事件发生在一家别具特色的餐馆中,赵带着孙女毛毛要请“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吃饭。事件背景为小品的幽默营造了可能的环境,为后文中各种“图形”的凸显提供了可行性。

例3——

赵:这就是铁岭最贵的饭店,苏格兰调情。

毛毛(以下简称毛):爷,你念反了,苏格兰情调,这家老贵了。

通过这爷孙俩开场简短的对话,首先向我们呈现了事件背景,铺垫了事件基调,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要根据这一背景出发——这是一家不同寻常的饭店,必然会有不同寻常的服务,看似比较高级,观众会根据此事件背景有所期待。

“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叫前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来的,指的是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同时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或多方还会根据突发状况来设定背景,在这里我们称之为临时预设。在小品《不差钱》中,当得知准备的三万元钱被孙女落在炕上时,赵与服务员阳有个不成文的约定:

例4——

赵:客人来了,我点菜的时候你要配合我。

阳:怎么配合?

赵:给我兜着点,我点贵的,你……

阳:我就说没有?

赵:你太明白了。

在这个临时假设的场景下,于是有了接下来点菜过程中惹人发笑的对话,为后来各种“图形”的凸显营造了临时背景。赵与阳约定好了点菜时给兜着,但不能让接下来出场的毕知道,一旦违反了这个预设就会造成“图形”的凸显,观众心中顺理成章的期待被打破,这种打破预设的突兀会给观众创造笑点。

(二)“图形”分析

根据完型心理学家的观点,“图形”的界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即“图形”是具有完整形状的,可移动的,体积相对较小的物体。“图形”依存于背景而凸显于背景。喜剧小品把握了“图形”的凸显性,利用打破观众对事物常规规律和特征的期待,达到幽默效果。“图形”之所以能被人们立刻感知就是由于它的凸显性可以吸引眼球。

1.语音“图形”

王希杰认为在语音方面,读错别字、发音失误,都是对语音常规即零度形式的一种偏离。在舞台上正确的语音环境是观众心中期待的。而赵氏小品很善于运用汉字多音字的特点,有意读错,制造闭合的语音“图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这个凸显“图形”与通俗文化相结合时势必会创造笑点:

例5——

赵:……苏格兰调情。

毛:爷,你念反了,是苏格兰情调。

例6——

赵:没听明白吗?英文名字叫小损样。

“例5”中赵利用“情调”与“调情”中“调”的多音特点故意误读造成语音上的凸显,再加上“调情”指的是男女之间暧昧的关系与情调相差甚远,这样一个与高雅饭店环境格格不入的词语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语音层面上的“图形”,凸显于背景之上,达到了引人发笑的效果。而“例6”中演员故意模糊对方的发音,利用近似的错误发音来编造新词,制造语音“图形”,凸显于观众心中所期待的正确的语音环境,进而制造了笑点。

2.词汇“图形”

赵氏小品中惯用词类混搭或是纯粹的词语误用等词汇手段制造词汇“图形”,达到幽默效果。这些表达偏离了正常的词语搭配原则,在特定的语境下会凸显于背景之上,自我形成闭合“图形”,创造幽默点:

例7——阳:苏格兰打卤面

例8——赵:……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呐!

词语搭配在表达语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词语搭配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早已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词汇背景。而在“例7”中,“苏格兰”属于西方文化,“打卤面”属于中式文化。在中式文化基础上包裹上了西式文化外衣,这种牵强附会的搭配不符合观众心中对于正确词语搭配的期待,从而“苏格兰打卤面”自我形成一个词汇“图形”凸显于观众眼前,引人发笑。在“例8”中,“艺术细菌”更是超常搭配,不得不从整个句子结构中凸显出来,形成“图形”给观众带来欢乐。

3.语法“图形”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句子必须按照语法规则组合,否则,就是错误的句子,就会引起误解。在语法层面,正确的和规矩的语法结构是观众心中所期待的环境背景,而不合语法的句型则会自我构成“图形”吸引观众注意力。

例9——

赵:一斤多的……有……有吗?

阳:有,还是没有啊?

在“例9”中的问句:有吗?它的答语应该是判断性答语,即“有”或者“没有”,而这里却使用了选择问句,显然违反了语法规则,但是却耐人寻味。这一不合规矩的回答打破了观众在临时背景下的期待——阳违背了与赵的“合约”。所以他的回答很笨拙地泄露了二人的谎言,为观众创造了笑点。

4.语义“图形”

语义规则要求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致性。在交谈中,谈话双方要遵守合作原则(质量原则、数量原则、方式原则、关系原则),使自己的话语符合交谈场景、目的要求。在喜剧小品中,尤其在语义层面,会话经常违反关系原则以打破常规背景制造凸显“图形”来形成笑点。关系原则要求交谈内容尽可能与交谈语境相关而不是言其他。在赵氏小品中,经常会出现言其他的情况,这看似不符合规矩的谈话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例10——

毕:下边,我看看。鱼翅就更不要点了。

赵:鱼刺有也别吃了,我吃鱼刺有一回就卡住了嘛。后来用馒头噎、用醋泡都不好使,到医院拿镊子拿出来的!不吃那玩意。

例11——

阳:《我和你》

赵:你个人唱,这刚下飞机累成这样,跟你唱?

“例10”与“例11”中,赵有意曲解了“鱼翅”“我和你”,故意言其他,打破了词语解释的常规。借“听文生义”的方法把观众熟悉的词语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加以解释,与原文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偏离,打破了观众心中关于“鱼翅”与“《我和你》”已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凸显了两个新“图形”,制造了幽默。

5.语篇“图形”

当上下文不一致时,必然会引导读者从已经形成的心里预设中走出来,来分析不一致出现的用意。在赵氏小品中经常会使用到语篇不一致,以达到幽默效果。

例12——毛:今天我心情非常地冲动。今夜里阳光明媚……今夜里多云转晴。

例13——阳:哎呀,妈呀,我唱《神话》上去了,好像。

例14——阳:……毛主席呀领导咱……起高了……

在“例12”中,毛是为了“星光大道”准备的发言,观众熟知那样的场合需要正式的演讲而毛却前言不搭后语转到天气预报上了,打破了观众对于“星光大道”已有的有关获奖发言的知识背景,成功凸显了“图形”;在“例13”中,阳给观众带来的是音乐上的语篇“图形”,从《我和你》转到了《神话》,同样打破了观众的期待制造了幽默;“例14”中造成了乐曲衔接上的语篇“图形”,观众已经预设好了他能唱上去,因而没有唱上去就会凸显于背景之上,带来了幽默效应。

6.语场“图形”

Halliday&Hasan将决定语言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涉及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它能体现语言使用者在特定情景语境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作用。赵氏喜剧小品中语场偏离是常见的现象,它会对其相应的语域特点做出暂时的故意的违背。在特定的语场中会使用特定的语言,这是观众心中已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当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必然会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背景预设,从而达到制造笑点的目的。

例15——阳:哎呀,我的妈呀,毕老师来啦?你咋出来了呢?哎呀我的妈呀,快来人呀,一会该跑了,毕老师毕老师……

例16——

赵:……给你弄一个大照片挂中间,周围全是花呀。

毕:老哥,那……那花什么颜色?

赵:白的黄的都有啊。

“例15”中阳的语言显然在描述一个小偷的场景,这和见到一个明星应使用的语言严重不符合,打破了观众心中早已存在的见到明星的场景的社会文化背景,凸显出一个语场“图形”,引人发笑。“例16”中,赵描述的是一个人去世的场景与观众心中欢迎明星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制造了“图形”,创造了笑点。

总之,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强调背景对“图形”构建的基础作用,小品能够逗乐观众的正是通过观众自己推翻心中的各种期待与想象而达到幽默的效果。打破观众对事件的期待,使人物的言行凸显吸引观众注意力,就是“图形”构建过程。观众在小品场景出现后心中会形成对人物行为以及事件发展的期待与预设,此种期待是符合场景的期待与想象,是整个事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赵氏小品《不差钱》暗合了这种“图形-背景理论”,在不同层面“图形”的构建中,通过对观众心中已有的文化背景、语言背景的偏离,形成凸显“图形”,吸引观众注意、思考,进而引人发笑,从而达到了“赵氏幽默”。

[1]欧洋.赵本山小品语言特点分析[J].戏剧文学,2011(6).

[2]李秀云.别一种艺术构型——赵本山小品独特构型的美学批判[J].戏剧文学,2011(10).

[3]李丽.赵本山小品《不差钱》开场部分艺术分析[J].时代文学,2011(8).

[4]樊玲.动态预警对简介言语行为制约的运作机制研究——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1(5).

[5]刘茜.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话语浅议[J].博奇·博记,2011(5).

[6]张丽丽.语用预设对赵本山小品中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诠释[J].剑南文学,2011(9).

[7]沈志和.“A is to B what C is to D”结构的图形-背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8]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 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1.

[9]胡艳秋.图形-背景与词条结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6).

[10]张继红.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

[11]匡文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

[12]安丰存,李红英.语言偏离与话语幽默[J].延边大学学报,2011(10).

[13]樊玲.动态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制约的运作机制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10).

[14]常宗林.英汉语言文化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丽丽.语言预设对赵本山小品中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诠释[J].剑南文学,2011(9).

[1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17]张德禄.Cohesion in English——张德禄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赵氏小品背景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赵氏的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