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增大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相关性探讨

2013-12-09 00:33石红梅
中外医疗 2013年30期
关键词:左房阵发性内径

石红梅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病区,广西桂林 541001

心房颤动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有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的原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频繁发作不仅可以演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影响心功能,而且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大。为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该研究对2010—2013年该院收治的对心房结构特别是左房增大患者与心房内径正常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并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08例,男73例,女35例,年龄38~76(52.6±7.3)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50例,诊断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拟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冠心病40例,为心肌梗死患者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风湿性心瓣膜病18例,经过心脏彩超后明确诊断。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左房增大组(A组n=56例),心房内径正常组(B组n=52例)。

1.2 仪器

选用ECG-9130P 心电图仪描记12 导同步心电图,选用P1200AB 24 h 动态心电图仪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统计,选用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Logie5(探头频率3.0 MHz)检测心脏结构。

1.3 方法

①阵发性心房颤动: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分析加人工判定阵发性房颤。②P波离散度测定:常规12 导同步心电图记录窦性心律时12 导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P波起止点明确的心动周期,由指定医师进行手工测量3个窦性P波时限,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最大P波时间(Pmax)与最小P波时间(Pmin)的差值即为PD。③心房内径测量:对患者所有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技术检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男≥33 mm,女≥30 mm 为左房增大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左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及Pmax、PD的关系

左房增大为主患者(A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心房内径正常者(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6,P<0.01)。Pmax:A组(105.32±9.7)较B组(78.22±5.4)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1)。PD:A组(45.92±6.3)较B组(32.59±9.8)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1)。

2.2 阵发性房颤与Pmax、PD的关系

Pmax:阵发性房颤组较无阵发性房颤发生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0,P<0.01)。PD:阵发性房颤组较无阵发性房颤发生组亦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1,P<0.01)。

表1 左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及Pmax、PD的关系

3 讨论

P波离散度这个概念在1998年由Dilaveris 等首次提出,它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个新指示[1],是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概念[2]。最大P波时限延长是房内或房间传导延缓的标志,是预测房颤比较肯定的指标。有资料表明应用Pmax 平均值这一心电图指标,预测房颤的特异性为72%,敏感性为85%,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2%,当其联合应用PD 指标时,可将房颤预测的特异性提高到90%,敏感性达75%,阳性预测准确度提高到92%[3]。

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左心房的结构以功能相应的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并且许多研究[4]证实左房结构改变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 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这说明左心房的病理改变可能在心房颤动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能与左右心房的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学特性有关。左心房扩大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疾病等病情进展的危险标志,分析该组患者该组患者引起房颤的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心瓣膜疾病,存在心房扩大、心肌缺血及淤血长期病理刺激,左心房心肌纤维化、左心房壁不均匀增厚引起心房肌细胞形态及离子通道电生理发生改变,导致心房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增加,传导期与不应期不一致,所以容易发生房颤[5]。同时心房扩大后能容纳更多的折返子波,因此易于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心房扩大后心房肌细胞肥大甚至引起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造成心房内各向传导异性增大,都为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病理基础[6],如反映到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上则表现为不同导联P波持续时间的差异,造成P波离散度加大。

综上所述,左心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1]贾清森,吴明营.P波离散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5-7.

[2]佟翠艳,姜凤久,刘剑立,等.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P波离散度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8(3):147-149.

[3]石伟艳,张勇,王兆玉.P波离散度与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33-3334.

[4]孙少喜,罗苑苑,李蘅,等.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0):1256-1258.

[5]周述娜,朱玉坤.心房纤颤的类型与左心房增大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A):2158-2159.

[6]张淑花,陈明龙,杨兵,等.P波离散度及心钠素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2):1713-1715.

猜你喜欢
左房阵发性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1例左房粘液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