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习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1)

2014-01-01 02:26宁,刘
护理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医学生

丁 宁,刘 蕾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增加,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医学生是将来临床医疗工作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与临床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临床医疗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提高临床医疗工作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附属医院共有2010级本科实习医学生120人,男62人,女58人,年龄20岁~22岁(22.03岁±1.56岁),均在临床实习3个月,实习前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均正常。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症状自评量表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关于生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采取1分~5分5级评分,得分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共9个基本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躯体化、强迫、偏执、抑郁、精神病性、焦虑)。以SCL-90总分<160分和≥160分将120名学生分为健康组和问题组,使用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并对两组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比较。该问卷是肖水源[2]于1986年编制,共10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分为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采取1分~4分评分。统一培训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120份。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实习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大学生常模[3]比较(±s) 分

表1 实习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大学生常模[3]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医学生 120 1.38±0.40 1.79±0.30 1.77±0.31 1.57±0.37 1.48±0.39 1.53±0.38 1.35±0.39 1.80±0.31 1.33±0.40大学生常模 4 141 1.45±0.49 1.98±0.64 1.98±0.74 1.83±0.65 1.64±0.59 1.77±0.68 1.46±0.53 1.85±0.69 1.63±0.54 t值 -2.031 -6.891 -7.283 -7.672 -4.330 -6.613 -3.020 -1.713 -0.186 P 0.045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3 0.089 0.000

表2 心理健康组和问题组医学生社会支持情况比较(±s) 分

表2 心理健康组和问题组医学生社会支持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社会支持总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健康组 78 27.95±5.72 8.76±2.30 11.55±3.15 7.64±2.69问题组 42 24.05±5.09 7.71±2.00 8.93±2.53 7.40±2.12 t值 3.363 1.864 5.984 0.404 P 0.002 0.069 0.000 0.688

3 讨论

3.1 本科实习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实习医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3]相比较,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与沈晓丽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和其他的专业相比,医学专业学习的生理、心理知识,有助于医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心变化,并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心理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另外,实习医学生就业途径的固定性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明确性,都使医学生的心理不适如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

3.2 问题组和健康组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 生活事件是指个体生存环境的特别的或有意义的变化,对学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5,6]。实习医学生已经在临床接触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在学校未曾遇到和课本中无法模拟的,因此,实习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学校到医院,其学习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面对的是生命,而不是课本上的案例或者一些数字,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技能不熟练都给实习医学生带来压力。社会支持在性质上分两类:一类为工具性社会支持,即客观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为情感性社会支持,即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被关心、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4]。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问题组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临床医学实习生问题组与健康组的客观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心理状况比较差的医学实习生来说,其主观体验的情感支持比较少。实习医学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主力军,其在临床实习时不仅要为病人解除病痛,学习掌握各种医学知识,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当工作学习不被承认或者支持的时候,会产生焦虑、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

3.3 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医学生正处于性别和社会角色发展阶段,情感困扰、人际压力、不良情绪累积、敌对的心理增多,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7],所以医院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开设心理学课程,及时排解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31-35.

[2]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127-131.

[3] 张智勇,罗珊江.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4] 沈晓丽,李晓红,秦浩.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7(17):3295-3297.

[5] 张文静,孙红梅,李军.等.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131-133.

[6] 杨小平,李晓梅,郭记敏.实习期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2C):4133-4134.

[7] 左川,曾静.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18-1120.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医学生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