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综合性实验的探讨

2014-01-13 14:55刘萍萍李倩如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综合性

刘萍萍,李倩如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郑州45000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生认识疾病,培养医学生“无菌观念”,提高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目前各院校中实验教学通常只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教学内容上往往只注重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忽视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以及实验技能方面的重要性。这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使得学生不重视实验课,不愿动手,不愿思考,缺乏对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使实验课逐渐失去了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微生物学操作的同时,进行自主分析、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基础理论学习的阶段去体验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感受。

1 实验内容的选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最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根据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工作结合紧密的特点,可以将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现代的一些方法及技术与临床应用进行整合,将原来独立的实验操作组合为综合性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结合,如病原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的自主综合性实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这些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不仅包括了一些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规仪器的使用,比如培养基的制备、细菌接种、显微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而且和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分离、纯化、鉴定,致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等。这些自主综合性实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同时加深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通过开展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并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通过药敏试验,使学生了解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临床用药打下良好基础。

2 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为2 人一组,每组学生可从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每组共同完成1个实验题目。针对每个实验题目安排8~10个学时,其中1~2个学时用于检索文献和设计实验方案并确定具体方法,6~8 学时用于实施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为使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动手操作时间,要求学生把检索文献、方案设计及写实验报告放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材料等方面自行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临床相关病例,所以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实验指导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点评、修改,结合实验室条件,最终学生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科研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2]。

3 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自主综合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但实验指导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指导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解,协助学生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由于学生最初对一些实验器械、试剂和仪器不熟悉,对如何进行操作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也不了解,所以实验指导教师首先可将实验内容进行总体介绍,然后示范或者利用多媒体演示关键操作,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其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监控实验进度并防止实验室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4 实验考核

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更认真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为了使学生对实验课有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实验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并结合课堂讨论,对学生从文献检索、设计思路、配制试剂、操作步骤、仪器使用维护、结果判读、数据分析到最终结果和讨论,以及实验完成后的实验物品处理,实验室卫生等内容逐一进行评估。教师根据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完成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

5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课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为以后临床独立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强调学生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样的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并不可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在纠错的过程中更易加深对实验内容或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严格要求和引导,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这对于一个以后要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4]。

通过开展自主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加强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具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系统化;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等环节,拓宽学生获取、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性实验设计小论文的具体写作,教师的指导和点评,使学生初步了解科研论文写作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对每个同学实验方案点评,不仅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目前教学条件下,这种面对面个性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空间;同时,自主性实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以教促学,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学生调查反馈的意见和要求,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田广文,陈德育,杨 样,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13,23.

[2]胡修周. 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5): 365-367.

[3]张庆芳,迟乃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施[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9): 1 432-1 435.

[4]刘承梅,任彬彬. 浅谈高校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 3-4.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实验课综合性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有趣的实验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