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

2014-01-21 16:13马良生
终身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省政府江苏办学

马良生

江苏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

马良生

江苏开放大学批准建立后,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着力抓好办学系统建设,会同主管部门,提出市县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市县政府上报建设方案后,认真组织专家审核,最终报请省政府批准,形成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为全省电大的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开放大学;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2013年1月28日,江苏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举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曹卫星为江苏开放大学揭牌,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2月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在《省政府关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3〕26号)中指出:为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并报教育部批准,决定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1]

江苏开放大学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教育厅精心指导、全力推进的结果;是省有关部门及兄弟高校大力支持的结果。开放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江苏电大经过15年的探索实践,终于取得了建设开放大学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对江苏电大34年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预示着学校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江苏开放大学成立后,学校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建设方案,积极争取支持,着力抓好办学系统建设,为全省电大系统的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一、系统建设依据

系统办学是中国电大的办学特色之一。与英国开放大学的地区学习中心的设计不同,中国电大系统采用系统模式,地方电大对应于各级政府的建制,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成为同级政府辖下的高等学校,这一架构克服了高等学校设置长期偏重大城市的倾向,使电大的辐射面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到全国的城市与农村。电大的系统建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区域办学的格局,具有鲜明的改革与创新精神。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系统建设。

江苏电大历来重视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电大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在制订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就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做了统一安排。在江苏开放大学成立后,根据《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2〕146号)关于“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筹建江苏开放大学,各地在现有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分别设立市、县开放大学,形成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的精神[2],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努力加快系统建设,会同主管部门,提出市县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年4月22日,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苏开建办〔2013〕1号),意见明确要求:[3]

(1)把市、县(市、区)开放大学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市、县(市、区)开放大学是江苏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骨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组织实施“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能够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省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发展定位、资源统筹、合理分工等工作,指导县(市、区)做好开放大学建设方案。除省直管县试点的三县(市)外,各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经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核论证后,报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核准。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举办,为独立法人单位,业务上接受江苏开放大学的指导和管理。各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优势,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整合部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其他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和多功能办学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同时建设成为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江苏开放大学与市、县(市、区)开放大学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签署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协议。市级开放大学受市政府和江苏开放大学委托,对辖区内县(市、区)开放大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3)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综合办学职能。市、县(市、区)开放大学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和培训。面向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等各类人员,特别是企业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开展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择业与创业能力。面向职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可以接受江苏开放大学委托,承担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的部分教学管理和辅助教学任务,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为学历继续教育提供支持服务。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可与江苏开放大学合作开展面向全省的相关教学资源、专业和课程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开放性办学优势,以参与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城乡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4)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基础能力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应具备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教学与支持服务系统,形成集教学、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面向全民学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应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专兼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原则,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同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和科研队伍。建设和完善专兼职教职员工聘用、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市、县(市、区)开放大学要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更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建设,完善资源建设和应用规程,建设教学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并与江苏开放大学共同形成综合性资源库。

(5)努力为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各地应尽快成立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放大学的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要将开放大学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和保障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承担,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保障开放大学经常性人员经费,对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经费支持,对准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与管理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基本建设的专项投入。

为指导市县做好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申报工作,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下发了《关于报送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苏开建办〔2013〕2号)[4]:根据《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2〕146号)和《省政府关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3〕26号)有关精神,我省将在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设立市、县(市、区)开放大学,与江苏开放大学共同形成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通知要求:

(1)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的领导,以现有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成立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并健全政府为主、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2)请各地按照《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苏开建办〔2013〕1号),抓紧研究制定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经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核论证后统一报送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直接报送。经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成立市、县(市、区)开放大学。

(3)各地要加大对开放大学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个文件的下发,标志着江苏开放大学系统建设正式进行。

二、系统建设实施

1.市县政府申报

建设开放大学是政府目标工程。市、县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以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制订方案,经政府批准后上报。如徐州市在2013年2月21日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副市长孔海燕提出了“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加快创建市县两级开放大学”的具体要求。2013年3月至4月,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向分管副市长和副秘书长汇报建立徐州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起草情况。学校在收到《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苏开建办〔2013〕1号)和《关于报送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苏开建办〔2013〕2号)文件后,即上报市政府《徐州开放大学建设方案》。2013年5月8日,副市长孔海燕做出批示,要求文教处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市电大与教育局统筹市、县(区、市)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报市政府研究。从2013年5月9日开始,文教处先后征求了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人保局、编办、教育局等单位意见,及时对徐州开放大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并要求所有建设方案必须经所在县(区、市)人民政府同意。2013年5月25日,市、县(区、市)及大屯煤电公司的9个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全部形成,经当地政府批准后,上报市政府。2013年5月2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志杰召集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人保局、编办、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各县(区、市)分管领导,以及市、县(区、市)电大的负责同志,共同审议9个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会上,徐州电大党委书记杜吉林做了关于筹建徐州开放大学的情况汇报,各县(区、市)分管领导及电大负责同志就本地区筹建开放大学情况也进行了汇报,与会的相关部门领导对开放大学的筹建情况予以肯定,最后一致同意徐州市及其县(区、市)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并要求做好相关报送工作。2013年5月29日,文教处按照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报送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要求和格式,对9个方案进行了最后的审定和整合,并经副市长孔海燕签字同意。2013年5月30日,徐州市政府行文,将徐州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报送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地在制订建设方案的进程中,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如:常州市政府正式立项2.43亿建设常州开放大学新校区;淮安市政府拟投资1亿元规划建设淮安开放大学新校区;昆山市政府按全日制生均经费50%的标准,对昆山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的学生进行生均拨款,同时根据开放大学建设需要,2014年新增39个教师编制,等等。

2.领导小组审核

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个文件下发后,江苏开放大学积极努力作为,帮助指导各地加深对建设开放大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先后组织专家于2013年7月和11月对两批上报的70个市县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初审。审核的依据是省政府批准的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个文件。尤其以建设方案是否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将开放大学定为独立法人单位;是否成立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是否将开放大学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体系;是否落实保障措施情况等为核心指标。凡是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和市县教育部门、电大联系沟通,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几上几下,力求完整,最终经过当地市政府批准上报。对经过修改,仍不达到省政府文件要求的,暂缓审批。最后将专家组审核意见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3.省政府批准

2013年12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出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部分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5],指出:按照《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2〕146号)要求,经各地申报,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同意南京市等12个市开放大学、江阴市等50个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开放大学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发挥好开放大学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主阵地作用。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已获核准的地区,要抓紧挂牌成立;尚未核准或仍未申报的地区,要加快建设进度。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力度,指导开放大学完善网络体系,改革办学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特色水平,努力把开放大学建成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持载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共62个:其中省辖市12个: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县(市、区)50个:无锡市:江阴市、宜兴市 ; 徐州市: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铜山区、贾汪区;常州市: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苏州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南通市: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通州区;连云港市:东海县、灌南县;淮安市:洪泽县、金湖县、涟水县、盱眙县、淮阴区、淮安区;盐城市: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大丰市、东台市、盐都区、亭湖区;扬州市: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邗江区;泰州市:靖江市、兴化市、姜堰区;宿迁市:沭阳县、泗洪。

根据《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2〕14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部分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江苏开放大学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各市县开放大学接受江苏开放大学的业务指导,并与江苏开放大学共同构成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市县开放大学接受江苏开放大学委托可开展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共同构成江苏开放大学办学体系。

由省政府办公厅下文批准62个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此举将开放大学建设任务进一步明确为政府责任行为,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62个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审核批准,标志着全省开放大学系统建设架构基本确立,系统整体转型发展的组织基础已经具备。

三、系统正式运作

江苏开放大学的建设,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保证了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2013年1月28日下午,省政府副省长、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曹卫星在为江苏开放大学揭牌时的讲话中指出:江苏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苏开放大学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13年8月7日—8日,省政府在无锡召开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曹卫星副省长在讲话中把开放大学建设列为贯彻落实我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计划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曹卫星指出,江苏开放大学的成立是我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江苏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抓紧成立市、县开放大学,并根据需要在街道(乡镇)设立学习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

2013年12月10日,全省社会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在常州召开。副省长曹卫星在讲话中对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相对于其他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具有体系、机制、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后要将加快社会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领军责任交给开放大学,紧紧依靠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引领和推动全省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曹卫星强调:下一步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关键要在“开放”二字上做文章、下工夫。一思想观念要开放。大胆扬弃广播电视大学的过去,真正把开放大学建成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新型大学。二组织体系要开放。电大30多年的历史证明,系统办学、抱团发展利大于弊。现阶段,要牢固树立系统办学的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健全系统考核评价和准入退出机制,努力形成“统一战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开放大学管理体系。加快开放大学在乡镇街道办学的实体化,丰富完善开放大学基层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合作,在行业企业内设立学院或学习中心。三教育教学要开放。这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要广泛开展需求调研,建立需求档案,真正做到按需开课。完善注册入学、弹性学习等基本教育制度,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支持服务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聘请国内外高校知名教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做到“名师名课”。引入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建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四支持服务要开放。作为新型大学,必须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深度融合,共享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曹卫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力度,完善多层办学网络体系,切实发挥开放大学系统在发展社会教育中主阵地作用。政府和社会对开放大学寄予厚望,开放大学要有担当、信心和决心,在社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013年8月28日,江苏开放大学4个本科、5个专科专业开始招生,11月16日全省36家参与首批招生的办学单位通过网络视频,同步举行江苏开放大学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江苏开放大学实现当年挂牌、当年招生、当年开学,新生数据已全部上报教育部学信网进行电子注册,新型大学的外部形态正式呈现。

“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贺词中的要求。2013年度,省政府两次召开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省领导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性,省教育厅召开三次专题厅务会议研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分管领导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江苏开放大学揭牌成立,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被评选为“2013江苏教育十大新闻”之首。这些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对开放大学充满期待、寄予厚望。江苏开放大学要牢牢把握好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进取,办好新型高等学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1] 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3]26号)[EB/OL].[2013-03-14].http:∥www.js.gov.cn/jsgov/tj/bgt/201303/20130314-364307.html.

[2] 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通知(苏政发〔2012〕146号)[EB/OL].[2012-12-30].http:∥www.jiangsu.gov.cn/tmzf/zfgb/2012/30/szfwj/201212/t20121210-770962.html.

[3] 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苏开建办〔2013〕1号)[EB/OL].[2013-04-28].http:∥www.ec.js.edu.cn/art/2013/4/28/art_4267_118383.htm.

[4] 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苏开建办〔2013〕2号)[EB/OL].[2013-04-28].http:∥www.ec.js.edu.cn/art/2013/4/28/art_4266_118384.htm.

[5]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部分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2013-12-11].http:∥www.jstvu.edu.cn/viewnews.jsp?aid=5823.

[6] 马良生.建设江苏开放大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7] 马良生.转型之路——从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倪晓燕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MALiang-sheng/JiangsuOpenUniversity

After given the approval of setting up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the school is striving for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concentrating on the school system construction. It will put forwar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cities and counties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e submission of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construction schemes will be seriously verified by experts before they are submitted to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for approval. A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y can thus be formed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shift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2014-02-24

马良生,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原副校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malsh@jsou.cn)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江苏开放大学的研究”(A/2011/14)

G724.82

A

2095-6576(2014)02-0005-05

猜你喜欢
省政府江苏办学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江苏
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的灾害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