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大学理念下广播电视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2014-01-21 16:13徐锦培
终身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学习者

徐锦培

论开放大学理念下广播电视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徐锦培

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设立的开放大学,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建立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的教育资源传输和呈现体系。而广播电视作为目前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媒,在开放大学理念下的应用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

广播电视;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具有的优势,包括实时交互、海量信息、即时通讯、虚拟社区等,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好的途径。然而,互联网目前存在的诸如覆盖范围小(相比于电视)、上网速度慢、画面清晰度低、上网门槛高等弱势,也为利用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在内的其他方式开展远程教育留下继续生存的空间。

作为上世纪中期出现的远程教育新手段,广播电视在数十年的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机构采用互联网来取代广播电视,包括最早利用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的英国开放大学。广播电视真的落伍了吗?广播电视真的已经不能满足远程教育,特别是开放大学的需要了吗?未来的发展尚不明朗,但就目前而言,回答是否定的。一方面,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决定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为最广大的民众提供学习服务,而仅仅借助互联网还不能完成;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以满足广大听众和观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

2012年7月31日挂牌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均提出了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为宗旨,为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理念,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办学目标。其后成立的江苏、广东和云南开放大学也提出了相似的宗旨、理念和目标。

国家开放大学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经过10年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1]

北京开放大学秉持“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坚持对学生入学开放、对教学人员开放、对学习环境开放、对学习媒体开放、对教学模式开放、对课程选择开放、对学习方法开放、对教学理念开放,通过“八个开放”将一切优质教育资源向所有人公开,保障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推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2]

上海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围绕“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通过遍及全市的办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丰富的教育服务。[3]

总之,“为了一切学习者”和“一切为了学习者”既是中国开放大学的核心理念,更是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纲要》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十八大则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然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在现阶段完全依靠互联网或移动通信还不能全部实现,还需要依靠能够覆盖广大农村,以及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因此,为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就需要在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同时,继续利用好广播电视这个媒体。

二、广播电视媒体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广播电视在中国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初露端倪(1960年)

广播电视作为远程教育的资源传输手段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那一年北京电视大学成立,利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电视节目,但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断,电视大学本身也被迫停办。

2.短暂辉煌(1979-1989)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建立,充分利用当时已经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覆盖范围的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学点,以及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均可以接收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省级电大组织播出的电视课程。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应用广播电视手段开展广播电视教育的辉煌时期,主要表现在:

中央电视台1频道和2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各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均提供专门时段播出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开设的广播电视课程,那时许多在电视课程中担任主讲的教师成为全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像主讲计算机课程的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主讲高等数学的北京大学邵士敏教授、主讲英语的北京大学郑培蒂教授、主讲普通物理的北京师范大学阎金铎教授和主讲模拟电子电路的清华大学童诗白教授等。

利用国家给与的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为部分省级电视台、中央电大和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提供专项资金,增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培训制作和技术人才,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课程的制作和播出,部分地市级电大也自筹资金,建立专门的制作、接收、管理和分发广播电视课程的专门机构。

中央政府投入资金,专门为广播电视大学开通了2个卫星电视频道,成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负责电大课程的播放。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级广播电视大学投入资金,添置专门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广播电视复制设备、广播电视接收播放设备等,为电大学生提供收听收看服务。

电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听收看中央和省级电大播出的广播电视课程。家庭条件较好,又有充裕学习时间的,则在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或播放录音录像带;其他学生则到电大或教学点集中收看广播电视课程,或播放录音录像带。

通过制定广播电视课程制作规范和不定期的广播电视课程评比等手段,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课程的质量,吸引电大学生收听或收看。

3.缓慢疏远(1989-200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停止在1频道和2频道播出中央电大的电视课程,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视教育与广播电视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但鉴于中国教育电视卫星的利用,地方教育电视台的建立,部分弥补了央视停止播出课程的损失,而部分省市电视台仍在播出电大课程,各级电大的电教部门仍在开足马力制作电视课程,因此,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央电大广播课程的播出时间也日渐压缩,在央视取消电大播出时段不久也基本取消,但仍然继续为电大播出广播考试的内容。

4.加速分离(2003-2012)

2002年底教育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市(地)、县(市)教育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3号)的通知,及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关于市(地)、县(市)教育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取消县级教育电视台,规范地市级教育电视台,使得播出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的机构越来越少。而继续保留的省级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因为自身生存的需要,也不断压缩电大课程的播出时间,有的甚至完全取消电大课程的播出。

而广播电视大学自身的转型,主观上也放弃了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远程教育手段。1998年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转《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教电〔1998〕1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颁发《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1999〕1号),标志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利用互联网作为教学资源传输和教学过程管理的手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称其为进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经过几年的试点,以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8号)为标志,现代远程教育进入正式发展阶段。

此后,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实施教学的过程逐渐被互联网取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的课程播出时段压缩到每天130分钟,且全部在早上8点以前。虽然中央电大仍然拥有中国教育电视台2频道的所有播出时间,但因为该频道全国覆盖范围有限,影响不大。原来承担一部分电视课程的省地(市)两级教育电视台也不再播出电大课程。原来设置的各级电大电教中心大都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原来承担制作电视课程任务改为制作网络课程。各地电大的卫星接收和电视播放设备基本刀枪入库,电视节目制作和技术人员大多数改行,少部分经过学习进修,继续承担网络课程的制作任务。这就是广播电视大学应用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

三、广播电视仍是满足人民群众教育文化需要的主要媒体之一

就教学需求而言,人民群众需要不同的教育或学习形式,需要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需要更加自主的学习媒体选择权。现阶段,读书、上网、玩手机、看电视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选择,尽管通过上网和玩手机学习的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即使这样,也不能忽略看电视这种形式。这是因为:

1.覆盖面最广,几乎不受地域和人群的限制

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披露,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51%和98.20%[4],按照201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大陆现有常住人口1339724852[5],我国广播和电视的覆盖人口分别达到13.06亿和13.16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6]。而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用户、手机用户和其他移动媒体用户也能方便地接收到广播电视的信号,因此,广播电视将会更加普及。

2.最便捷,几乎没有技术障碍

与上网和玩手机相比,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最便捷,几乎不用学习就可以掌握,即使是相对复杂的数字广播电视,只要使用一次就能独自操作。而上网和玩手机则有所不同,人们需要一定的技术才能使用计算机,在比较熟练之后才能找寻到自己所需要的音视频内容,因此,大部分老年人因为知难而不学。相比上网,手机的使用虽然要简单一些,但对于老年人,因为屏幕小,无论是收听收看和发送内容的操作均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功能还是接听电话,而不是通过手机来学习。

3.收费相对低廉

现在,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节目是免费的,而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在电视机上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收费相对低廉。以北京的有线网络为例,模拟有线电视和数字有线电视月租费均为18元,前者最多可以接收到60个频道,后者可以接收数百个频道。网络的月租费则普遍要贵一点。以笔者居住的北京某小区安装某公司宽带为例,10M带宽月租费为80元(不限流量)。当然,这样比较对网络不公平,因为上网主要不是听广播或看电视。

4.影响力大,权威性最高

现阶段,广播电视媒体影响力还是非常大,这一点从不同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可以得到佐证。在全球广告市场萎靡的情况下,2012年我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全年实现收入1270.25亿元,同比增长13.12%[7]。占2012年全国所有媒介广告收入4000亿元[7]的三分之一强。而互联网、公交移动电视、商务楼宇视频、电影院等新媒体的广告发布额度占比还很小,尽管每年的增长速度较传统的媒体要快,但在近期,广播电视仍将是广告发布的最佳渠道。

除此之外,权威性最高这一点还表现在,国家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发布,肯定首先从广播电视开始,如每年一度的国家主席新年致辞等。以至于观众已经形成惯例,重要的新闻要从广播电视中获得,看小道消息、花边新闻则上网找。

5.许多人收听收看的习惯已经形成

如今收音机似乎已经不是家庭必备的电器了,但还是有许多听众在固定的时间段收听他们所喜爱的节目,特别是老年人群,他们把收音机作为随身携带的必备品。而电视机已经成了家里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有的家庭甚至有好几台电视机。尽管家庭式收看电视行为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个性化的收视习惯。一个三口之家可能拥有2台电视机,还有电脑。晚上回家看电视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年以上人群的必然选择,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上班看电脑屏幕时间太久或工作太累,晚上回家需要调剂或者放松一下自己;另一方面,与上网相比,看电视的环境更舒适,电视屏幕尺寸更大,画面质量更高;再一方面,电脑和手机上网是自助服务,而广播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为观众服务,两者的体验完全不同。

四、广播电视应用是践行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需要

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新建的开放大学,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和云南开放大学,均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把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选择,除互联网、面授辅导等教育教学手段外,广播电视仍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科技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离不开广播电视

开放大学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在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特别是互动电视技术、高清晰度和3D电视技术、多终端技术等,同样致力于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数字化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这一点上,开放大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所要达到的。

2.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目标,缺不了广播电视

要完全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接收并能享受到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光靠广播电视不行,因为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和兴趣;只依赖网络也不行,因为有相当数量的人还不能或不会上网,特别是农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利用广播电视这种媒体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频率和频道,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呈现在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上,供学习者自己选择,真正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观众。

3.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少不了广播电视

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其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对象更加宽泛,因而,其资源传输渠道也应该更加多样化,确保更多的社会人群能够学习,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他们更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手段进行学习,并渴望通过“学分银行”累积转换制度获取相应的高等教育文凭。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要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少不了广播电视。

4.区别于网络开放教育,不能没有广播电视

目前已经批准的6所开放大学,均是在广播电视大学(或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或更名)的,或多或少都带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印记,而最能代表这个印记的就是广播电视这一媒体手段。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兴起和蓬勃发展,特别是2002年之后,66所普通高校所建立的网络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而他们的教学活动,基本上立足于网络。除安排少量的面授辅导外,这些网络学院主要依靠网络传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辅导,甚至也通过网络进行考试。如果在电大基础上建立(或更名)的开放大学不建设和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的话,也将与网络学院无异。

五、其他国家开放大学也有利用广播电视手段的范例

放眼国外,还有一部分国家的开放大学在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既有像英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网络覆盖相当普及的发达国家,也有如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等互联网络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他们利用广播电视开展的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各有不同。

1.自己拥有广播频率或电视频道播出教育教学课程

总的看来,开放大学拥有自己的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为数不多,仍然坚持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教育教学课程的就更少了,日本放送大学、韩国开放大学和泰国素可泰开放大学就是其中的三所。

日本放送大学于2011年10月,开通直播卫星电视频道播出电视课程。现在,放送大学每天播出的电视课程有21个小时(5 ∶15-2 ∶15),广播课程约有18个小时(6 ∶00-23 ∶45)[8]。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于1996年开通了一个有线电视频道,1998年,学校又开通了一个卫星电视频道,2008年启用IPTV,三个频道24小时播出同一套电视节目,使几乎所有的韩国民众能够收看到播出的电视教学课程[9]。

泰国素可泰·探玛提叻开放大学拥有一个C-波段卫星电视频道,可以24小时播出教学课程,名称就叫“素可泰开放大学频道(STOU Channel)”[10]。

2.利用公共广播电视平台播出教育教学课程

印度伯·安·安贝卡博士开放大学在三个公共电视频道上播出三个时间段的电视课程,在一个广播电台播出广播节目,以及一个卫星平台上举办远程电话会议[11]。

巴基斯坦阿拉玛·伊克堡开放大学利用公共卫星电视频道,每天播出1小时的电视课程,同时也借用别的电台频率,每天播出15分钟的广播节目[12]。

3.利用公共电视频道播出宣传性节目

英国开放大学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制作和播出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电视节目,每年为开放大学招揽数千名新生。英国开放大学认为,在电视将学习内容带进观众生活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们从非正规到正式学习的旅程。本着这个理念,自2006年开放大学不再通过BBC播出电视课程以后,仍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与BBC合作制作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并通过这些节目的播出吸引电视观众关注开放大学,进而到开放大学来学习[13]。

六、电视技术的进步将更好地服务于远程开放教育

电视技术正朝着互动性、高清化、多终端接收的方向发展,并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互动性将克服传统电视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传授与学习脱节的矛盾,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紧密联系;高清化将使一些课程内容得以通过电视屏幕清晰呈现,更易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多终端接收使电视频道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更便于学习者通过电视手段接受远程教育服务。

1.互动电视技术改变了传统电视“你播我看”的单向传播模式

理论上,构成互动的条件有三个,即传者、受者和两者之间的双向反馈通道。当信息由传者发出,单向地流往受者时没有形成互动;只有当受者在接受了传者发出的信息后作出反应,并反馈给传者时,互动才得以形成。[14]

随着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和双向卫星电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电视的双向互动成为可能。得益于电视的互动,使观众能够实时参与到节目中来,并获得尽量多的“内容主权”,以便对电视节目播出时间、方式和内容产生影响。我们可以说,一种“由计算机程序语言发展而成的电视娱乐形式,并以能够影响电视屏幕上发生的事件为最明显特点的[14]”的互动电视,彻底改变了电视节目在制作、传输、接收等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预示着一个双向的、互动的电视时代已经到来。

互动电视的核心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下面列出的几种互动电视技术,可能会对远程开放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1)电视节目点播(Video-on-Demand)。顾名思义,节目点播就是根据观众自己的需要,通过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点击希望收看的不仅限于播出电视节目的相关内容,达到收看和学习的目的。

(2)电视播出节目回看(Catch-up TV)。在传统电视系统中,电视节目的播出是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的,一旦错过某一个节目,或许就无法再收看到了。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现在好了,通过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中的播出回看功能,观众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回看因各种原因没有看到或希望再看一遍的播出电视节目。目前,大部分的有线网络公司可以回看一个月内播出的新闻节目,一周内播出的其他节目。

(3)播出节目内容的干预。通过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观众可以直接干预播出节目内容,一种是可以选择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从而更好地观察细节;另一种是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成为节目制作的一个成员,影响节目的走向或结果。

这种互动技术同样适合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比如,学习者通过遥控器自己选择摄像机拍摄的角度,更好地呈现某些实验细节,特别是医学、生物等学科的教育教学节目。再比如,学习者可以参与管理类或文学类等的课程讲授,获得不同于教师讲解的结果,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学业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收看节目记录的管理。对于学习者的收看节目记录,教育服务提供方应将其视为学习记录而给予充分重视。通过这项技术,教育服务提供方能对学习者收看电视节目、参与节目互动的记录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学习者形成性考核内容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于利用电视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有效性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2.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实现了电视画面的高质量呈现

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应用,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呈现手段。标准清晰度电视时代,制作人员对拍摄制作实验或手术内容,以及一些需要强调细节的远程教育节目有本能的忧虑,因为经过播出、传输、再接收播放出来的画面质量总是达不到清晰呈现内容细节的要求,给学习者理解所传授内容造成一定的困难。现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建立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基础上的立体(3D)电视,使得内容细节的呈现更清晰、更直观。

3.多终端技术使电视节目的收看更便捷

电视多终端技术,使观众不但从电视机上,而且从其他的诸如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上也能收看电视节目。以宽带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电视(IPTV)技术,使家用电脑也能收看电视节目,家用电视也能上网。以我国开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CMMB[15]),利用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使电视节目能在7英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终端上呈现。这些手持终端包括,个人媒体播放器(PMP)、移动通信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超移动性个人电脑(UMPC)、笔记本电脑等,以及车载、船载、机载接收机等接收设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更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终端,随时随地接收到电视频道播出的由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教学节目和信息,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而广播的多终端技术,使听众既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节目,也可以用电脑、手机等新终端来收听广播节目。

当前,无视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快速普及,开放大学将失去远程开放教育制高点。同样,忽略广播电视在远程教育领域的作用,是对当前中国国情的误读。在网络等其他新的媒体手段尚不能充分覆盖全国城乡的当下,利用广播电视,仍然是开放大学传输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当然,鉴于网络和移动通信手段的优势,广播电视作为主要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但如果一味强调网络等新媒体能完全替代广播电视,因而放弃广播电视作为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也是不可取的。

从现状和需要出发,开放大学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像英国开放大学那样,寻求与强势媒体合作,制作播出具有明显开放大学特征的优秀教育广播电视节目。第二,建设独立的开放大学教育广播电视频道,无论是有线方式、卫星方式,或是IPTV方式,实现“回放”“点播”等数字服务功能。第三,利用现有的各类广播教育电视频道和节目资源,开设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平台。

[1] 国家开放大学.新型大学[DB/OL].[2013-08-19].http:∥www.ouchn.edu.cn/Portal/Category/CategoryList.aspx?CategoryId=924df1f7-0cbb-414f-9abb-257ba7c97f50.

[2] 北京开放大学.大学简介[EB/OL].[2013-08-19].http:∥www.bjou.edu.cn/web/about.jsp?becom_authtest_username=&becom_authtest_key=1196E3D047CF833014687F8B99F7B9DD.

[3] 上海开放大学.学校简介[EB/OL].[2013-08-19].http:∥www.shou.org.cn/Main/Content.aspx?i=1&j=0.

[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EB/OL].[2011-4-29].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9_402722510.htm.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7-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7] 李东生.在2013(第九届)中国广告论坛暨中国品牌与广告影响力大会上讲话[EB/OL].[2013-08-2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4/26/c_115559201.html.

[8] 日本放送大学.总部介绍[DB/OL].[2013-08-28].http:∥www.ouj.ac.jp/eng/about/headquarters.html.

[9] 韩国开放大学.Delivery Media[EB/OL].[2013-08-28].http:∥dmc.knou.ac.kr/home_eng/content/lecture/media_type.html.

[10] 泰国素可泰·探玛提叻开放大学.Distance Learning System[EB/OL].[2013-08-28].http:∥www.stou.ac.th/eng/DLS.aspx.

[11] 印度伯·安·安贝卡博士开放大学.Service[DB/OL].[2013-08-28].http:∥www.braou.ac.in/servicesinfopages.php?id=2.

[12] 巴基斯坦阿拉玛·伊克堡开放大学.Teaching Methodology[EB/OL].[2013-08-28].http:∥www.aiou.edu.pk/TeachingMethodology.asp.

[13] 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Annual Report 2011/12[EB/OL].[2013-08-28].http:∥edition.pagesuite-professional.co.uk/launch.aspx?eid=9f6ee137-4b8e-4b01-b9cc-e68fba225ff2.

[14] 廖亮.电视“互动”观念初探[J].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2002(6):53-56.

[15]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与标准[EB/OL].[2013-08-15].http:∥wenku.baidu.com/view/1f9ac28171fe910ef12df8f3.html.

责任编辑 冯丽樱

The Necessity of Radio and Television's Application under the Philosophy of Open University

XUJin-pei/OpenUniversityofChina

The Open University,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is aiming to provide curriculum further education and non-curriculum further education for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a learning society that provides education to whoever, wherever and whenever. Therefore, 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ransmission and presenting system with satellite, TV, Internet and mobile terminal as the main carriers should be built up. As a mass media with the most popularity and widest coverage, there is still an immense space for Radio and TV's application under the philosophy of Open University.

Radio and Television; Open Universit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lifelong education; learning society

2013-11-10

徐锦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副编审,主要从事教育媒体应用研究。(xujp@crtvu.edu.cn)

G728

A

2095-6576(2014)02-0028-06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