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2014-01-24 12:59刘晓芹张九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刘晓芹 张九成

河南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 45465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最主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NO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人们发现通过监测NO水平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进而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02—2014-02收治5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9~82岁,平均(69.63±5.23)岁;同期收治的50例脑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82岁,平均(68.12±4.60)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颅部CT及MRI诊断确诊,依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诊;排除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瘤卒中、心源性脑梗死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脑梗死患者,2组患者心、肝、肾均未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近期未接受影响凝血或纤溶机制的治疗措施。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第3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双侧颈动脉:患者取卧位,头部向后仰,检测双侧颈动脉,检测一侧颈动脉时,头部尽量偏向对侧45°,使颈部充分暴露,探头沿颈动脉走向,沿胸锁乳突肌外缘自下向上连续对横、纵切面检查,观察2组患者管腔内是否出现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入院后第3天清晨,患者空腹取静脉血2mL左右,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所有患者影像图片及血液标本观察均由我院经验丰富医生操作,所有医生均未接触患者,不明确患者病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NO(一氧化氮)、D-D(D-二聚体)、HDL(高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NO水平(37.02±8.34)μmol/L,对照组为(30.76±7.88)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D-D、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DL、D-D、TG水平比较 (±s)

组别 n HDL(mmol/L)D-D(mg/dL)TG(mmol/L)观察组45 1.33±0.22 0.36±0.17 1.66±0.76对照组45 1.31±0.29 0.35±0.18 1.59±0.72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继癌症、心脏病后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2]。目前,脑卒中发生机制尚未统一,主要有兴奋性毒性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钙超载学说、基因遗传学说、水通道学说等,其中氧化应激是临床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缺血性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而其本质为缺血再灌注期大量自由基产生,在自由基中,NO有重要作用[3]。

一氧化氮为血管内皮细胞衍生释放的内皮舒张因子,在调节局部器官血流、血管收缩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NO为新型细胞间及细胞内信使因子,生物作用广泛,为L-精氨酸与NO合成酶共同作用产物。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内NO有双向作用,内皮型NO合成酶产生的NO为典型的血管扩张剂,能够保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为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性拮抗剂,为人体内源性保护剂,能够对脑血管形成保护,同时调节脑血流,而NO同时能够拮抗炎症、血栓形成及增殖作用,但其保护时间不足2h。最近研究显示,NO能够刺激循环内皮组织细胞的分泌,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在脑卒中后促进新血管的形成。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当NO浓度较高,神经胶质细胞受到较大刺激,大量NO内释放,谷氨酸堆积,细胞内钙超载,能量代谢受到较大干扰,诱导脑损伤的发生或加重脑损伤进展;大量NO可诱导内皮素大量释放,对血管造成刺激并诱导其收缩,血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从而加重脑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体内NO含量明显较高,NO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有较大关联,因此,在临床诊断及监测中可通过NO含量的变化观察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1]梁江红,魏麓云,何亚丽.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 264-2 267.

[2]陶焕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32-34.

[3]许光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A和LP-PLA2水平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2,52(35):73-75.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