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的措施与实验室监测分析

2014-01-25 03:18妍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肠毒素病原学感染性

朱 妍朱 叶

(1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1;2 长春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00)

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的措施与实验室监测分析

朱 妍1朱 叶2

(1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1;2 长春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对其实验室监测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76例,通过总结其病因、治疗方案及分析其实验室监测数据,制定出关于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实验室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时间在1~27 d,平均5.9 d。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加强实验室监测分析,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增加治疗有效率。

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措施;实验室监测;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腹泻的一种,由各类急性、慢性病毒、真菌、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导致肠道炎症引起。本文所述的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不包括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感染,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这类感染性腹泻,归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1,2]。我院采用多种措施对感染性腹泻进行预防和控制,并结合先进的详细的实验室监测手段监测治疗进展与患者恢复,现对其预防控制措施及实验室监测分析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7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在7~79岁,平均(35.6±16.3)岁;其中29例患者为急性腹泻,47例患者为慢性腹泻;患者的病程在1~6个月,中位病程为1.5个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便稀或呈水状便,脱水、面色发灰、尿量少、四肢发冷,精神委靡,脉搏细数等;患者应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其他类型的腹泻,以及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2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1.2.1 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疾病,这种疾病具有群体聚集性,因此切断其传播途径较为重要。应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对生活环境中的粪便、垃圾及时消毒处理。管好水及饮食。剩菜吃前要加热煮沸,贝壳、螺、螃蟹等水产品易带寄生虫及病菌,应烹饪至全熟。

1.2.2 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作为饮食大国,许多食物的烹饪可能带有细菌,在宣传中要告诉大众尽量少食未烹饪至全熟的肉类、水产品;进行卫生常识普及,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做到不饮用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1.2.3 隔离传染源:在医院设立专门的感染性腹泻门诊,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从事餐饮、幼教、水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1.3 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监测分析

1.3.1 常规检查:①尿常规检查:病毒性腹泻及大部分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患者尿常规数值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副溶血弧菌与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偶见轻度血尿或蛋白尿(耶氏菌感染)。②血常规检查:病毒性腹泻及大部分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患者血常规数值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副溶血弧菌与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患者,血沉可轻度加快,末梢血中性细胞及白细胞在起病初期均增多。③大便镜检:病毒性腹泻及大部分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患者,镜检可为正常,或见少数白细胞;副溶血弧菌与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患者,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部分可见巨噬细胞;弯曲菌感染的患者,可见多量脓细胞,取适量大便样本涂于载玻片,滴加1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得悬液标本,镜检可见螺旋形细菌作突进性运动,其中S型螺旋菌形对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呈阴性。

1.3.2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及制定治疗方案所必需的。其中细菌性腹泻应在起病初期1~2 d内进行病原学检查,若错过此期,可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进行肛拭子或大便培养。轮状病毒在发病2~5 d期间大便中病毒量最高。诺沃克样病毒属在发病4 d内含量最高。若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表明可能为肠毒素所致腹泻,取待测物在肉汤培养基中孵育,将滤液对猫进行腹腔注射,出现中毒症状可以肯定为肠毒素所致腹泻。若患者为食物中毒,应对可疑食物进行培养。

1.3.3 其他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还可以进行免疫学检测获取关于致病菌更深入的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其方法举例如下:反向间接血凝法、血清凝集试验。其他方法还包括PCR检测,但此方法还处在发展阶段,多出现假阳性结果。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时间在1~27 d,平均5.9 d。通过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加强实验室监测分析,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增加治疗有效率。

3 讨 论

感染性腹泻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多属较严重的类型,因为部分轻型感染性腹泻可以快速自愈。其中急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有大肠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临床上将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病原体引发腹泻的主要机制有:①直接导致肠黏膜上的微绒毛萎缩;②肠黏膜被细菌的细胞毒作用破坏,由于细菌释放的细胞毒素引起肠黏膜黏液分泌量增加。由于感染性腹泻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密切相关,较为符合“病从口入”这一现象,因此其预防控制措施应以健康宣传教育、严控水质、饮食卫生为主。目前实验室监测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方法有三大常规检查(即尿常规、血常规、大便镜检),病原学检查及免疫学方法。对于可能发生血行感染的重型患者,还应在用药前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培养。

此外,病原学检查得到阳性结果后,应进行药敏试验监测,有助于选择适宜的药物。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及实验室监测强度,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治疗费用。

[1] 庞玉宏.30例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17):136-138.

[2] 陈菊梅.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J].人民军医,2010, 42(6):354-356.

R574

:B

:1671-8194(2014)32-0138-01

猜你喜欢
肠毒素病原学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重组轮状病毒肠毒素NSP4肽段aa112-175的免疫佐剂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