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术在胃癌侵袭胰头以及十二指肠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4-01-25 03:18齐天飞吕丹菊齐晓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胰头姑息空肠

齐天飞吕丹菊齐晓坤

(1 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2 吉林省柳河医院,吉林 柳河 135300)

根治术在胃癌侵袭胰头以及十二指肠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齐天飞1吕丹菊1齐晓坤2

(1 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2 吉林省柳河医院,吉林 柳河 135300)

目的 对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治疗中根治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胃癌姑息切除术,观察组36例行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年及5年生存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治疗中应用根治术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同时不会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胃癌;胰头;十二指肠治;5年生存率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占比首位[1],且其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有关调查显示,50岁以上者是胃癌的好发人群,且男性胃癌发病率比女性高出1倍左右[2]。胃癌直接侵袭是其扩散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胃窦部癌主要侵袭部位为胰头及十二指肠等。现阶段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常需采取外科手术方法加以治疗,主要手术方法为胃癌姑息切除术与胃癌根治术等[3]。为探讨该病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行胃癌姑息切除术,观察组行胃癌根治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4~72岁,平均(46.8±3.5)岁;体质量为46~61 kg,平均为(54.2±1.3)kg;排除营养不良、老年体弱、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等患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病情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与静脉麻醉,对照组展开胃癌姑息切除术,将胃全部或大部分切除,按照胃癌侵袭范围展开胃造口术或胃空肠吻合术。观察组展开胃癌根治术,将胃全切或行大部分切除术,对周围1站及2站中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按照胃癌侵袭范围将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采用Child法展开消化道重建,行空肠、胰两层套入式吻合,并于胰管中放置相应导管与支架,引胰液至近端空肠内,将“T”管置于胆肠吻合口,将胰液引至体外。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营养、常规抗感染、抗炎、对十二指肠瘘及胰瘘等并发症加以处理。对所有患者行病理检查,当发现患者存在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给予术后化疗。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蛋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为期5年随访,对患者1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观察组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急性胰腺炎3例,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1例,肠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对比:术后1年随访时对照组生存21例(65.6%),观察组生存25例(69.4%),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随访时对照组生存1例(3.1%),观察组生存10例(27.8%),观察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胃癌是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该病预后和其发生部位、病理分析、生物学行为、组织类型和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胃癌扩散途径包括血行转移、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及腹膜种植转移等,其中直接浸润是胃癌扩散主要方法,其中胃底癌和贲门癌多向食管扩散,而胃窦部癌多向胰头及十二指肠扩散[4],且侵袭十二指肠时多发生于幽门下不足3 cm处。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通常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变部位予以切除,同时对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应辅以术后化疗,以避免胃癌出现远处转移[5]。

现阶段胃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姑息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两种。其中姑息性手术是在无法将原发病灶予以彻底切除时,为缓解患者出血、梗阻及穿孔引发的症状采用的手术类型,如穿孔修补术、空肠造口术及胃空肠吻合术。胃癌根治性手术原则是将整块癌灶、可能受到侵袭的胃壁予以彻底切除,根据分期情况将周围淋巴结切除后重建消化道。胃癌根治术手术指征为:胃癌侵袭胰头且有幽门下淋巴结转移;癌症侵袭十二指肠,且侵袭范围为起始处2 cm以外;对胰头及十二指肠中的肿物无法确定其来源者;胃癌侵袭胰头且必须切除或病变相对固定;有十二指肠韧带第12组淋巴结转移,经胰、十二指肠清除可将淋巴结转移予以完全清扫;如果患者全身状况不佳、有腹水、发生腹腔扩散及远处转移时,则不应采取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过去研究人员认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常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会促使患者5年生存率有效提高;同时由于大部分患者属于晚期胃癌,对手术的耐受性较低,故而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相对较高。在医疗技术、手术设备和术后治疗水平等不断改进、提高下,根治术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我院在为观察组胃癌侵袭胰头、十二指肠患者展开根治性手术治疗时,先行全胃切除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同时将第1站及第2站中的淋巴结予以清扫,切除受累胰头、十二指肠及大小网膜。在手术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肿瘤进展程度对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予以确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胃癌姑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观察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大,但不会对患者生存率造成明显影响,且根治术的治疗优势在5年生存率上有直接展示。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根治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临床中应用时其安全性与姑息性治疗相似。

综上所述,在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治疗中应用根治术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同时不会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大。因此对于胃癌侵袭胰头和十二指肠患者,在对手术指征予以明确、将手术禁忌排除之后,应首先考虑采用根治术将病灶部位予以切除,同时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 吴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7.

[2] 汪军.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

[3] 张宵鹏.胃癌根治术下切缘阳性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 高福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 潘忠良,徐建敏,张学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9,5(18):14.

R735.2

:B

:1671-8194(2014)32-0148-02

猜你喜欢
胰头姑息空肠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螺旋 CT在胰头周围肿块与胰头癌中的鉴别诊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