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2014-01-25 03:18刘宪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鼓膜中耳炎肝胆

刘宪宾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兰考 47530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刘宪宾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兰考 475300)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方法 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同时没有毒副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中医辨证分型;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患者耳内出现胀闷堵塞和听力下降等症状的疾病[1]。部分患者还出现持续性或者搏动性耳鸣,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中耳发生非化脓性炎症,肝胆湿热型患者主要症状为舌红和苔黄腻等。此疾病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很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等,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我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效果显著,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都是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17~59岁,平均为(42.0±1.0)岁;病程在10 d~2.0年,平均为(75.0±10.5)d。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诊断标准[2]。患者耳内出现胀闷堵塞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等;检查:早期能看见患者的鼓膜充血和内陷,如果出现中耳积液,则可以看见鼓膜上液平面,或可见鼓膜外凸,如果反复发作则能够看见鼓膜出现增厚凹陷[3],或可见灰白斑块或者萎缩瘢痕粘连。分型标准:Ⅰ型:患者的听力图表现正常,但是声导抗检测显示其咽鼓管功能存在障碍,鼓室图则表现为正压型。Ⅱ型:气导阀出现异常,主要以低频为主,鼓室图表现为C型。Ⅲ型:气导阀出现异常,主要以高频为主,鼓室图表现为B型。Ⅳ型:气导阀出现明显异常,高低频受损明显,鼓室图表现为Cs型。

1.3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1462)进行肌肉注射,1~8毫克/次,1次/天。同时给患者口服激素和使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Ⅰ型:黄芩9 g、泽泻10 g、柴胡15 g、龙胆草12 g、细木通6 g、焦栀9 g、当归9 g、车前子10 g、生甘草5 g。Ⅱ型:辛夷10 g、柴胡10 g、枳壳12 g、厚朴10 g、木香10 g、石菖蒲12 g等。Ⅲ型:辛夷10 g、柴胡10 g、枳壳12 g、厚朴10 g、木香10 g、石菖蒲12 g、藿香10 g、桑白皮10 g、车前子10 g 、浙贝母10 g等。Ⅳ型:辛夷10 g、柴胡10 g、枳壳12 g、厚朴10 g、木香10 g、石菖蒲12 g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的听力恢复到正常,渗液和耳闭症状完全消失,电测听正常,声阻抗恢复为 “A”波,舌脉正常[4]。有效:患者自我感觉耳闭塞症状得到减轻,偶尔出现耳鸣,听力基本正常,鼓膜检查表现正常,声阻抗恢复为“C”波,患者的舌稍红。无效:患者的症状和听力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变得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1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试验组:痊愈:10例,占66.7%;有效4例,占26.7%;无效1例,占6.6%;治疗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痊愈:9例,占60.0%;有效3例,占20.0%;无效3例,占20.0%;治疗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患者所患耳部疾病主要与患者的肝胆有很紧密的联系。肝胆互为表里,并且肝胆疾病相互影响,肝胆湿热雍盛对患者的耳部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来进行辨证治疗,配方中的龙胆草,其味苦寒,进入到患者的肝胆和膀胱,既能消火,还具有清利下焦湿热的效果。此外,在配方中加入黄芩和栀子,其为苦寒药物,能够有效地增强清泻肝胆火气的效果。同时再加入木通和泽泻以及车前子,少量,对清利下焦湿热有很好的帮助效果。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效果,甘草则能够有效地调节其他药物。对于肝火旺盛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伤阴劫液情况,因此,在配方中加入当归和生地,具有滋润养血的效果。诸药合用,具有清除肝胆湿热的效果,使得患者的耳部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总之,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西药组,并且没有毒副作用,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同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症状,中药的价格低廉,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1] 文凤妮,陈高华,罗雪梅,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2微观辨证价值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29(6):645-647.

[2] 赵永志.辨证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3-14.

[3] 文凤妮,张继平,许育英,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PAF含量的微观辨证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19(4):461-463.

[4] 何春玲.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86-687.

R764.21

:B

:1671-8194(2014)32-0270-01

猜你喜欢
鼓膜中耳炎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