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2014-01-25 03:18杨忠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试剂仪器医学

杨忠萍

(东莞市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660)

解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杨忠萍

(东莞市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660)

伴随着医学领域检验技术的发展,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需要医学检验结果作为支撑,因此检验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检验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医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检验误差的控制,然后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阐述了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最后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误差;质量控制;准确性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诊断患者病情的依据来自于医学检验结果,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诊断工作也需要更加准确的检验数据。但是,在检验误差、人员操作、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仍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控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希望进一步促进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

1 临床医学检验误差的控制

1.1 误差的分类和特征

1.1.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因素引起的,指的是检验中具有相同倾向的数据偏差。只要影响因素不消除,系统误差就会一直存在,不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并且找不到明确的分布规律。造成系统误差主要有两个因素:①在操作检测仪器之前,没有对仪器进行重新校核。②患者自身的感官障碍所引起的偏差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从而产生实验误差。

1.1.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指的是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试剂引发的误差,除此之外,也包括检验人员的不当操作,以及不良的环境影响。该误差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在变化上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在控制上的难度更大。不过,增加检验次数、提高检验进度,就能够减小这种误差。而且,随机误差的数据具有对称性,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

1.1.3 抽样误差:所谓抽样误差,指的是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会因为存在变异情况而与总体不符所产生的误差[1]。避免抽样误差的方式是增加样本数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抽样误差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样本数量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1.2 误差的排除与控制

1.2.1 检验样本:样本在采集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误差产生。比如对患者采血时,如果手臂刚好事前有过输液,就会使血样标本被稀释,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面对此类情况,检验科室应该从样本的检验需求出发,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和完善。同时,操作人员要明确注意事项,保持严谨的态度。

1.2.2 设备仪器:对于检验设备而言,提高了检验效率,为医师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在外界环境、使用频率的影响下,必须经常对设备进行校验工作。对于此,应该制定设备的操作管理规定,让检验人员掌握注意事项,从而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规程进行。还要对仪器进行及时的保养和检修,制定设备保养的周计划、月计划。对于检验试剂而言,应该确保检验试剂是相同的批号和规格,并且委派专人负责试剂的保管,加强试剂的管理工作。

1.2.3 人为因素:在检验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尽管可以通过复核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发生率,但工作人员处于繁忙时段,就会顾及不到复核工作。在开展检验工作时,要培养检验人员的职业修养和工作态度。检验人员要对实验误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会议的方式来增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检验人员能够了解并掌握操作规程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

1.2.4 加强管理:通过对以上误差进行分析和排除,要求检验科室必须加强管理工作。①分析检验内容的需求,完善现有规程,制定固定的误差控制方案。②将检验工作的内容和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检验人员身上,并且要对工作质量负责,科室主管对检验工作进行监督复核。第三,医院的人力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职责评测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以工作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采取奖惩措施[2]。

2 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

2.1 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在检验前,应该核查患者的个人信息,做好相关记录,提出各种注意事项。对于采集标本的处理,应该进行审查登记,在试管的标签上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等,与申请单进行核对,确认一致[3]。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标本放在不同的试管内,妥善保管。在检验中,准备检验试剂,配置要按照相关说明进行,关注试剂的挥发作用、放置时间、放置方式等。在检验后,检验结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和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往的结果对比,或者再次进行取样检验。

2.2 室内质控:检验科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室内质控。具体来说,第一,血液细胞计数、尿化学、凝血因子检查等应该保证每天做室内质控。第二,特定蛋白、细菌药敏、鉴定核酸扩增等项目可以不每天测定质控,但要建立质控体系,更换试剂批号后进行质控。第三,建立详细的操作卡片,绘制室内质控图,明确试剂的配制规定。第四,每月末对当月所有的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开展本月室内质控评价[4]。

2.3 室间质控:①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需要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证实施。可以在科室内成立临检、生化、细菌、免疫等专业小组,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②积极组织参加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第三,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质量控制基础知识,对每次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并加以改进。

3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措施

3.1 提高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提升对于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医师和护士进行认识教育,提高检验室的检验水平。护士要协助医师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在检验前处于最佳状态。医师检验时要仔细,落实各项检验注意事项,对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最终制定出满足患者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

3.2 加强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检验走向了系统化和自动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交接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例如检验信息的录入、操作仪器的审核、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检验结果的反馈等[5]。这些工作的执行,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检验结果失真,就和近期的检验结果相对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准确性。

3.3 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医护人员:检验工作的参与者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就要提高参与人员的专业水平,具体方式就是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而培训的方式,则应该多元化发展,例如自学、组织培训班、开展实践学习等。

3.4 加强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维修保养:医学检验设备和仪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决定了质量控制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因此,对于检验室的要求,应该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保证设备仪器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按照规范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总之,质量控制工作想要顺利进行,医院就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医学检验提供最佳的环境。

3.5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原始记录:现代社会人们的法治观念得到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原始记录是检验人员保护自己的有力工具,在医疗纠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因此,检验科室要健全原始记录,专人负责档案的存放,促使原始记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6 和临床医师进行交通沟通:医学检验是整个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此,检验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和临床医师多交流沟通,告知检验项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促使诊断标准更加规范化。

4 小 结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检验工作的发展。为了保证人们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更深更广,就要通过各种控制措施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1] 杨正萼.王雪.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1(9):89-91.

[2] 曾琼.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4(21):262-263.

[3] 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3(5):175-176.

[4] 姜杏花.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17):334-335.

[5] 孙素文.冯永志.略谈西部地区医学检验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杂志,2012,11(25):59.

[6] 阿尤甫牙生,张瑞强. 探讨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2):141.

R446

:A

:1671-8194(2014)32-0377-02

猜你喜欢
试剂仪器医学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医学的进步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