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4-01-25 03:18崔严格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阿片内源性纳洛酮

胡 斌 崔严格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山西 太原 030013)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胡 斌 崔严格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山西 太原 030013)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在体内迅速吸收,是烃二氢吗啡酮的一种衍生物,其具备拮抗中枢性内阿片肽、中枢麻醉药的作用,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进而和内源性的μ、κ以及δ等阿片受体起到竞争性拮抗作用,属于广谱内阿片肽拮抗剂,其结构虽然与吗啡类似,但是不具有吗啡的依赖性、抑制呼吸以及戒断症状。近年来,对内源性阿片肽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对盐酸纳洛酮的认识也逐渐广泛,其不仅能够治疗原有适应证,而且还能够治疗各系统的应激性疾病。

盐酸纳洛酮;药理学作用;临床应用效果

1971年,美国在临床上应用盐酸纳洛酮,1985年我国卫生部批准,盐酸纳洛酮在临床中作为一种拮抗剂,用来对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以及解除呼吸抑制、其他中枢抑制症状,进而使昏迷患者逐渐复苏,并能够对内源性阿片肽具备的毒性作用进行阻断、逆转[1]。随着药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1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

1.1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应用:运用静脉滴注或者气管给药的方式给药约1~3 min,肌内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方式,约5~10 min出现效果,相对而言,口服效果稍差,相当于肠外给药作用的1/50。其具有吸收迅速、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持续时间长以及代谢快的特点,其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 min,人血浆半衰期90 min,通常情况下,临床使用剂量为0.4~0.8 mg。

1.2 盐酸纳洛酮的作用原理

1.2.1 具有竞争性拮抗作用:盐酸纳洛酮对各种类型的阿片受体均具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对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和内源性阿片肽均具有拮抗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μ、κ、δ,它本身并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 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 mg只产生轻微困倦。但对吗啡中毒者静脉滴注或者肌注小剂量的盐酸纳洛酮,约0.4~0.8 mg,能够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 min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表明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2]。另外,纳洛酮和阿片受体具有的亲和力超过内源性阿片肽亲和力的3倍左右,进而对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病理效应、生理效应进行对抗,并对内源性阿片肽给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进行有效解除,达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心血管功能以及保持呼吸稳定的效果。

1.2.2 具有拮抗阿片类药物作用:主要对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导致的抑制呼吸、出现意识障碍以及瞳孔缩小等症状。

1.2.3 具有拮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①具备抗休克作用:盐酸纳洛酮能够有效增强休克动物的每搏输出量、加强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加快心排出量,进而有效改善冠脉血流以及心脏缺氧,最终提高平均脉压。②具备改善呼吸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呼吸频率,对通气障碍进行改善,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对低氧性呼吸衰竭进行有效缓解。

1.2.4 非阿片受体作用:非阿片受体主要具备抗氧化作用,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作用进行抑制,保持肝溶酶体膜的稳定性,降低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并对膜泵Na+-K+-ATP酶的功能进行恢复,此外,还能够有效扩大心脏肾上腺素β-受体效应。

2 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

2.1 药物中毒

2.1.1 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压力的不断加大,急性酒精中毒事件也在不断增多,如大量酒精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代谢物能够与多巴胺相结合,形成阿片样物质,进而对患者兴奋进行抑制,如程度较重,将会给患者的呼吸循环中枢系统进行抑制。近年有文献报道表明,使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治疗早期,单次给药0.8 mg逐渐过度到单次给药1.6~2 mg,能够加快药症状缓解速度,并具有较强安全性[3]。

乙醇能够激活内阿片系统,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盐酸纳洛酮能够对乙醇的抑制中枢神经、循环系统进行阻断,进而缩短患者酒精中毒后的昏迷时间。盐酸纳洛酮对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较为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

2.1.2 安眠药中毒的治疗:镇静催眠药是一种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为目的,进而起到缓解过度兴奋、引起睡眠的作用。急性中毒能够对呼吸进行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盐酸纳洛酮不仅能够兴奋中枢系统,恢复呼吸,并且还能够对神经细胞产生直接作用,维持细胞膜的稳定。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盐酸纳洛酮对安眠药中毒进行抢救、治疗,能够增强安全性,增强治疗效果[4]。

如出现大剂量安眠药中毒,会增加纹状体、中脑β-内啡肽含量以及下丘脑含量。盐酸纳洛酮能够对β-内啡肽效应进行抑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进行有效解除,进而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2.1.3 有机磷中毒的治疗:盐酸纳洛酮能够对有机磷农药以及安定类药物重度导致的呼吸衰竭产生特效解救作用。相关文献表明,使用安定药物、纳洛酮以及维生素B6治疗鼠中毒,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2.1.4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能够对患者脑功能产生阻碍影响,如患者病情较重,则会导致出现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或者死亡现象,相关文献表明,对重症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在进行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与亚低温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效果显著。

2.2 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以往实验研究表明,患者颅脑损伤后,提高内皮素水平,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给神经细胞产生损害。相关动物实验证明,盐酸纳洛酮能够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后的内皮素水平,进而对局部脑灌注量进行改善,对脑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另外,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加快清醒,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3 抗休克治疗: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状有明显对抗作用,如败血性休克、肉毒素性、出血性、脊休克以及过敏性休克,由于其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阿片肽、内啡肽均参与其中,内啡肽能够对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E1产生抑制作用,儿茶酚胺能够对心血管以及微循环进行调节,进而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纳洛酮具备的抗休克原理,对内源性阿片肽进行阻断,其大量释放能够导致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进而回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维持重要器官血流量。另外,其具备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形成DIC,降低细胞的毒性作用,稳定细胞膜。盐酸纳洛酮能够对休克症状进行有效改善,缩短休克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2.4 阿片类生物碱中毒治疗:盐酸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叔氮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大,能阻止吗啡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为阿片碱类解毒剂,可增加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并能对抗镇静作用及使血压上升[5]。阿片类生物碱主要和阿片受体相结合,对呼吸中枢系统进行抑制,主要伴有呼吸抑制症状,与此同时,伴有降低血压,针尖样瞳孔,进而导致昏迷。盐酸纳洛酮竞争性阻断或者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相结合后,能够快速、有效减轻临床中出现的中毒症状,改善呼吸抑制,进而恢复患者神志。临床中,对阿片类生物碱中毒进行抢救主要将纳洛酮作为首选药物,注意早期给足量药。

2.5 抗心肌缺血:①能够提高冠脉灌流量:心悸血液供给充足,能够有效维持心肌结构、心肌功能、心肌代谢以及电节律的正常。相关文献表明,盐酸纳洛酮能够增多犬冠脉灌流量,即使处于休克状态,盐酸纳洛酮依然具备此作用。②能够改善心肌舒张和心肌收缩:相关休克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盐酸纳洛酮能够有效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左室dp/dt,改善左室的舒张末期顺应性,增加心排血量,进而提高动物存活率,提高平均动脉压。

3 总 结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各种不同应急状态下使用的急救药品,目前主要应用在药物中毒、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抗休克的治疗、新生儿窒息、抗心肌缺血以及阿片类生物碱中毒治疗或者戒毒后的防治中。另外,个别患者使用后易出现恶心、嗜睡、呕吐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高血压病患者以及心功能障碍患者慎用。其部分药物原理以及临床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安宝杰.盐酸纳洛酮的药理特性与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2):168-169.

[2] 吴伟中.纳洛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0,10 (31):95-96.

[3] 郭忠,赵晋,金龙.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2):209-210.

[4] 黄英华.纳洛酮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J].现代医药卫生, 2008,1(12):112-113.

[5] 黄建军.纳络酮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21):76-77.

R971

:A

:1671-8194(2014)32-0383-02

猜你喜欢
阿片内源性纳洛酮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内源性12—HETE参与缺氧对Kv通道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