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音乐常见的体裁和曲式

2014-01-28 08:47张海力张家口市群众艺术馆07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呈示部套曲曲式

张海力 (张家口市群众艺术馆 075000)

体裁是文艺作品的种类和样式,文学家创作诗文,音乐家创作乐曲,首先要考虑采用什么体裁。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西方音乐推崇对立统一、逻辑缜密的创作原则,注重旋律、和声与复调的立体交叉结构,追求声音的和谐、纯美,同时注重理性对情感的控制,其体裁和曲式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一、西方音乐源远流长

以海洋文化著称的西方,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洋音乐,也同样是光华四射,充满魅力。

如果说,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古希腊神话,那么,西方音乐文化的源头便是古希腊音乐。因为距今约3千年前,古希腊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歌曲,如牧歌、纺织歌、丰收歌、婚礼歌、凯旋歌、饮酒歌等,还有一种是可分为独唱体与合唱体的琴歌,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古希腊乐谱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乐谱,是用24个希腊字母记谱,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时期著名的格里高利歌曲的源头,而格里高利歌曲后来演化成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即多声部结构形式之一。由此可见,西方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的

二、西方音乐的体裁形式

西方音乐的体裁形式很多,声乐体裁形式有:(1)艺术歌曲,是一种不同于民谣的专业歌曲,特点是出自名家、短小精炼,如舒伯特的《魔王》等;(2)声乐套曲,由多首内容相同或相近,性质和速度各不相同的完整歌曲连接组成,如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等;(3)大合唱,起源于17世纪,为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时有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多由管弦乐队或钢琴伴奏;(4)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演唱时有独唱、重唱、合唱等,用管弦乐队伴奏,如海顿的《创世纪》等;(5)康塔塔,也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传入德国,发展成有合唱、重唱、独唱的声乐套曲,歌曲内容多侧重抒情,如克莱曼蒂的《海华沙之歌》等;(6)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舞台美术而成,如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器乐体裁形式有:(1)进行曲,分为行军的、凯旋的、战斗的、迎送的、葬礼的等等,如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等;(2)序曲,分为两类,一是指歌剧、舞剧开演前的乐曲,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比才的《卡门序曲》;二是指近代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尔山洞序曲》;(3)舞曲,兴起于17世纪,旋律明快,节奏灵活,伴奏轻盈,富有细致的表情意味。常见的舞曲包括小步舞曲、加伏特舞曲、波兰舞曲、塔兰泰拉舞曲、恰哈舞曲、萨拉班德舞曲、波尔卡、玛祖卡圆舞曲等;(4)组曲,是由若干短曲组成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分古典、现代两类。古典组曲,如巴赫的《法国组曲》;现代组曲,如《天鹅湖组曲》;(5)夜曲,是一种器乐短曲,形式自由,格调高雅,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如肖邦的《夜曲》;(6)诙谐曲,是一种具有活泼、幽默情调的器乐曲,如肖邦的四首诙谐曲;(7)叙事曲,是以叙事诗作歌词的声乐作品,如勃拉姆斯的《爱德华》等;(8)幻想曲,是一种表情丰富,自由发挥的标题器乐曲,如康弗斯的《神秘的号手》、舒曼的《幻想曲》等;(9)狂想曲,是一种技术高深,带有幻想性的器乐曲,如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10)随想曲,是一种自由式的乐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等;(11)协奏曲,是一种由主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较难的大型乐曲,如李斯特的《三角铁协奏曲》等;(12)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标题管弦乐曲,如德彪西的《意向》等;(13)交响曲,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的奏鸣套曲,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三、西方音乐的常用曲式

西方音乐的曲式很丰富,主要有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

回旋曲式,即每个段落在变化,但主题不变,按A-B-A-CA-D-A-E…的结构原则,环绕着A这个主题(主题都是一个完整的乐段)进行,前后贯穿,有对比,有统一,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关系基础上的,如莫扎特的《钢琴回旋曲》。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欢腾的情景,当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等需要以热烈的气氛结束时,常将其用于末乐章。

变奏曲式,即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出现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图示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依此类推,变奏次数不定,有多达数十次的,是能充分体现作曲家才能的一种结构形式。西方大家都用变奏曲式写过独立的器乐曲,如贝多芬《C小调三十二次变奏曲》,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变奏曲的特点是:在核心音调特征或者说总体音乐形象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变化,每一个变奏都是完整的终止,有结束感,使主题通过许多不同的变奏得到多方面的发挥,这也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变奏曲式在大型乐曲中,通常用于慢板乐章,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奏鸣曲式,这是西乐最高的曲式形式,是大型乐曲中主要乐章的结构。在交响乐作品中,必须有一个乐章是用奏鸣曲式来写,因此,奏鸣曲式是交响乐概念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是由4个乐章组成的奏鸣套曲。奏鸣曲式的逻辑性很强,其基本原则是全章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呈示部——在主调中第一主题即主部出现后,转入新调,并在新调中引入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调性的对比是重要因素——主部建立在某个调上,副部则建立在另一个调上,由于副部所用材料(情绪、节奏)和调性与第一主题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二是展开部——充分发挥呈示部各主题中具有特征的因素,把呈示部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手法,如主题处理、转调等,使矛盾激化;三是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第二主题仍须回到主调,以求得全曲调性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实现戏剧性还原。在呈示部前,可冠以引子,曲终往往殿以尾声,以补足未尽之意。因为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是对立统一,即矛盾呈现,矛盾激化,矛盾解决——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所以容易体现戏剧性与哲理性。就好比两个人,原来关系不错,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二人开始了对立,也即呈示部;接下来矛盾更加尖锐,于是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此即展开部。两败俱伤后,双方各自反思,加上有人多方调解,两人逐步消除误解,最后终于和好如初,是为再现部。所以说西方人欣赏交响乐其实是在聆听由音乐讲述的故事和戏剧。

西方音乐如同一座迷人的宝库,浩繁深邃,闪耀着人文的灵光,徜徉其间,令人心醉神迷。一部部不朽的乐章,是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撩动过无数听众的心弦。毋庸置疑,西方音乐曾经为世界带来独特的美感,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将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构建和谐新美的精神家园方面继续闪耀其迷人的光华。

由于西方人具有征服自然,敢于创新、崇尚自由、人格独立和勇敢探索的文化品格,所以西方后来的音乐体裁样式也层出不穷,且都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摇滚乐、乡村音乐、通俗音乐、现代爵士乐、电子音乐等等。

猜你喜欢
呈示部套曲曲式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