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2014-02-05 21:53张敬军王安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袁 力,周 鑫,张敬军,王安阳

(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袁 力,周 鑫,张敬军,王安阳

(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本文旨在就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体制、领域、途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作简要比较,强调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同时提出建议和思考。

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比较及启示

一、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一)教育理念。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包括矫正、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问题,提高医学生适应客观现实的能力和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完美人格三个主要方面,以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为驱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多次立法加强要求。我国更多定位在初级、中级目标,还没有体现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的高级目标[1]。从教育理念来看,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强烈、注重医学生的内在需求;我国心理健康意识薄弱、注重外部的形式。

(二)教育体制。

美国有许多部门或多或少地参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直接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主要是健康与人文服务部和教育部。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常常以课题研究和学生实习的形式参与。我国则完全属于教育部门的职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较少或不参与。从教育体制来看,美国因其发达的行政管理体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注重质量的理念和完善的立法保障促使其蓬勃发展;而我国在行政管理体系、从业人员专业化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教育领域。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模式因实际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总是围绕实现医学生教育目标来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迄今为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整体上还未涉足面向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全方位心理学服务[2]。从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已经开始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我国职业化、专业化呼声虽越来越高,但前提仍然是促进“问题”医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育途径。

美国心理从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干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各有特色,并无固定的模式。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以满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为动因。我国实际采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包括认知矫正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塑造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暗示法等数十种。从方法途径来看,我国以心理从业人员为中心,最终强调规模的大小、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生动性等,忽略了医学生的内在要求和周围消极因素的影响。

(五)教育队伍。

美国提供心理援助的专业人员有多种,包括学校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辅导员以及社会工作者。他们不仅是心理教育的专家,而且也是医学专家。据调查,美国高校专职从业人员与医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我国高校大致为1∶10000,从事该工作的兼职人员大多是一线辅导员,专职人员严重短缺[3]。从教育队伍来看,美国对从业人员专业要求严格,确保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淘汰率。我国专业人员的培训、职业发展以及质量监控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六)评价体系。

美国十分注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体系往往与医学生的学习成绩、出勤率、班级风气等功效联系在一起,通过实施前关注健康需求、实施过程中专家的指导和监控、结束后综合性的评价和反馈,为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评价只是着重于最终结果达到既定的目标。从评价体系来看,美国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格的专业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而我国专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不严密,对教育的实效性监控也缺乏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对我国高校医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理念。

首先,医学院校应当借助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各专业人员之间、教育辅助计划与学校教育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并全面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应扩展到社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好这些社会援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形成高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重医学生的内在需求,确保教育质量,使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能切身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益。

(二)教育模式。

未来,矫治和发展仍应成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主题。学校应注重结合医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体的心理特点及存在问题,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医学生提供适宜的个体、环境和群体教育和服务。体现以医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客观地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群分布特点,寻找和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4]。关注心理适应教育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全体医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素质的优化,逐步形成矫治、适应、发展多层面和谐发展,以发展性为主、矫治性为辅,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立体教育模式。

(三)教育领域。

应当逐步拓宽到为医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咨询和服务,包括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教师或家长之间的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逐步由心理咨询向学习、职业、生活、人格等领域扩展,注重医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健康形象的确立。优化成长环境,不仅为医学生提供物质和心理的援助,还应当致力于改善他们所生存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同时也关注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大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资助倾斜,强化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把整体研究和分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育途径。

不仅运用课程和心理健康中心、青年服务中心、社会服务和健康图书馆等途径来实施。此外,在通过各类学术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渗透的同时,还应增加朋辈心理辅导、面谈技术、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培训[5]。通过案例分析、医生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帮助医学生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使医学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了解医疗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教育途径应由以个体咨询为主发展到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并重,直至转变为团体咨询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五)教育队伍。

可以尝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严格按照规定的胜任特征标准进行考核。对于那些非专业从业人员,必须严格上岗资格的审查,尤其要加强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建立多层级、规范化的高校心理学家资格认证制度[6]。此外,加强教师的职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职位聘用程序和专门的职称评定程序,统一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进行规范的计算和评价,同时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以便为今后教育和干预提供有益借鉴。

(六)评价体系。

除针对医学生个体的心理测验外,还应该了解医学生个体的相关信息。例如,创伤经历、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环境、家庭支持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要对医学生进行干预、进行何种干预。这些干预工作的开展应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人群分布特点分类进行,尤其要注意心理健康多维度的特点。对于那些没有心理问题但却存在消极的因素的医学生,必须与家长和教师保持联系,进行跟踪观察,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进行干预。最后是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整个高校的心理环境作为教育评估的指标之一,以引起高校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促进。

[1]李明忠.美国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分析[J].比较教育探索,2006(1):34-38.

[2]马红宇,唐汉瑛.美国高校心理学家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心理学家的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46-151.

[3]仰 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7):77-79.

[4]肖 婵.美国心理教育干预模式[J].教育科学,2005(2):60-61.

[5]肖旻婵.在整合中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化趋势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5):32-35.

[6]王道阳.西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5):387-389.

The com parison ofmedic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Yuan Li,Zhou Xin,Zhang Jingjun,et al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medic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USand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education system,the scope,educational channels,team building,and evaluation system.It highligh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It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perspective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mparison and revelation

G444

A

1002-1701(2014)07-0011-02

2013-07

袁 力,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医学类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与干预”(13BSH053)。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7.006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