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

2014-02-06 03:04董庭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肝胃中医理论胃病

董庭文

苍溪县龙山中心卫生院,四川 广元 628425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

董庭文

苍溪县龙山中心卫生院,四川 广元 628425

目的探讨和分析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为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从脾胃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中医理论中脾胃的气机升降、脾胃病与其它脏腑病因的关系等方面对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依据中医的论治方法和原则,可将胃炎胃溃疡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血瘀阻络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型以及肝胃气滞型,不同类型的胃病治疗方法有所区别。结论辨证法是中医整治的精华所在,根据中医理论,在进行胃炎与胃溃疡的治疗时应从整体入手,从各个方面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这样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质量效果。

胃炎胃溃疡;中医脾胃;病理分析

胃炎和胃溃疡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现代医学名称,在中医上属于“吐酸”、“嘈杂”、“心痛”以及“胃痞”等范畴[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但由于生活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以及饮酒过度等原因,胃炎以及胃溃疡患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如何更好地进行胃炎和胃溃疡的治疗成为需要探索的问题。就目前来看,现代医学中西医对胃炎和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仍然会出现副作用较大等问题。而进行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医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笔者将从中医理论中脾胃与气机升降的关系开始讨论。

1 脾胃和气机升降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是依靠气机的出入和升降,气机的出入、升降可以协调人体的脏腑器官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比如肾水上升可以使得心火增长,而心水下降则会暖肾水[2]。而脾胃就是气机升降的主要活动区域,其居于人体脏腑的中央位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根据中医理论,胃属阳土,对气机主要起着下降的作用,胃气的下降是将无用废物排出体外,而脾则是属阴土,对气机起着上升的作用,可以吸收食物的精髓;脾和胃总是相辅相成,共同帮助人体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由此不难看出,只有脾胃的升降协调、正常,才能保证人的新陈代谢正常,从而使得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生理状态,而一旦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出现异常,则会引起胃病的发生,如胃炎和胃溃疡等。

2 胃病的病因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过,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会导致胃病的发生,那么,其具体的病因是什么呢?笔者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欲等,都能对脾胃正常的升降出入造成影响,所谓的“忧思伤脾”就是这个意思。(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都可对脾胃造成伤害,其中湿和燥对脾胃的影响最大,因为脾为阴土,若过于湿润则会阻碍脾的功能,而胃为阳土,过于干燥则会使得胃阴受到伤害。(3)饮食无规律或不加以节制,比如饥饿时的脾胃不足呈现虚证,而饮食过饱则会使得消化不良而成实证,总之饮食的不规律会使得脾胃的升降异常,从而引发胃病,此外饮食的不节制比如饮酒过多、吃生冷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胃病。(4)生活不规律、劳逸不均,在中医中,一直有着“久坐伤肉、过劳伤气、久卧伤身”的说法,这些都会给脾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产生胃病。(5)虫积,体内寄生虫过多会严重伤害脾胃,可通过祛除虫的方式来达到保养脾胃的目的。(6)病理的产物,一般来说,当脾胃失常时,会出现淤血、食积和水气等情况,而这些病理产物会反过来成为胃病的病因。此外由于人体各脏腑的五行相克或者患者人体久病以致身体虚弱等都可导致脾胃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胃病。

3 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

3.1 血瘀阻络型

血瘀阻络型的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舌苔较薄且呈现黄色和瘀斑点,此外患者胃脘会有针刺般的疼痛感、疼痛位置通常固定不变。这种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大多是血瘀导致气机阻滞,影响了脾胃的气机升降,从而引发胃病。

3.2 肝胃郁热型

肝胃郁热型的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主要症状为: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患者的舌苔呈现暗黄色,一般都伴有体热等症状。此外,这种类型胃炎患者的胃脘有强烈的灼痛感,十分突然和紧急,通常会导致患者容易发怒、心烦意乱。该种胃病的病因一般为肠道堵塞、胃火过旺。

3.3 胃阴不足型

胃阴不足型的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燥,舌苔过于干净,胃脘隐隐作痛。此外,这种患者还经常出现口干或者反酸水等情况。此种胃病的病因一般为脾胃的虚火上升,导致筋络受到损害,出现胃阴不足的情况,由此引发胃病。

3.4 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型的胃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形、成溏泥状,患者的舌苔呈现浅白色,脉搏无力,同时伴有长时间的胃痛。此种胃病的病理为脾胃的阳气不足,脾虚湿盛,导致脾胃的气机升降紊乱,从而引发胃病。

3.5 肝胃气滞型

肝胃气滞型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患者舌苔呈现灰白色,胃脘有胀痛感,且痛处并不固定。这种胃病的病因一般为肝气过旺导致气滞,从而使得肝胃不和。

4 胃炎、胃溃疡的中医疗法

胃炎、胃溃疡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在中医理论中,胃病主要是由脾胃失调引起的,因此在治疗时常采用补、温、消、清等几种方法。

4.1 补

“补”主要是指采用温补的方法来达到对脾气的补充,常用于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的胃病患者。比如通过方如补中益气汤来对患者的脾胃进行滋补,以达到健脾益气的效果;采用方如益胃汤等滋阴养胃的方法来滋补患者的胃阴,对胃阴不足患者的治疗有较好效果。

4.2 温

采用温补的方式可治疗肝胃气滞型的胃病,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病有显著疗效。比如可通过温通理气法来对患者脾胃的气机进行调节,使其恢复正常,一般都采用方如厚朴三物汤来进行滋补。

4.3 消

“消”是指消除肝火过旺及脾湿过重等症状,常用于血气阻络型胃病的治疗。比如可利用方如三承气汤来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泻出燥结使得患者的大便通畅,以此来调解患者的脾胃。

4.4 清

“清”是指清除患者脾胃的湿热症状。比如利用方如甘露消毒饮来调节患者脾胃气机的升降,达到治疗胃病的目的。

5 讨论

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其治疗方法各有不同。而中医和西医由于对脾胃的理解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法上相距甚远[4]。中医理论中的脾胃病不仅包含胃炎、胃溃疡,而且还包含其它病症,如黄疸、痰饮等,其涵盖范围更广。中医认为,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病与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有关,而通过临床治疗也表明,一些调节脾胃的方药确实对胃炎、胃溃疡有实际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现代西医疗法的效果更加显著,这也充分表明我国传统医学的实用价值[5]。因此,研究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不仅可以为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对于中医理论的完善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刘静凌.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5): 22-24.

[2]邢岩枫. 中医脾胃失和与现代胃溃疡的发病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6): 616-617.

[3]陈伟良, 伍振峰, 邓中银, 等. 中医药在抗胃溃疡研究应用中的现状与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8): 362-367.

[4]万莹.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流行病学、证候学及诊断标准相关因素的研究[D].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5]梁炳君.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R793.62

B

1674-9308(2014)02-003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2.027

猜你喜欢
肝胃中医理论胃病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走路治好老胃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