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现场实记

2014-02-10 07:07
城市与减灾 2014年5期
关键词:鲁甸山镇龙头

济 刚

鲁甸现场实记

On-the-spot report from Ludian earthquake site

济 刚

大暑时节,在云南昭通山区的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纵观这次震后的应对工作,比以往震后应急做得更好些。各项预案发挥了积极作用,灾区各级政府、部门努力做到有序救灾、科学救灾。从灾区回到北京后整理资料,一些现场情景栩栩如生地浮现眼前,遂把一些片段的画面以文字记录如下。

龙头山镇极震区

8月3日赶赴灾区

下午16点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云南省地震局震后立即报告省政府:“这次地震发生在鲁甸县西南23千米龙头山镇,昭通、昆明东川、曲靖等地震感强烈”。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派出20余位工作人员赶赴灾区,和云南地震局共同组成现场工作队。笔者随工作组立即乘当晚8点多的飞机去昆明。

路上边走边了解灾区情况,“震中鲁甸县大都在山区,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综复杂,人口密度为265人/平方千米,为人口稠密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人均财政收入仅570元,鲁甸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部分房屋以夯土墙承重且老旧,抗震性能差。”

本次地震发生在滇东地震重点危险区内,这个地区地震背景复杂,省政府曾多次提出要求,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加固,还经常组织一些应急演练。

震中距离昆明市236千米,距离昭通市49千米,距鲁甸县城仅27千米。估计地震可能影响到8个县区,即鲁甸县、会东县、宁南县、会泽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通市市辖区,以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查一查,鲁甸及其附近地区是地震高发区(见下表)。

时间地点震级震中烈度灾害损失2 0 1 2 -0 9 -0 7云南彝良县与贵州威宁县交界5 . 7Ⅷ死亡8 1人,伤8 3 4人,房屋损毁8 1 2 5 3间,经济损失4 7 7 1 0 4万元2 0 1 0 -0 8 -2 9云南巧家县与四川宁南县交界4 . 8 1 7人受伤2 0 0 5 -0 8 -0 5云南会泽与四川会东交界5 . 3Ⅵ伤4 4人,房屋损毁2 0 9 3间,经济损失1 6 9 9 8万元2 0 0 4 -0 8 -1 0云南鲁甸县5 . 6Ⅷ死亡4人,伤5 9 7人,房屋损毁3 9 4 4间,直接经济损失3 3 2 2 6万元2 0 0 3 -1 1 -2 6云南鲁甸县5Ⅶ伤2 4人,房屋损毁7 5 1间,直接经济损失9 3 0 0万元2 0 0 3 -1 1 -1 5云南鲁甸县5 . 1Ⅶ死亡4人,伤9 4人,房屋损毁9 9 8间,直接经济损失1 9 1 9 0万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以下简称“地球物理所”)8月3日地震后做的“地震动强度预测图”分析:“综合考虑地震区域局部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波的衰减特性以及土层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效应,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震动图。根据对这次地震预测的震动图分布特征,预计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到Ⅷ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15 000平方千米,乐红乡的震动烈度可能达到Ⅷ度”。这种震后迅速估计,对指导救援行动、队伍布局很重要,尽管结论和最终的实际情况有些差距。

这次鲁甸地震的区域,在第四代、第五代区划图中,都是按照Ⅶ度烈度设防的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在0.10~0.15 g之间。

从各方面信息看,从北京上飞机之前、大约晚8点的统计,已经知道有150余人遇难,另有180多人失踪。鲁甸县有120多人,巧家县有20多人,极震区房屋倒塌严重。

从微博上了解到,震区已经实行交通管制,说明管制得及时,这是多次地震现场的一条实践经验。有几百人的救援队正在向灾区赶路,现场的受灾群众正在自救互救。微博可见到现场的房屋倒塌情况和受灾群众救灾的图片。

几天以后统计,这次地震的实际情况是,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5.4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有2.72万户、8.55万间房屋倒塌,4.36万户、12.91万间严重损坏。地震的极震区位于龙头山镇,最大烈度达到Ⅸ度,Ⅵ度以上的范围约10 350平方千米。

4日凌晨,从昆明机场换乘汽车,直奔昭通方向行驶。夜间路上跑的车都是去灾区的,大都是救援的车辆。没有喧哗,只有疾驶车辆的引擎声,单调的声音中透出一股紧张的气氛。进入昭通境内时,已看到去灾区的路标指示。天未亮,我们已到达鲁甸。

土坯房大部分倒毁

8月4日地震现场

在驻地休息一个多小时,吃过早饭开始工作。

地震系统现场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布设流动地震台网,监测余震活动、分析地震趋势;到灾区开展灾害和烈度评估调查、建筑物损害调查;地震发震断层的考察和现场应急的其他科考等等。

铁朝曙,昭通市防震减灾局的党组书记,原来是鲁甸县副县长。他介绍说,昨天地震的宏观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要到达那里,必须走昭通巧家公路,从这条路的“沙坝”下道,再去龙镇,现在这条路不通,发生了滑坡塌方。交通部门在负责打通这条路。铁书记还说,灾情最重的是龙头山镇、火德红镇、乐红镇,还有巧家县的包谷垴乡。

“4日上午8点40分,省民政厅统计,鲁甸、巧家、昭通市昭阳区、曲靖会泽县死亡381人(鲁甸302人,巧家66人,昭阳1人,会泽12人),3人失踪,1801人受伤。”

鲁甸县城,房屋破坏不重,但有轻微破坏,酒店都有裂缝,属于Ⅵ度区。县城没有人员伤亡。

3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云南省长李纪恒率各委办局领导,弃车后步行两个小时,晚上23点到达龙头山镇。

4日上午,地震现场队各个小组开始进入灾区工作。

科技助力

地球物理所杨建思副所长建议,由于灾区道路中断,为了获得灾情信息,应派无人飞机到现场,指挥部同意这个建议,由地球物理所负责调无人机过来,配合灾情调查。

地球物理所这次带到鲁甸一套现场调查指挥系统。派出的调查人员,可以随时和指挥中心联系,传送文件、图像图片,在指挥中心就可以知道队员位置,便于现场指挥,了解外出小组的工作情况,及时汇集数据。

现场指挥部

推土机在滑坡体上推出临时通道

灾区随处可见的滑坡

牛栏江堰塞湖

地球物理所作为中国地震局下属的科研院所,这次在灾区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为现场工作服务,包括无人飞机航拍、现场调查指挥系统平台、现场地震监测信息综合平台和显示系统、震后的应急评估、地震的强震动分布图制作,等等。还将该地区不同归属的100多个地震台点统一联网,共享使用。

4日上午9点,现场指挥部的新闻发言人李德贵和张建国同志组织召开第一次发布会,介绍了指挥部的工作和对地方应急工作的建议。云南地震局皇甫岗局长随省长在龙头山镇,打来电话沟通情况,极震区里电话很难打,要用海事卫星电话,还时断时续。

逐渐了解到,龙头山镇灾害很重,极震区“看去像到了北川”,房屋连片倒塌,有的一二层房子被压扁了。破坏严重的区域可能包括龙泉村、翠屏村、骡马口村等。现在,进入Ⅷ度以上灾区的救援部队已达到5000人以上,都是徒步进来的,带着帐篷、装备、流动医院,连夜赶来,立即投入救援行动。

4日零点30分,李省长开现场会议,露天冒雨开了一个半小时,安排搜救、安抚、医治等工作。省军区司令员统一协调部队、武警、边防部队等,分片包干。国家救援队100人携带装备160余件,搜救犬8条,4日中午到达鲁甸,根据强震动分布图的震害分区,进入极震区龙头山镇展开搜救。

震中烈度明显达到Ⅸ度。当地农民房普遍抗震性能差,土坯房基本是粉碎性坍塌。极震区正在修直升机的停机坪。今天国务院领导要到现场。

地震特点

这次地震是云南14年来的又一次6.5级以上的地震。上次是2000年1月15日楚雄姚安6.5级地震,以后就没有再大的。

鲁甸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质地貌错综复杂,震区50千米半径范围内,有记录的5级及以上的地震有30余次,是地震高活动区。观察这次地震,有如下特点:一是地震持续时间短,和同等震级地震相比烈度偏高、波及范围不是很大。地震持续的时间约11秒,震中烈度达到Ⅸ度,但Ⅵ度以上的范围仅10 350平方千米。而去年7月的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最高烈度Ⅷ度,Ⅵ度以上范围达1.6万平方千米。二是人口密度大,灾区人口密度每平方米265人,比全省平均值高一倍。大量的土木结构的土坯房不抗震,灾害损失严重。三是灾区主要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容易引发严重次生灾害。地震恰逢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震后几天详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1000多处。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抗震救灾工作的难度。

指挥部灾评组分成27个小组,前往鲁甸、昭阳区、巧家县、水富县和会泽县等地的乡镇开展烈度评定和灾害损失调查工作。

确认断层

4日下午15点,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局长申玻从龙头山镇赶回指挥部,汇报震害。结合地图给出受灾最重的村镇,初步划出了重灾区的范围,他说“翠屏村、龙井村严重坍塌,倒平了。”

中国地震台网监测定位的余震活动展布是北西向的,经查这里有条北西向的潜伏断裂,没有明确的名字,是一条小断裂,被北东向的昭通-鲁甸断裂切断了。这个区域历史上的地震活动大都是北东向的昭通—鲁甸断裂引起的,如2004年和2003年的3次5级以上地震。

在北京,8月4日中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孙建中司长主持专题会议,研究讨论8月3日6.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命名。从震中位置、地震破裂过程、震源机制解、加速度记录、余震空间分布、现场调查的极震区展布情况,通讯基站损坏情况和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影像,1970年以来中小地震分布特征等,对构造进行讨论,认为:鲁甸6.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北北西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该断裂属于北东向昭通-鲁甸断裂系的次级横向断裂。

交通管制

从鲁甸进入极重灾区只有一条路,就是昭通到巧家的公路。从鲁甸向西走,约十来公里是小寨,小寨到沙坝约十几公里,沙坝有一条通向龙头山镇的乡级路,震后这条路断了,这段8公里的路,成为救灾咽喉,生命之路,不能堵塞。特别是去Ⅷ度以上破坏的几个村子和乐红镇,必须经过龙头山镇才能进去,这条唯一的路地震后断成多截,有许多的村子,缺乏救援物资,人员待救,伤员待转移出来。

从鲁甸到龙头山镇约30千米。市、县政府都认识到了交通的重要性,所以,实行了严格控制。昭通市副市长何刚就盯在这段路上,来回跑,保证畅通。从鲁甸来的车辆,到小寨乡就戒严、不让进了。救援的部队到这里下车,跑步进入极震区,其他车辆严格控制,只允许救护车运送伤员,大型机械、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都限制进入。

灾害严重的乡镇、村组,主要有东江、翠屏、龙头山、火德红、包谷垴、纸厂、新店等,呈椭圆形、北西向的这个区域大致有40千米长、20千米宽。这个范围内存在Ⅸ度的区域,具体多大,还要经过几天的现场调查(最终是90平方千米)。

有两架直升机在运送伤员。

4日中午12点,昆明通向昭通的高速路会泽收费站,抗震救灾专用通道被大量民用车辆占据,造成交通拥堵。

人民日报消息,公安部交管局启动地震应急二级响应,要求云南对昭通通往鲁甸地震灾区的公路全线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运送伤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车辆优先通行,并倡议各车辆服从民警指挥,与救灾无关车辆不要驶往鲁甸。

沙坝到包谷垴乡的路还不通,就是说,昭通至巧家的市县级公路还不通。

保障通讯

极震区的通讯还能保证通畅。地震前,中国电信在龙头山镇附近做过应急演练,由于遇到泥石流,用于演练的机站没有动。这次地震后,正好用上,运上去20桶机油,保证了机站运行。

通向龙头山镇的咽喉通道,龙泉河上的临时铁桥

另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震后迅速派人携带设备进入灾区。在山头可以看到他们的人员在选择位置,以最快速度,保证信息通畅,服务救灾。

现场指挥

4日中午12点40分。李克强总理到达鲁甸地震灾区震中龙头山镇的村口,步行一公里进入村子,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等陪同考察。在灾区现场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几点要求: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救人,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加强救治力量,抓紧做好灾民安置;要坚持统一指挥,做到科学有序;做好恢复生产的准备,着手恢复重建工作。

到4日下午,部队投入5058人,到11点,公安消防从废墟中搜救中66人,其中30人生还,疏散转移群众1300余人,此时牛栏江堰塞湖已经形成。最快每小时上涨1.1米。

县指挥部

鲁甸县城的街上,看不出明显受地震影响的痕迹,我们指挥部驻地的楼房,发现有轻微的裂缝。

县指挥部设在政府办公楼里,值班人员介绍说,他们负责协调和联络。如果志愿者来了,他们会介绍给县团委接待,如果是救援队来联系,他们会指导去哪里搜救,如果是赠送物资的,他们也负责登记、联系,介绍他们送到哪里。在指挥中心值班的是县委政法委赛副书记。

赛书记说,县委县政府要求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下到村里去,今天已经都下去了。值班人员说,上午还能接到村组群众的电话,说那里需要救援,有人压埋。下午就没有这样的电话了,说明已经有干部入村,和群众接上头了。

县城开辟了专门搭建帐篷的地方,安置从龙头山镇来到县城的受灾群众,有40多人,估计今天要到80多人,县城有个民营饭店,免费接待从灾区出来的灾民吃饭。

震后24小时

震后第一天的应急工作,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交通管制及时、有力、有效。尽管昆明到昭通的高速路在会泽收费站堵了一段时间,但从鲁甸县城到灾区的路,管制得很及时,特别是从沙坝到龙头山镇的这8公里路,成为救灾咽喉,昭通市一位副市长盯守在这里,严格管控,保证了畅通。二是干部进村。县里统一做了安排,县乡两级的干部,直接下到地震灾区的村组,4日就陆续下乡。三是救援物资的运送。由于道路的问题,物资运送显得滞后,有的地方只能靠人拉肩扛,摩托车接力。四是指挥部的设立地点。注意前方指挥部要设立在交通和通讯通畅的地方,便于统一协调指挥。

在晚上的地震系统指挥部会议上,嘱咐大家要注意安全,协调配合。

鲁甸火德红乡李家山村老屋基组

土坯房严重损坏

山上的地裂缝

李家山村李世英,左为昭通地震局长申玻

李世信

李红英

8月5日火德红乡

下午,从鲁甸向南,经铁观音村,到火德红乡。这里是Ⅷ度区的边界,在牛栏江的北侧,江南侧是会泽县的纸厂乡。

今年云南已经有4次5级以上的地震了,4月5日永善5.3级,昭通市做规划2亿重建;5月24日,德宏州盈江5.6级;5月30日,6.1级,云南省做规划22.7亿。

这次鲁甸,6.5级地震,由于属乌蒙山贫困地区,震灾较重,由国家发改委做恢复重建规划。

李家山村

鲁甸的山区大都在海拔2000多米,但相对高差大,达千米以上。山多高,农民就住多高,这里靠存蓄雨水生活。从乡到村有土路,从村到组,只有山道。

火德红乡的李家山村,有22个组,3000多人。我们看的老屋基组,共35户。地震后,这里的电、水全断了。断水,是指蓄雨水的围塘裂了,水管断了。这里年降雨量达到六七百毫米,但存不住,吃水还是困难,就存雨水。

李家山村反映,下村的干部还没到。昨天4日,帐篷来了,平均四五户一顶,过几天再搭,政府说保证每户一顶。

村民李世英说,他13岁的女儿李春莲,腰被砸伤,抬到公路上,再转送到医院,他所在的小组有8个受伤的。村民李世信告诉我们,父亲在地震中被砸死,母亲受伤,自己伤了头,是房子倒塌砸的。

这里距离震中20千米左右,受到Ⅷ度的破坏。

老屋基组东侧、在另一山头上的是大坪组,隔山洼与老屋基空中距离不到千米,但看不出明显破坏,没倒房,而老屋基这里破坏严重。老屋基Ⅷ度,大坪Ⅶ度,可能有边坡的放大效应。大坪那边的房子是砖混的,质量较好。

这里的房子是昭通地区民居的代表。土坯墙厚达四五十厘米,房子的结构叫“墙抬梁”,两侧的墙是用土夯成的,侧墙的上部夯成三角形,在墙上搭上木檩,木檩上挂瓦,形成两面坡顶的屋顶,就这么简单。李家村这儿所有的土坯房约70%以上倒塌。土坯墙倒塌时,形成浓厚的土尘,一些遇难的人是被呛窒息而亡的。

老屋基这个组,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还分上舍和下舍(社),就是十几户聚集在一起住。群众反映说上边的上舍那儿还没有工作组的人去。现在是帐篷、食品、水不够。

从李家村望牛栏江的南岸,是会泽县纸厂乡的江边村,李家村村民说,那边的新发组,基本全塌了,死了6人,还有几个组叫旱谷底、羊粪田的,灾害也比较重。远看,江边村,砖混结构的房子都开裂了。

在老屋基下舍和上舍之间,发现有一弧形的地表裂缝。裂缝延展的很长,说明这里成为潜在的滑坡体,如果下大雨,会形成大的滑坡,那么,在这滑坡体上的住户,必须搬迁。老屋基社的李怀富,让我们帮着反映地表裂缝的事。下山后,报告了指挥部。

下山时,遇到两位路边休息的妇女,其中一位叫李红英。她说,对岸会泽县有几十户已经被堰塞湖上涨的水淹了。她家在李家山村的靠近江边的地方,离水面还有三四十米,也要搬走。她哥哥家的女儿张振丽,才8岁,上三年级,在去买英语本的路上被滚石砸死,刚处理完后事。她娘家在李家山村的山上,她的两个孩子送姥姥那里,她从家里拿一些衣物去她妈家。

老屋基组的人许多都疏散安置了,但倒塌的房屋废墟前还有一些人留守,因为死了3位老人,棺材停在那里。当地民俗是老人去世,要守几天,不能离开,这些人都是守灵的。地上有许多炮仗的碎屑和纸皮,是昨天放的。

堰塞成湖

从李家山村下山,来到山下牛栏江边。地震时,在巧家县包谷垴乡的红石岩,形成大面积塌方,阻塞牛栏江河道,形成天然堤坝厚度长达近700米!因为堰塞湖的影响,水位上涨,通向江边的路已经被淹,路伸进水里。一辆小轿车半车在水里,车身还嵌着一块巨大的落石。水面上看不到江边房屋的屋顶,能看到电线杆有几米露出水面,说明水位上涨至少有十来米。

在这里遇到长江委上游水文局的王世平副局长,他说,他们负责测量库容和堰塞湖坝体的容量,具体的处置方案,要由指挥部决定。监测流量由水文局昭通分局负责,监测水位上涨的速度,入库水量等等,这里的下游1000米,就是红石岩水电站。

水利部的工作组也已经到达灾区,在研究导流和处置的方案。从江边盘旋上山,来到火德红镇时,发觉房屋普遍质量好,仅土坯房掉瓦、墙裂,这里定为Ⅶ度区,海拔2300米,地图显示,火德红镇距离震中12.1千米。

龙头山镇骡马口村

龙头山镇直升机救援

8月6日龙头山镇

上午8点半,我和云南地震局陈勤副局长等进入极震区考察。

刚出鲁甸县城,就遇到交通管制,严格验证放行。出城就是山路,不时看到滑坡滚石,十几公里到小寨乡,路上比较通畅。过了小寨,遇到一处塌方,车停了下来,前面有挖掘车辆清理,等了半个小时,道路通了。继续走约十几公里,到了沙坝。从这里下车,开始步行,两侧都是徒步去灾区的志愿者、救援人员和群众等。

小寨乡距离震中24千米。经过小寨时看到完全小学,看着似乎没受地震影响,后了解到,小学是经过“校舍安全工程”加固过的。

极震区

从沙坝到龙头山镇,有8000米,滚石、滑坡随处可见。

自沙坝下了公路,拐入通向龙头山镇的乡道,经过骡马口社区。这是属于龙头山镇龙泉村的一个社区,距离微观震中仅7.2千米,但鉴定为宏观极震区,烈度达到Ⅸ度,房屋倒塌损坏严重。这里是个山中的小坝子。

穿过骡马口,经过龙泉村的新街。新街两侧是3层的仿古建筑,表面看没有大的损伤,但近看能看到裂缝,里面的裂缝损伤更多。新街房子的结构,可以从一排还没抹灰的三层临街楼看到。此楼用的是框架结构,显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穿过新街,经过龙头山镇的学校、医院,看到一处较大的空地上,有密集的帐篷群。这是坝子里最大一处灾民安置点,周边停着许多军车,有一块刚清理好的直升机停机坪。今天是大晴天,太阳很晒,但直升机好飞,今天出动了12架,到这里起落,运送伤员,运来救灾物品。

老街社区,属于龙头山镇龙泉村,是破坏最重的。我们来到老街,看到的房子基本损毁,老旧房屋粉碎性坍塌。一些两三层的房子是砖混结构的,但砖砌的柱子里的混凝土芯质量不够,拉筋不够,不抗震。

龙头山镇委会所在的院子里,只有挂着政府牌子的大院门柱还立着,墙都塌了。院内计划生育委的三层楼坐成两层,派出所的小楼完全坍塌,6个人被捂在里面。办公楼的柱子完全歪斜。十四集团军的救援队员在废墟中搜救、找人,从这里往坡下望,还有许多部队战士帮老乡在倒塌房屋里找东西,搬东西。老街一座三层楼的一层完全被压没了,只在离地一尺的地方看到门框上的对联横批,写着“百年好和”。

从这里看坡下面,倒塌的民房很多,但倒塌民房旁边在建的一栋建筑,大概三层吧,刚建好的框架,看上去一点儿也没损坏。

在这里遇到十四集团军工兵团的副团长陈代容大校,他是十七大代表,全军排雷英雄。他带了71名队员到灾区搜救,其中5名女队员。在国家救援队驻地,见到三十八集团军付小光副参谋长和工兵团长霍树峰,昨天找到了十几具尸体,今天老乡提供了两个还有生命迹象的线索。

下午5点,国家救援队传来消息:在银屏村废墟中救出一名被压埋68小时的幸存者,并徒步行进13公里将其转移到120急救中心;在墨草湾村解救1名因地震受伤无法行动的伤员,并移交后方医院;共发现11名遇难者遗体,并妥善处理。这次救援,利用专业技术,国家救援队在复杂条件下找到并救出了3名幸存者。

下午,此次地震的烈度图基本完成了,并征求四川、贵州和云南省政府的意见,晚上正式报给中国地震局总指挥部。

龙头山镇,三层坐为两层

龙头山镇委会,只有门楼在

十四集团军工兵团长陈代容(左)

云南地震局局长皇甫岗考察灾情

国家救援队队长霍树峰(左一)和领队、三十八军副参谋长付小光(右二),中为作者

8月7日新闻发布

上午9点半,云南地震局的皇甫岗、张建国、安小文3位同志,参加省指挥部安排的新闻发布会。解读刚公布的“鲁甸6.5级地震烈度图”。

下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由播音员播出并解读这次地震的烈度图,人民日报、新华社、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地震之后,地震现场工作队克服各种困难,几天内深入400多个受灾点实地考察,昼夜工作、争分夺秒,得到烈度分布的结果。这张图对指导搜救行动、安置受灾群众、评估灾害损失以及恢复重建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这些工作的前期基础。

晚上,民政部姜力副部长来到地震局指挥部,了解情况,并代表国务院工作组对大家表示慰问。今天下午,云南省委秦光荣书记也看望了省指挥部地震监测评估组。

从省指挥部了解到,6日下午5点,地震72小时刚过,李克强总理通过省委书记秦光荣了解情况,对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三个确保:一是确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抢救生命第一位,切实加强医疗救治工作。二要确保做好次生灾害的预警排险救援工作,稳妥处置堰塞湖,确保下游安全。三要做好后勤保障,中央紧急投放6亿的基础上,再增加16亿元应急资金。

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震害

纸厂乡江边村卫生室,Ⅷ度,墙的方向是震中方向

新发组崔其平家

8月8日会泽县纸厂乡

纸厂乡灾害

今天去曲靖会泽县纸厂乡查看灾情。会泽属乌蒙山脉,山高谷深,据说有对面看得清、说话喊得见,见面需两天的独特景致。

从鲁甸坝子出发,盘旋下行,过牛栏江老桥,到江的南岸,就是会泽县。沿着县级公路转入乡级公路,上山又下山,最后是一段连续之字形的下降,来到这次会泽县内受地震灾害最重的乡——纸厂乡。

纸厂乡政府所在地的烈度为Ⅶ度。乡政府的三层框架楼房有裂缝。曲靖市地震局局长太月娥在这里等我们。太局长说,曲靖市地震后成立指挥部,设在纸厂乡,下设14个组,市长任组长,军分区司令任副组长。地震发生后,曲靖地震局利用地震虚拟台网,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派付新平副局长带4个人,立即去江边村查勘灾情。经查,Ⅷ度区涉及到会泽县纸厂乡的部分村社。

纸厂乡的罗别古小学,就在乡政府旁边。这里的一栋楼是2010年防震校安工程时建的,框架结构,除墙和柱的连接部位有裂缝外,无大碍。这种破坏可修,这里是Ⅷ度区。

魏立平校长介绍,学校的宿舍和另一栋楼是砖混结构,被鉴定为D级,就是没有加固价值、等着拆除重建的,但这栋砖混楼在地震中却没什么损坏。据省地震局安小文解释,现场勘查时有这样的现象,即砖混结构的楼房,砖墙是承重的,在受到地震烈度Ⅵ到Ⅶ度影响时,并没出现较大破坏;反而是框架结构的楼房,会在框架和填充墙结合部位有垂直的裂缝。如果在Ⅶ到Ⅷ度甚至更高烈度的影响下,框架结构就显得很抗震,而砖混结构会出现砖墙上的x形裂缝,遭到破坏。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到乡,从乡到村的路都是土路,有的地段铺些沙石,基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地泥。土路到村,从村到山上的各组,就都是山上走出来的路,好些路仅可单向通车,当地人有点条件的常用摩托车。我们从乡所在地,盘旋下坡,走了约十几公里,直到谷底,接近牛栏江面。地震后,当地人也总结说,地震后发现,山梁上灾害重,山窝里的灾害轻些。

江边村

从纸厂乡到江边村有13千米。江边村委会,顾名思义,是这一带海拔最低的一个村委会,有11个组,这次地震破坏的烈度是Ⅷ度。

去江边必经焉家村,这村有3个组被淹。8月6日14点统计,焉家村淹了1350亩地,92户368间房;江边村5个组被淹,龙高村2个组、大石板村3个组。总体受灾的是,3个村10个小组。目前牛栏江的水位是1174米,而堰塞湖堆积的坝高是1216米,二者还有四十几米的高差。江水现在涨速减缓,以每小时8.4厘米的速度上涨。

在焉家村的房顶上可以看到堰塞湖涨水的情景。这里的房子修在山坡路边,一步就可以跨上屋顶,屋顶是平的,四周围起高三四十公分的围挡,可以存水、晒谷。此处正对着牛栏江,可以看到河流上游。堰塞湖使水面抬高很多,可以看到水面上微露着片片屋顶和像灌木丛一样的树冠。电线杆只露个头,电线浸泡在水里,江面漂浮着许多杂物。向上游看去,对岸远处的公路,伸到水面就断了,被水淹了。江的对面,是鲁甸县的火德红乡,前两天去过,也是重灾区。

江边村的卫生院是砖混的平房,就在路边,墙体裂缝很多,而且有明显的x形裂缝。这堵墙的方向,正是北北西方向,冲着震中,大约18千米。和这堵墙垂直的墙就没有如此明显裂缝。

江边村的新发组死了6个人。这个组的村民唐耀明带我们考察。崔其平家的土坯房全部倒塌,废墟气味难闻,天气正热,他家压死一头牛,还埋在里面没挖出来。会泽县死亡12人,包括新发组6人,另一个小组旱谷地,死亡5人,羊粪田组1人。新发组的崔级顺,在纸厂乡打工,媳妇和4个孩子留守在家,孩子小的才8个月。地震时媳妇在摘花椒回家的路上被砸死了。他拿出刚发的绿色小本,是火化证。凭这个可以领到抚恤金,共3.5万元,国家给2万元,昆明的会泽商会会长给遇难人的家属1万元,还有一家私人提供的赞助5000元。唐耀明带我们来到他弟弟家,房子倒塌,已经是断壁残垣,这里3家人连着,都倒了,埋了5个人。

昨天,龙头镇龙泉村干家寨,发现一大滑坡体,埋了55人,十四集团军的工兵团陈代荣7日早晨带队伍去那里搜救,到现在,已经找到13具遗体。塌方量很大,约1700万方土,整体移位,掩埋整个村寨,埋得很深,昨天气温40℃。地震后就塌了,部队过不去,大型机械也过不去。

龙头山镇中心小学

盘山路被滚石阻断

翠屏村口

8月9日乐红镇

乐红镇是鲁甸最远的一个镇,地震后道路中断,成为孤岛,昨天刚打通这条路。今天去乐红考察。

救灾要道

出鲁甸县,过检查站,过小寨乡,到沙坝村,下了昭巧公路。和5日来龙头山镇时不同,今天车辆已经可以通行了。龙泉河上架了临时的铁桥,这桥是通龙镇必经之路,所以专派战士站岗。经过骡马口,过了河,过龙泉村的新街、老街。老街震害最严重,到处有救援队员的身影。龙泉中学成了救灾的指挥部。中学外面的空场是直升机停机坪,前两天一直在起降直升机,运走伤员、运来食品和救灾物资。今天,直升机坪已经被占用作为帐篷营地,因为道路已通,这里不需要直升机运输了。前天看到龙泉河边的几片葡萄园,也正被推土机铲平,准备作为临时安置用的帐篷集中点,可见山区平地多紧缺、多宝贵。空地旁边是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受灾很重,一栋旧楼的半边,矬没了一层,三层变两层,一、二两层挤到了一起。

在老街的尽头,是拐上山去的乡路,通往翠屏村和乐红镇。地震后,老街拐弯这里被滑坡阻断,而且,从这里向上的这条路,通到乐红镇的最北端村子时是断头的,只能原路返回。所以,地震后,这条路所通达的村镇就都成了孤岛。今天才凑合着打通,可以通车了。

从老街上山的这段路,拐个硬弯儿,折了几乎180度,还有20度的坡,拐过去就沿着山道前行。路在山上盘旋,又遇到几处刚清理过的滚石滑坡的地方,行驶了十几公里,来到龙头山镇的翠屏村。

翠屏村有新街也有老街,老街有百年多的历史了,但房子破旧的不成样子,从木结构可以看出老来。在翠屏村外,遇到新的塌方,几米见方的大石头好几块,堵塞了道路,此路不通。看着坡下的盘旋道,干着急没辙。昭通局的书记老铁去打听,了解到,从翠屏村里还有一条“村道”,可以绕过这段断路,接到前面的路上去,于是越野车进村。村路很窄,很难错车,和对面回来的部队的车相遇,费很大劲才错过车去。错车时,遇到总参戚副总长也在率队步行,知道我们是地震局的,表示鼓励和慰问。出村,再回到乡路上,继续驶上一段平整的柏油路。虽然途中又遇几处塌方,不时从刚落下不久的大小石块旁穿行,总算有惊无险,从翠屏又走十几公里山道,来到这条路的终点——乐红镇。

乐红镇

乐红镇,海拔2000多米。

昭通市的人大副主任陶天蓉,是地震后来这里蹲点的,5号她就到了这里。由于道路不通,她和助手从龙头山镇爬山到翠屏,打电话让镇长派微型车去接,走一段,坐一段,辗转到达乐红镇,协助镇工作组做抗震救灾工作。

镇长张荣介绍说,全镇有8个村子,190个小组,7782户,34 570人,分布在海拔770~3200米的高程范围内。面积有127平方千米。从乐红镇到最远的村子开车要一个半小时才到。镇里有10万亩核桃,2万亩花椒。种植成本和运费都比较高。全镇的农民收入年人均3000多元。

震后乐红和外界的交通中断了,镇上手机是通的。地震后乐红镇成立驻村组,分了8个小组,一共五六十人,包括乡村两级的干部。下村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一是发现人员受伤的抓紧送治,二是查看房屋不能住的通知撤离,三是统计地震损失灾情。

乐红镇有一人死亡,是一位36岁的妇女,在田里被落石砸中。对竹村有66人受伤,都由镇卫生院就地处置。全镇倒塌359户,都是土坯房,严重破坏有1884户。对竹村的杨家湾社,50户人家,有40户房屋不能居住了。乐红镇受灾最重的有官寨村、对竹村、乐红村等几个村,对竹村的破坏程度定为Ⅷ度,个别点位比Ⅷ度还重些。镇长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帐篷、彩条布和大米。

从龙头山镇到乐红的公路8号才修通。前几天主要是物资供应不上,直升机空投了几次,投了10顶帐篷。十四集团军下了命令,要抓紧运物资进来。地震后,道路不通,镇工作队的保通组派了50个人,乘车走路带翻山,赶到龙头山镇,领到三色布,运了两次、243卷回来。8号又派出人从水磨乡的小路出去,运回约两车的汽油。

张镇长和陶主任说,少数群众有些情绪,说:电视上怎么看不到我们受灾的镜头,帐篷、彩布为什么没有,工作组为啥没到每一户(镇工作队包括镇工作人员和各村的干部,有的是村干部入户)?所以,要多做宣传,做好解释工作。陶主任说,由于交通中断,宣传媒体、救灾物资到位都需要几天,需要做好解释,入村的干部发挥作用很重要。

乐红镇纪委书记张海云,说到牛栏江堰塞湖的事。5号接到通知,注意防范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泄水的影响。在乐红镇,江水下泄会影响到4个自然村。5号做工作,6号让可能受淹的群众搬出来,共306人,7号8号都没泄洪,不知道什么时候泄洪。群众不知道什么时候水下来,情绪有些紧张(10号上午,把这个意见转告水利部工作组和省指挥部)。

张荣镇长说,8号路通了,今天开始将运来最需要的帐篷、三色布和大米。今天将运到800顶帐篷。

地震后,乐红镇通往各村的路多数都被滚石滑坡阻断了,这几天,都是乡和村两级组织抢修的。在当地的企业,如昊龙集团,也积极参与救灾,出油,出机械,帮助抢通道路。道路清理都由镇工作组的保通组负责。从乐红镇到翠屏村的这段二十几公里的路,都是乐红镇组织抢通的。这里地质灾害隐患很多,省市国土部门有人在这里排查。

乡镇的基层工作依靠村两委,即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里的管理层级是:乡镇,村,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通过这个体系,情况收集、灾情统计得都很快。

对竹村

在镇政府吃了口饭。一点多钟,我们到村里看灾情。

对竹村的白龙庙自然村,离镇政府有几公里路。村子的农民居住点呈垂直分布,从海拔700多米的牛栏江边到2100多米的山顶,村民的房子分布在山的不同高度上,到谁家去都要爬上爬下。

这里有一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黄杉树,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这里负氧离子充足,层峦叠嶂风景美,要不是地震,这里是个非常好的景区,只是交通不便,养在深闺人未识。

昭通市人大副主任陶天蓉

乐红镇镇长张荣

乐红的花椒很有名

这家的老人叫杨开英,73岁,和一个“憨脑”儿子生活,孙子在旁边住,土坯房子全塌了。陪我们查看灾情的有对竹村委会的副主任王金健。对竹村有25个组,4247人,980户。距离震中10千米,大致在Ⅷ度区,有80%的土坯房倒塌。好在虽几十人受伤,但无人死亡。地震让当地群众也知道这种祖祖辈辈用下来的土坯房是完全不抗震的,厚重的土坯墙地震时更具危险。政府会对受灾群众恢复重建住房有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和指导,重建就建抗震房。

交通管控

下午3点多,沿来路往回走。在翠屏老街,细看百年老房。老街上有八九十户,大部分搬走了,到新街去了。

在翠屏遇到堵车。看到翠屏办事处门前正在发放救援物资,主要有帐篷和彩布。翠屏村是Ⅸ度区,翠屏小学院内三层的旧砖混楼房,一层的砖墙几乎酥了。这条通往乐红镇的路8号刚打通,今天急着送帐篷进山。交通管制虽然严格,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及时了解路况,特别是刚修好的关键路段,适合什么样的车型通过,要心中有数,在交通检查站那里对放入的车型要有要求。

在翠屏村口,运送帐篷的军用大车无论如何也拐不过这个弯来,七、八辆车依次堵在那里,对面的更过不来。这说明对路况不明,是应该提醒注意的。此时也没有专门疏导的人员。还是我们队里的皇甫岗同志带人疏导,使军车退到翠屏村口一片画有直升机停机标志的空地上,让开道路,就地卸货,另做打算。后来这批帐篷交给翠屏,乐红镇今天是拿不到了。

这给保障交通的工作提个醒,不仅实行交通管制,还要了解路况,监督路况,对一些滑坡、滚石点,狭窄位置等,要有所了解,对什么车能通过应心中有数。

翠屏救援

下午4点,在翠屏村口,等候通车的这段时间,遇到鲁甸县副县长杨科,他在翠屏村蹲点。翠屏村属于龙头山镇,地震后,县领导分头下到极重区的村子,杨科带领5个委办局共80多人,进驻翠屏村,3号晚上就到这里了,是从沙坝走过来的,要爬山越岭地走十几公里。翠屏村有1510多户,6019人,死亡30人,重伤85人,轻伤315人。

这里是重灾区,所以驻村工作组最初任务是尽快组建医疗点,及时医治伤病人员。他们分成3个小组,一组接收伤病员,二组负责医疗处置,三组负责安排重伤员的转移。4号,也就是第二天,在3个组的基础上扩展到9个组,包括临时看护伤员,遗体看护,以及群众生活安置、治安等。

地震后,翠屏村通讯是通的,电、水都断了,路也断了,去不了龙头山镇,成为孤岛。4号的中午,就有救援队翻山越岭地进村了。靠飞机、摩托、徒步等多种方式,到5号开始有救灾物资进来。两天后,废墟搜救、转运伤员、接收物资、分发物资、安抚群众等工作依次展开。

由于道路不通,第一批运送物资的是直升机,5号,翠屏村口原有一块平地,请部队又修整一下,用白灰做一个标准的停机标示。5号这天来了两次,运来的是水和方便面。路不通时,派人经水磨镇的小路,可以走越野车,运来十吨米、两吨油。

翠屏村有25个小组。杨科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帐篷,争取户均一个。今天早上开始,请驻村的武警曲靖支队80人组成24个小分队到各个组,运送帐篷,帮助搭建帐篷。

龙头山镇到翠屏村,上山的地方地震时垮塌,刚修好。下山时俯瞰龙头山镇震后全景。镇上虽废墟处处,但废墟中间的一些框架结构的楼房,损失不大。镇政府位于重灾区内,除了门楼,其他房屋或塌或损,镇政府的红旗依然飘扬。

老人杨开英:“家破了,怎么办?”

震后的龙头山镇

救灾抒怀

参加地震现场工作的成员以云南地震局为主,少数来自中国地震局所属各省局、单位。这些人大都具有丰富的地震应急工作经验。每次地震现场,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仅举两例。

地震后,从龙头山镇去翠屏村的路不通了,多处坍塌。为深入到山里查看灾情,浙江局的叶建青和云南局的何加其,徒步翻山到银屏、西坪村。途中或搭摩托、或徒步攀爬,为按时完成任务,不好意思吃老乡的救灾饭,找土豆充饥,露宿银屏村街头。回到指挥部时,我看到他们身上的汗碱已经干湿了好几层。

来自新疆的应急处处长宋立军,每次大震现场都看得到他,每次工作之后,都要反思一二。这次,他在“应急微信群”里写到:“人生,需要沉淀,更需要历练,要有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成熟和睿智。做人要做得多,要得少。”这是经历地震现场的困难与危险挑战之后的感悟。

云南地震局局长皇甫岗跟我说,看到地震后这么多直升机起落、参与救援时,切实感受到,国家真是强大了,以前救灾没这么大阵势;但是想到地震死那么多的人(617人死亡、112人失踪),觉得强大得还远远不够。

经历地震现场工作的同事,都有着许多相同的感受,为了灾区群众的安危,为了防震减灾的工作和事业,能够有机会做奉献真是幸运的事。

救灾思考

在龙头山、火德红、乐红镇考察灾情时,想到了救灾过程中几点突出的印象。

一是地震之后的救灾行动,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和优势。地震后要尽快安排干部下乡进村。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从县到乡镇到村到组,到社会组织的最终端末梢,都可以统一联系、管理起来。现在通讯发达,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短信多种方式,可以很快组织救灾,统计灾情,落实需要,建立政府和受灾群众的联系,科学施救,有序应对。

二是地震之后,由于交通等问题的影响,震后有几天的磨合期,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工作组一到位,群众就可以稳定了,工作组可以协调救灾的所有事情。所以,地震后,少数群众出现一些情绪,误会、急躁都可以理解。一般3天后会好转。

三是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宣传。政府主导救灾,应急救援,做好临时安置和过渡安置。在重建阶段,主要是提倡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党和政府强调以人为本,灾后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灾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政府主要是落实社会保障,对那些老弱病残,没有能力的人要扶助,而对受灾群众的恢复重建支持政策,毕竟有限,难以包揽。

四是灾区的交通管制,还要考虑得更加细致周全。现在震后立即施行交通管制的做法已经比较到位,应该进一步落实对路况关键地段的监控,特别是掌握道路对通行什么车辆的限制和要求,这样才能确保道路的通畅。至少要安排人员值守,一般灾区在路况不好的山区,震时和震后,经常会有滑坡滚石,为保畅通,实时监视就显得尤为必要。

鲁甸街头的雕塑

8月10日鲁甸县城

在鲁甸县城主要街道的道路中心,有一座中心雕塑。是四只巨手,撑起一个断裂的方框。问了几个人何意,大都语焉不详。有人戏说是四套班子合力打破旧的框框,此时,我倒愿意理解为举全县之力,共同抗震救灾,撑起我们遭受地震破坏的家园。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七日,按照习俗,要祭祀遇难的同胞们。上午10点,我和民政部姜力、水利部刘宁等同志,参加了省委省政府的祭奠活动。活动简单、肃穆而隆重。默哀3分钟后,献上一只纯洁的菊花,表达对逝者的祭奠和哀思。

震后七日,搜救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灾区工作将重点转入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恢复生产生活、研究重建规划阶段。省委、省政府、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其后的几天内都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灾区救灾和重建工作。地震是坏事,但也是改变贫穷地区面貌的机会。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的乌蒙山区,会借恢复重建之机,加快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

灾区十日,感受很多。在此以日志形式反映救灾活动的片段,主要想为关心灾区的读者提供一些立体的影象。救灾工作内容丰富,本文难以全面反映,只是以地震现场工作队员的角度做些零星素描,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鲁甸山镇龙头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龙头如意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