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城市远郊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的建立

2014-02-10 07:07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端木琰吴靖平俞桃英
城市与减灾 2014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救援力量

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端木琰 吴靖平 俞桃英

浅谈大型城市远郊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working mechanism for hygiene response during serious suddenly occurred events in distant suburbs of large –scale cities

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端木琰 吴靖平 俞桃英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特大型国际城市,是中国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常住人口2400余万,GDP总量居中国城市之首。目前,上海正朝着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方向不断迈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对上海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上海这样特大型城市的远郊地区,人口集中、工厂企业密集,应急处置力量却相对较弱,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事件处置及时有效与否都会在国内外和社会上造成巨大影响。其中,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大区域更为突出,一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重大危险源,如发生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灾害事故往往严重危及城市安全。

上海化学工业区

大型城市远郊区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特点

大型城市由于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面大,远郊区域还存在交通距离远、厂矿企业多、社会资源较中心城区薄弱等状况,因而发生突发事件时医疗卫生保障具有如下特点。

政治敏感性强。大型城市是附近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突发事件常常会引起较强的政治影响和国内国际舆论。应急处置既是重大的社会救援行动,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更重要的是,应急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救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而政治性强,责任重大。

影响和关注度大。大型城市人口众多,信息资讯发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引起广泛影响和多方关注。事件的处置应对成功与否直接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由于直接涉及到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医疗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成为社会公众衡量政府应对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预测性差。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大型城市的重大突发事件既可能是自然灾害或事故灾害,也可能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事情发展前往往难以实现准确预测和判断,卫生应急常处于被动状态。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性质、规模和人员伤亡等情况短时间难以摸清,对事件组织指挥、救援力量调集和后勤物资保障等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应急救援行动困难。重大突发事件常常短时间内就能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伤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治。由于远郊区域距离市区中心城区较远,市区内交通情况复杂,拥堵严重,事件发生后市区救援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及时到达,对远郊区域自身卫生应急救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应急协作要求高。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靠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事件的救援处置任务的。要想及时高效地解决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与配合,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才能保证事件及时妥善的解决。

上海远郊区域一起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应对情况

2013年6月,上海某郊区一化工厂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生产车间内反应釜发生爆燃,并引燃一环氧乙烷计量槽,爆燃事故当场导致6名人员不同程度受伤。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响应,组织公安、消防、安检、卫生、环保等多部门力量进行救援。当地卫生部门接到消息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组织急救车辆赶赴现场抢救和转运伤员,要求后方接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工作,同时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指导;另一方面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请求上级部门予以支援和支持。

事件处置过程中,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第一辆救护车辆约7分钟即到达现场,后方医院15分钟就完成第一批包括32名医护人员、20名后勤人员以及15张担架床和5辆抢救车在内的应急人员、物资在急诊大厅的集结;血站30分钟内完成了急救用血的调配,为后续抢救工作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第一批6名重伤员相继转运到院后,统一分诊至红区(病情危重区)并立即展开伤员抢救。在给予必要检查处理后,6名重伤员约1小时后陆续被转移至烧伤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医院同时展开了对后续轻伤救援人员的接诊救治工作。事件应急应对中,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周边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市急救中心及时从周边区县和市区调派急救车辆参与现场伤员转运,市卫生计生委领导2小时内即带领市区三甲医院专家到达当地医院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晚间将5名重伤员转运至瑞金医院和长海医院。1名伤员因病情较重继续在当地治疗,并调派1名上级医院专家留院指导。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该化工厂爆燃事件,虽然在当地政府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支援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但在处置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加以改进。

一是事件信息难以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事件发生后,由于事发突然,以及企业、监管部门相关信息难以立即从有关方面了解和掌握,卫生部门和医院无法在第一时间知晓事件中的爆燃物物质名称或其性质。难以在第一时间就采取有效对症抢救措施,只能根据伤员症状表现和临床经验初步判断爆燃化学物质的酸碱性质,并采取相应对症治疗措施,病情治疗的针对性有所欠缺。

二是部门单位之间沟通协作上有不足。事件发生后,由于未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事件伤亡人员数量和伤情,导致多方调集了十余辆救护车辆赶往事发地。由于现场采取了封锁等管制措施,大多数救护车辆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附近,却难以接近事故中心区域,只能将其他救援力量抢救出来的伤员简单处理后转运至后方医院。同时,派往事发地周边区域的卫生调查人员,也由于事发地采取管制措施,现场调查检测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应急救援力量和能力还有欠缺。由于事发区域地处上海远郊,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专科医务人员数量、专业医疗救治能力、医疗救治条件、应急物资后勤保障等方面,较市区应急力量以及事件处置要求等都还有一定差距。

四是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措施还需加强。在事件后续处置过程中,由于相关防护意识和措施还比较薄弱,导致部分抢险救援人员由于个人防护措施不完全到位,出现了皮肤轻度受伤的情况,致使后续相继有数十名救援人员入院接受治疗。

讨论

根据这起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情况和以往突发事件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在做好日常卫生应急管理的同时,结合区域实际和工作特点,还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大应急工作意识,健全本地突发事件处置应对协同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通讯手段不断提升,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事件各方都会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并按照预案要求采取相应响应行动。但在事件具体应急处置过程中,还需要事件处置各方树立大应急工作意识,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双方或多方卫生应急资源和信息共享。研究发现,缺少协调机制、部门间配合差,依然影响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因此加强事件处置的协同与配合,发挥多方应急力量形成最大合力,才能推动事件及时有效地控制与解决。

二是强化本地卫生应急救援力量和工作能力。由于大型城市远郊区域远离中心城区,突发事件发生后上级救援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到达。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地卫生应急力量的建设和准备,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和减轻人员伤亡,以保证后续处置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尤其是要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人员队伍、应急能力和物资装备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应对能力。

三是建立区域间卫生应急协同支援工作模式。大城市远郊区域较为偏远,卫生应急资源相对缺乏,重大事件一旦发生,依靠某个单位或某个地区自身力量往往难以有效控制事件发展。这需要事件发生地及其周边区域形成应急联动机制,根据事件进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统筹和协调区内区外的应急力量参与事件处置,力争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四是增强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自我防护意识。由于社会大众既是突发事件的承受者,同时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参与者,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避险、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公众也能保持从容冷静,有效应对。因此,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以及其他救援力量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到来和应急救援之时,能够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护手段保障自身安全,减轻事件造成的次生伤害。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国际都市,卫生应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运行安全和数千万人口的生命健康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结合地区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对于发挥多方卫生应急应对能力,提高大型城市远郊区域卫生应急处置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计生政策研究课题(2014HP017)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救援力量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救援行动
怀疑一切的力量
突发事件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