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富有小学特色的汉字文化

2014-02-10 01:58莫祥慧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形声字义项字形

莫祥慧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江苏扬州,225000)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在地球上,只有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与中国的汉字一起被称为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不过前两种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后就已经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只有中国的汉字,历经四五千年,仍然以它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屹立在世界语言之林。究其原因,是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与其迅速发展壮大的文字体系让它生生不息。

一、汉字教学面临的困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六年时光里,首当其冲要完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好汉字,带领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汉字的文化。从形、音、义各个角度了解汉字,让学生成为诵读汉字、品味汉字、运用汉字的能手,并生发对汉字敬畏、喜爱、研究的兴趣。

然而,我们发现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在识记汉字的时候,没有习得对汉字音、形、义探究的方法,普遍存在机械记忆现象,生字遗忘率高。无奈之下,只有靠反复多次的听写,才勉强记住那些他们必须记住的字。但时间一长,他们还会忘记,又需要新一轮的听写巩固。这样事倍功半的现象,显示了几个问题:

1.学生记忆汉字,识记的往往只是字形,并不了解这个汉字为什么是这个字形。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学生没有掌握分析汉字音、形、义的方法,无法对汉字进行分析。

3.学生没有探究的习惯。没有养成主动理解汉字、探究和运用汉字的习惯。

针对这一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众多专家强烈呼吁:小学教师无需在课文主题思想上作那么多文章,只要把字教好,不要让学生写错字、别字,就是最大的功劳。的确如此,如果小学生能记得字形、明白字义、写好汉字,习惯从汉字的特点去研究汉字,牢固地记忆汉字并学会使用它,这就能为他们终身学习语言、运用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教师真的需要调整教学的角度,好好提高汉字的修养,然后与学生一起去进行汉字文化的旅行。

二、教出字的形体文化

记忆字形、默写生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要想记得字形,非得研究汉字形与义的关系,清楚明白地帮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汉字最初是象形的,是图画式的文字。远古的人类发现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于是智慧地使用了结绳、刻契、画图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

(一)象形字的形体文化

(二)会意字的形体文化

随着表达日益丰富的需要,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等。

(三)形声字的形体文化

形声字是功能最强大的造字方式,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形声字使得汉字体系逐渐纷繁复杂、庞大茁壮。教师需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用形声字的构成方式研究汉字,帮助他们迅速记忆字形。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外形内声,如匪、匐、固等。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禾为形,顷为声;赖,贝为形,刺为声。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如衷,从衣中声;哀,从口衣声。这样的规律揭示,让学生遇到形声字时,均能按图索骥,分析字形、字义,进而记忆汉字。

三、教出字的义项文化

汉字不同义项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延伸出来的,一个汉字常常不只表示一个意思,它有丰富而复杂的义项,这是学生学习中特别容易混淆、错乱的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变化、发音变化和义项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个明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字的义项与字音的关系

这样一出示后,学生立刻就能明白“斗”在现代生活中有两个读音,分别表示两个意思。读dòu时,表示两个人搏斗,如打斗、搏斗;读dǒu时,表示有把的大勺,如烟斗、漏斗。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猜测、探究了汉字在漫长历史中的变迁,明白了音、形、义之间的关系,牢固掌握了斗字的不同发音、不同义项,同时也了解了古代人类逐渐 “简化”汉字的理念。

(二)字的义项与字形的关系

学生在汉字的形体变化中慢慢感受汉字的变化,并在每一个过程中静静思考如何将古代的义项与今天链接,并组出相应的词。在观察、思考、组词中学生体会到了汉字发展的趣味,寻找到研究汉字义项的方法。

四、教出字的书写文化

(一)学习汉字书写的规律

中国的文字无非是两种字:独体字和合体字。写好这两种字,需要给予方法的指导,规律的引领。

1.写好独体字:关键笔画写到位

如一年级《识字6》中的三个独体字“丁、斗、女”,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个共同的笔画——长横。

(1)观察长横的方向。

长横关系到一个字的端正平稳,请学生回忆长横的写法: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再顿一顿,方向左低右高,注意倾斜不要太高。

(2)观察长横的位置、长短。

再观察这三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学生发现:丁,长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比较平稳,略短。斗,长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略微倾斜,较长。女,长横在横中线上,最长。

至此,独体字写字要领在学生的观察发现与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清晰明朗,关键笔画长横的指导扎实、有效。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两个字即使看起来一模一样,写法也绝不一样。所谓相同笔画有变化。

2.写好合体字:结构穿插又避让

如《识字6》中的“奶”字。

(1)观看“女”和“乃”变成“奶”字的动画过程。

(2)揭示规律:朋友谦让又互访。

汉字如朋友,朋友相处就是要谦让,还要互相访问,所以笔画之间还会穿插。这就是合体字书写的规律:朋友谦让又互访。这种拟人化的教法也特别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需要。

(二)学习汉字书写的评价文化

写好汉字,需要用眼去看,用手去模,用脑去思考。但凡字写得好的人,都是会看、会品、会评价自己的字的。当学生开始学习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评价汉字的方法和路径。

1.评对错

看一个人的字,先要看写得对不对,他没有写错字,就要奖给一颗星。

2.评美观

独体字评价依据,看关键笔画是否写到位了。合体字评价依据,看结构是否做到避让穿插。

评点有步骤,先评对错,再评美观。美观的评价标准也紧扣观察总结出的书写要领。这样,会让小学生迅速把握评价方法,让他们评得有章法,有依据。

3.评中再明重点

生字写对了,而且做到了书写的基本结构要求,再细细观察,还有什么笔画不够美观。学生再重点评点细节,做出调整。

这样学有侧重,学有层次,从整体到局部,难点分散,学生易于揣摩和掌握。

4.练后再评进步

字练写到最后,需得再评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得到一遍遍写、一遍遍品味进步的快乐,字才能越写越有味道。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带领学生展开有趣味的汉字学习之旅,让学生爱上汉字,“懂”得汉字,成为了解自己祖国文字的学习者。

[1] 高更生.汉字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苏培成.语言文字应用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许嘉璐.汉字形符的类化与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2(1).

[4] 韩明.汉语学习的层阶与汉语教学的适切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形声字义项字形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