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2014-02-10 02:00沈丽新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译林单词英语

沈丽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22)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和学生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创造者。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有效地自主学习,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且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体验。

一、小学英语课堂的低效现状

南京大学范存忠教授谈到英语单词拼读问题时说:“据估计,英国的孩子在上学十年之内,前前后后平均每个人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把拼法勉强学会。这种情形,不仅初学英语的孩子感到困难,成年人也因此而产生混淆。”这种现象(不掌握英文单词的拼法)在国内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尤为突出。在课堂上,很难看到教师对学生讲解单词拼读的技巧。许多学生的单词掌握仅仅是依赖大量重复的抄写及默写,很多教师用“熟能生巧”一词来粉饰自己的低效教学。而目前的考核机制——试卷、分数则让很多教师掩饰了他们课堂上的低效教学。只要他们所教班级的分数令领导和家长满意,他们课堂上的低效教学的实情则完全被忽略。学生学习英语的大多数压力来自教师的低效教学,这一真相则被“现行教育制度”等类似的托词轻而易举地掩盖了。不要说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便是英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真心喜欢英语学习这一过程的也不占多数。

除了单词教学之外,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还事先概括好知识要点,然后在黑板上抄给学生,或者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其结果是,测验学过的内容时,学生能考出相对偏高的成绩,而测验从未学过的新知识时,学生的成绩很低;考到形式和内容同教师的讲义差别不大的题目时,学生成绩较高,而考到灵活运用的题型时,成绩偏低。这样课堂上的“教”与后面的“考”,很多时候已经脱节,几乎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脉络。教师在“教”的时候只是“教完”教材上出现的字词句篇,而到了“考”的时候则一味指责试卷难度大、考试内容超范围等。

更有甚者,为了掩饰自己课堂上的低效,很多教师用整班性补课、大量的作业和勤勉的拉差补缺来充塞师生双方所有的时间。这样“敬业”的最后,精疲力竭的是学生和教师。

英语课堂上的低效,注定是师生的两败俱伤。而为之应该负全责的,别无他人,只能是站立在课堂上的英语教师。

二、理想的有效教学课堂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谓之有效教学?有这样一个隐喻: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比速度:谁最快穿越玉米地;第二,比收益:谁掰的玉米多;第三,比安全:谁的折损最小。这三个指标:速度、收益、安全,就是现代企业有效性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必须综合考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师生的教学。通过上述隐喻,可见考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有三个方面的指标:效率、效果、效益。

1.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

教学效率就是指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教学效率越高。我们可以建构这样的教学效率公式:教学效率=师生教学活动/教学所用时间。依据这个公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两种:

(1)教师要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浪费,节约时间成本。许多英语教师习惯多次重复发出教学指令用语,或者在请个别学生发言时出现不必要的犹豫,或者为了让学生听清楚句子而夸张地放慢语速,或者多次复述学生的答句,或者为了调节气氛开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或者在组织某些教学活动完毕之后无力迅速调控课堂纪律,或者将英语歌曲重复播放多次,或者整班性回答“Yes”“No”的次数过多,或者因为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发脾气……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

(2)教师要提供、设计更丰富的围绕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围绕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安排适合学生当下学情的多种教学活动,听、说、读、写要一一到位。同时,教师自己先要对所教内容融会贯通,然后举一反三,设计丰富、翔实的练习,而不是按部就班,只是带领学生简单地完成字词句篇的认读。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4 Where is the bird ? 时,文本部分出现了词组in the tree。教师要立刻运用发散性思维,跟学生介绍相关的另外一个词组on the tree,并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操练巩固。如果不在此时对比讲解、练习,则学生在今后遇到这两个词组时就容易混淆。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How old are you ? 时,文中的句型“How old are you?”如果不注意拓展训练,学生询问所有人的年龄如your sister这样的词组时,往往也会习惯用How old are…来询问。

上述两个教学小环节,如果教师不注意在课堂上拓展,那么,很可能学生在相关测试中就会发生错误。学生经自己思考、判断产生的答案,会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在课堂上及时拓展丰富、正确的教学内容(即:扩大教学效率公式中的分子),对提高教学效率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课堂教学要获取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后,学生都该有具体的收获。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到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等等。这个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性,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 ? 时,教材中的Story time版块通过Liu Tao的一日活动,介绍了数字1~12的英语表达,呈现了整点时间的表达法及在相应时间通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数词和动词词组,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Liu Tao’s timetable,同时结合所制作的timetable复述Story time部分的课文。并且,及时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制作My timetable并表述自己一日的活动,讨论是否科学合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杜威说过,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结果的反应。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应该是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看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果,就是看教师的行为是否引起了教师期望的跟进反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动手和讨论的学习任务,学生感兴趣并且顺利完成了,就可以说明这样的课堂是有效果的。

3.课堂教学要增长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不一样的状态,学习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另外一种学习体验是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过程兴趣”,一种是“结果兴趣”。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觉得不怎么有趣,但是学完之后觉得蛮有价值。

例4: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够谈论文具,并学会使用my和your两个物主代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Find the owner(寻找失主)的活动。教师按小组收集一部分学生的文具,设计好如下表格,让学生按照小组自由对话,用英语问答Is this/that your…? Yes, it is. / No, it isn’t.并完成表格,同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找到所属物品的主人。

ObjectsschoolbagpenpencilcrayonrulerrubberpencilcaseOwners

通过反复抄写单词、机械句型操练,学生也可以掌握上述单词与句型,但是他们的学习体验则与案例中的学生显而易见是截然不同的。伴随着英语学习的进展,英语学科知识获得的越来越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对英语学习的状态与兴趣都保持生机勃勃,这样的英语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三、通往有效教学的途径

有效教学的课堂要求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但是有效教学并不意味着片面地、过度地追求高效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同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强度和密度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过高强度、过高密度的学习活动会过分侵占学生的学习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通往课堂上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很多:

(一)先学后教,自学领先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完成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维果茨基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例5: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 ? 中Story time版块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欣赏与本课语言项目相关的英文歌曲“On, in, under”。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歌唱,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学生在听、唱、做的活动中理解了歌曲中的核心介词on, in, under的含义。这是学生在教师“教”之前的“学”。等学生根据歌词及情境初步掌握这三个介词(音,形,意)之后,教师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单词、句型和语篇教学。

后面学习单词、句型与语篇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有“如晤故人”般的欣喜。整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因为重点单词已经在歌曲中学过,所以能够表达),也达到了学生自主输出语言的目的。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则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师还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例6: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7 On the farm 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话题和形成性评价理念,设计语言实践活动:Whose farm is bigger?(谁的农场大?)教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提前一个月(甚至开学初)就为每个小组用卡纸制作一个farm,并张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在之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遇到学生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给予所属小组一种贴纸奖励,并贴到所属小组的farm里面,贴纸图片则是教材Unit 7中呈现的动物和水果类单词(cow, pig, chicken, duck, pear, apple, orange),也可辅助其他同类单词,充实小组的farm。在每次奖励贴纸的时候,和学生自然对话:What’s this/that? It’s a /an… 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每次不经意带学生认读一个单词,或者操练一个句型。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语言体验,等学到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一单元所有的知识点,老师在这之前都已经教过了。

在教师已经教过的前提下,学生开始学习这一单元,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都非常好。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先教后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先教后学”的本质是把“教”转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优化,体验快乐

有目的、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要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得到合理改造和提升,也要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具有美好体验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爱因斯坦说,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可见,学习的快乐就在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有收获、有体验与感悟。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7 On the farm 中Song time版块时候,教师先出示图片,树上有一只鸟,然后,拿出另外两只小鸟图片,放到树上去。

T:Look, how many birds are there in the tree now?

S:Three.

T:Yes. They are her friends. Try to say this rhyme. First read it in two.

屏幕上出现小韵诗(其实就是歌词),学生先轻声试着朗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生词little和all,并朗读整首韵诗。在这之后,再播放带有歌词的歌曲动画,请学生跟唱,并做律动表演歌词中的介词。

通过简单的师生问答,学生初步了解了歌词大意。歌词又被老师以韵诗形式出现,在顺利朗读韵诗之后的歌曲学习,就毫无障碍。学生在朗读韵诗时是一种感受,而在歌唱歌曲时则又有一种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内容,优化经验结构,真正帮助学生领会学习的美好,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自己的“习有所得”。

[1] 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小萌.好课,到底好在哪里?[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5).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吕纯志.有效教学的认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李磊.译林新版《英语》三(下)各单元活动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3(1).

猜你喜欢
译林单词英语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