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有效教学“三步曲”

2014-02-10 01:58关仲玮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横膈膜三步曲童声

关仲玮

(茂名市第六小学,广东茂名,525000)

一、合唱中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就目前学校童声合唱的教学情况看,由于理解和教法上的偏差,导致童声合唱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从下面的现象中可见一斑:

1.有的合唱团,用喊叫的声音去演唱,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比赛结束后,学生嗓子疼或嘶哑,表现出声嘶力竭的状态;有的参赛队声音较虚,音色模糊,咬字不清晰,没有气息支持。

2.教师让学生练声,学生出现喊叫或声音虚弱,教师并没有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去及时纠正学生的发声错误,只是提醒学生小声点或大声点,甚至有的学生到合唱课结束,都无法解决发音位置问题。

3.音乐教研组与一些学校音乐班和非音乐班的学生谈话后发现,音乐班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基础较差。和非音乐班的孩子接触,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能自行演唱歌谱、唱歌不走调、解决晶高音问题等音乐知识和技能感兴趣,他们并不认为学习双基知识枯燥无味。

4.笔者应邀指导合唱,发现学生的声音位置统一,音色较好,但孩子的眼神和歌声都没有感染力。对于“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这首3拍子歌曲,它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如何才能让学生表达感情时眼神有灵气、唱歌有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解决的方法

(一)发声与诊断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科学的发声,合唱等于无源之水。由于发声器官在一般状态下看不到也摸不着,这给学生学习声乐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教师正确示范、深入浅出地教学和及时诊断与纠正对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尤为重要。

1.练习呼吸,让学生感受横膈膜的位置

古人云,“气为声之本,犹如树之根”,“气动则声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没有正确的呼吸和气息的控制是不可能掌握好歌唱艺术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备—吸—保持—呼练习和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急吸缓呼等,让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和感受横膈膜的位置。

2.发“Hi”音,让学生感受气息的力量

一个合唱团的用声能力有多强,就意味着这个团的音乐表现力有多强。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军人团结作战时发出的有力低音“Hi”,顺利把气甩至横膈膜的位置,这样的声音有气息的力量,很具穿透力。再让学生发高音“Hi”,当学生声音出现挤压和虚弱时,教师可示范用两种表情发高音:一种是耷拉着脸发音,一种是抬笑肌发音。通过对比,学生很快会发现用第二种表情发声,声音会更通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在发声中记住发声三要素:吸得深(张嘴吸气)、叹气唱、抬笑肌。

3.发吹唇音,保护学生的嗓子和感受气息支持

掌握和巩固科学的发声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发声位置未能找到时,采取有力的护嗓措施是关键。通过“发吹唇音”不仅可以放松声带,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气息。让学生一口气完成以下吹唇练习曲才换气再吹一遍的方法,学生会感受到腹部、腰、后背这三处地方较累,这样可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歌唱的用力点。

练习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鼓腮、往外喷口水、无表情等问题,强调张嘴吸气,用叹气的感觉和抬笑肌的方法吹唇,这样的气息会更流畅。

4.及时诊断与纠正,保持发声位置统一

许多孩子练声时用一种方法,唱歌时又用另一种方法,教师要及时纠正,随错随停,及时告诉学生发声三要素哪处没做好。同时,让学生感受声音在体内要形成一个圆柱体气柱“管道”,气柱两头要开放,气息往下走,声音往上走,声音在气息之上。这样做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声意识。

(二)音准与节奏

新课标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学生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是直接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开心、高效地学习,方法很重要。

1.借助柯尔文音乐手势训练学生音准

柯尔文音乐手势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

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师或同学给出的音高手势进行音高的训练,还可以进行多个声部的和声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音准和合作能力。

2.巧设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节奏

(1)把各种节奏编成童谣,加强学生对各节奏型的记忆。如:

(2)师生或生生任意摆放节奏卡片,让对方按节奏卡片的顺序,边击拍边念,比比谁的节奏最准确。

(3)按节奏唱多声部旋律,培养孩子良好的音准和节奏。

(三)和谐与意境

指导学生用和谐美妙的歌声和灵动的表情向观众传达歌曲的意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教师要多向队员强调身体挺拔显积极、下巴微抬显自信、眼睛睁大显灵气等要领,充分展现合唱队员的自信和睿智。

2.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在接触新歌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识谱。应该让学生字正腔圆地按节奏朗诵歌词,让学生感悟演绎作品的速度、感情、声音。

3.和谐统一展音乐技能。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每个声部的重要作用,可以生动比喻各个声部:高声部像红花,中声部像枝干,低声部像绿叶,各个声部缺一不可,强调各声部必须做到和谐统一。

4.艺术处理作品,彰显合唱魅力。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艺术处理。切不可把一首作品平铺直叙到曲终。指挥要注意歌曲中的表情记号,通过对比手法去演绎作品,如通过渐强或渐弱、渐慢或渐快等来演绎作品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歌曲的意境美。

[1]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51-57.

[2] 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4-28.

猜你喜欢
横膈膜三步曲童声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童声里的中国
夏 天(童声合唱)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童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