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实验教学探索
——以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为例

2014-02-12 04:58汤思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广播实验室

王 京 汤思民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实验教学探索
——以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为例

王 京 汤思民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实验教学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势必主动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并不只是收听渠道上的简单融合,重要的是广播节目的制作要融入新媒体特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传播内容具有多媒体与超文本性,传播行为更具互动性。如网络电台,除直播节目外,还具有点播功能,结合图文信息和网络互动,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吸引力;又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节目,可在DAB手机或移动终端上观看到主持人的实时画面。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实验教学应“抓住内核”“紧跟前沿”。内核是指广播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制作技术,这既是专业基本技能的要求,也体现着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与价值。前沿是指广播与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将新媒体融入广播实验教学,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及互动方式上引入新媒体特性。

事实上,从传统广播节目与观众互动方式来看,从早期的“听众来信”“热线电话”到“短信发送”“网络留言”,再到“微博话题”“微信回复”,无不体现着广播节目在技术发展下的变革。因此,广播实验教学也必须以不断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与方法,结合实践环节的组织与设计,形成较为科学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如广播节目制作,广播直播实训等,其共同特点是注重专业化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成果或实验作品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吸收业界前沿动态;二要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设计、组织与指导,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从整体教学过程来看,这类课程应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理论认知阶段、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项目化实践阶段。

1.理论认知阶段

理论认知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广播节目的元素,通过分析广播节目,认识其组成与制作要点;二是广播节目的策划,从节目的选题、实现形式等方面形成认识,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考虑节目的选题与互动方式;三是要认识与广播节目制作相关的基础知识,如采访、录音、配乐、音频编辑等基本概念与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2.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

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是指围绕如何制作一档广播节目进行各项具体业务的学习与训练。在此阶段,课程要根据广播节目的元素进行模块化教学,如声音的录制、音频的剪辑与配乐、音频特效的制作、新媒体技术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等。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进行专业化的制作示范,并设计课堂实验,以实验手册的形式明确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目的和主要任务,逐步完成广播节目制作的各项专业训练。

3.项目化实践阶段

项目化实践阶段是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团队实践,每个小组要完成一档完整的广播节目。实践之前,各组要确定制片、文案、主持、制作等各个岗位,在课程限定的时间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在此期间,教师要实时关注各组的制作进度,并指出各组存在的问题。最后,各组对项目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教师予以总结和点评。

总之,理论认知阶段是对广播节目制作的专业基础认识;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是通过细化的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广播节目制作的专业技能;项目化实践阶段是通过具体的实践任务,使学生体验广播节目制作的整体过程,也是对课程学习的全面应用与检验。应该说,第一阶段的基本概念认知是第二阶段的学习前提,前两个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实践基础,而第三阶段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具体实践、总结、巩固和提高(见图1)。

图1 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

三、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模式是对课程整体结构的把握,而教学活动本身要依靠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实现。实验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来吸引学生,更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对知识点的阐述,可以用语言直接描述,可以板书辅助理解,也可以用图片甚至与之相关的视听资料来说明。对于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而言,典型节目案例的分析,必然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只是把教师的文字资料都对应到PPT上去,而是精心准备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多种方法加强课堂互动

实验教学要打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为项目化实践阶段做好铺垫。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例如: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个人经验;设计提问环节,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计分,从而提高课堂关注度,刺激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上台讲课”,对于一些知识点,安排有意愿的学生分头准备,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和示范。之后教师给予评价,并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3.增加示范性操作,讲练结合

对于实验教学,教师的示范性操作非常关键。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专业学习与研究,确保示范性操作的准确。在演示过程中,对于关键操作要多次重复,配合语言说明,讲练结合,巩固学习效果。

4.以人为本,丰富练习素材

在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练习素材非常关键,枯燥的素材往往使学生提不起兴趣,而好的素材不但符合练习要求,而且贴近学生,从而增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要以人为本,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完善素材。例如音效合成练习,可录制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音效,而配乐练习的语音素材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准备。并且素材要经常更换,逐步建立丰富的素材库。

5.科学管理,制定实验手册

在专业学习与训练阶段,要将专业技能的学习进行模块化细分,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具体的实验,由此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手册。实验手册要明确实验名称,如“录音练习”“剪辑练习”“合成练习”等;明确实验地点、实验设备、实验要求、素材位置和提交方式等等。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度,必要时给予指导。

表1 广播节目制作课程实验手册示例

6.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交流

由于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带有明显的任务性,在项目化实践阶段,要求师生之间、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要有密切的联系。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多个微信群,加强交流。所有师生加入到一个总群,便于教师发布课程信息、组织和管理项目团队。各个团队自身建立分群,由各个团队负责人管理,便于学生团队的讨论和工作沟通。

四、营造专业化课程氛围

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突出专业性,一方面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不断吸收业界的前沿动态;而另一方面,从实验条件上,要注重它的升级与完善,以及实验室功能的扩展和开发,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应用,增强实践环节的专业氛围。

1.实验条件的专业化升级

实验条件的升级和完善是所有实验教学人员所面临的课题,在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专业化和前瞻性。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实践实验教学中心的音频实验室建立于2004年前后,包括语言录音室、广播直播实验室、音频非线编实验室等。建设之初,实验室参照了当时的广播电台的硬件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实验室从建立至今已有10年时间,在这个时间跨度下,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刷新是巨大的,如果停留在原有水平,是不能满足课程需求的。单位通过考察专业机构、了解行业动态,对实验室的软硬件均做了升级,使其更符合广播节目制作的专业需求,包括为语录室增加音频工作站;升级广播直播间音频工作站和音频非线编实验室,使其支持PROTOOLS专业音频编辑。

2.实验平台的整合与功能开发

实验教学依托于实验室的功能,硬件条件的升级和完善只是为实验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打造专业化课堂,就必须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整合实验平台、开发实验室功能。以作者参与的功能开发为例,原有广播直播实验室的模拟播出平台更倾向于节目的管理,不具备实际播出功能,这就缺少了真实的直播体验,很多课程的实践环节就会有所缺失。为此,针对这一需求,在现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开发了网络电台实验平台。一组学生在广播直播间进行直播的同时,其他学生可在非线编教室进行网络收听,同时,利用网络电台的功能,可与主持人进行网络留言、实时消息等直播互动。

图2 网络电台对实验平台的整合

网络电台实验平台应用于广播节目直播实训课程,一方面,学生在实践环节能够体验直播节目的制作;另一方面,可将不断发展的新技术融入到广播节目中,提升了课程的实践水平。

广播节目制作类课程属于传统学科,也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而实验教学一定会对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广播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 袁迎春、张照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学模式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24期。

② 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8期。

(作者王京系中国传媒大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汤思民系中国传媒大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师)

【责任编辑:李 立】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广播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