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疗效分析

2014-02-20 00:59李建红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飞门静脉乙型肝炎

高 峰,李建红,荀 健

(1.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多达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继续进展可导致肝硬化,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积极保肝治疗的同时,早期如果使用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以防止肝硬化发生,延缓疾病进展。所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对防止肝硬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用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10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0岁,平均38.4岁,病程3~15年,慢性乙型肝炎36例,代偿期肝硬化24例。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39.1岁,病程4~20年,慢性乙型肝炎34例,代偿期肝硬化2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彩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的诊断要点。

1.3 排除标准

凝血时间延长4~5 s、血小板<50×109/L;严重心脑肾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原发性肝癌;妊娠及哺乳期患者;过敏体质。

1.4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肝爽颗粒(3 g,3次/d),服用3个月,2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彩超。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主要统计3个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主要观察: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NP),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彩超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或脾脏厚度。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比较

两组ALT、AST、TBIL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比较(±s)

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对照组 60 治疗前115.34 ±39.68 65.44 ±19.08 22.17 ±9.68治疗后 39.26 ±14.351) 30.39 ±12.491) 16.84 ±3.981)治疗组 60 治疗前 122.34±45.68 68.34±21.26 21.62±10.46治疗后 45.46 ±16.161) 38.24 ±18.361) 14.51 ±4.381)

2.2 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Ⅳ-C、PⅢNP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比较 (±s) μ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比较 (±s) μg/L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NP对照组 治疗前组别 时间 HA LN Ⅳ-C PⅢ298±132 110±38 86±34 168±104治疗后 278±128 106±30 84±32 158±98治疗组 治疗前 292±138 108±42 88±36 170±110治疗后 146±651)2) 102±261)2) 60±261)2) 102±401)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比较

治疗组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的比较 (±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肝门静脉宽度(mm) 脾脏(mm)12.3 ±1.3 41.2 ±3.5治疗后 11.9 ±1.2 40.8 ±3.3治疗组 治疗前 12.6±1.6 42.0±4.6治疗后 10.2 ±1.01) 40.0 ±4.81)对照组 治疗前

3 讨论

肝纤维化属于中医正虚血瘀的范畴[3],全国著名中医杨震教授认为,本病气滞血瘀为关键,病位在肝、脾,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结合健脾和胃,多靶点抗纤维化,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而肝爽颗粒是一种中药类的新药,主要由党参、柴胡(醋制)、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炒)、枳壳(炒)、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参、桃仁、鳖甲(烫)构成,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散瘀,保肝护肝,软坚散结之功效。

水飞蓟素是从菊科草本植物水飞蓟的种子中提取的黄酮木脂素类复合物,具有亲脂性,其成分包括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等成分,其中以水飞蓟宾的生物活性最高。研究表明,水飞蓟宾能够稳定肝细胞膜,可以通过阻断某些结合位点影响肝细胞内转运系统的作用,从而阻止对多种毒物如蕈类毒素穿透进入细胞内,保护肝细胞酶系统。单纯使用水飞蓟宾胶囊保肝治疗,可以降低转氨酶,胆红素,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小,动物实验表明,肝爽颗粒可降低实验大鼠血清和胶原蛋白水平[4]。有研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肝爽颗粒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5]。肝爽颗粒的作用机制可能为:a)稳定肝细胞膜,减轻炎症反应;b)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减少肝纤维化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既可以协同保肝,也可能抗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发生。

本研究应用肝爽颗粒对60例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治疗组使用肝爽颗粒3个月后,肝功能好转,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提示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爽颗粒,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且未见不良反应,所以联合用药治疗优于单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1] 王仲霞,王立福,王 葽,等.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对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1):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肝脏,2011,16(1):2.

[3] 王洪霞.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机制作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0(18):272-273.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岳兰萍,马 红,贾继东.肝爽颗粒对 HSC-T6细胞 Col-Ⅰ、Col-Ⅲ、TMP1 j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2):85-87,91.

猜你喜欢
水飞门静脉乙型肝炎
水飞蓟油的提取及应用
水飞蓟的工艺开发与综合利用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5种成分的溶出度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水飞蓟宾处方前研究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