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思考

2014-02-23 06:37张晴晴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工作

张晴晴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思考

张晴晴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为了更好的了解研究生的求职取向与价值观,我们以某高校全日制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做了此次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误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就业工作。

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生逐年增多,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文章以某高校全日制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做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论述了研究生的求职取向与价值观,以探讨就业过程中研究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样本描述

文章以贵州大学600余名在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67%,问卷有效率100%。有效问卷中,女生380人,占65.52%,男生200人,占34.48%。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生如何选择单位

表1 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城市

表2 选择单位倾向

表1和表2基本上反映了某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流向趋势并反映了研究生对单位所在地及性质的选择意愿。首先,从单位所地来看,选择在家乡所在地城市就业的研究生占到了79.31%,认为在哪里都无所谓,只要有工作即可的研究生占到17.24%,而选择去东南沿海城市或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的却寥寥无几,甚至为零。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上影响,都不想身处异乡。其次,虽然是硕士研究生,但认为到一线或沿海城市就业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或者说压力很大。再次,“工作难找”的现象让研究生们不仅对大城市望而却步,甚至对就业地域没了要求,只要有工作就可以了。再来看看对单位性质的意愿,96.55%的研究生愿意到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工作,仅有3.45%的研究生选择了 “其他”选项,国企,外企,私企或合资单位比例为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所学专业限制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或事业单位更稳定,更有保障,类似于 “铁饭碗”。

表3 月薪期望值

近年来,虽然经济条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很多人都把收入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来看,但是,从表3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生们的月薪期望值并不高,仅3000元-5000元的就占到了65.52%,5000元-8000元的仅仅占到27.58%,8000元-12000元和12000以上的更是低至3.45%。研究生普遍认为过高的期望值在求职中是不利的,往往会使得择业面窄,一心想着找好单位,要求高薪酬,只能使自己 “高不成,底不就”,错过很多的就业机会。与其这样,倒不如 “放长线,钓大鱼。”很多研究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如我们所熟悉的选调生就是到乡镇等基层去工作。这种方式不仅稳定可靠,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凭借个人能力通过考试或领导提拔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的择业观念,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2、研究生如何看待择业

对于研究生如何看待择业,我们从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就业前景和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表4 就业过程中的主要决定因素

表5 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

表4和表5表现的是研究生对就业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的认识。从表4中可以看到,任务就业过程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占到了82.76%,而选择专业技能、实习经历和毕业院校分别为10.34%、3.45%和3.45%。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大部分人认为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并不是就业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并认为这些是可以在工作后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提升的,而个人综合素质是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积累和增强的。从表5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人认为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是个人综合素质不强,20.69%的研究生认为是就业信息不足。没错,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就业必备的条件,但有时候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甚至是屡遭碰壁,使很多研究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全归结在个人能力上面。其实,就业信息的不足,也会使你很难找到自己能够满意的工作,所以,多关注一些就业信息的发布,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是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就业难是因为自己缺乏社会关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熟人社会”的国家,多一点人脉会省去很多麻烦。如今,“社会关系”仍然很重要,在毕业生眼里,‘社会关系”在求职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是受了社会的影响。不可否认,“社会关系”在求职过程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部分毕业生可能凭借社会关系毫不费力地落实单位。但这只是暂时的,要想长久地立足于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通过 “社会关系”找到一份工作而自己不能胜任,那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所以说,努力调高个人综合素质,充分掌握人才需求,再加上一些求职技巧,才是解决就业难的首选道路。

表6 自己的就业前景

表7 未来的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表6和表7基本反映了研究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依据表7中的数据,我们了解到,68.9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只有24.14%的人认为前景很好,充满希望,还有人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虽然说当前就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更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研究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可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更是曲折的!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找到适合的位置,社会上的人才需要量始终是很大的,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把自己当人才来看!表7表明,大部分的研究生 (79.31%)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有工作即可,可见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部分研究生们对专业是否对口根本无暇顾及。

3、研究生是否有就业规划

此部分从多方面了解了研究生对就业规划的态度。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和、主要是从就业规划的角度去探寻研究生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首先,有86.21%的人选择读研是为了继续深造,以便找到比本科起点更高的工作,一半以上的研究生选择先工作后创业。可见,找工作是他们毕业后的首选。但是,有近一半(48.28%)的人只是稍微了解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并没有根据人才需求来要求自己,给自己做一个学业规划,只是一味的去学习,去钻研,这是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其次,有27.59%的研究生能够系统地给别人介绍自己的行业概况和将来的打算,有51.73%的研究生能够笼统地给别人介绍自己的行业概况和将来的打算,但我们也看到有20.68%的研究生对将来感到无助和迷茫,或者采取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这也是就业难的原因,试问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又怎能取胜?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措施,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以及应征入伍等等。并且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只能为研究生们提供便利的条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人就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就业压力呢?

首先,应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就业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制定一个就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然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有章可循。

其次,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具组织管理能力、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控能和力等。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学法、知法、懂法,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不违背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成为国家的合法公民。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身体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遇到问题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个人综合素质是日积月累的,是要通过不断地锤炼和打磨的。

再次,不断积累经验,勇敢加入创业队伍。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好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研究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可见如今的研究生的创业意识还是有的。先就业是为了积累经验和金钱,这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创业需要的是商机,商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需要的是细心的观察发现和合理的投资安排,所以研究生个人也应该有 “闯”的精神,积极勇敢的创业。

最后,学校要积极的给予研究生关于就业的指导。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研究生在就业问题上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找谁交流与探讨。这时,学校就应该承担起给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学还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和社会要求,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开设一些关于就业指导的课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一些关于就业的信息,在结合自身的条件与要求,明确就业方向。

[1]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苏益南,齐鹏·地方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基于江苏大学的个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

[3]罗仁生·如何提高综合素质[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0d9dbe3b5727a5e9856a61d0.html,2011-12-11.

[4]刘春英·谈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途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Graduate Students’Employment Intensions

Zhang Qingqing
(School of Marxism,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

To know well about the graduates’employment intensions and values,we did a survey of full-time graduate students specifically.Through the survey,we found out that there exists many mistakes in employment,and we found out solutions to mistakes.We hope we can further the graduates’employment.

graduate students;employment intensions;survey analysis

郑朝彬)

C913.4

A

1673-9507(2014)01-0097-03

2013-12-08

张晴晴 (1987.12~),女,山东济宁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生素质工作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不工作,爽飞了?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选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