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环境下的任务型教学——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

2014-02-26 03:09金朝晖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会议纪要商务英语交际

陶 瑀 黄 芳 金朝晖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一、关于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的教学主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1964)在与他人合著的著作中提出了ESP这一概念,指出ESP具有公务员英语(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警务英语(English for Policemen),农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等特殊英语文体。在随后的70、80年代,ESP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实现普及,研究ESP的论文论著越来越多。Hutchinson&Waters(1987)将ESP更加宽泛地描述为“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语言教学”。

根据Hutchinson&Waters(1987)的分类,外语教学可以分为ESP和GE(General English)两大类。按照学科门类Hutchinson&Waters又将ESP分为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商务经济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和社会科学英语 (English for Social Studies)。这三个分支又可以继续细分为以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以行业工作中语言使用为目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例如商务经济英语中就有经济英语和文秘英语。

根据 ESP 的特征,Jordan(1997)又将学术英语(EAP)细分为 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ESAP专业性强,内容偏知识性,如计算机英语、经贸英语、机械英语等,而EGAP针对学术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强调能力。蔡基刚(2010)建议将ESAP和EGAP分别译为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的现状研究断定我国大学ESP教学应定位在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更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在通识英语中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生在学术英语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回答问题,如何组织材料完成专业写作,如何用英语参加学术问题的讨论、做演示和陈述,学习开展项目、进行分析案例,学习撰写学术论文、报告(调查报告、分析报告、应用文写作等)。

我所任教的上海理工大学根据现代外语教育对大学英语提出的新要求,即培养兼具语言基础技能、语言文化素养和语言应用技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改革中,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块化,在设置基础英语模块和通识英语模块的同时,特别扩展了ESP模块(黄芳2011)。

二、ESP教学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ESP教学已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语域分析阶段、语篇分析阶段、目标情境分析阶段、语言技能和策略分析阶段和以学习为中心的ESP教学阶段。不同的阶段依据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强调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五个阶段在世界各个地区的ESP教学中的进展并不一致,有的地方至今仍在使用其中某一教学法。

语域分析法认为语域决定语义,英语的语法和词汇在不同的语域中具有独特的特点。ESP教学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认知对应语域ESP常见的语言格式。语域分析法建立在传统语法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语法翻译,已经有了很长的教学历史。根据同济大学的调查,多数老师在ESP课堂中仍处于语域分析的阶段,采取讲解语法结构并翻译的方式 (王蓓蕾2004)。但是,由于语域分析以句子语法为中心,局限于英语语言系统,忽视了语言的使用,不能培养学生运用ESP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篇分析法转向句子层外,研究句子怎样构成语篇,从而产生意义。Allen&Widdowson(1974)认为,只有了解句子如何运用于不同的交际行为,ESP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阶段的ESP引入了语言的交际性,把语言分析从句子延展到语篇,引入了课堂交流和探讨,扩大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目标情境分析阶段进一步系统探讨特定情境中学习者的交际需求,把需求分析 (need analysis)置于ESP课程最重要的地位。John Munby (1978)在其 《交际大纲设计》(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中,全面阐述了如何依据交际目的、交际环境、交际方式、交际技巧等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语言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的ESP教学强调阅读技能的研究,特别是在以母语为授课语言而教学内容是目标语的ESP内容时的阅读技能。

基于前四个阶段都在围绕语言的运用 (language use),即ESP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等,Hutchinson&Waters(1987)提出“以学习为中心”阶段。他们认为,ESP教学应该关注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而不是语言运用,仅仅描述或者示范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并不能帮助人们学好语言,学习ESP真正有效的途径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这一基础上。这一阶段强调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强调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任务型教学法

很多学者都尝试给“任务”下定义,虽然对“任务”的定义无法达成共识,但他们都强调了“任务”应该以意义为核心,以交际为原则。Skehan(1998)认为,学习任务应该包含以下五个特征:1)意义至上;2)通过交流解决问题;3)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4)完成任务优先;5)任务评价的依据是任务完成的效果。Skehan(1996)将任务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应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通过讨论学生已有的或有用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在语言层面上为语言学习、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说明任务的目的以及执行方式促进任务执行的有效组织;在任务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互动活动对于预期学习结果至关重要,学习者通过积极地处理整体任务、综合使用目标技能并通过和同龄人、老师的合作来习得复杂的技能;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重新回到语言的形式上,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但是,在任务型教学中,并不是必须要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或具体的结论。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进行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者为了达到某一个具体目标的交际活动这样一个过程。把语言教学真实化,语言课堂社会化。通过任务学习,通过共同建构话语、协商意义、讨论不同意见,而不是靠一套教材和练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处理人际之间的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推理差 (reasoning gap)、观点差 (opinion gap)。任务教学法把语言能力和作为目标的工作能力紧密联系起来,挖掘了学生生成、转化应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必须把语言作为一种实际工具教给学生,因为只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学习语言的目的,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言作为交际”(束定芳,庄智象1998)。

对ESP教学的目的,英国学者Robinson(1980)明确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 ESP课程本来因其专业性和应用性,更需要实行任务型教学。ESP教学过程应该结合语言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强调实践性的活动和任务对语言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着重培养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ESP任务型教学法

在ESP视角下,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依据学习者在目标领域或情境下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而定。商务英语写作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针对商务信函、商务报告、会议记录、分析报告、商务计划、陈述展示等的写作,帮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写作知识,提高商务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实现独立撰写准确、清楚、简明、具体、完整的商务书信、报告、新闻稿、宣传文稿、演示文稿等。

们曾针对在我校大学英语版块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显示30%的调查者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商务英语写作从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专业内容,在语言上,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句型以及其他一些表达方式和普通英语有所区别。在这门课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将任务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与商务活动存在一定相似度的交际性任务时,练习掌握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语言。下面笔者即以《商务英语写作》(第二版)中的Chapter 5 Meeting Materials一章的教学为课例,描述ESP环境下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

1.任务前阶段(任务准备阶段)

会议是日常商务活动的一部分,商务人员通过会议流通信息、商讨计划、安排活动、进行头脑风暴制定决议,并提升团队精神。为了保证会议顺利进行,必须做好会议的准备,给与会者发出会议通知告知会议的时间与地点、会议的主题和重要性、与会者的会前准备,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联系方式等,会议通知有时还需要附上一份详细的会议议程,以提高会议的效率。会议纪要是商务活动中常用的沟通工具,也是回顾已完成的活动、确认会议成果、敦促各部门采取行动的主要手段和依据。根据会议的不同,会议纪要的格式和内容会不一样。但是,会议纪要的写作可以依据一些固定的模式完成。

因此,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会议通知、会议议程和会议纪要的写作。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议从准备到跟踪的整个过程,掌握写作会议通知、议程和会议纪要的技巧和涵盖内容。此部分的教学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开展前和学生一起做好语言的准备。

根据会议的正式与否,会议通知和会议议程应采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语言和格式。会议通知的写作应包含会议的具体召开日期和时间、召开地点、会议的主题和重要性、会议目的、与会者的会前准备,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联系方式。会议议程根据议程的正式与非正式,在写作中说明或选择地说明宣布开会、批准议程、讨论各项议题等的具体时间安排。

会议纪要包括了主持人信息、与会者信息、宣布会议开始、讨论上次会议纪要决议、讨论本次会议议题和结论、决议以及下一步的措施等组成部分。会议纪要的写作,需要做的语言准备则比较多。会议纪要的语言必须准确、完整和清晰,并且要遵守会议纪要写作的一些语言规则。会议纪要是商务会议正式的记录,因此在记录时要将与会者口语化的语言修改为正式语言进行记录。

在会议纪要中,有的词汇和普通英语中的词汇含义不一样。比如move这个单词,其普通意义为“移动、搬迁”,但是在会议纪要中的含义为“提议、决议”,常常用于句型:Someone moved that...,Someone made a motion that...,或者Someone seconded the motion that...。另外,minutes也是一个商务会议中的特殊词汇,它在会议纪要中不再是其普通意义“分钟”,而是“会议记录、备忘录”。

记录会议纪要,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会议纪要记载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需要使用过去时态,如:The minutes were approved and signed by the Chairman as a correct record.

在纪要中提及与会者的时候,使用与会者的全名或者第三人称,如:Virginia Downey and Ralph Nowicki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a computer virus that may strike the pant—Monkey.

在描述事件的时候多用被动语态,如:Personnel in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 were commended for their extra effort in ensuring that their department maintained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standards during the month of January.

2.任务中阶段(任务实施阶段)

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被分成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负责组织会议,并向教师提交一份会议通知和会议议程。该小组的会议内容必需按照会议纪要所需内容设计。在小组召开会议的时候,剩余各小组作会议笔记,并在会议结束后协作整理出一份会议纪要。

为了更好地体现任务型教学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懂得练习的内容和目的,顺利完成任务,在任务开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对任务作一个详细、全面的说明。

3.任务后阶段(任务的评价)

会议纪要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格式也很规范、固定。因此,在任务的评价阶段,应该重点检查纪要的语言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专业。通过小组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对会议纪要的语言要求获得深刻、全面的理解(互评标准见表1)。

表1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学生们参与度非常高。他们认为,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更加具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

五、结论

在ESP教学过程结合语言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和任务,着重培养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ESP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我国高校ESP的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同时人们对ESP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存有分歧,特别是对ESP领域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秦秀白2003)。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Allen,J.P.B.&Widdowson,H.G.(1974).Teaching the Communicative Use of English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XII,I.

Halliday,M.A.K.,McIntosh,A.&Strevens,P.(1964).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Longman.

Hutchinson,T.&Waters,A.(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rdan,R.R.(1997).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bby,J.(1987).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Longman.

Robinson,P.(1980).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Oxford:Pergamon Press.

Skehan,P.(1996).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

Skehan,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蔡基刚,廖雷朝(2010).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6)。

黄 芳(2011).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 (1)。

秦秀白(2003).ESP的性质、范畴和教训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束定芳,庄智象(1998).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蓓蕾 (2004).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 [J].外语界 (1)。

猜你喜欢
会议纪要商务英语交际
情景交际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交际羊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第十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16智能焊接制造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纪要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年会”会议纪要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