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能力现状分析——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为例

2014-02-26 03:09孟凡婷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双师师资队伍

孟凡婷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通过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15位专业英语教师的数据统计,高职院校师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两大点: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力量薄弱。

从年龄、性别结构上来看(图一、图二),23-29岁之间为5人,30-35岁之间为8人,36-40岁之间为2人,年轻教师比重偏多,且男女教师比重失衡,15名专业英语教师中,男性仅为1人。从学历、职称结构上来看(图三、图四),本科生6人,研究生9人,无博士,高学历教师比重不突出,同时,助教4人,讲师8人,副教授2人,无职称1人,高职称人数偏低,大多是讲师。无论是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尚未形成合理的梯队,存在一定的结构问题。

(图一)

(图二)

高职专业英语教师呈年轻化趋势,大多数高职专业英语教师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教授课程,虽然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丰富,完全能够胜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授,但缺乏来自于企业、社会实践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经验。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对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理念认识不充分,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常常会照搬本科专业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来教授高职学生,在教学中涉及到其他学科的专业内容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指导高职学生的实训课程就会有一定阻碍,因此很难实现高职人才技能培养目标。

(图三)

(图四)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驾驭课堂能力不足。

从“双师型”教师结构来看(图五),专业技能证的比重分配不均,其中拥有旅游饭店英语技能证人数占73.3%,餐饮服务技能证人数占60%,导游证(中、英)人数占20%,CATTI二级笔译人数占13.3%,商务外语翻译技能证人数占60%,其他技能证人数占26.7%。

(图五)

总体上,大多数的“双师型”教师仅表现为“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真正具有企业相关专职工作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黄仲贵2012)。实际上,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业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量20节以上,甚至还兼有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授,相对较少的课时量也要占到16-18节,教学任务量大,备课任务、批改作业量繁重,教师已疲于应对日常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加之大部分年轻教师还兼有班主任职责,课下还要忙于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占大多数的女性教师,家务事繁忙,很难再抽出自己的时间进行专业业务的学习,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更无暇从事教学研究与个人专业发展。因此,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对口企业实践、学习深造、获取相关技能资格证等活动,从而影响了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双师型”高职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不能充分地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英语教师队伍职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无论在师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存在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有质的飞跃,努力实现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

1.构建教师社会实践平台

首先,高职院校对于新教师要进行高职教育理念与职业态度的岗前培训,奠定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师培训,带领新教师学习《职业教育法》、《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等相关知识,了解当今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市场性、社会性等特点,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现有条件,高职院校可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地选派专业英语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某一项专业的学习,帮助专业英语教师充实“第二专业”的技能知识,实现从理论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的转型。通过培训考试、听课评估、学生评估、教师交流会、科研活动等对教师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能力的综合评定(陈铭华2012)。

其次,高职院校对于那些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走出校门、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平台。这部分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院应出台相关政策,如资金、课时、年终考核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激发教师社会顶岗实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于教师的技术应用技能,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有别于高等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懂得语言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灵活运用,使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教授实用性课程的专业英语教师既是语言教师,更是使用语言的技术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英语教师生产第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辟适合专业英语教师开展的实践领域——外贸企业、旅行社、国际酒店、翻译机构等,使他们能够主动开展技术服务,承担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进而提升自己的整体专业技术实践水平,适应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实现“企业实践——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最后,学院应针对专业英语教师拓展实践空间,提供跨国实践平台。国外的职业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其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不论是在办学体制还是在师资培养方面发展得都比较成熟。国际化社会实践是高职专业英语教师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职业技术能力的广阔平台。高职院校可根据一些国家级课题项目派遣专业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技术实践,同时也可走合作办学模式,与国外一些知名职业大学进行合作,达成长期实践合作项目,定期组织、互换专业英语教师到海外培训,了解当地教学环境,深入学习教学方法,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驾齐驱(董晓霞2012)。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建立了塔斯马尼亚葡萄酒文化培训中心,葡萄酒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载体,被称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种国际交际语言”,学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和塔州红酒产业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一国际校企合作,高职专业英语教师既能发挥其英语专业的优势,又能真正接触到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体系,汲取职业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推进营销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内高职教育,提升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实现国际化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的实质性突破。

2.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取证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业都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也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得一门职业资格的认证。因此,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英语教师多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证,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是在课堂上练出来的,虽然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也是通过理论考试,但同样可以了解到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发展。职业资格技能证是高职“双师型”教师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了解行业标准,掌握岗位技能,明确职业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外实践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根据各高职院校的自身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及教学任务需要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旅游饭店英语技能证、餐饮服务技能证、商务英语翻译技能证、外销员技能证、导游证(中、英)、二级笔译口译证等,实现知识结构合理化、“双师”结构稳定化。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高职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做后盾,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所以,建设一支“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就业为目标”的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素质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陈铭华(2012).对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J].实践与探索 (4)。

董晓霞(2012).“双师型”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J].教育与职业 (21)。

黄仲贵(2013).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现状及提升策略 [J].广西教育 (1)。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