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014-03-06 11:41孟庆国姜永涛傅风华刘万卉李又欣薛云丽李世旭周莎莎
药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药学院专业学位绿叶

孟庆国,姜永涛,傅风华,刘万卉,李又欣,薛云丽,李世旭,周莎莎

(1.烟台大学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

·药学教育·

校企联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孟庆国1,2,姜永涛1,2,傅风华1,2,刘万卉1,2,李又欣1,2,薛云丽2,李世旭2,周莎莎1

(1.烟台大学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

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课程、实训实习方案、导师遴选及组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探索并建立了校企联合办学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

校企联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工作站;双师型教师

1 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按一级学科设立,以其对应的二级学科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毕业后很难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数毕业生只能选择到医药企业工作,少数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事业编单位。从医药企业的反馈来看,由于学习期间没有参与到企业实际研发和生产过程的具体项目,对于药物合成工艺、制剂工艺、制药设备、知识产权、药品注册、GMP管理等知之甚少,很多学术型硕士生一开始很难适应工作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已有5 000多家医药企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企业经营规模持续增长,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大品种药物技术改进升级和创新药物研发,随着国家级和省级医药企业技术中心的设立,极大调动了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企业急需优秀的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实用人才。

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药学领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药学和制药工程理论基础,并适应医药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药学和制药过程专业硕士是为满足我国医药企业的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对高级科研和医药管理人才需求而设立的。

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应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药物研发、生产实践和应用。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毕业实践或设计等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近年来,我国的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山东省新增设5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包括3个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虽然我国的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但它毕竟起步晚,招生规模膨胀式扩大,在培养方案设计、招生、教学、培养、评价等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体制创新和提高[1,2]。目前,我国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以下问题:①短时间内,难以摆脱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影响,高等学校和指导教师的教育方式、理念、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过来;②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基本上还是坚持原来的培养模式,由于缺乏相关医药企业的支持,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还是偏重学术性,导致专业学位教育依然是“学术化”;③一些高等学校明明不具备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盲目拼凑资料申报。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1~10]。

2 基于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探索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1 基于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探索培养改革 2000年8月,烟台大学和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了烟台大学药学院。针对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烟台大学药学院探索出一种校企合作培养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实践方案、导师遴选及组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切实解决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培养质量相对较低、管理松散、企业导师落实不足等问题,防止成为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衍生品或次生品;建立特色培养模式,使其不再是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山寨版、专业学位的“学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以及学术水平缺失导致的职业人才“低层次化”等。

2.2 校企联合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

2.2.1 建立校企联合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专业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

2.2.1.1 建立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符合制药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只有具有一定研发实力和生产规模的制药企业参与到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才能达成目标。

尝试组建由药学院管理和“双师型”导师以及绿叶制药管理和技术高层骨干等企业导师组成的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化学合成药物研究与开发研究生培养、制药工艺与设备研究生培养、生物制药研究与开发研究生培养、制药过程控制与质量研究生培养和制药车间建设与公用工程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体系制定、企业导师遴选,指导各研究生提出研究课题,并提供资源,使研究生按时保质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和企业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设计)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目标是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培养模式。

2.2.1.2 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 基于烟台大学药学院的教学、科研优势,结合绿叶制药集团的研发实力和生产实践,探索制定适合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实践方案。

专业课程内容: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来自三方面:①药学院研究生导师;②绿叶制药高级技术专家;③国内外药学专家。药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如药物信息学、色谱分析、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制药工程与工艺学、药物分离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高等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药剂学选论、现代仪器分析与应用、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物治疗学、药品知识产权、医学统计学等。

绿叶制药高级技术专家主要进行工程方面的课程教学,如GMP注射剂车间、化学合成中试车间和微球制剂中试车间的设计、车间通风空调工程、化学工程基础、制药设备设计与制造、新药评审方法与药品专利、药物制剂工艺与工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药物经济学、药物临床评价等课程;外聘专家主要讲授最新的药政法规和最新制药进展,如由国内知名GMP专家进行欧美GMP认证课程教学、由知名生物制药专家进行生物制药及其质量控制的教学、由国内甚至国际知名专家进行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系统验证课程的教学等。

授课方式:烟台大学药学院与绿叶制药组织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授课模式。①改革专业学位课程授课模式。在第一年的理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药物合成工艺设计和研究过程、制剂处方工艺与研究开发、符合GMP要求的合成车间和制剂车间管理、已上市药品生产工艺二次开发案例分析等专题引入课堂,以专题和讲座形式讲授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讨论稿;②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并适时有针对性的派研究生参加外部培训。例如,参加新药审评方法、药品知识产权法规、欧美GMP认证、FDA注册法规、生物制药及其质量控制等;③重视实践教学,组织研究生到生产车间见习和实习,适当参与药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熟悉实验室小试、放大量制备、中试试验和生产流程。

2.2.2 校企联合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 组建了绿叶制药管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成立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药学院院长共同负责、绿叶制药科技发展部具体管理实施的研究生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负责建立完整的运作机制、考核机制、企业导师遴选和培养、研究生在公司生产实践期间的考勤、绩效考核、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绿叶制药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课题、研究设施、部分研究经费、外部培训费和必要的生活补助。药学院的研究生团队根据需要,为绿叶制药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2.2.3 建立校企“双导师制”,探索企业导师遴选、培养和奖励淘汰机制 通过改革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及校内外管理体制,探索全日制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新模式,制定企业导师遴选标准,将绿叶制药研发中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科技人员和生产车间、销售、注册、知识产权、质检等部门优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遴选为研究生导师,并在烟台大学研究生处统一备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制度。

努力培养烟台大学的年轻教师,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生产实践一线,努力造就“双师型”人才梯队,定期对导师进行药品研发、生产的内部培训,并定期安排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同时,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淘汰制度,把担任企业导师作为企业员工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KPI),要求导师每两周与研究生沟通座谈,对关心同学较多、耐心辅导和指导的企业导师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对研究生导师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打破导师终身制,对不合格和不负责任的企业导师实行淘汰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校企结合的“双导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

2.2.4 建立“多院校企联合协同培养创新模式” 以协同创新为中心,整合各单位的人才优势,将教学、科研紧密联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有机结合,多方人员相互渗透,采取相互兼职方式,使人才队伍结构得以优化。

借助于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为导向的研发理念及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注重产业化能力、新产品研发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协同创新中心与“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和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紧密结合,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设置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参与企业新药品研发和生产见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 结语

我国的药物研发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对我国的药品研发和制药企业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的执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合格培养将成为我国制药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提高的示范,对我国制药工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基于独特的办学机制,烟台大学药学院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的实质性结合,既形成了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培养的融合,又可使高校的基础研究体系与企业的中试试验和产业化体系实现共享,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该模式实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得到国内很多高校和药政管理部门的认可。

[1]冯秀峰,屠中华,郭钊,等.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两段制招生考试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46-50.

[2]靳培培.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8-52.

[3]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高等研究,2009,12:49-51.

[4]张婷婷,韩彦弢,高雯,等.制药工程硕士药剂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研究,2013,32(7):427-428.

[5]徐勤,白先群,齐娜.药学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的实施方案[J].药学教育,2009,25(3):9-11.

[6]刘明星,汤媛,黄远珺,等.药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08,24(3):8-11.

[7]潘华峰,严艳,史亚飞,等.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291-294.

[8]杨院.由专业学位硕士扩招引发的思考[J].中国考试,2009,12:57-61.

[9]吴杰,杨洪军.面向中药学学科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9):2550-2551.

[10]张迪,刘雅茹.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5-7.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mode of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MENGQing-guo1,2,JIANG Yong-tao1,2,FU Feng-hua1,2,LIUWan-hui1,2,LIYou-xin1,2,XUE Yun-li2,LIShi-xu2,ZHOU Sha-sha1
(1.College of Pharmacy,Yantai 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2.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Ltd.,Yantai264003,China)

In this articl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postgraduates was analysed.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use combined innovative talents,the new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mode,includingmanagementmodel,curriculum and teaching,main professional courses,internship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scheme,tutor selection and consist,master degree thesis(design),had been probed and established.

Coali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Postgraduate education station;Double professionally titled teacher

G642.0

A

2095-5375(2014)12-0733-003

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YDYC130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SDYY11189)

孟庆国,男,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合成与活性研究,E-mail:qinggmeng@163.com

猜你喜欢
药学院专业学位绿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绿叶 稳步向前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
绿叶 至善至美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金铁锁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