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管理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调查

2014-03-16 14:53孙海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年1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毕业生满意度

● 孙海荣

教育部发布数据统计,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增幅3%,今年计划招生698万人,本科363万人,高职高专335万人,录取比例约74.3%(郝孟佳,2014)。同时,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教育在线,2013)。一边是庞大的高考队伍即将“上大学”,一边是庞大的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难”。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国家统计局,2014),依数据,就业岗位并不缺少。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对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智联招聘,2014)。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虽未面临大学毕业,但是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将无疑决定未来职业的方向,专业的选择就是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所以要想规避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就必须在高中阶段注重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自身条件,拟定一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作为高中生而言不仅仅是为报个好专业、好学校,而是通过相关理论来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职业角度科学选择、筹划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一、当前就业质量情况调查

就业质量调查是基于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包括专业相关度、职业满意度、职业离职率等因素。此次调查主要选择陕西区域的相关高校。调查对象主要是2008届至2012届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历届学生建立的年级和班级QQ群以及电子邮箱进行网上调研,并以个人访谈为辅助。学生所处区域包括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东部包括江苏、广东、福建;中部包括安徽、湖南;西部包括甘肃、陕西、四川。发放问卷共1200份,有效问卷1169份,有效率97.4%。全部问卷核实后采用统计SPSS19.0软件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图1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图2 毕业三年后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1.专业相关度低

据调查,从2008届至2012届,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平稳,尤其是受雇的全职工作基本保持在80%,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基本维持在80%左右。但目前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远低于就业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职业(见图1)。

根据对毕业三年后受雇全职就业率的调查,2007届、2008届和2009届都高于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但目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比例远低于毕业半年后的比例,基本维持在61%左右,尤其是同届相比,本科基本下降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基本下降4个百分点(见图2)。

通过调查,造成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连续三年有将近6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针对不符合学生职业期待的原因调查发现,主要原因集中在“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两类,所占比例分别是35%和2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对自身未来适合职业做过相应分析和测定,认为现状与自身最初设想有差距,是“职业定位”问题。而“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是未将自身与未来职业进行联系,虽然选择了相应的专业教育,但学校不同于真正职场,所以将问题延迟表露,是“专业选择”问题。

2.职业满意度低

通过对四届毕业生的调查,职业满意度总体处于下降状态。而且,调查发现大学生毕业时间越久,满意度越低,毕业三年的学生职业满意度要低于毕业半年的学生职业满意度。同时,调查还发现学历越高满意度越高,本科的职业满意度要高于高职高专的职业满意度。另外,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相关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职业满意度(见图3)。

对职业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内在的个体和外在的职业两个方面。其中,个体包括能力、兴趣、专业对口等方面,职业包括薪酬、环境、发展等方面。在个体方面,有35%认为不符合自身能力,有32%认为不符合自身个性,有38%的学生不喜欢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职业方面,有56%学生不满意薪酬,46%学生不适应职业环境,38%学生认为发展有限,这说明学生在“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方面存在问题。由于缺乏职业了解,致使人——职无法合理匹配,如果毕业前多进行职业实践,职业预期将更接近于现实。同时,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盲目选择专业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调查发现,高考志愿选择理由排在首位的是“该大学地点合适”,占32%,只有6%的学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选择专业,为后续的职场发展埋下了隐患。另外,在个体访谈中发现,为了提升就业满意度,许多毕业生选择更换职业、考研更换专业、自费培训获取资格证书等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更进一步的说明“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问题的严重性和持续性。

图3 同年对比当年毕业与毕业三年的就业满意度

图4 大学毕业生离职率

3.职业离职率高

由于“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离职,虽然所占比例在下降,但是依然在30%以上(见图4),而且同样由于“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导致40%左右的学生在毕业时直接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就业。在调查学生主动离职的原因中发现,主要原因集中在 “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两大类,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23%,这说明大量毕业生存在“职业定位”问题。同时,调查发现,更换工作越多,收入越低。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专业相关度、职业满意度、职业离职率”等方面虽影响因素不同,但其内在动因却较为趋同。“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在核心动因,也是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面临较大困境的症结所在。为此应系统全面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二、就业质量提升的模式构建

1.就业质量提升思路

“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两个方面。调查发现的问题虽然是表现在大学毕业阶段,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毕业阶段只是问题最后的“质变”阶段,而中小学阶段才是问题“量变”的源头,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由于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之前较少接触相关职业方面知识,大多时间花费在与专业、职业联系不明显的“语数外”方面,致使学生无法合理进行专业选择,导致学生盲目跟风、忽视自身,在认知迷茫的情况下选择专业方向。即便大学期间进行专业训练,但由于之前的专业选择不适合,导致部分学生放弃所学专业,选择与专业不匹配的职业。我们不论在何种阶段、采取何种形式的教育,学生最终都是通过选择职业来体现其价值,所以,我们应重新确定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提高专业与职业匹配度,避免人力资本的浪费。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是基于人在一生不同阶段为节点,帮助不同阶段人群更好的规划和发展。我国著名职业规划专家罗双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罗双平,1999)。所以,我们应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为基础,重新构建适合我国教育系统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但是目前,由于我国职业生涯管理发展较晚,还无法像国外一样有健全、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很多地方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几近空白,初中则只有少数试点学校,高中生涯教育只有上海在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开展,北京、广州等地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孙宏艳,2013)。整体上推行“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有一定难度,当务之急应先从高中阶段推行。其原因是因为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面临高考专业选择,对未来职业影响较为直接,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在高考志愿选择时过于盲目,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就业质量,应将职业生涯教育端口前移到高中阶段,等将来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向整个教育体系推行。正如我国学者赵士果(2008)提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文理科及填报高考志愿,而且还可以提前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增强其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相关的素质,提高其职业的竞争力。”

2.就业质量提升模式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提升就业质量。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教育应定位于职业探索阶段,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提高社会认知、通过自身定位与选择、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采取行动付诸实施。实施方法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学校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设计相应课程体系、通过相关专业教师和职业生涯教辅人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自身认知,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专业选择”;以社会、家长、企业等群体为辅助,通过不同职业角色的参与,按照学校整体安排进行互动配合,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合理判断与职业的差距,提高“职业定位”的准确性。为此,本文在借鉴SCCT职业选择模型的基础上(于泳红,2004),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教育模型,以便更好的指导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见图5)。

三、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理论为支撑、国外作法为借鉴,科学设计高中阶段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

全面吸收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尤其是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其观点强调在个人自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背景,通过学习来进行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在此基础上产生职业兴趣,选择目标和行动。“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清楚的说明我国高中生不仅在职业兴趣动机上存在问题,同时在对自我特点分析上也暴露不足,运用此理论来指导,非常吻合高中阶段高中生职业探索的状态,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同时,在课程模式上借鉴国外优良作法,例如加拿大的教育、培训和就业部的中学生指导课程,设置各种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引导学生熟悉职业环境并设计职业规划。我们可以设置各种职业情景环境,让学生进行各种职业角色扮演,处理各种职业事件,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探索周围环境,产生职业兴趣,熟悉各行各业之间的职业联系,捕捉更多真实有效的职业信息。总之,我们通过课程学习和学校、教师、家长、企业等成员的帮助,为学生今后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信心。

图5 学校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模型

2.以“专业选择”为目的,开设各种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

基于前面的调查分析,由于学生对自身认知不够全面,造成高考专业选择盲目跟风,出现“专业选择”问题,为了更好的规避此类问题,应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自身兴趣爱好,为此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了解自身优、劣势,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信心。

学校应该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参与以及与其他同学的配合:第一,可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参与能力;第二,可克服当前青少年个人主义问题,倡导团队配合,提高合作意识;第三,可提高学生对事情的分析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和批评精神;第四,通过活动参与,可促进学生不断讨论、分析和评价,提高小组学习氛围;第五,通过小组配合,提高学生组织安排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

针对社团活动开展方式和内容,第一,可以将传统项目和新兴项目相结合。例如有些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爬树、攀岩、街舞、潜水、皮划艇、野外生存等社团活动,就是将新兴活动融入到学校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可以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目前,许多中学由于怕影响学习,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是当前职业中,很少有能脱离这些电子产品的领域,甚至还有以此为职业的,与其采取“堵”不如采取“疏”,通过相关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通过设计一些以小组为主体的社团活动,发挥有利之处,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第三,可以跨校合作。既可以与附近学校互动,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异地学校合作。将相同或相近的社团进行跨校活动,使学生在接触不同群体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学习沟通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生活阅历。

3.以“专业选择”为目的,开设各种职业课程,引导学生对职业的了解

仅帮助学生熟悉自己兴趣爱好,远达不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职业认知能力,所以,必须开设相应的一些职业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相关职业信息,逐步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宜何种职业。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作法。例如,美国针对高中阶段启动的“成功高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开设相关“专业”,其职能就是帮助学生熟悉相关专业需要的职业要求。同时,相邻高中可以跨校选择,拓宽学生的专业选择范围,以此获得更多的专业指导,该项方案获得上千所学校的支持。再如,澳大利亚规定,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逐步减少必修课的科目,大量增加选修课,多数学校都有几十门或者上百门的选修课程,初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选修课,到了高中,可以根据未来发展设想,确定几门作为专修课程。这样,学生在广泛感受的基础上逐步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为未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孙宏艳,2013)。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阶段明确提出了相似要求,为此,在借鉴国外的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我们应注重“专业课程”专业范围的选择,淡化“专业课程”专业内容的深度。究其原因:第一,高中阶段重点是职业探索,帮助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是一个范围搜索到聚焦的过程,侧重对职业的了解,所以范围越宽,学生了解就越全面,选择和定位就越准确,而专业内容对学生来说可以在专业选择确定后或者进入大学后深入学习;第二,注重“专业选择”与学生身心发育相结合。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新技术、新领域的专业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较快树立职业意识和进入职业探索;第三,“专业选择”可结合我国未来市场需求。传统专业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人才供给有一定的饱和性,不利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但新兴专业缺口较大,市场价值和社会贡献度高于传统领域,美国两次崛起都是依靠新兴技术,中国要想成为真正强国,只能依靠新兴技术和领域的发展,这样既利于我国人才队伍梯队的建立,也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竞争力。

4.以“职业定位”为目的,帮助学生设计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选择”是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告知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潜能,而“职业定位”是帮助学生了解差距,告知是否适合从事某种职业的可能,其难度远高于“专业选择”,是在“专业选择”层面上的“聚焦”。调查中,较低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离职率、以及有三分之一认为不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都说明“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为此,应采取企业参观实习、邀请专业人士讲座、与家长互动、参加社区活动以及最终考核等方式,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职业,判断之前专业选择是否合理,明白自身差距在哪,不断进行修正,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例如日本在2003年推行了一项以中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下,2003年,日本高中学校开始实施“双轨制学习体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一周至少要有三天在企业实习,两天在学校里进行文化技能的学习(郑玥,2010)。

为防止流于形式应建立考核制度。德国就规定学生选修完相关课程后,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业技术考核,如果没有通过考核,则需要第二年再考(杨春生,2008)。通过相关学习和实践,在学校、家长、企业、社区等群体的帮助下,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教育计划,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和规划。

5.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保障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体系的科学性

作为重要桥梁的教师队伍,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几乎空白,师资队伍自然缺乏,许多在校老师甚至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不清楚,本文调查的毕业三年的2007届、2008届、2009届和毕业半年的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2012届的高校学生,有许多从事了教师工作,而他们存在的问题并非因就业得到消除,这样的师资队伍如不加以培训将很难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在国外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德国等,从事相关职业的教师都是需要具有相应专业和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并定期培训和考核。

结合我国实际,完全参照国外不太现实,应将针对现有师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第一,对现有老师进行培训,将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与现有老师所授课程相融合,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针对一些专业课程,可以与企业、高校等人士合作,进行兼职授课;第三,与其他学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设置不重叠的专业课程,学生互相选修,形成资源共享,解决师资短缺的困境;第四,未来应逐步通过相应法规,建立培养机制,规范职业生涯管理教育队伍,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当今,全球化经济已形成,产业结构快速发展,不同职业层出不穷,人才竞争和要求也更加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于这样的背景,高中生唯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适者生存,不断超越,实现自身价值。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2014-02-24。

2.郝孟佳:《全国939万高考生今天奔赴考场 5.6万人参加异地高考》Http://edu.people.com.cn/n/2014/0607/c1006–25115981.html,2014-06-0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

4.孙宏艳:《国外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与启示》,载《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8期,第43–46页。

5.杨春生:《德国职业教育初探》,载《江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5–17页。

6.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7.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载《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7期,第41–43页。

8.郑:《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载《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第48–50页。

9.智联招聘:《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Http://article.zhaopin.com/pub/view/213846.html,2014-04-02。

10 中国教育在线:《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0/t20131210_1050496.shtml,2013-12-10。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毕业生满意度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