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维度建构

2014-03-29 10:41唐先滨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援疆经济带新疆

唐先滨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将新疆推上了历史机遇发展的核心前沿,新疆发展的意义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区域跨越式发展道路和特征模式的探索、对于构建新世纪亚欧陆上大通道、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都赋予了多重高度的发展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最新审视将自治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跨越发展思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越发突出了文化对发展的引领和滋养、文明对和谐的促进与诠释。基于此,文章以现代文化引领为主线,构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五个维度:自跨越、助跨越、直跨越、能跨越、真跨越,期望在新疆跨越式发展浪潮中为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增添一个不同的考证视角。

一、自跨越: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疆基于自身的发展将是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不竭源泉,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维度建构的根本所在。新疆特殊的区位条件、资源和历史文化使新疆本身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底蕴。自跨越主要研究新疆在地缘、资源、文化底蕴三个方面如何使自有优势产生转型效能,从而推动新疆科学跨越的可持续发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再次凸显新疆地缘优势

首先,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相对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东联内地,西通欧亚,独特的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使新疆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新的经济高地。“空中丝绸之路”是现代丝绸之路的最大亮点,也是新疆区位优势所在。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核心,发展形成以航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商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及会展产业为代表的临空经济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中国人去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最便捷的通道。由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构成的“地下丝绸之路”,也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枢纽。立体化的现代丝绸之路还包括虚拟丝绸之路,即数字丝绸之路与金融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位于东六时区,在新疆设立区域性证券交易所可使国内三个证交所的交易时间前后衔接,增加交易时间多达两个小时,提高资本运转效率。乌鲁木齐证券交易所面向中西亚,主推国际版,借助各路资本的涌入,开辟“现代虚拟丝绸之路”,吸引全球金融人才聚集,为乌鲁木齐建成国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中国和中亚地区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区域大通道,为输送资源、贸易互通有无、实现大区域范围内共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新型合作模式下的动态经济带增长空间。通过综合交通通道来拓展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其次,从全国经济地位上来看,新疆转变成为了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为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拓宽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道,让新疆作为占地16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区市场,开始隆重站在全球化视野角度上掀开了新世纪对外开放的新区域新形势,形成了以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中国-亚欧博览会和面向中亚、俄罗斯等国的境外展览洽谈会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口岸为依托,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为通道的面向周边、辐射中西南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开展从地缘上奠定了战略发展高度,开辟了全新的战略大发展新格局。

(二)新疆能源资源禀赋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支撑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新疆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这是区别于国内其他省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要素支撑的特色,是新疆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北亚造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在已查明资源量的矿种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前五位的有27种,居前十位的有41种。[1]“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新疆油气当量将超6500万吨,石油储备库容1300万立方米;新疆煤炭产能将达4亿吨以上,外运达5000万吨;新疆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050万千瓦,实现我国“陆上+海上”并举的能源进口运输方式。截止目前,新疆能源三大外送通道已经形成,分别为西气东输工程、疆电外送工程、疆煤东运工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资源结构性调整开发转变本土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新疆能源资源如煤炭资源进行的煤电煤化工产业等,加快了新疆能源与化工产业的发展步伐,新疆电力行业在煤炭资源的利用上采用了“煤从空中走,电从空中送”的资源利用方式,将煤炭就地发电,通过线路输送,把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了电能,不仅满足了本土需求,对于西电东送也开辟了新模式,同时也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源,给新疆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

(三)新疆特质文化是跨越式发展的精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疆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炼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也正是这些最具有新疆特色代表性的精神财富,将全疆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扬变化改革、敢于担当的精神,使得先进文化不断解除阻碍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根本障碍,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变革。以解放生产力为根本,使得文化发展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形成共生发展合力,产生极大的聚变效应。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扩大,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发展后劲。社会进步的种种事实证明了“发展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文化形成的软实力越来越呈现为发展的硬功夫。只有把自身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先进意识去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才能真正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形成真正具有自身存在特色的品牌,才能在实现新疆科学跨越发展的道路上提升自身的品质水准和境界。

自跨越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维度。新疆自身具备的地缘、能源和文化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新构想的发展背景下,增添了除了新疆自身收益以外的大区域发展效益格局,海陆空大通道建设,使得中国、中亚各国、欧洲等地都受益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发展成果。同时新疆作为中间连接部位的核心区域,其跨越式发展的自身建设实现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新疆的地缘优势、能源优势、文化优势三个子维度的构建分析结果来看,充分利用好新疆自身所具备的宝藏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的历史机遇,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自跨越维度构建的不二选择。

二、助跨越: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在动力。新疆跨越式发展依靠自身资源禀赋自力更生之余,需要适时抓住外界对于新疆地区支援和推动的机遇,从外部注入新鲜的活力因素,在积极消化、接收引进基础上实现内在消化和吸收,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升级。助跨越要解决的就是新疆本土企业和人民对于对口援疆的外生推动力如何实现自身发展能力的内在转换,并平衡好外援与自身创造力的共存、共生发展问题。

(一)对口援疆内外兼修凸显跨越式发展新高度

2010年全国19省市贯彻落实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工作。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新疆自治区自身也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四主”意识,做好对口援疆服务的接待和保障工作,实现了区域建设从应急状态到制度常态的固化。

对口支援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技术及人才智力,硬件涉及产业援疆、卫生援疆、企业援疆等方面,援疆工作三年多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实施援疆项目3120个,拨付资金337.4亿元。仅2013年,就计划安排1050个援疆项目,上半年拨付到位资金88.8亿元,启动实施各类干部人才项目398个,培训干部6.7万人次。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援疆力量的助推与新疆主体作用形成合力,成为新疆经济逆势而上的强大动力。2010年至2012年,新疆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437亿元、6610亿元和7530亿元,年增速均超过两位数。2013年上半年,GDP增速首次跃居全国第十位,发展劲头十足,新疆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3]社会发展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把单向援助变为双向共赢,为对口援疆增添了长远的内生性动力,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支持,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快艰苦边远地区科学跨越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

(二)援疆工程本土化诠释跨越式发展新内涵

全国19个省市分别援助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空前规模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植入了更多活性元素,从支援省市到新疆受援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人民将援疆工程本土化渗透到了整个建设过程中,同时应用了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理念,实现了援助项目和工程的本土化设计、开发、建设、投产运营全过程。这个也是此次援疆工程最显著的特点,从发展源头上遏制“虹吸效应”,防止“马太效应”,抓住新疆跨越式发展10年关键时期,将接受援助的力量真正转化为新疆自我发展的内生正能量。

以文化援疆为例。很多现实问题的出现,往往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政治体制本身的缺陷,而是更深层次上的文化局限性,所以文化援疆重点解决的是先进思想和发展理念的植入问题。然而文化有它的特殊独立性,新疆本土的多民族文化本身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当外来异质文化突然融入之时,会产生自然本能反应上的排他性。尽管对口支援省市的文化援助带来的是关于文化产业的投资,但想要援建项目扎根于新疆本土,立足于新疆区域文化的实际就成为发展的必然。因此文化援疆涉及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种形式,新疆此次在接受援助的同时,抓住了文化发展的关键瓶颈:无论是援助方还是受援方首先在思想高度上树立“赠予”与“反哺“的双赢发展理念,打造文化援疆“蝴蝶效应”的长效增长机制,解决文化领域发展的全面输血到新疆本土文化升华造血的自我增长和自我发展的关键制约,由此构成了新疆式跨越发展的“一卡通名片”,由文化援助的本土内化增长力拉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自我转型增长,全方位建造新疆跨越式发展境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新构想激发跨越式发展新能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将近全世界总人口的50%,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独一无二:东到亚太经济圈,西至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扩大我国向西开放、推进西进战略和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现实考量。

首先,新疆各民族、各界人士将在自治区党委及政府的带领下,正在以主力军的姿态,持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化拓展,确保新疆在竞相发展的区域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其次,新疆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前沿,除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人文合作外,还将下大力气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合作,促进区域社会稳定。第三,自治区内各民族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发挥先学先动,以主动作为的态度积极应对历史变革,在跨越式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新疆的区位、地缘、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摆在更加鲜明的发展位置,对于历史机遇带来的发展机会,政府、企业、人民都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奋力拼搏,努力当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主力军和排头兵,努力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提升我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助跨越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外部动力维度,对口援疆政策使新疆在地方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对于新疆的发展战略定位有了更高、更宏观的要求,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成果不再局限于新疆自身收益本身,海陆空大通道以及货币金融虚拟通道的建设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援疆工作要更加突出建设重点,援助的目的也由单纯的输入变成了必须具备自我建设能力的自生功能。从接受援助到将援助内生,从对口援疆政策倾斜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助跨越维度的构建和分析,都渗透着自治区政府和人民对发展机遇的积极把握和应对。

三、直跨越:提升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抓手

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且效用最大化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疆跨越式发展直跨越部分以新疆民生建设为重点展开,探讨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在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助推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民生建设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对于新疆来说,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尤为重要。首先,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占国土面积高达六分之一,疆土辽阔、边境线长远、民族宗教问题容易产生不协调,新疆与周边国际接壤的地理区位条件,使得内部事务容易引起国际不法势力的关注。其次,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内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加上喀什、霍尔果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亚欧博览会的连续召开,不断地提升着新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综合如此错综复杂的内外特点和环境,新疆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主体作用,使新疆人民在跨越式发展中感受到实际受惠,民生改善形成对社会的认同,凝聚民心。民心聚才能万物生,时刻谨记以人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便民、惠民工程集中映射新疆跨越发展以人为本的境界

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三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秉承“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将举全国之力的对口援疆资金超过75%以上投放在了民生建设,超过95%以上的资金安排使用到了县(市)及以下基层,重点实施了一大批安民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卫生、就业培训等受援地区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截至2013年6月,19个援疆省市累计安排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设施农业、双语教育、乡镇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1925个,占援疆项目总数的61.7%,数以百万的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现代化生活。[4]

其中,各援疆省市在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帮助受援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同时,部分省市大力支持受援地区的民生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安全饮水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支持道路建设,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层面,从起源上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由此可见,民生优先是否落到实处,并不单纯取决于文件报告中统计数字的攀升,更取决于民生改善的成果是否被百姓所感知。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民生是核心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民生大旗”的指引下,所有部门和行业、每个地州和县市都行动起来,勇挑重担,不仅完成统一规划的“规定项目”,还积极发挥当地发展特质,创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自选工程”:例如自治区交通厅投资4000万对国省干线沿线的服务区15个便民公厕进行改扩建、新建重点旅游景点公里沿线的40个便民公厕;同期自治区体育局投资近亿元打造体育民生工程,建设全区大多数乡镇带灯光的篮球场......“人民的事情无小事”,以人为本的便民惠民工程将建设的事项细化到了人民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给自身带来的实惠,让每一个新疆人民从感知到感动,切实明白到要想自己过得有尊严、有希望、幸福,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主动投身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浪潮中,建造稳固坚实的跨越式发展群众基础,实现举全疆之力抓住新疆跨越式发展10年的建设机遇期,让每一个新疆人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去思考、去努力、去奋斗,只有这样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具有自己的长效发展源泉。

(三)民生工程形成民心合力促进文化认同

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以民生优先实现科学跨越。民生建设三年以来,便民惠民工程汇聚了民心、提振了信心。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不仅推动着百姓幸福指数快速攀升,也建构起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之堤。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依存稳固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民心合力的形成,全疆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事业中,建立健全了人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这一点对于新疆来说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承载和传播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现代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尤其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建立大民族认同基础,是建立国家认同的前提。新疆跨越式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向指引效用。新疆的“一体多元”、“跨文化”特质将民族融合纳入到在精神价值层面汇聚民心的实施高度,凸显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大民族的时代特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现进程,为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大美新疆梦的坚实基础。

直跨越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抓手维度。在三年的建设过程中,切实秉承民生建设是发展重中之重的原则,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政治宗旨,努力实现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的建设立足点和发展归宿,为新疆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滋润了坚实的发展土壤。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建背景下,新疆的全局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长期可持续建设的过程中,任何一项举措的实施都离不开地区人民的积极建设,秉承发展成果惠及民众的理念并不间断、不打折扣的步步履行,使各民族在融入跨越式发展建设浪潮的过程中强化民族融合、形成民族及文化认同,会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带来事半功倍的长期发展功效。

四、能跨越: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中央立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决策。为此,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以及战略构想支持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新疆也加快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步伐。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践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努力创造符合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发展目标的行政环境、社会环境。

(一)顶层制度设计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起飞的平台,中央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为代表。政策制定三年来,中央顶层设计层面的宏观战略部署,自治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为跨越式发展建设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又一次将对新疆的倾斜政策重磅抛出,使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重新开启新时期的建设,新疆作为地处连接亚欧大陆的腹地地带,其战略意义上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后发优势、经济赶超优势将不断突显。国家从全局战略出发,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为新疆建设国际能源大通道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加工制造基地和文化交流融合中心,真正发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用,打造中国未来经济区域增长极提供了最有利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新疆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新疆党委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舆论原则,秉承党委领导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发挥组织协同、群体协同、部门协同、事务协同运作管理机制的发展格局带来的影响效用。如新疆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拓宽水利投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水利事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公众参与力度不断加强,如乌鲁木齐市红山网网络问政平台,成为百姓问政通道,民生服务平台;法治保障成为社会管理的新内容,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综合展现了自治区政府在执行社会管理职能过程中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创新举措,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营造了多渠道、高效率的行政生态环境。

(三)各因素综合作用助力能跨越目标实现

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综合联动的结构变革过程,涉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各个方面,因此最终跨越式发展结果的实现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到中间层级实际落实执行,最终使得人民群众得以受惠。如前文所述,自身优势的发挥实现自跨越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其次当然离不开外界力量对新疆的支援,国家实施的内地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跨越式发展各个项目建设,不仅从外在支援的总量上给新疆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智力等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对口支援各省市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对新疆的相应需求地区制定了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专有模式,使得支援更有针对性,不仅内地支援省市目标更加清晰,新疆的各个地州、地区也得到了更加适合自己区域发展的模式;第三,自治区政府立足疆内跨越式发展实际,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民主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形成了全疆上下齐抓共建的建设合力新格局。

能跨越的维度建构是从政府保障层面来分析的。新疆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政府作为后盾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需要加强政府在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权特征决定的。在这一维度建构中,突出了政府作为宏观发展战略制定者和推动者对于新疆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主导作用,同时也为新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实现自跨越、为对口援疆工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跨越、为发展成果惠及建设民众的直跨越提供了战略导向、政策支持及政府管理的强大保障。

五、真跨越: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愿景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是生产力变革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发展归宿。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归根结底必然是新疆人民的发展;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同样必然是新疆各族同胞深入地参与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全面过程。因此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现代化进程的早日实现,就必须把提高全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贯彻落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从意识形态的根源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加强新疆各族人民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大力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这是新疆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

(一)发展与文化的共存共生

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让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文化先行的色彩。而文化作为思想沉淀积累下的意识形态,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化也是最容易产生创新的领域,同时思想、理念等意识形态的变革是刺激生产力、生产方式变革的直接推动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集中体现了在新疆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现代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在跨越式发展“五位一体”建设体系中,文化与发展的共存共生特征表现为把开展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激发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内生动力的思想源泉,所以新疆的文明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评价新疆跨越式发展是否实现的“软指标”。文明是新疆的形象和品牌,而文明创建活动则是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提升新疆品质的重要途径。

(二)新疆跨越式发展最终是实现新疆人的现代化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塑造现代人格,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必要选择。现代人格相对于传统人格而言,是指现时代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吻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诸方面所表现出共同而普遍的现代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和《探讨个人现代化》著作中描述了人的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二是自主性、进取心和创造性;三是对社会有责任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核心内涵是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即塑造人的现代意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新疆人的现代意识、塑造现代人格、实现新疆人的现代化,主要从文化教育和实现环境展开说明。

首先,通过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文化培养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形成文化认同,进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其次要打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开放环境。包括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开放环境打造的制度保障,政府从领导开始要解放思想,具有眼界宽广、目光长远并富有实干精神和改革精神,从执政理念上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人为本,同时建立开放、透明、协作的工作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引的民主开放体系是发展环境;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物质基础,对于经济转型秉持“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精神,拿来对口援疆的技术成果,取其精华,将淘汰和创造并重,具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是跨越式发展实现的稳定前提和持续发展源泉。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前沿,处于联通亚欧发展海陆空现代立体大通道的交通腹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发展理念、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上都必须要破除狭隘的区域发展心态,超越小区域,彰显跨越式发展大格局。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新疆区域自治的组织结构独特性,突破疆内区域利益主导的狭隘发展观念,创造性地发扬区内各民族人民共生命运共同体的国歌精神,用文化的现代化指引思想,建造多民族的血肉长城,实现民族血肉与灵魂的交融,真正融入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构体系中。这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维度建构的最终升华与发展归宿。

结 论

新疆跨越式发展在昂首阔步的腾飞道路上要心怀底线思维,做好跨越发展是实现起飞的第一步。自跨越、助跨越、直跨越、能跨越、真跨越五个维度的建构及分析综合考虑了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外力支援助推、发展成果惠及民众、政府的保障性作用以及将发展回归至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哲学高度五个方面,每个子维度又自成体系,遵循由内而外、层层递进的逻辑设计原则,从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内外各个层面加以分析。五个维度是构建内容的同时也是对策分析,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结合起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建设的最新背景下,在对口支援过程中找准自身短板、因地制宜,根据自身需求接受援助,创新自身发展能力;发挥新疆多元文化的跨文化特质,加强创新思维,用全息共生理念促进同一性融合,从宏观战略构想到微观发展实际,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新疆梦想。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mlr.gov.cn/kczygl/kckc/201206/t20120628_1115609.htm,2012-06-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9/21/content_1422414.htm,2009-09-21.

[3]储学军,毛咏,曹志恒.越天山心手相连 逐梦想造福边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成果综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2/c_117453380.htm,2013-09-22,14:59:46.

[4]刘杰.新一轮援疆:七成资金用于民生各族居民普遍受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24/c_117487586.htm,2013-09-24,15:40:01.

猜你喜欢
援疆经济带新疆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新疆多怪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