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向度

2014-03-31 16:36陈国荣
关键词:大学校园价值体系师生

陈国荣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践行着单一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灌输模式”,从体制上阻隔着非主流思潮的涌入和渗透。转型期社会物质基础的深刻变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这一壁垒,它不仅植根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厚的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体系之中,而且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底蕴,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并深深地熏染着学校师生的心灵。但同时不设防的“文化多元”也必然使之与社会主导价值观接轨带来冲击,并弱化了抵御腐朽思潮和文化的侵扰。因此,我们应该多措并举、特色鲜明地固守校园文化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不断发挥其地位与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使高校的师生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选择中获得心灵滋养。

一、传统辐射引领,增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影响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可见,环境对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大学校园的传统蕴文化,作为一种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它容易被人们的感官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特性的物质人文环境。高校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己任,作为先进思想与文化孕育的重要场所,离不开这一实体的依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当弘扬理性的精神,使校园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高校物质文化精神的培养要与社会的主旋律相吻合,包含着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都应与人类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才能担负起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任。

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具体地说,主要涵盖着大学校园的地形风貌和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的错落有序;校园内各种人造景观,如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的布局合理;校园内的文化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各种建筑、教学和科研设备的独具特色等。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不仅为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和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优美舒适的人文环境,而且还能让其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师生员工在求知、求美和求乐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启迪和教育。因此,高校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保留多样性,弘扬主旋律。

大学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和成才的需要。为此,大学校园应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做到规范有序、先进完善、宽松宜人。与此同时,还应把大学的图书馆建设作为实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发挥其文化辐射源作用。对高校来说,图书馆不管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出发,往往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及其为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

二、传播媒介引领,发挥大学校园舆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在多样中谋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文化建设,强化媒介的引导功能和育人功能,使媒介成为大学信息交流的新载体、新手段,校园舆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发展权,主动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媒介平台的层次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功能,比如广播报栏、宣传橱窗、网络电视、励志牌和宣传展板等,以真正发挥它凝聚引导、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媒介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隐蔽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中知之、信之、行之。

(一)不断提升校园网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鉴于现代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受众面愈来愈广的特点,网络文化等现代传媒方式和娱乐方式是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思想的传播方式上要注重新兴传媒方式与娱乐方式的应用,要广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细节。坚持设立网上校长信箱、院长信箱和各职能部门领导信箱,让师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通过媒介互动以解决师生的疑难问题,达到情感共振、思想共识。要传播先进文化,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迅速传播给学生,使大学生在虚拟化生活中感受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学校新闻网要做到信息更新及时、内容与时俱进,成为广大师生舆情分析研判的主阵地。校园BBS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动向,有效凝聚共识,弘扬主流文化,对一些谣言或不健康的思想要及时予以科学解疑释惑,以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2]。

(二)切实提高主流网站的点击率、渗透力和影响力

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具有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特性,没有点击浏览就不会有影响力,更谈不上熏陶引领。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校园舆论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把主流网站建成符合学校风格、充满魅力,深受学生欢迎的网上家园。当前,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可以尝试探索利用QQ社区、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的新媒介,以不断应对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在新的方法和渠道下,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感染力。此外,还可以挖掘动漫、游戏等新兴传媒娱乐工具在宣传校园主流文化方面对大学生引导的功能,以其生动性、趣味性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尝试以唱红歌、看红色电影、演红色话剧等现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高校舆论文化的主阵地,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大学生心中的认同感。

(三)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传播力、辨别力、分析力

在传播渠道方面,高校要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的方式和方法,做到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领,增强其在各种校园社会思潮中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应创立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如播放最贴近于大学生的健康文化题材的影片,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拢,探索创新校广播电台的运作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校园网络电视台等。

三、关键环节引领,推进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

高校要在大学校园里营造知荣辱、讲正气、谋发展、树新风、促和谐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把握关键环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在集体中做一个好成员。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大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同时,从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一)要用先进的理论回应学生的时代诉求

面对快速转型的中国,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那些涉及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着力于用强国梦、复兴梦,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要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局部和整体、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辩证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真心实意地审视并回答大学生所遇到的困惑。同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务之急和后顾之忧,设身处地为他们找出路、解忧愁,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从而真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要用公正的办法处理学生的核心关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诸如奖助学金评定、日常咨询、各类学生干部选拔、指导与服务、各类先进评选等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的事项上,应严格规范程序,充分挖掘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在“阳光照耀”下,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维护自身权益的优越环境,为每个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前,大学生最关注的实际问题莫过于就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工作,探索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和技能的引导和培训,继续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对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尤其是本校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要积极进行宣传报道,以增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信心,营造良好的高校就业、创业文化氛围。

(三)要用满腔的热情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青春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烦恼之际,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往往会像电脑病毒一样不断复制,以致占满整个大脑空间。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务求实效的文化素养引领大学生腾出心灵空间,在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之中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3]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出现问题的“四困学生”,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和疾苦放在心上。

四、典型榜样引领,实现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示范化、人格化

列宁曾经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4]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仅仅解决“进学生头脑”的问题,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不断通过行为模式、生活习惯、群体(社团)活动等,才可能真正集中体现出大学精神的人格化。因此,高校在进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开阔视野、领悟崇高、体验光荣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同身受。

一方面,要将大学校园行为文化细化为具体的行为细则。在引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期收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以不断提升其内在素养的自觉行为。因此,在平时的文明学校、班级文化、和谐寝室、党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建设中,要以通俗、易读、上口、难忘的语句在细则中渗透;要区分不同层次、发挥不同群体(如“学生朋辈”、志愿者)、采用网络虚拟等,让他们在自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具体活动中,以最优化的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要在关键的政治活动、传统节日等不同的时点,举办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通过大学生之间的互相砥砺,最终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挖掘各种先进典型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示范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用平凡岗位上的“身边事、身边人”典型,以不断凸显不平凡榜样。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身边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宣传方式,不断感动师生、激励师生。为此,要充分挖掘和宣扬校园生活中的典范和先进典型,可以组织开展道德之星、德育之星的评选活动,把根植于师生内心的基层先进典型人物评选出来。要以典型事例充分宣传革命传统精神,不断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把新时期的抗洪、载人航天等民族精神,融入到一次次的抢险救灾,一次次的重要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以形成汶川精神、奥运精神等等宝贵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最鲜活、最生动的道德模范教材,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不断地增强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依赖、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地宣传引导并示范激励着大学生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围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等展开,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及其影响。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2]李斌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4](前苏联)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142.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价值体系师生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