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思想的新境界
——学习习近平抓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4-04-09 07:09李新市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作风党员干部干部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习近平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55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习近平反复强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干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和方法,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

一、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措施

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解决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切实改进作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群众同甘共苦,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就牢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地夺取新胜利。

1.铲除“四风”就是为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当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党内存在的问题,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不是采取盲目乐观、一味溢美的态度。习近平指出:“为什么要聚焦到‘四风’呢?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也是这个考虑。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前一段作风建设的成果。”[2]21这说明,“四风”及其衍生问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以后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的批判性和禁止性事例。关于“四风”问题的新动向,习近平指出:“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作风问题依然突出,但表现形态不一样了,存在一些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现象。有的楼堂馆所穿上‘创业大厦’、‘研发中心’等马甲,有的以培训为名行游山玩水之实,有的干部红白喜事不请客但收礼,有的大吃大喝转战到私人会所、农家乐、‘内部食堂’。有的送礼和收礼穿上‘隐身衣’,礼品册、电子礼品卡等花样繁多,利用网络、快递进行,双方不见面,十分隐蔽。还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采取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等手法,看似在表格上完成了考核指标,实际上没有多少改变。这就说明,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14习近平对当前“四风”问题的变异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剖析,并强调,这些问题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必须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廉政肃政的突破口。党员干部要对以往的思想意识进行反思,按照中央规定查摆问题,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整改。通过改进作风,开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气象。

2.为民务实清廉是当代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为民务实清廉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崭新境界,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2]17仔细领会习近平的这段话,我们会发现,他是从党的作风建设、从执政根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和三者的辩证统一来阐述反对“四风”的极端重要性的,并且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这种精神在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习近平还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于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解决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2]1艰苦奋斗精神的坚持、发扬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契合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里,只有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境界。

3.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要求。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抓住历史机遇,才能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问题。党中央下大力气解决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就是为了在全党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指出:“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强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边的虚功。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发生旧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1]55习近平讲这段话意在向我们强烈地传达这样的信息:一是从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治国理念,而且是一种科学先进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党员干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既要在观念上去除“四风”的消极影响,也要在日常行为上彻底铲除“四风”危害,就是说,要从观念到行为对“四风”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消除清理,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辟道路。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多考虑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坚持雪中送炭和急人所困,把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遍地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密切地结合起来。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

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就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就会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1.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坚持客观标准。一种精神和理论必然有一种归宿性的要求,实践者可以据此确定自己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习近平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劳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1]53-54一方面,我们党怀着深厚的情感关怀党员干部的成长,教育其牢记党的宗旨;另一方面,对贪腐行为零容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标准:能否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夺取新胜利,能否廉洁奉公,一切“四风”及其衍生行为都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都应受到贬斥。我国社会进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使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但对于模范地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有共识的,群众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这也为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53他还指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首先是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姿态,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襟怀。”[2]59习近平实际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改进领导作风,艰苦奋斗精神怎样发挥作用以及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党的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党员干部在当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关键是要让群众体会到诚心和博大的胸怀。诚然,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讲,也是一种传统美德,然而不要忘记,共产党员是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先锋队里的一员,一滴水离开了大海是难以生存的,党员干部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践行党的宗旨相统一。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本身就是向善向美的反映,再使之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统一,更能集聚正能量。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改近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5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真正起作用的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本质上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价值理念,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我们党的干部,把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会因智慧和责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这反映了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执着精神。

4.用艰苦奋斗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够拓展视野,提升境界,更可贵的是,由此确立并不断地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宏大坐标中的先进文化意识。习近平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52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荣传统,我们党的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更是将这种光荣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当前,我们党强调“两个务必”,号召党员干部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智慧的基因,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坚决抵制“四风”,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做群众的表率又做群众的引路人,这样,振臂一呼人民群众定会云集,就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凝聚正能量,同时也可以与人民群众分享这种精神和实践活动带来的生机、培育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成功的喜悦。

三、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方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精神服务人民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要求党员干部适应客观形势的新要求,积极地研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新特点、新规律,积极地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进展,夺取新胜利。

1.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自身所处的时代方位与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全党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刻,这正是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时刻。领导干部对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工作负有重要的谋划、协调和引领责任,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3]46习近平讲这段话意在强调,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因精神、意志、作风的高度同质性而凝聚在一起,这是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所在。面对“四风”问题,群众深恶痛绝,只能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伤害,只能疏远党群干群关系。从这个方面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2.要善于在“求同”和“存异”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讲究领导艺术,要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习近平指出:“我们有十三亿人,八千二百多万党员,包括海外同胞,大家能凝聚共识,本身就是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大家会有不同想法。那就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工作要做,不要怕耽误功夫,事缓则圆。包括一些工作试点先行,也可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3]45仔细领会习近平的这段论述,就会发现包含以下深意:一是要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矛盾运动的特点并给予科学的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中介、相互渗透的,差异性是我们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现实基础,如何看待不同地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妨碍“求同”,并不妨碍大家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这考验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智慧。二是做群众工作要细,工作越细越圆满。要注意在内部关系的协调中确立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使不同社会群体因物质和精神需求趋于一致而凝聚在一起。第三,通过求同,使社会各群体在相同的价值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使艰苦奋斗精神获得丰富性和具体性。第四,通过“存异”彰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保持生机和活力。

3.积极响应习近平“物质和精神都要强大起来”的号召。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更加突出地表现在物质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某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党正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3]37在这里,习近平提出了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物质领域,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的经济强大了,但是,在精神领域,我们的精神文明程度还不够强大。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告诉我们,在精神领域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存在着巨大的超越力量。在全党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超越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通过这项活动和以后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从宏观层面来讲,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基本上是相同的,一种是物质需要,另一种是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需求不仅提到了议事日程,而且更为强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满足自身愉悦的、高尚的精神需要,“四风”问题的存在,不是人民的精神需要,只能给人民群众的精神带来伤害,只能在彻底消除之列。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大能够使主体突破现有的生存空间,向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境界跃升,而且能够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精神领域日益强大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并使两者互为支撑,共同强大起来。

从以上情形可以看出,习近平关于抓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奠定了我们党在当前抓好作用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是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扫清障碍的重要措施,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表率作用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人民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方法。习近平关于作风建设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精神的密切关系的重要论述,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今后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塑造全体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和品格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注重树立和强化科学的理想信念,培育和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注意解决好从道德之知到道德之行的过渡问题,做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忠实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作风党员干部干部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