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
(胜利油田 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 257055)
如何来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和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参与到工程建设中的各方主体来说,每一方有不同的考虑,那么在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上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在投资方的角度来分析,它所关心的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它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投资资金下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可是从建筑方的立场来分析,它所关心的重点是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在花费最少的资金情况下能够得到最大的利润。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公司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后期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工程的结算上,采用的是先进行投标竞价—中标价—中间款项结算-完工结算的控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时不是主动的、开放的,因此很难实现成本的管理,所得到的利润也是有限的。但是相对建筑公司来说,在具体的管理中由于所牵涉的范围很大,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很难实行,但是项目的成本管理会对项目最终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建筑公司的长久发展也很重要,而且也会影响工程项目的竞标。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仍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限制的重要性,未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使得建筑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建筑公司的竞争力,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建筑公司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成本要严格的限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这样才有利于市场的竞争。但是建筑单位想要合理的做到对成本的控制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一定要有较为全面的方法,在项目前做好工程预算、在项目建设中要合理地利用资金、在项目完成后要尽快地结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1.成本限制的权责不明。成本控制并非经营管理人员的专职,参与工程项目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成本控制意识,成功的成本控制是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每道工序、每项管理中的。很多工程的成本控制缺乏权责统一的机制,不同环节的人员往往只盯自己份内的主要职责,例如主管生产的经理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抓安全生产、搞好工程质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技术员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解决施工技术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工人关心的则是工资能否按时发到手里。很多人都认为成本控制是经营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自己的工作毫不相干。
2.成本控制管理脱节、手段落后。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科学,但项目各部门、机构在运用成本控制措施进行管理的时候,仍存在全过程管理衔接脱节的问题,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手段缺乏且落后。
3.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施工企业的一些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受工期等合同条款约束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保证工程生产方面,对工期成本、项目盈亏情况缺乏注意,导致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
4.没有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以及成本限制体系。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管理中涉及到很多的部门,这需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工程中涉及到项目的更改、落实和施工进度的快慢以及建筑材料的购买都应该交由负责造价的部门负责。该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对资金进行核查,做到资金进出清晰,在发生索赔时,应该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赔偿,如此便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方的合法权益。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不仅仅在项目实施后的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项目投标之前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强化施工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
1.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程造价资料是企业内部进行造价分析和管理、编制企业内部定额的依据,更是编制投标报价的基础。施工企业应对以往工程的投标报价资料、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施工地的相关记录、建筑材料的数量、发票、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的损坏、工资的结算等,按照不同的施工类型、将各个阶段工程的所有花费进行收集和整理。每隔一段时期就要对项目的资金情况、公司的考核情况以及项目的预算进行核算对比,强化企业内功、降低管理成本和施工成本,在投标时能拿出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提高中标率和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2.强化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是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是确定投标报价内容的前提,能否报出合理低价的报价,有赖于合理的成本预测,也是编制项目成本控制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重要依据。
第一,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的预测。人工费的预测要根据工期的长短和需要投入的人员数量来计算,再就是不能根据国家定额标准,因为国家定额人工费的标准大大低于市场标准,尤其是近几年,人工费用的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所以所雇佣的人工费用需要和市场的价格相吻合;在项目成本的预算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原材料的成本预算。在大部分项目中,原材料费用所占的比重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在对原材料的成本进行预算时要对每种材料都做到精确的核算,并选取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各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宽进货渠道,多方比价,以求购进质更优价更廉的材料;在对设备费用进行预算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设备费用的平摊以及设备的损耗费用,同时要和租用设备所花费的费用进行对比。假如租用设备所花费的费用较少,那么在做预算时应该以租用费用作为预算标准。
第二,对于措施费用的预算。在措施费用中部分费用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做出预算的,比如安检费、文明费等,这些都不需要做出预测的,可是对于措施费中的其它费用则是应该做出成本预测的,比如高温施工费、节假日施工费、转运施工费等等,这些费用都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比如工作的时长、工作的强度、工程的进度、现场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以往的施工中总结的经验对施工的成本做出合理的预算。
第三,对于风险的预算。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牵涉到多个方面,所以将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每一个风险都可能改变工程的进度甚至阻碍工程的顺利完工,风险会伴随着工程一直存在,直到项目经过国家质监部门的验收,那么工程所要面对的成本风险才会完全消失。
3.工程投标阶段。施工企业能否中标与投标团队密不可分,企业应聘请经验丰富、了解市场的顾问,在技术、经营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应成立投标工作小组。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科学、合理、尽可能地控制费用,尽量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方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认真理解招标文件,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在企业成本自测的基础上,利用适合于本企业的定额进行商务标的编制,通过运用不平衡报价法、降价系数调整最后总造价等报价策略,增加利润点,控制成本。
4.签订合同阶段。施工合同是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及结算的重要依据,其严谨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阶段的科学管理。签订合同阶段,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洽商时,应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有失公平、某些定义模糊的条款,确保某些合同条款不会导致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失控,不能为变更、竣工结算埋下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工程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物化的主要过程,大量的人力、材料设备在这个阶段投入,对工程实施阶段做好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
1.优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工程开工进场后,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采取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合理配置人财物,有效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窝工怠工现象,提高工程进度、质量,降低劳动消耗,控制成本,达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分解预算成本,层层落实。工程项目中标后,以中标的商务标预算为依据,确定预算成本。将成本以工序为单位,按照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主材费、间接费用等列项,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第一,人工费的控制,主要从工人的人数和工人工资这两个方面做出限制,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素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于那些不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则采取外包的形式,减少工费。第二,材料费的控制。在整个项目工程中,建材费用在所有的建设投入中占到60%~70%,所以存在很大的节俭空间[2]。所以,有必要十分的重视原料的采购环节。第三,对设备费用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机器设备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做出调整,将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出现机器设备闲置的情况。对于那些不经常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可以采用租借的形式。在使用机器设备的过程中要做到对机器设备的保养和检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使机器设备能正常工作,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第四,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施工成本中,材料费占的比重最大,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将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首先,对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招标采购,建立材料供应商名册,择优选用,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锁定价格。在实际采购中,无计划的采购、材料的积压及超支、不掌握市场价格高价买入材料等现象常常出现,增加了采购成本。材料保管时乱堆乱放,导致锈蚀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零星用料,用多少采购多少,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其次,严格收发料制度。材料进场时要认真点验,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对于原材料要按照工程进度发放,控制原料的发放。再次,在施工中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便宜材料代替较贵的材料。而且,对于材料的发放周期也应该严格控制。确定合适的进料时间,也能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第五,优化职能部门,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减少资金浪费。工程的部门设置也要结合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做到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划定责任范围。对于项目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3.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工程不能够按时完成,项目的成本支出一定增加,投入的资金也会提高。因此对于资金的使用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使得建设成本要和工程的进度相吻合;同时对于工程的质量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每时每刻都将施工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力争一次合格,绝不能出现工程的返工,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
4.严格管理和控制施工中的工程变更。在工程的建设中,对工程作出调整是难免的,在施工中都会因为环境、地质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迫使工程作出改变。施工单位接到变更指令后,必须迅速落实指令;如落实指令确有困难,必须及时发出洽商记录说明情况,请求延期实施。否则,扩大的损失就要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了。对于工程改变可能引起的影响,第一,由于工程的增加,成本也会上升,可是收益也会相应的增加,因为对于变更工程来说,工程的造价不再是投标的价格而是双方再一次商议的价格,所以施工单位在工程中能够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那么就能够为企业争取到更大的收益。第二,工程改变使得成本提高,假如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在新增加的工程成本和利润之间不能做到很好处理,那么便会出现施工单位倒贴的现象,这不利于工程的成本控制。
在工程的更改中,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在填报的过程中,都得不到施工单位的重视,不能把真实的情况上报,尤其是和工程的造价等相关的信息都存在敷衍的情况,这就使得在工程结算时出现争议,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施工方让步的情况下结束争议。因此,对于工程变更的相关资料和协议要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很好地控制由于工程变更而出现的成本增加,施工单位要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所有牵涉到工程变更的材料,都应该有各方代表的签字或者盖章,若出现设计方案的变更,在变更材料上必须有设计院或者单位负责人的盖章。对于那些必须进行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才可进行,同时,变更应当是提前实现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提前使工程施工方的损失和施工量相对减少。
工程变更资料的很大用途是工程价款的调整,变更资料完善了,变更价款的结算就不是很难了。所以,对于工程变更款项的合理管理也能够起到限制项目成本的作用。
5.加强施工中索赔工作的管理。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增强索赔观念,这是施工单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意识。企业应当定期对负责工程和成本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索赔概念和意识,了解索赔的流程和必要的资料,同时还应该明白在招标合同中相关协议和条例,能够在协议中发现有利于施工方的信息,从而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施工方合法权益。要充分掌握有关赔偿的程序及内容,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对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并让会议参加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同时对业务往来文件应进行编号记录,做好文件管理工作,为以后索赔工作提供充足的事实和依据。在工程中一般见到的赔偿项目有:工期没有按时完成、工程的改变、自然灾害引起的赔偿等。承包商在索赔时要注意法律流程以及资料的分类,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索赔中占据有利位置。
除了一般的索赔外,在索赔时其他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第一,应该尽快地发起索赔,法律中对于索赔是有时间限制的,只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发起索赔。同时这个时间期限对于建筑方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建筑方在期限内没有做出答复,索赔就立即生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当施工方发起索赔时,建筑方通常不会及时回应,会采取拖延的方式来应对索赔。所以施工方应该让建筑方答应在报告上盖章,同时填写时间,这样当有索赔发生时,施工方便不会处于被动地位。第二,施工方应该尽量实行单项索赔制,发生一件,就发起一项索赔,不要最后一起索赔,因为最后发起综合索赔时一般都是失败的。
6.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项目成本开支。如不重视安全管理发生安全事故,原本盈利的工程项目常因设备损坏、施工现场恢复、停工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变为亏损[3]。因此,严格制订安全责任标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
同时,要对质量加强监管,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做到质量一次达标,避免出现质量不合格和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确保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都有深远意义。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罗翠华,杨子清.浅谈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徐晓燕.浅谈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宁夏机械,2009(3).
[3]杨人局.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