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014-04-09 07:0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安康马克思人类

王 珍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体验,是对生活满意度的回答,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价值和理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幸福”二字就达4次之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幸福”2次,可见党和政府对人民幸福的重视,幸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价值追求。通过对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的有关论述,来探索幸福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意义,也更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幸福,体会生活的意义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或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取向,是以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幸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幸福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愿望,是人类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

无论从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何为幸福”的追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引导着人们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人们从对幸福最简单的定义达到理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关于幸福的思考,先哲们就给出了回答,肉体上的快乐和满足并非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西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儒家、道家、法家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的幸福是心灵上的,情感上的超脱和满足,这是从个人角度而言的幸福。然而人们对幸福的思考和追问渐渐上升到一个更加理性的层面。人们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幸福是什么到逐渐去追求更为广阔意义上的幸福,思考整个人类所追求的是怎样的幸福状态,这便是社会意义上的幸福。从社会角度来讲,中西方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相似,他们以追求集体幸福为目标,探求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与向往,对小康社会的追求,无一不表达了中国人对集体幸福的探索。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以及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等,都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智慧结晶。对于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将幸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继承和借鉴中西方关于幸福的论述,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内在维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将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这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借鉴中西方关于“幸福”追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幸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面向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应当是关于人的学说,是使人幸福的学问。思想政治教育从工具理性角度来讲,其目的除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统治之外,其内在的应当包含着人类的幸福这一根本价值尺度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指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幸福论。马克思立足于前人对幸福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在马克思看来,幸福是利他的,“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459怎样才是一个幸福的人呢?马克思认为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人真正谋求幸福的所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利他的,是为他人乃至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的。马克思的幸福观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他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追求人的自我解放与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将幸福乃至人类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和终极价值追求。

三、幸福是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幸福”,而且在后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幸福,党和政府一直将“人民幸福”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根本价值追求。首先,党在谈到国家的道路问题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10党的道路问题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因此,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引导人民走向幸福,实现幸福。其次,党在谈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2]19在这里指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党坚持以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安康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富强,更有助于保证人民实现幸福。可见人民幸福一直是党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再次,党在谈到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时,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2]49我们党担负着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分不开的。最后,医改问题。李克强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政府将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谈到民族大家庭的关系问题时,李克强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衷共济,才能实现幸福安康。

党和政府立足于人民幸福,将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党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的科学化水平,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来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安康马克思人类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端午安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