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学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2014-04-15 09:52左明晏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冲剂湿质论治

左明晏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胡思荣工作室,湖北 襄阳 441000)

胡思荣,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笔者有幸侍诊多年,耳濡目染,得恩师悉心教诲,获益匪浅。老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治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注重体质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运用,颇具效验。现将老师经验总结如下。

1 体质学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中医学多隶属于“肺胀”的范畴,亦属中医“喘证”“胸痹”等病症范畴。《诸病源候论》指出[1]:“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则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故肺胀的成因,初多因反复感受外邪(与长期吸烟有关),肺失宣肃,久则肺病及脾,脾运受困,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阻气机,终及于肾,肾不纳气,动则气逆喘甚。肺脾肾三脏相兼为病,共致肺脏功能失调,实则为全身气化失调在肺脏的体现。肺失通调肃降,脾失健运转输,肾失蒸化摄纳,痰浊水饮因此而生,久则气病及血,血脉运行不畅,终致痰浊水饮夹瘀内阻,尤以痰湿为主。病理演变,初为因虚致实,继则因实致虚,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日趋加重,痰湿是疾病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决定因素。

体质是指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2-3]。众多相关经典有精辟阐述,如《内经》中“肥人”“肺贵人”“脂人”即指体内痰湿较盛之质。且关于痰湿质的论述较多,如《格致余论》“肥人多痰”“肥人湿多”,《丹溪心法治要》“肥白人多痰湿”,《张聿青医案》“第体丰者多湿多痰”等[4],综上所述痰湿质患者以痰多湿盛为主要特点,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痰湿质患者调体仍以解决痰湿为首要问题。痰湿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体质与致病因素相合,内忧外患,雪上加霜,痰湿更甚,肺气更虚,故祛痰化湿尤为重要,对于痰湿质患者实谓“一箭双雕”。

2 调体治疗原则

目前不少学者[5]认可体质类型决定证型,体质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及所呈现的证型以及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某些证型在特定人群中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证可以随体质类型而变化,表现为病因相同,体质不同,证就不同;疾病相同,体质不同,证亦不同;疾病不同,体质相同,证可相同。辨证论治是中医基本治疗原则,辨体论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化、个体化的体现,是辨证论治的深入和发展。辨体论治[6]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反映治疗疾病的客观规律,是“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因人制宜是辨体论治的运用体现。辨体论治用药应重视体质因素,调节体质,改善体质,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新的医学实践进行学术创新,是中医学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医学的诊疗思想和方法是多元的,面对临床上遇到的种种困惑,促使人们重新反思目前较为单一的诊疗格局。既要发挥中医辨证、辨病论治的优势,更应从疾病的本质,患病之人的体质特征上寻找发病规律、病变特点,注意辨体用方、辨体用药及其宜忌,使治疗更有全面性。对辨体论治的运用规律进行科学、系统、深入探讨,可以带动整个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

3 调体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体质不仅具有稳定性,还具有可变性及可调性的明显特点[7],且“病家”体质说不仅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简便的辨证方法,其为后世医家开杂病辨证之先河,而且以此为桥梁,使《内经》天人相应的体质分类有了药物的支持[8],故在临床上往往可以调整体质与论治疾病同时进行一举两得。痰湿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痰湿为主,论治痰湿为当务之要。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治以温化通阳,根据需要可酌加桂枝、厚朴、干姜以及淫羊藿、补骨脂等,但须防温热太过,水液受灼,化热生变。病程中多以痰浊夹水饮夹瘀常见,痰湿黏滞,阻遏气机,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兼,调体治疗宜化痰利湿,兼以活血。更应配以少量甘润之品,甘生津,润利气,但应慎用。针对痰湿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调体往往采用温化痰湿,兼以活血为主。温化痰湿,兼以活血既能体现调体治疗的要旨,又能具体体现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胡思荣老师在长期观察治疗稳定期痰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提倡从论治痰湿,调体治疗来深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同时秉着痰饮水湿,同处一物及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的中医基础理论,自创姜楂冲剂(干姜、生山楂、生荷叶、制首乌、淡竹叶)运用于临床,君药干姜、生山楂相配,辛以通阳活血,酸以滋阴养脉,化痰湿不伤阴。臣药生荷叶、制首乌相配,共奏消食化滞、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之功。淡竹叶同奏佐使利湿以化痰,使邪有出路,二便通畅。姜楂冲剂既展示了祛湿化痰、活血逐瘀的调体治疗思想,又体现了临床温化的总则和“因势利导,制源畅流”的治痰大法及寒热和阴阳、苦辛调升降、补泻顾虚实之组方古训,更避免病轻药重之偏,杂药乱投之弊端。本方立便、效、廉之意,参治未病之法,从患者体质着手,配合临床中医治疗手段,极大地丰富了中医治疗思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疗效差,手段不足的问题。

4 姜楂冲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

我院进行的姜楂冲剂改善痰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的疗效观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姜楂冲剂模拟口服,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姜楂冲剂口服。姜楂冲剂能够有效改善咳痰、喘息等主要中医临床症候,同时可降低患者的主要体质体征指标(肥胖度、腹围、腹壁皮脂)及痰湿体质主要理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分析体征指标及理化指标,胡师认为痰湿证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痰湿常伴理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体征指标(肥胖度、腹围、腹壁皮脂)改变。中医理论认为“血脂属浊质来源于精微”,当肺脾等脏功能失调,水谷不能施化,聚浊而成痰湿[9]。姜楂冲剂通过调治体质,利用祛湿化痰的方法从而改善脂质代谢,减少脂肪蓄积,降低体脂、肥胖度、皮脂、腹围,并对腹型肥胖有特效,符合国际治疗肥胖的主攻方向,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过剩脂肪,恢复人体常态[10]。姜楂冲剂使用方便,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体质,预防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5 结语

运用体质学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体现,是辨证论治及整体思想的深化及个体化的展示,调体治疗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及体质着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行研究,运用自制姜楂冲剂治疗,研究调整体质(痰湿型)与COPD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获取中医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希望在中医治疗方面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向,提高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0.

[2]丁宇炜.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71-75.

[3]丛德毓.痰湿质与高血压病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2):74.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107.

[5]文秀华,张亮,文秀慧.浅谈体质与证候的关系[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6):97-98.

[6]陈明霞,王瑞丽,荆朝霞,等.浅析经方在中医辨体论治中的优势[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7-8.

[7]赵晓杰,陆为民.论体质的影响因素[J].吉林中医药,2011,31(4):293-294.

[8]许可,吴承艳.《金匮要略》“病家”体质说[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28-930.

[9]肖宝兰.高脂血症“病在血液”“根在脏腑”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84.

[10]王玉婷,蔡景龙.肥胖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762-1764.

猜你喜欢
冲剂湿质论治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从肝郁论治失眠
丹紫康膝冲剂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复方金银花冲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超微脱脂米糠粉制备速溶冲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