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材的指导思想、特点和编写原则

2014-04-17 01:36郭育志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科学

郭育志

(贵阳市开阳县第五小学,贵州贵阳, 550300)

一、对小学《科学》教材指导思想的理解

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方面的基本教育方针,即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调整教材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观,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新版小学《科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在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二、对小学《科学》教材主要特点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陈创新

创新是新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创新的建立始终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起点,通过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课本知识,形成主动探究、自觉参与、相互交流、乐趣体验、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种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源于该教材的创新。通过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育规律可知,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新版小学《科学》教材采用了逐渐深入、逐步培养、循序渐进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认知能力。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三年级为感知科学,四年级为走进科学,五年级为探索科学,六年级为科学探究。每一册教材又在各自的单元栏目中设定了培养的二级目标。如此一来,通过年级能力等级的分化确定和单元内容要求的设定,从而实现了逐级分解,帮助学生一步步朝着教材预定的方向前进,最终使得整套教材能够形成完整的小学培训体系,正确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朝着科学殿堂迈进。

(三)小学《学科》教材讲究灵活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教材需要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为前提,因此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利用了各种形式,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各种有趣的方式,比如卡通教学、游戏教学、通话教学、科幻作品、谜语等,这些丰富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整合设计

对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控是新版教材十分明显的地方,教材的内容包含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宇宙和地球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涉及了纳米技术、通讯技术、磁悬浮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具有时代感的科学技术领域,满足了培养与时俱进学生的需求。另外教材内容逐渐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多元化发展为主,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铺垫了基础,实现了小学《科学》教材的整合性。

三、对小学《科学》教材编写原则的理解

(一)关注学科彼此之间的联系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加速,知识大融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这一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新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也以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为主,以增强各个学科和门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综合运用。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在内容组织过程中,加强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新版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重视环境教育的思想,通过让学生从小接近自然、善待周边的小动物、珍爱生命,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关注学生认知规律。

新版小学《科学》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新版《科学》教材更加人性化,针对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够持久,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的情况,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用图片等直观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新版教材体现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探究能力。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在课程安排过程中也始终遵循了这一规律,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从而实现稳步提高。

(三)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新版小学《科学》教材以坚持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目标明确清晰。与此同时,坚持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为暗线,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教材内容完全覆盖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同时又注重淡化各个学科知识的分界线,采用散点教学,能够从各个方面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探索知识、提升自己,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内化科学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巩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认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遵循教材循序渐进的模式,注重长期积累的效果,通过长期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并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1] 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6):10-13,112.

[2] 沈敏.中国近代小学科学教材的发端和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99-109.

[3] 刘林,樊敏,彭蜀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105-108.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科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