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04-17 03:22陈桂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艺术设计人才

陈桂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1 引言

创意产业的概念于1998年由英国人提出,并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产业”[1]。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认为是文化领域内由人的创意性思维而产生的产品的产业化,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产业。

我国于2000年10月首次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随后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规模和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迫切需要迎头赶上。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还远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2.1 文化创意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创意人才的相关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成长,使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预计 “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5000万。而目前各高校对于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不能及时培养出大量的创意人才,许多领域和方面都亟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2.2 文化创意人才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平衡,特别是高端原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尤为突出。这种人才结构的短缺直接导致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推进不力,从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创意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必备素质,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因此,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3 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不符合企业要求,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创意产业人才结构不甚明了,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老套,缺乏能够紧跟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没有体现出对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仅仅强调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同时,一些高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创意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培养出的创意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这样既浪费了高校的大量资源,同时也让高校学生的就业得不到保障,而且使企业仍然面临人才难求的现状,阻碍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

3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紧缺,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培养周期较短、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具有 “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紧密、注重实习实训等优势,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具有创意、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抓住的大好机遇。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设计能力

创意产业以文化为背景,以创新性思维为源泉,以创意设计为手段,以创造高附加值为目标,其精髓在于 “创意”[2]。这就要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创造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设计人才。

3.1.1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实力着重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和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其想象力、创造力与设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快速、直观地表达出创意设想,并使创意设想具体化和实物化,让学生独创性、开拓性的思维模式得以展现,以此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3.1.2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实战能力

创意设计活动涉及市场需求、市场调研、设计策划、制作实施及市场效果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中实际性问题的解决是设计活动的关键。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设计创造的基本规律,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深入产业及行业实际,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创意市场行业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实战能力。

3.2 根据产业发展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创意设计知识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断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更好地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接轨;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自主、能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设计能力。

3.2.1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创意产业中,文化创新是以广博的人文与科技知识为基础的,丰厚的人文、科技素养亦是发展卓越创新的源泉[3]。因此,我们必须从创新的角度,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强化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新趋势,调整专业的教学内容,在通识性基础课程设置上加强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为主的人文艺术教育,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中融入如数字媒体类、动漫IT类等现代设计技术课程,为学生未来进入就业岗位实现其创意设计提供必要的人文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撑。

3.2.2 提倡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构建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建立一种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多种手段的表现形式,师生在教、学、交流的互动过程中相互启发;对于学生的创新成果,以学分的方式给予确认,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结合产业实际项目的 “体验性”教学,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元让每位学生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再根据各自的具体需求,搜集相关材料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讨论评价的基础上,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最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设计。这种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模拟了商业运作的一些特点,更重要的是尽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比较和论证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其整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3 积极与文化创意企业互动联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意设计实践能力

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坚持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从创意市场中不断吸收艺术设计教育的养分,全面提高学生创意设计的实践能力。

3.3.1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进一步了解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应加强校企联合,不断完善实习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做到 “真题实做”,增加参与设计、参与讨论、参与开发的机会,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市场调研、同客户的交流沟通、创意设计,到最后的制作完成,都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也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定位和设计方法。

3.3.2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意设计能力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最好途径。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大力开展横向联系,甚至可以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采取订单班的形式,或者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市场对接的企业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社会生产实践。另外,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活动、教师的科研工作或专业工作室的生产实践,增多学生的实践训练机会,全面提升学生创意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从而缩短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距离。

4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智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校承担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始终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目标。所以,实现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科学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1〕厉无畏 .创意产业导论 [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23-25.

〔2〕周斌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J].装饰,2010,(01):94.

〔3〕吉爱明.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究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6):149.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艺术设计人才
人才云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星.云.海》
《花月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