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2014-04-17 03:22朱佳孙启香刘娜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团指导老师核心

朱佳,孙启香,刘娜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特别是 “中小型企业”青睐,就业率仅次于 “985”院校。“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是许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生动的描述。虽然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这成为高职毕业生求职的短板。

高职学生若想在职场上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高职教育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 “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我们称之为 “职业核心能力”。

一、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意义

(一)社团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程化的重要保障

教学和科研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并未被一些学校提上日程,因此在政策、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高职教育是学生成长为职业人的重要阶段,贯穿其中的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基础,更为学生职业生涯良好发展夯实了基础。

与传统的第一课堂相比,社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社团的自由性、开放性,弥补了第一课堂的固定性与封闭性等不足。所以,社团活动非常适合充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载体。它贯穿于学生高职生涯,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程化的重要保障。

(二)社团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效化的有效保障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设置并不多,并且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虽然也有实践环节,但是课时较少、形式单一,而且此类课程一般都为合班课,老师与学生无法做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面广、次数多的集体活动。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活动的策划、宣传、参加、总结,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因此,社团活动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取得实效的有效保障。

二、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目前有75个社团,其中40个为院级非专业社团,二级院系专业社团35个,有五种类型:政治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体育健身类、文学艺术类、公益服务类。根据麦克思调查显示,本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74%毕业生在校期间曾经参加过社团活动。在对学院200名同学问卷调查中,有76%被调查者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是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培养自身兴趣、发展特长,并且在交往和活动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笔者将从社团自身建设、社团活动开展与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加强社团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活动育人功能

1.配备社团指导老师,实现 “双师制”

学院一些社团仍未配备指导老师,即使配备,也存在指导老师工作激情不高,指导活动不到位的情况。通过与社团会员的座谈,学生都希望可以给每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指导他们具体活动的开展。

针对此状况,院团委制定了 《社团指导老师聘用办法(试行)》(下面简称 《办法》),规定了社团指导老师需自愿报名、严格筛选、并经过院团委讨论通过后发放聘用证书,这样在源头上保证了指导老师的质量。另外,《办法》中规定了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量的计算,给予指导老师一定的课时补贴。每一学期,还会进行社团优秀老师的评比,鼓励先进。另外,我院在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系列职称资格条件》中,要求公共课老师指导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累计6个月以上,这也将大大提高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社团指导老师要发挥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的双功能:在社团活动、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等方面作业务指导;在政治学习、社团组织等方面作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使社团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切实提高社团成员的职业核心能力。

2.优化学院社团组成结构,完善社团育人功能

社团类型多样,不同类的社团在活动中会把教育活动类别化。理论学习类社团可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术科技类社团引导大学生不断探索、走进科学,有利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文学艺术类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艺术的精神;体育健身类社团可以让同学们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公益服务类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实践育人的功能。

目前学院社团发展不平衡,五类社团中政治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体育健身类、文学艺术类、公益服务类分别占社团总数的3%、12%、40%、40%、5%。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本院2011届毕业生中,参与度最高的是文化艺术类社团达31%,参与度最低的是学术科技类为10%。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学院社团活动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学生成立政治理论学习类与公益服务类社团,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科技类与社会实践类社团活动。同时,各类社团,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公益类社团活动要创新其活动形式、丰富其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3.开展星级社团评比,提高社团育人实效

许多社团存在活动单一,缺乏吸引力,会员流失严重等问题,配备指导老师是解决问题一方面,社团本身也要做好社团的管理,比如严格会员管理制度、认真选拔社团负责人、规范社团活动等等。院团委每学年都会举行星级社团评比活动,以评促建,鼓励社团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社团活动育人的实效性。

(二)自主开展各类活动,实现社团主体教育与群体教育功能

1.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

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因为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只有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通过组织和参加社团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

大学生社团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在社团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在会长和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同时在社团互动的交往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自己的特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找到自我价值,变得更加自信,并且提升了大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自我判断、自我思考、自我管理等能力,这些都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

2.学会团队合作,发挥群体教育功能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群体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团作为高校教育组织的非正式的学生群里承担着良好的群体教育功能,在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社团所有成员的共同策划、组织与参加,社团成员在共同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团队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中德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

另外,社团作为学生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团宗旨、活动程序原则、规章制度等,社团成员们围绕社团宗旨开展活动,团结合作、共同成长。这和现代企业异常重视的企业文化是同一原理,通过社团活动,让大学生提前体会一个组织文化的力量,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团队合作,这是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

3.树立典型模范,彰显榜样力量

学院团委每一学年都会评选出星级社团、优秀社长、优秀社员。这些优秀典型与社员们朝夕相处,他们具备的一些优秀品质激励着别人,感染整个团队,对社团不仅起到带头作用,也起着引领和模范作用。

“星级社团”也会对其他社团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一些没有鲜明特色,发展不是很突出的社团会积极吸取先进社团成功的办团经验,促进本社团的发展,通过团体影响团体,形成团体教育的良性循环。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团体,同样,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社团这个团体,大学生在社团中不断进步,学会与人交往,培养民主积极地团队精神,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由于社团活动具有自由性、开放性,所以有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能持之以恒。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相关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学院制定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成绩考核办法》。该 《办法》将大学生素质评定量化,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团等活动,并将此分数作为学生在校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由学工处、团委、思政部、教务处共同认证,各班级班主任具体操作,保证了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发挥着主体教育、群体教育、实践育人的教育功能。高校应充分重视社团建设,大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参加社团活动,这样既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1〕杨玉翠 .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14-22.

〔2〕傅晶晶.如何通过社团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68-69.

〔3〕陈学风,祝燕芳.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11-12.

〔4〕彭波 .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困境与反思 [J].长江大学学报,2014,(01):157-158.

〔5〕杨彦明 .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新型社团组织 [J].职业,2011,(35):56-57.

猜你喜欢
社团指导老师核心
缤纷社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就差半分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文学社团简介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