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特征及对策

2014-04-17 03:22常安群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民信息

常安群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1]积极预防和惩治腐败,保持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仅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民人数是16年前的908倍。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普及率较2011年底提升3.8%。手机网民数量年增长率达18.1%,微博用户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2]网民的人数众多,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阶层。

在新的形势下,我党在长期反腐倡廉的工作中,形成的一套相对科学的制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反腐倡廉模式已经形成,那就是 “网络反腐”。网络反腐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倡廉的新方式。

一、网络反腐的特征

网络反腐是社会开放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网络反腐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就设立了官方网络举报的平台,供公民对公权力实施监督。官方网络举报一般采用密码举报方式,即当举报人第一次登陆网站举报时,网站会自动生成一个密码,举报人必须使用该密码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查询和交流。这样做既不会暴露举报人的身份,又不会提前泄露举报内容以致给查证工作带来难度,还能加强举报人与监察部门的互动。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 (www.jubao.gov.cn),这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认可的反腐渠道。2008年国内首个关于 “网络反腐”的文件—— 《中共株洲市纪委、株洲市监察局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出台后,把这场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监督的运动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株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平也因此被誉为 “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都在网络开通了举报平台,希望借助广大网民的力量,通过网络监督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初衷很好,但事与愿违,官方网络举报最容易出现“只受理不处理”的现象,民众的反馈得不到回应,信任度自然会下降,这时,一种民间网络举报的方式应运而生,并受到追捧。

民间网络反腐与官方网络反腐几乎同步开始,2003年10月1日,第一个民间网络反腐的网站—— “中国舆论监督网”建立。这民间反腐通过个人微博、个人播客、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网络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曝光和举报。

在被媒体报道的网络反腐典型案例中,从2008年2例、2011年8例、2012年19例到正在被调查的已婚官员包养女主播事件,这一系列网络反腐事件更是得益于众多网民的参与而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当前,网络反腐成为中央高度重视的反腐新武器。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相互性及信息量大等这些特点,网络反腐也呈现了新的特征。

1.快捷性

网络反腐打破常规的举报程序,一般公民举报官员的腐败,要经过上门、登记、谈话反映情况、受理等一系列程序,耗时长。而网络举报,具有官方监督部门无法达到的快捷与便利。除了举报具体的人和事件,网民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发表对包括腐败现象在内的任何社会问题的观点,并不需要像在传统媒体报纸上发表文章那样经过编辑层层审核修改。

网络举报的传播速度非常快。2013年6月21日晚上10点,微博认证为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主持人的纪英男,通过中间人在网络上爆料,称被现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范悦诱骗包养近四年。这则举报22日登上各大网站的头条,到6月22日晚上10点,百度搜索的新闻为1780篇,成为论坛、微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传播的时间段、速度快。

网络举报的取证速度快。在民间的网络反腐过程中,运用 “人肉搜索”,输入关键词搜索当事人,发动网友对其生活中的腐败行为进行搜索和揭发,进而引发相关部门的查证并给予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典型的如 “表哥”事件。他的手表都是网友通过在网上搜索图片,找到的证据。

2.互动性

网络反腐的信息传播范围广,只要是网民,通过电脑、手机都能获取信息,并通过留言和转发来发表观点,传播信息。只要浏览了网页、转发了信息的网民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参与的人数多。

以微博为例,微博可以说是一句话新闻,一句话的短信,也可以是实时滚动播放的短信息。发展到今天,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成为直击现场的记者和信息的传播者,有的博主还是抨击时事的辩手,我们称之为 “微博记者”。作为一个最快速的媒体,一个人人皆成记者的媒体,微博的民意表达功能 “很好很强大”。由于中国网民是来自各个行业和阶层,形成一个硕大无比的监督网,由于网络全天候播报即时信息,任何人坐在电脑前便可快捷地获取信息并加以评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得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能接受网络信号的角落刷微博、上论坛,关注新闻事件,一旦某些事件和人物进入网络视野,便会立即引起公众长时间的关注与讨论,从而引起相关机构及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审理

3.非理性

网络监督的基础是公众通过网络能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而网络的虚拟性所形成的开放性,使得获取翔实而有效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网络甚至成为一些政客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民意的便利工具。信息的不可靠性,使得操纵信息扰乱民意成为可能,使得获取真实、深人的信息变得十分困难,从而破坏监督机制的运行。

在信息选择上,公众的判断难免会因太多未经筛选的信息而变得迷离,大多数人只会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网民的非理性参与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非实名性,使得网民常常不辨真假、不问事实就群情激奋,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网络成为情绪的排泄场。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造谣和搬弄是非,导致虚假信息的传递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迅速蔓延开来,对政府公信力构成极大威胁,甚至导致政府合法性的降低。

二、网络反腐的对策

近年来,反腐从政府的绝对主导,到网民举报成为主角。从 “表叔”到 “房叔”,再到 “房婶”,由互联网曝光腐败官员所掀起的网络反腐热潮,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国家的反腐格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

1.加强反腐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疏通网民反腐败诉求的合理途径

首先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网络反腐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官方网络反腐途径的群众知晓度,使更多的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要建立和完善网络举报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反馈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平台,使被举报信息能够尽快的得到反馈。

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依法加强对民间反腐网站的管理,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以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使民间反腐健康成长为参与腐败治理的一支体制外社会力量。只有当官方网络反腐、民间网络反腐和网民之间通力合作时,才能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才能充分发挥公众参政议政的作用,才能使网络反腐的力量发挥至最大的功效。

2.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建立和健全网络反腐的政策体系

制度化是实现网络反腐良性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及早建立和规范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使网络反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在网络反腐制度建设上取得成效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印度、韩国等国家的网络反腐很有成效,官员们都很关注网络反腐平台,经常上网查看有无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完备的政策体系将成功地为网络反腐保驾护航。在反腐的网络上,可以发电子邮件举报腐败官员,可以投诉案件甚至发泄不满……更关键的是,要让网络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正在处理的投诉,及时向媒体公开,随时介入追踪报道;媒体的参与,又加强了投诉处理的速度、力度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机制的 “网络反腐”范本。

3.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营造反腐倡廉的健康氛围

网络反腐既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每个参与者在其中都发挥正能量。建立严格的反腐败网络信息审查流程,建立并落实先审后发制度,对涉及腐败问题的信息要先审核再发布,防止虚假、不良信息的散播,对社会造成恶性循环的不良风气。对泄露案情、干扰查办等问题要严查到底。网络反腐是一种网络行为,并没有逾越法律的特权。对那些发布侵犯公民隐私、打击报复、造谣滋事的不法分子追究到底,起到依法有序、警示教育的作用,有利于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网络反腐环境。同时,在依靠法律法规约束网络不当行为之外,还必须强化对广大网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让大家在参与网络反腐时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

依法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引导网民合法合理地表达诉求,提高网上反映的案件线索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网络事件和言语进行适当甄别、筛选,使其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制约作用。我们既要让网络充分释放民间监督热情,让舆情充分助推官方反腐,同时又要引导网络反腐走到常态化、正确化的轨道上来。

〔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07-10-25.

〔2〕CNNIC.第3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1-15.

猜你喜欢
网民信息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订阅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