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17 04:14
江苏高职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语主位语篇

徐 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徐 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详细分析了主位推进模式及其在语篇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为现行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主位推进模式在译前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对象,避免译者犯信息传递上的错误;在译后也可以成为检验译文衔接与连贯的手段。

主位;述位;主位推进模式;翻译教学

1 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Theme)与述位(Rheme)的概念源于布拉格语言学派,其创始人马泰休斯(V.Mathesius)提出句子可以切分为主位、述位和连位三部分。主位是语法的出发点,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是语法的核心内容,一般表示新信息,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部分[1]。Halliday 继承了布拉格学派的主位结构理论,从功能的角度对主位进行了界定,将一个信息分为两个成分:主位和述位,主位是一个信息的起点,剩余部分为述位。[2]主位往往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置于主位后面,是对主位的阐述,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作为布拉格学派主要成员之一的丹奈士认为,语篇的主位结构也包括语篇的信息结构,即主位总是已知信息,而述位总是新信息。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两种不同的结构。本文作者认为主位、述位与已知信息、新信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致的。

在语篇分析的层面上,只是讨论单个小句内部的主位结构是不足的,还要知道整个语篇的主位是如何向前推进的,以及主位推进模式是如何影响信息的流动的。在每个单独存在的小句中,主位与述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语篇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小句组合而成,语篇随着小句主位的推进而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前后句子的主述位之间会产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被称为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Thompson,1996)。而这种动态的变化发展也影响到语篇的信息流程,已知信息引发新信息,新的信息又不断地成为已知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再触发另一个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按信息价值的等级动态推进,形成的信息流不断发展推动语义内容的有序表达。功能主义语言学家Fries(1983) 通过认真仔细的研究,从貌似无章可循的语言素材中总结出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这些联系和变化的模式被称为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3]

2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语篇中的主位和述位不是孤立出现的,它们彼此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连贯的语篇。语篇意义的连贯性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语篇的信息结构与层次上,主位结构仍是语篇重要的谋篇机制之一。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4]所以研究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研究语篇连贯,语篇的构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把握住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不仅可以分析整个篇章是如何展开、衔接和连贯的,还可以充分了解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这些都可为译者所用,避免译者犯信息传递上的错误,使得译文更加合理和通顺。

有关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黄衍(1985) 将其细分为七种,徐盛桓(1982) 和朱永生(1995)将其概括为四种,而胡壮麟(1994) 则将主位推进模式归纳为三种。无论怎样分类,通过对源语语篇进行主位推进模式的解构,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语篇篇章结构、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以及段落衔接、信息的组织和语意传达。本文将分析三种最为常用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举实例以证明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2.1主位同一型(亦称平行型或放射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T1 → R1

T2(=T1) → R2

Tn(=T1) → Rn

例证:My aunt Jennifer is an actress.She must be at least 35 years old.In spite of this,she often appears on the stage as a young girl.Jennifer will have to take part in a new play soon.This time,she will be a girl in a new play soon.In the play,she must appear in a bright red dress and long black stockings.Last year in another play,she had to wear short socks and a bright,orange-colored dress…[5]

这篇选自《新概念英语》的小故事是较典型的主位同一型短文,以我的姨妈詹妮弗为主语展开故事的叙述,后面所有的句子都以同一个成分为谈论的起点,每个句子的述位都对这个起点作新的论述或补充。读者对作者所谈的话题可谓是一目了然,因此只要翻译时也按照这种平行型推进模式,译文的连贯自然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参考译文如下:

我的詹妮弗姨妈是一位女演员。她至少有35岁了。尽管如此,她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少女。詹妮弗不久将参演一出新戏。这一次,她将扮演一个17岁的姑娘。演戏时,她必须身着大红衣裙和黑色长袜。去年演另一出戏时,她不得不穿短袜和一条色彩鲜艳的橘红衣裙。

2.2述位同一型(亦称集中型:即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T1 → R1

T2 → R2(=R1)

Tn → Rn(=R1)

例证:When I go into a bank I get rattled.The clerks rattle me;the wickets rattle me;the sight of the money rattles me;everything rattles me.

我走进银行就心里发慌。办事员使我心里发慌;柜台窗口使我心慌;我看到钱也心慌;一切都使我心慌。[6]

这一小段语篇的主位不同,述位相同。原文作者刻意采用这样重复出现相同的述位的结构,目的显而易见,可以让读者立即联想到作者当时的情景,把作者当时在银行里非常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翻译时也应该按原文的推进模式进行译文翻译。如果译为:我走进银行就心里发慌。办事员、柜台窗口、钱,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心慌。虽然译文意思传达无错,可是却将原文对心理的生动刻画全部丢弃了,完全体现不出作者当时紧张害怕的情绪。

2.3延续型(亦称梯型:即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T1 → R1

T2(=R1) → R2

Tn(=Rn-1) → Rn

例证:我怎能忘记那美丽的校园呢?那儿处处是碧绿的芳草。绿草中铺着洁白的、笔直的石路。路两旁种的那些树分明是一品红,然而原该为大红色的排列为环状的叶,却变为柔媚的粉红,还有着淡绿色的边儿。[7]

此篇抒情短文最初是我回忆起校园,由校园联想到校园中的芳草,再由芳草引出石路,石路引出路旁的一品红以及它们的叶子,主述位的层层推进一目了然。因此译文的展开和信息的组织上,也应遵循与原文一样的结构模式,才能使篇章的完整性、连贯性得以保留,让译文显得更加通顺、流畅。下面的译文较好地体现了原文:

How can I ever forget the beautiful campus? The grounds were covered with dark green grass through which stretched a straight white stone path.On both sides of the path were planted what I believed to be poinsettias.Now the flowers were surrounded by pinkish leaves instead of bright red ones as they should have been.

3 主位推进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人们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并不是以单词或单句进行的。句子只是言语交际中的最小的单位。实际交际中,人们是利用这些句子组成语篇来进行的。所谓语篇就是一个个语句组成的语句链。这些语句链可以组成语句群、语句段、最大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这就是说,语句具有这种聚句成篇的功能,当然这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组织的方式不同,所传达的意义就不相同。[4]现行许多高校使用的翻译教材都会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例如重译法、增译与减译法、词性转换法、反译法等等。老师的教学也只是将重点放在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上,而忽略了对整个语篇的分析。学生虽然掌握了对单词和单句的翻译方法,可是面对一个语段,一个语篇的翻译时,翻译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尽如人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不紧密,通篇语义不连贯的比比皆是。

Baker(1992)曾指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应该在译文中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加以再现,不注意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译文中信息流动不畅的问题。换言之,因为原文所有小句的主位推进模式体现着源语语篇的目的和整体效果,为了达到与源语语篇相近的语篇效果,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力再现这种语篇结构。通过上文对三种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分析,可以肯定对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源语语篇篇章结构、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以及段落衔接、信息的组织和语意传达。在翻译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词句的翻译技巧之外,也应该关注语篇中信息的展开与主位推进模式。由于英语是形合性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性语言,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不同,加上语篇的展开往往采用多种模式综合使用的情况,因而在教学中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实际翻译时,切不可按部就班,译文是否遵循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也要视原文具体的信息结构而定。

一般情况下,译者在译语语篇中应该保留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但因英汉语言拥有各自的语言特征,语篇所采用的主位推进模式也会错综复杂,译者就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构,把源语信息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独特结构表达出来。

3.1保留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例: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 and,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is in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上面的语篇选自培根《论读书》,是较为典型的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第一句中的studies(主位1)后面带有三个并列述位 serve for delight(述位1)、for ornament(述位2)与for ability(述位3)。紧接其后作者将三个并列述位分别展开,充当已知信息(即主位),形成三个实际上并列的新的主述位结构,即for delight(主位2)→ is in privateness(述位2),for ornament(主位3) → is in discourse(述位3),for ability(主位4) → is in judgment(述位4)。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在翻译时也遵循了原作者采用的主位推进模式,将之译为: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巧妙地再现了原文的信息结构,忠实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层层推进,读起来琅琅上口。[8]

3.2重构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多种多样,而语篇的展开也更为错综复杂。例如下面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一小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7]

这段文字开篇由荷塘T1引出荷叶R1,再由荷叶T2(=R1) 引出荷花R2,属于上面的第三种延续型模式,而紧接其后对荷花的描写以及末尾对荷叶的描写,包括由荷叶引出流水都属于T1 → R1;T2(=T1) → R2第一种平行型模式。此外,中间还穿插了微风、荷花的清香等其它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语篇往往会采用多种模式交互综合使用。因而在实际翻译之时,译文会是灵活多变的,按部就班往往只会带面效果,译者应该视具体语篇情况随时进行必要调整或重构,把源语信息用符合译语的独特结构形式表现出来,以建构出规范、地道的译文。参考译文:

As far as eye could see,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which rose high out of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And starring these tiers of leaves were white lotus flowers,alluringly open or bashfully in bud,like glimmering pearls,stars in an azure sky,or beauties fresh from the bath.The breeze carried past gusts of fragrance,like the strains of a song faintly heard from a far-off tower.And leaves and blossoms trembled slightly,while in a flash the scent was carried away.As the closely serried leaves bent,a tide of opaque emerald could be glimpsed.That was the softly running water beneath,hidden from sight,its colour invisible,though the leaves looked more graceful than ever.[7]

综上所述,学生在进行翻译时,不能总是停留在研究字词与单句的翻译上,也应充分考虑到整个语篇的展开,信息的递进,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整篇译文通顺、衔接自然、连贯流畅。主位推进模式在译前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对象,避免译者犯信息传递上的错误;在译后也可以成为检验译文衔接与连贯的手段。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给予肯定。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135-136.

[2]HALLIDAY M A K.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4.

[3]杨斐翡.作为新信息载体的主位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7.

[4]朱永生,严世清.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ALEXANDER L G.新概念英语[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3.

[6]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35-147.

[7]乔萍,翟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40-84.

[8]杨平.名作精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 陈晓润)

ApplicationofThematicProgressionPatternintheTeachingofTranslation

XUMin

(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Nanjing210023,China)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theory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which can offer a practical guidance to translation.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can provide a priming reference for translator before translating,avoiding their mistakes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It can also be the means to check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version.

theme; rhem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2013-11-06

徐敏(1979-),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H319

A

1671-4644(2014)01-0033-04

猜你喜欢
语语主位语篇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美大学生议论文语篇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最后一吻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