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SP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适用

2014-04-17 04:14
江苏高职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英语教学高职

史 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0037)

论ESP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适用

史 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0037)

针对ESP进入中国后遭遇的理论困境及教育实践中的不适应状况,分析了ESP作为教学观念的理论内涵,厘清了ESP内在的能够统合“学习者需求分析”和“特定目标导向”的指导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确认了ESP理论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观,能够同时融合学习者、教学者和用人者三个方面的需求,因而能够适用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ESP;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适用

1 作为教学哲学的ESP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通常翻译为“专门用途英语”或者“专业英语”,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英语教学观。在发展过程中,ESP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定义,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正如所有思想的产生都非天才的设计一样,ESP也是在社会发展需要、理论自身进步和教育理念内在改变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ESP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不是偶然的。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精力从战场转向社会恢复,各国频繁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英语成为极为普及并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在这一转变进程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从单一的为了获得良好教育而逐渐与职业、就业等多种社会需求相联系。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对英语多样性的需求,作为语言和知识的英语,在传授渠道上适应了社会的现实需求,ESP应运而生,这是ESP产生的现实条件。

此外,英语教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促使了ESP的诞生。在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有三种:行为-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和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1964年,Halliday等语言学家认为,以往的英语教学理论在现实的适应性上存在重大局限,不能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2]并且认为语言研究不能就语言研究语言,而应该把语言研究与语言使用者及其使用环境结合起来。在将二者结合研究的过程中,Halliday等人在确定语言形式分析的不可动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如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语义(semantics)、语用(pragmatics)、话语行为(speech act)和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这一改变成为了ESP的理论来源。

教育理念的进步,为ESP提供了生长和发展的环境。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是主导性的,教学者和学习者的交流是单向的,即教学者输出知识而学习者输入知识。但是这一过于强调教学者因素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弊端。教育实践活动显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正在增强,有效教学的生成需要学生的“积极行为”来推进。学生的“积极行为”一般受到目标需求的强烈吸引而产生,因此,深入分析学生的目标需求并以此驱使学生产生“内源性”的积极学习行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这两个因素的模型建构便是ESP。

从ESP的一般性定义看,ESP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一是ESP的教学必须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二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Directed)。很明显,这种教学观存在内涵过小而外延过大的缺陷,从而造成了解释的随意性,甚至被误解为只是一种教学法。学理上的误读导致了实践的混乱,因而,为了进一步解释ESP,一批学者先后通过设定核心特征和可变特征,从内核和外围两个方向上尝试对ESP进行更加科学的界定。

1988年,Strevens等学者对ESP的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ESP首先应该具备四项核心特征:即为满足学习者的具体需要设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学科、职业和活动;在以上活动中的句法、词汇、话语和语义等的得体性;必须与EGP(普通英语)有区别。另外还有两个补充性的可变特征: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3]但是这一解释仍然未能厘清ESP的功用,因而也未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时至1998年,Dudley-Evans和St.John对ESP的特点进一步进行了修正:认为ESP的绝对特征首先是为满足学习者的具体需求而设;二是利用所服务学科内在的方法和活动;三是强调在以上活动中语言、技能、话语和语体的得体性。可变特征为可结合具体学科或为具体学科而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普通英语教学的教学法;可能为成人学习者设计,包括大学机构、职业场所或职业学校;通常为中高级学习者而设计。[4]从这一修正过程看,ESP有了比较明显的专业内涵,虽然不再强调与EGP的差异,并认为ESP和EGP同属英语语言教学的范畴,同样具备语言教学的所有特征和要求,但是依然强调了ESP在与具体专业结合上的独特性,这也是与EGP相比最大的差异性。由于ESP对教学法不作具体的要求,重在指明英语教学在面对社会需求时如何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因此,从其本质而言,ESP并非一种简单的教学理论,而是基于目标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教学哲学。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ESP诞生以来,其发展大体经过了语域分析、修辞或篇章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巧和策略分析、以学习为中心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比较明显,从其需要完成的任务看,五个阶段实际上ESP自我雕琢和自我完善与深化的过程。第一阶段重在分析不同专业领域英语材料的语法和词汇特点;第二阶段重在关注篇章结构和修辞;第三阶段重在研究学习者的不同目标情景;第四阶段重在挖掘专业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第五阶段重要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社会需求这一大的环境来组织英语教学。[1]毫无疑问,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ESP的导向越来越清晰,其任务要求越来越明确,符合语言教育从词汇到篇章,从情境到思维,最终内化为习惯的一般发展规律。可以确定,ESP既符合一般英语教学的原则,又指出了英语和专业学科结合从而满足学习者和社会需求的大方向,这恰恰是其在今天能够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2 ESP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ESP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后,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也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论证,总的来说,英语教育界倾向于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是ESP。[5-6]

与理论上的探索并行的是ESP在教学中的实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很多高等教学学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开始引入ESP,并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尝试。很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了专门的研究队伍,也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启发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尝试无疑受到了国际社会已然存在的对ESP多种理解的影响,多数教学以“自我理解”为根据,ESP的核心特征和可变特点未在中国英语教育界的同仁中产生共解,因而也未能指导并组织起比较规范或相对统一的英语教学模式。ESP作为一种教学哲学,其功用是指导性的,而非具体的规定性,因而在实践中不能将ESP降低到具体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层次,否则便会带来无穷的混乱。虽然后起的学者不断扩展ESP的定义,赋予其更多的可变特点,增加其包容性,但是ESP的起始和终结界限始终没有得到相对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其特质面临重重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无所适从。目前中国高校在开展ESP教学时,定位差别很大,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左右为难。ESP课程在高校中一般在三种课程安排上呈现: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这一安排明显是因为对ESP理解的不一致产生的。不同的课程设置致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完全走上了不同的方向,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从而有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ESP并不适应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国的英语教学不需要ESP,只需做好EGP的教学就可以完全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根据部分专家学者对开展ESP教学的几所高校的调查来看,ESP教学的效果确实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的ESP教学处在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的两难困境中。2001年,廖莉芳和秦傲松在武汉对五所高校进行了ESP教学调查,5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对ESP教学不满意或十分不满意,52%的学生反映教师授课以汉语为主或者全部采用汉语,60%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单调而陈旧的教学方法。[7]2004年,李新等学者对北京八所高校的ESP教学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学校对ESP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开课不足,有18.2%的学生对ESP教学表示不满意或十分不满意,32.2%的学生反映教师授课教学法陈旧,以汉语为主或全部采用汉语教学,46%的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纯的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修完课程后的效果是“哑巴”专业英语。[8]应当看到,中国的英语教学明显区别于欧美长期使用英语及以英语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在中国作为外语使用是中国英语教学要考虑的首要背景,从语言的传播规律来看,开展“第二语言”教学需要综合很多因素。中国开展ESP教学,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ESP本质上是一种英语教学。它的目的是教授一些专业学科领域的英语知识,包括如何在专业领域中规范使用英语,因而其重心是学习英语语言体现在该专业的特点,而非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质而言之,ESP教学可以恰当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虽然ESP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专业领域的内容,但其最终的课程属性是英语课程。二是承认ESP与EGP存在差异。作为一种服务于特定专业学科、职业和实践活动的语言课程教学,ESP与提高一般英语能力的EGP在教学目标的侧重上有一定差别。虽然学界并不承认在一般英语之外存在特殊英语“型态”,但是不同领域的英语在语体、语域和教学法等微观领域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存在对于英语教学潜在地起着分类指导的作用。ESP教学是特定的学习者根据特定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通过特效的教学方法来获取特色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一个过程,明显与EGP的通识教育有所不同,因而在开展ESP教学时应当承认这种差别并进行重视和分析。

按照辩证法的理论,ESP在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未能完全释放其活力,实现教学、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个维度的有效结合,只是学界在探索过程中遭遇的一种理论上无法达到更深层次而在实践中产生的限制,并不能否定ESP内在的前瞻性和指导力,ESP在英语教学未来方向的规定上应当是不可逆的。对ESP在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显示出的不适应性,应当从ESP的禀赋和中国英语教学实际两个方向上进行思考,中国英语界的学者和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行更加透彻的研究,实践中给予ESP准确清晰的定位,提供相对固定的操作空间和相对规范的操作规程,理顺教学实践中教材、师资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组织起有理论深度、有实际效果、有中国特色的ESP教学。

3 ESP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适用

前文显示,ESP很早便在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展,虽然有些院校的教学实践未能取得期待的效果,但是ESP注重“目标分析”和“需求分析”的理念,越来越契合社会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从ESP的研究历程看,研究人群出现了从专业的语言学家向国内综合性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再向一般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固然与教师的学术旨趣有关,但也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对ESP产生了强烈需求,促使从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线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教学,利用ESP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的英语教学。

实际上,数量庞大的高职院校对ESP已经产生了需求。中国的高职院校数量已占中国高校总数的半壁江山,承担着培养大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性高技能人才的任务。目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潜在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英语水平尤其是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水平是重要的内容和指标。实际上,职业需求已经驱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再是一般性的可听、可说、能读、能写,而是期望具有一定的专门英语能力,能够在进入岗位时立即承担并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9]此外,中国高职院校学生完全可以接受ESP教学。ESP的禀赋要求向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学习者在提高阶段展开,而中国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能否承受ESP的强度曾经有很大争论。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来看,其对高中毕业生提出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能力标准已经几乎等同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执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意味随着中国英语学习者年龄的不断前移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力发展,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将基本达到目前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目标。2009年10月试行的《高等职业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等职业英语学习者的较高要求是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3,0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现实看,参加过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统一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基本的词汇方面已经符合“较高要求”,完全可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向ESP教学转移,从而进一步掌握与行业有关的英语知识。

必须承认,中国的高职教育部分地沿用了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未能体现专业特色,仍然使用单纯的语言、文学、文化类题材作为教学内容,极少涉及专业词汇,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英国学者Pauline Robinson的研究表明,“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10]通过ESP教学让学生获取自己未来所从事专业的知识或技能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特长,通过ESP教学,学生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掌握了与专业学科有关的英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Richards等学者也认为,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的目的一致起来,[11]这一理念也恰恰高度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宗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应再通过某些单词、某些短语、某些语法来学习语言,也不应再通过从一篇文章中选择某些句子来学习语言,而是应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一种思想、一项技术、一种知识。ESP是一种渗透了大量专业知识的语言教学形式,既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又建立在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之上,保持了原有的英语教学的特点,又涉及了相关专业的学科领域,是一种顺应了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还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与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很强的契合度,应当为高职英语教育所重视,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起核心的理论指导作用。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9.

[2]HALLIDAY M.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4.

[3]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13.

[4]DUDLEY-EVANS T,ST 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6]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9-84.

[7]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26-30.

[8]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04(4):124-130.

[9]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31-34.

[10]PAULINE C R.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Helmel Hempsted:Prentice Hall,1991:6.

[11]RICHARDS J.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RELC Journal,1984(15):1-19.

(责任编辑 陈晓润)

OnApplicationofESPinReformofEnglish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SHIXuan

(NanjingInstituteofMechatronicTechnology,Nanjing211135,China)

Aiming at theoretical dilemma and misfit i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fter ESP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this paper traces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s a teaching approach,clarifies the function that it is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s needs analysis”and “special goal oriented”.Based on this,combined with th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confirms further that ESP is a teaching approach facing employment,which can combine the needs of learners,educators and employers,so it can be applied by the employment oriented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ES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pplication

2013-11-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YB201206)

史璇(1981-),女,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H319

A

1671-4644(2014)01-0029-04

猜你喜欢
学习者英语教学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