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孤独症儿童

2014-04-19 09:14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李艳彬编辑陈红
社会与公益 2014年5期
关键词:把脉物件儿童

文/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 李艳彬 编辑/本刊记者 陈红

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种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它能够极大满足儿童的感官需求影响注意力的集中,使他们不能加工其它的有用信息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这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症状之一,孤独症儿童常因自我刺激行为而显得另类遭受歧视,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较少自我刺激行为。

了解孤独症儿童

自我刺激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机体觉直接相关,而且形式多样。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有一下集中不同形式:躯体动作刺激行为的主要形式,摇摆身体、拍打手、旋转、注视自己的手、凝视物件、注视移过视线物件(透过玻璃看雨滴);使用物件进行自我刺激的形式,拍打纸张/树叶、旋转物件、转车轮、筛沙子、泼水、弄毛线等;仪式化行为和强迫行为的形式,排列积木、握持物件、穿相同的衣服、坚决不让移动物件、反复谈论某一个话题、关门等。自我刺激行为同成瘾行为相似。进行自我刺激活动的内驱力会导致与毒品诱发状态相似的行为。只要个体因自我刺激产生“快感”或沉湎于获得“快感”,他就不会去学习。犹如我们抽烟,瘾越大越不能自拔,儿童更不可能去关注学习,很多学习的机会便会丧失。像其他瘾君子一样,由于越来越沉醉于自我刺激,孩子的发展会进一步迟滞,因此自我刺激行为的解决至关重要。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形式多样、原因复杂的刺激行为呢?

及时的处理方法

1、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时采用忽视的方法对待,这样便给了孩子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刺激,使之难以自拔。与此相似的还有在训练中常常见到家长面对孩子的行为马上终止了训练,换言之也就终止了强化孩子正确行为,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刺激行为,从而增加孩子的行为。所以面对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不能采用忽视的方法。

2、及时制止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只要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我们应该马上制止,这样会减少甚至消除强化。对孩子而言只要做出自我刺激的行为便在得到强化,所以及时的制止是在终止孩子自我强化的行为,这点至关重要。

在制止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我们习惯于使用言语给予提醒和训斥,此法虽然能够立即见效但不利于孩子内化,将来有可能一直依赖家长的言语提示,所以我们建议家长使用相对间接的手段予以制止,比如刚开始的时我们看他一眼,如果无法达到效果就使用面部表情给予提示,或者使用手势告知停止刺激行为,再不行就使用部分身体制止乃至全身制止,最后才使用言语进行制止。只有间接的制止孩子的刺激行为,孩子才能慢慢学会自我控制,培养独立性。

3、降低自我刺激的强化价值。孤独症儿童在进行自我刺激时往往不能自拔,我们在制止此类行为同时应该建立适当的替代行为,并及时的利用自我刺激的行为奖励孩子的适当行为,这样就能慢慢改变自我刺激行为的性质,从起初的孩子内在控制到后来的外部控制,从孩子自己愿意什么时候玩就玩到后来只能作为奖励物时才能玩,这样我们就能逐渐控制并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了。如:孩子每次抖纸时我们马上利用手势让他把纸放好,同时给其一个相似的音乐教具并让他随着音乐摇摆,完成后马上奖励孩子抖纸,按照规定时间将纸收回,重复以上步骤,孩子慢慢就能够懂得抖纸行为不再由自己来控制,而是由家人或老师说了算。另一个降低自我刺激的强化价值技巧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不进行自我刺激,如:让孩子对自己非常喜欢的物件和自我刺激行为之间进行选择,如:你想要糖呢还是想抖纸?慢慢的让孩子自己降低自我刺激行为的强化价值。

4、努力创设不会引起自我刺激行为的环境。如:起初孩子随时、随地都能够抖纸,我们为孩子划定出能够抖纸的区域,只能在家里的厕所、卧室玩,其它环境不能玩。到后来只有在家里卧室里面玩,客厅、厨房、厕所不能玩,到后来只能在卧室玩两分钟就要出来把纸放好,最后孩子只能完成家长交给任务才能短暂玩一下自我刺激行为。

以上是对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及时处理方法,当发现孩子进行自我刺激不能自拔时,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制止,并按照原则降低自我刺激行为的价值。在解决问题行为的早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让孩子做出适当的自我刺激行为,并通过降低其强度慢慢的较少并消失。

积极的处理方法

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及时制止只能够短期之内有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要想消除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必须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家长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处理办法教授孩子适应性(好的)行为,不要只关注孩子的问题(不好的)行为。采用积极的处理办法首先要明确自我刺激行为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选择相同功能的替代行为。如:孩子通过凝视物件满足自己的视觉需求,我们可以教授强烈感官成分的游戏、娱乐减少刺激行为。孤独症儿童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以自我刺激行为老逃避,对此我们在教育训练孩子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能力,不能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给孩子逃避的机会进行自我刺激。

自我刺激行为是孤独症的主要症状之一,自我强化非常大、极具干扰性,目前的方法和技巧不可能完全消除此类行为,但减少自我刺激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孩子预后。建议家长首先对孩子进行前期的ABA训练,建立孩子听指令能力在开始自我刺激行为矫正,一旦确定了实施的时间和地点,家长要在短期之内准确的实施课程,不要用较长的时间前后矛盾的实施课程,否则不可能成功。有效降低自我刺激行为的价值后,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可以做,什么时间、地点不可以做,然后继续努力建立孩子的适当的替代行为。最后,希望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的课程未能成功见效可以停止课程,同参与的人员讨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未能成功的原因后再次进行实施。相信只要去想去做,孩子的问题行为会越来越少,适应性行为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把脉物件儿童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给树把脉的人
老物件,大乐趣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留守儿童
社会把脉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