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标枪选手投掷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

2014-05-14 02:39王泽峰何文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平面标枪迎角

王泽峰,何文捷

世界优秀标枪选手投掷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

王泽峰1,何文捷2

标枪项目是在加速助跑后身体高速移动状态下实施投掷动作,技术较复杂,主要要求选手的速度力量和技巧能力,应该比较适合我国选手。在标枪出手条件中,出手速度是影响标枪飞行距离的首要因素,而合适的出手角度、姿态角等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因素。选手根据自身特点,应用适合的投掷技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否投出合适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是判断选手投掷技术水平的标志。进入“新标枪”时代以后,关于世界优秀标枪选手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姿态角、迎角等出手状态的研究较为丰富,关于最后用力投掷过程中,脚下节奏与步幅、宽-肩-肘-腕等关节中心的线速度、膝关节与肘关节角度等也有广泛研究,而对于躯干姿态和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的详细研究则有待充实。

标枪;投掷;技术;运动生物力学

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竞技体育大国,并逐步走向竞技体育强国。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取得了金牌总数(38枚)和奖牌总数世界第2的优异成绩,竞技体育中代表性、传统性和影响力极强的田径项目,取得了1金5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标枪比赛虽没有获得奖牌,但女子标枪获得第5名,创造了中国女子标枪选手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和名次,接近我国其他女子投掷项目。

1991年9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女子选手徐德妹曾以68.78 m的成绩夺得女子标枪金牌。1980年,男子选手申毛毛曾在美国费城“自由钟”国际田径赛中投出89.14 m,并夺冠。在2012年奥运会选拔赛中,多名中国女子标枪选手成绩大幅提高,其中,李玲蔚以65.11 m破亚洲纪录,吕会会和张莉分别投出64.95 m和64.74 m的好成绩。标枪项目是在加速助跑后身体高速移动状态下实施投掷动作,技术较复杂,主要强调选手的速度力量和技巧能力,应该比较适合我国选手。为使我国标枪项目整体水平早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本文拟介绍有关世界优秀标枪选手投掷的研究成果,为教练员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986年4月1日开始,男子标枪规则更改后,标枪重心前移4 cm(距枪尖距离不得多于106 cm)。1999年4月1日,女子标枪规则也做了类似的变更,重心前移3 cm(距枪尖距离不得多于92 cm)。标枪在构造上的改变,必然引起飞行中所受空气影响的改变,最佳出手状态因此会有所变化,选手投掷标枪的技术也会随之而变。因此,本文所参考的文献均是上述规则变更后以“新标枪”为投掷对象的研究内容。在当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竞技体育中,女子运动技术的男性化发展已成为共识。因此,男子标枪的研究成果对于女子标枪水平的提高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使内容统一便于理解,本文的叙述均以选手右手持枪为标准姿势进行说明。

1 标枪出手状态

为便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理解,现将部分概念简单解释如下。出手速度(v):标枪重心速度的大小;出手高度(h):标枪重心距地面垂直距离;垂直面出手角(α):出手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垂直面姿态角(β):标枪纵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垂直面迎角(γ):垂直面姿态角-垂直面出手角度;水平面出手角(θ):在水平面内,出手速度的方向与标枪投掷场地的正前方之间的夹角;水平面姿态角(δ):在水平面内,标枪纵轴与标枪投掷场地的正前方之间的夹角;水平面迎角(ε):水平面姿态角-水平面出手角;三维迎角(η):在三维空间,标枪纵轴与标枪重心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见图1)。

图1 标枪出手状态示意图

1.1 标枪出手速度

应用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投掷距离与标枪的出手速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多数实际录像分析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MERO等[1]、BEST等[2]和WHITING等[3]。在关于男子选手的研究中,CAMPOS等[4]得出成绩为83.84~89.52 m/s的7名男子选手出手速度为28.1~29.7 m/s。 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28.3±0.9)m/s。BEST等[2]关于80.60~87.42 m4名男子选手的结果为29.2~30.4 m/s,并将速度分解为三维数值,向前速度(23.9±0.9)m/s、向上速度(14.9±1.5)m/s、向右横向速度为(-0.8±2.0)m/s。WHITING等[3]的研究中,男子选手在投掷(80.46±1.01)m成绩时的出手速度为(30.6±2.3)m/s。BARTLETT等[5]关于成绩水平相对较低(74.7±4.77)m的选手的结果为(27.0±0.90)m/s,亦相对较慢。

关于女子选手的研究中,MERO等[1]对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的出手速度为(23.0±1.9)m/s。在BEST等[2]的研究中,成绩为57.22~62.32 m的4名女子选手的出手速度为24.2~24.6 m/s,也将速度分解为三维数值,向前(18.7±2.4)m/s、向上速度(12.8±1.4)m/s、向右横向(-3.1±2.3)m/s,与男子相比表现出向左横向速度较快的特点。JUNG等[6]得出,成绩相对较高(65.55±4.71)m的8名女子选手亦有较高的出手速度(25.60±1.16)m/s,最高达27.49 m/s。

1.2 标枪出手高度

在关于男子出手高度的研究中,CAMPOS等[4]对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1.80~2.14 m,其中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分别为2.14、1.90和1.80 m。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1.81±0.04)m,其中 JAN ZELEANY(88.18 m)、SEPPO RATY(86.60 m)、STEVE BACKLEY(83.38)m 分 别 为 1.83、1.81 和 1.88 m。BEST等(1993)关于80.60~87.42 m4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之间相差仅为0.02 m(1.86~1.88 m)。

关于女子选手的研究中,MERO等[1]对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1.75±0.06)m,身高(1.72±0.04)m与男子(1.88±0.03)m平均相差0.16 m,但出手高度只差0.06 m。JUNG等[6]对成绩为(65.55±4.71)m的8名女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1.86±0.05)m,虽小于CAMPOS等[4]研究中的个别男子选手,但平均值高于MERO等[1]对于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0.05 m。BEST等[2]所分析的57.22~62.32 m的4名女子选手的出手高度则较低(1.62~1.72 m)。

众所周知,在其他出手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出手高度亦与投掷距离成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出手高度的可变范围相对于标枪飞行高度来讲很小,只从出手高度的变化推算时对投掷成绩影响很小。但出手高度除与选手的身高、臂长有关外,与选手的投掷技术和出手时身体姿态有关,不可忽视。

1.3 标枪出手各角度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因素

合适的出手角度、姿态角等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因素。一般情况下所说的标枪出手角度、姿态角、迎角等是指在垂直面的各角度。

1.3.1 出手角度 在采用录像解析的方法对男子标枪出手角度的研究中,CAMPOS等[4]对于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 27.7°~36.6°,其中 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分别为36.6°、31.6°和31.1°。MERO等[1]对于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2°±3°,其中ZELEZNY(88.18 m)、RATY(86.60 m)和 BACKLEY(83.38 m)的出手角度分别为30°、31°和33°。BEST等[2]对于成绩为80.60~87.42 m的4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约为30°~33.5°,其中SB1(87.42 m)和SB2(83.22 m)分别为33.5°和32°。WHITING等[3]对于成绩为(80.46±1.01)m的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6°±2°,相对较大。而BARTLETT等[5]对于成绩水平相对较低(74.7±4.77)m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7.1°±2.56°,表现出较高的出手角度。

在有关女子选手的研究中,JUNG等[6]对于(65.55±4.71)m8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8.0°±2.0°,其中成绩为71.99、71.58和68.24 m3名选手的出手角度分别为39.4°、38.2°和39.3°,相对于男子高水平选手表现出较高的出手角度。而MERO等[1]对于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的研究结果为34°±4°,BEST[2]等对于成绩为57.22~62.32 m的4名女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3°~39°,这一结果与部分关于男子研究的结果接近。

1.3.2 姿态角 关于姿态角,在有关男子选手的研究中,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 25.3°~40.8°,其中 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分别为35.7°、37.5°和36.9°。MERO等[1]对于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1°±6°,其中ZELEZNY(88.18 m)、RATY(86.60 m)和BACKLEY(83.38 m)分别为33°、24°和43°,这3位选手虽出手角度非常接近,但姿态角差异较大。WHITING等[3]的研究中,男子选手在投掷(80.46±1.0)m成绩时为38°±6°。

关于女子标枪,JUNG等[6]对于(65.55±4.71)m的8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40.4°±4.3°,其中成绩为71.99、71.58和68.24 m3名选手分别为43.8°、42.2°和43°,与男子高水平选手相比较大。MERO等[1]对于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40°±5°。BEST等[2]对于成绩为57.22~62.32 m的4名女子选手为38°~48°。从整体看,女子大于男子,与出手角度相比,男女选手个体之间姿态角的差异均较大。

1.3.3 迎 角 对于男子选手,CAMPOS等[4]对83.84~89.52 m的7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7°~9°,其中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分别为-0.9°、5.9°和5.8°。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1°±6°,其中ZELEZNY(88.18 m)、RATY(86.60 m)和 BACKLEY(83.38 m)分别为3°、-7°和10°,这3位选手虽出手角度非常接近,但由于姿态角差异较大,造成迎角差异较大,虽出手速度接近,且BACKLEY(83.38 m)出手速度最快,出手高度最高,但BACKLEY(83.38 m)的成绩低于其他两人。BEST等[2]对80.60~87.42 m4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负值(-2.5°~-8°)。BARTLETT等[5]对成绩水平相对较低(74.7±4.77)m选手的研究结果为0.34°±4.31°。WHITING等[3]的研究中,男子选手在投掷(80.46±1.01)m时为1°±5°。

关于女子标枪,JUNG等[6]对(65.55±4.71)m选手的研究结果为3.7°±1.1°,其中成绩为71.99、71.58和68.24 m的3名选手分别为 4.4°、4.0°和 3.7°,较为接近。MERO 等[1]对于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6°±7°。BEST等[2]对成绩为57.22~62.32 m的4名选手的研究结果为-6°~5°。从整体上看,与出手角度相比,迎角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

1.3.4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的最佳角度 一些学者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对标枪飞行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标枪的最佳出手状态进行研究。关于男子标枪,MONT等[7]得出出手速度在23~35 m/s范围的最佳出手角度变化范围较小(29.5°~31°)、最佳迎角的变化范围也较小(-2.5°~0°)。BEST等[8]得出出手速度为27~31 m/s时,“新标枪”的最佳迎角比“旧标枪”减小约1°~3°为1°~4°。对于1999年后的女子“新标枪”没有发现计算机模拟研究,但由于标枪结构变化类似男子标枪,女子“新标枪”最佳迎角可能有类似男子标枪的变化。

1.3.5 水平面出手角度与迎角、三维迎角 到目前为止,对于水平面出手角度与迎角、三维迎角的研究较少。BEST等[2]对成绩为80.60~87.42 m男子选手的水平面出手角度的研究结果为1.0°~2.0°,基本向正前方,水平面迎角为-13.0°~-5.5°,相对枪尖方向偏左。而57.22~62.32 m的4名女子选手水平面出手角度为-6.0°~5.0°,水平面迎角为-16.0°~5.5°,个体差异较大。对三维迎角分析的结果是男子8°~13.5°,女子5.5°~17.0°。BARTLETT等[5]对于成绩水平相对较低((74.7±4.77)m)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水平面迎角-3.27°±3.07°,基本向正前方稍偏右,三维迎角4.73°±2.41°,比BEST等的研究结果小。

2 最后用力投掷动作

由于出手速度的70%是在标枪出手前0.1 s内产生的[2],而0.1 s处于制动腿着地以后阶段[1,3,4,10],说明标枪最后用力动作尤其是出手前瞬间动作的重要性。

2.1 最后用力投掷动作的阶段时间和最后1步步长

最后用力投掷动作始于支撑腿(右腿)着地(T1)、经过制动腿(左腿)着地(T2)至标枪出手(T3)。

在最后投掷动作阶段时间的研究中,关于男子,MAHMUD[10]对 THORKILDSEN(89.59 m)、MARTINEZ(89.41 m)、MURAKAMI(82.97 m)3位选手的研究表明,T1~T2的时间为0.14、0.13和 0.13 s,较接近,T2~T3的时间为 0.18、0.26和 0.20 s。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进行研究,T1~T2的时间为0.14~0.26 s,个体差异较大,而T2~T3的时间为 0.11~0.14 s,较 接 近 。 其 中 ,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T1~T2的时间分别为0.26、0.14和0.16 s,T2~T3的时间为0.12、0.13和0.11 s。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为,T1~T2的时间为(0.221±0.022)s,T2~T3的时间为(0.135±0.012)s,个体差异均较小,其中ZELEZNY(88.18 m)、RATY(86.60 m)和 BACKLEY(83.38 m)T2~T3的时间分别为0.11、0.14和0.13 s。在WHITING等[3]的研究中,男子选手在投掷(80.46±1.01)m成绩时,T1~T2的时间(0.217±0.08)s和T2~T3的时间(0.114±0.010)s的个体差异均较小。BEST等[2]对80.60~87.42 m 的男子选手,除分析T1~T2的时间(0.18~0.20 s)和T2~T3的时间(0.13~0.14 s)外,还分析出右脚离地与左脚着地同时进行或时间间隔短暂(0.00~0.02 s),也就是说没有双支撑阶段。

关于女子,MERO等[1]对于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的研究中,T1~T2的时间(0.135±0.012)s小于多数男子的研究结果,T2~T3的时间(0.14±0.013)s接近男子时间较短的选手。BEST等[2]应用与分析男子选手同样的方法,对于57.22~62.32 m的4名女子进行研究,除分析了T1~T2的时间(0.20~0.26 s)和T2~T3的时间(0.14~0.16 s)外,还分析出右脚离地到左脚着地的时间向男子那样,同时进行或时间间隔短暂(0.00~0.01 s),也没有双支撑阶段。

关于最后1步步长,WHITING等[3]对于男子选手投掷(80.46±1.01)m成绩时的结果为(1.86±0.12)m,最后1步步长/身高为(0.97±0.07)m。JUNG等[6]对于(65.55±4.71)m的女子选手最后1步步长的研究结果为(1.53±0.21)m,其中成绩为71.99、71.58和68.24 m的3名选手分别为1.74、1.60和1.41 m,差异较大。此外,还分析出最后交叉步步长为(1.88±0.31)m,制动腿到犯规线距离为(1.71±0.63)m。

2.2 各关节中心速度

众多研究表明,关节中心的线速度均以髋—肩—肘—腕(手、标枪)的顺序达到最高值[1-3]。

关于髋、肩、肘、腕各关节中心及手达到最大速度至标枪出手的时间研究中,对于男子,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分别是,0.12~0.14 s(髋)、0.08~0.10 s(肩)、0.05~0.06 s(肘)。MAHMUD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THORKILDSEN(89.59 m):0.12(髋)、0.10(肩)和0.06 s(肘),MARTINEZ(89.41 m):0.14(髋)、0.08(肩)和0.05 s(肘);MURAKAMI(82.97 m):0.12(髋)、0.08(肩)和 0.06 s(肘)。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各关节最大速度的时间进行分析,采用从左脚着地开始计算时间的结果是,(0.016±0.012)(髋)、(0.056±0.025)(肩)、(0.083±0.021)(肘)、(0.121±0.019)(腕)和(0.127±0.020)s(手)。其中,ZELEZNY(88.18 m)是0.050(髋)、0.050(肩)、0.050(肘)、0.080(腕)和 0.080(手)s;RATY(86.60)是 0.020(髋)、0.070(肩)、0.080(肘)、0.140(腕)、0.140(手)s;BACKLEY(83.38 m)是0.010(髋)、0.070(肩)、0.090(肘)、0.110(腕)和 0.120 s(手)。MERO等(1994)对(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进行了同样的研究,结果为,(0.021±0.014)(髋)、(0.035±0.029)(肩)、(0.092±0.011)(肘)、(0.129±0.015)(腕)和(0.136±0.014)s(手)。男女均是以髋、肩、肘、腕、手的顺序依次到达最大速度。

关于关节中心及手最大速度值的研究中,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是:(7.7±1.0)(髋)、(9.1±0.5)(肩)、(15.4±1.3)(肘)、(20.9±1.4)(腕)和(23.5±1.7)m/s(手)。其中,ZELEZNY(88.18 m)是5.2(髋)、10.0(肩)、17.7(肘)、22.7(腕)和24.7 m/s(手),RATY(86.60 m)是8.0(髋)、9.2(肩)、16.0(肘)、21.1(腕)和24.3 m/s(手),BACKLEY(83.38 m)是8.4(髋)、9.6(肩)、16.0(肘)、20.3(腕)和21.7 m/s(手)。而对于(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的研究结果是(6.9±0.8)(髋)、(7.5±0.5)(肩)、(13.6±1.1)(肘)、(18.4±1.4)(腕)和(20.6±1.6)m/s(手)。男女均是以髋、肩、肘、腕、手的顺序依次递增。

BEST等[2]对80.60~87.42 m的4名男子选手的研究中,除髋关节绝对速度(6.8~8.0 m/s)外,对关节中心及标枪相对于人体重心的最快速度也进行了分析,结果是0.6~1.6(髋)、4.2~4.8(肩)、7.2~9.2(肘)和24.8~27.2 m/s(标枪)。BARTLETT等[5]对成绩为(74.7±4.77)m的男子选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是(4.59±0.80)(肩)、(11.3±1.95)(肘)和(20.3±1.96)m/s(手)。

2.3 各关节角度

在身体关节角度的研究中,关于制动腿膝关节角度的研究较多。关于男子,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2m的7名选手进行的研究表明,制动退(左腿)膝关节角度在着地时为158°~178°,最小值为137°~161°,在标枪出手时为137°~173°,个体差异较大。其中,前3位选手的3个时间点角度分别为,PARVIANEN(89.52 m):170°、161°和165°;GATSIOUDIS(89.18 m):171°、152°和153°;ZELEZNY(87.67 m):178°、163°和166°,3人从最小值到出手时刻的伸展角度只有4°、1°和3°。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同样时间点的分析结果为178°±4°、165°±7°和168°±8°,其中,ZELEZNY(88.18 m)是173°、172°和180°,RATY(86.60 m)是176°、167°和168°,BACKLEY(83.38 m)是184°、171°和171°。在WILLIAM C等[3]的研究中,男子选手在投掷(80.46±1.01)m的成绩时,上述时间点角度为174°±5°、162°±5°和172°±5°,而投掷较差成绩((69.75±1.20)m)时为177°±4°、150°±7°和156°±15°。MAHMUD等[10]对选手在支撑腿着地、制动腿着地和标枪出手时制动腿膝关节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3位选手的角度分别为,THORKILDSEN(89.59 m):170°、162°和 169°,MARTINEZ(89.41 m):171°、152°和 153°,MURAKAMI(82.97 m):178°、163°和166°。

关于女子,MERO等[1]对于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的研究表明,膝关节角度在左腿着地时为177°±5°,最小值为163°±11°,在标枪出手时为166°±11°。

关于支撑腿膝关节角度,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是,支撑腿着地时110°~139°,最小值为122°~147°,在标枪出手时为116°~154°,同样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关于投掷臂肘关节角度,CAMPOS等[4]对于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研究结果是,肘关节在右脚着地时为140°~172°,左脚着地时为105°~148°,在标枪出手时为 151°~160°。其中,PARVIANEN(89.52 m)为 158°、119°和 159°,GATSIOUDIS(89.18m)为172°、128°和159°,ZELEZNY(87.67m)为140°、105°和160°。MERO等[1]对成绩为(80.47±4.21)m的11名男子选手同样时间点的分析结果为 124°±14°、80°±12°和123°±16°,其中,ZELEZNY(88.18 m)是137°、64°和150°,RATY(86.60)是117°、83°和137°,BACKLEY(83.38 m)是156°、107°和130°。MERO等[1]对成绩为(60.50±4.04)m的11名女子选手进行了同样的研究,肘关节在以上3个时间点的角度是119°±13°、75°±10°和126°±11°。

WANG等[11]提出了应用三维扫描摄像技术除对选手投掷臂的肩、肘关节外,还可以对腕关节角度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的方法,以此类推,亦可详细解析选手下肢髋、膝、踝各关节角度的变化。希望此方法尽快被应用于世界优秀标枪选手的动作分析研究中,以弥补先行研究中对上述各关节角度变化详细分析的不足。

2.4 髋、肩扭转角度

CAMPOS等[4]对成绩为83.84~89.52 m的7名男子选手的髋、肩扭转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右脚着地和左脚着地时髋的扭转角度分别为124°~182°和107°~138°,肩的扭转角度分别为162°~194°和132°~156°,肩相对于髋的扭转角度分别为-2°~64°和1°~32°,以上各角度个体差异均较大。从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各角度均由大变小,说明髋和肩自身同时进行逆向转动,且肩的转动幅度大于髋。其中,PARVIANEN(89.52 m)、GATSIOUDIS(89.18 m)和ZELEZNY(87.67 m)右脚着地和左脚着地时髋的扭转角度分别为141°和107°、182°和114°、170°和114°,肩的扭转角度分别为165°和133°、180°和135°、181°和132°,肩相对于髋的扭转角度分别为24°和26°、-2°和21°、11°和18°。

3 结论

在标枪出手条件中,出手速度是影响标枪飞行距离的首要因素,而合适的出手角度、姿态角等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因素[12-14]。选手根据自身特点,应用适合的投掷技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否投出合适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是判断选手投掷技术水平的标志。进入“新标枪”时代以后,对于世界优秀标枪选手投掷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出手状态的研究较为丰富。关于最后用力投掷技术的研究中,有关最后用力的阶段时间和髋、肩、肘、腕各关节中心速度的研究也较为广泛,而对于躯干姿态和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的详细研究则有待充实,愿本文为教练员科学指导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MERO A,KOMI P V,KORJUS T,et al.Body segment contributions to javelin throwing during final thrust phases[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994,10:166-177.

[2]BEST R J,BARTLETT R M,MORRISS C J.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javelin throwing techniqu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93,11:315-328.

[3]WHITING W C,GrREGOR R J,MARIE H.Body segment and release parameter contributions to new-rules javelin throw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1991,7:111-124.

[4]CAMPOS J,BRIZUELA G,RAMON V.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elite javelin throwers at the 1999 IAAF World Championship in Athletics[J].New Studies in Athletics June,2004,19(21):47-57.

[5]BARTLETT R,MULLER E,LINDINGER S,et al.Three-dimensionalevaluation of the kinematic release parameters for javelin throwers of different skill levels[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996,12:58-71.

[6]JUNG J H,KIM D S,KANG H Y,CHAE W S,LIM Y T,YOON C J,and LEE,H S.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women's javelin throw at the IAAF World Championships,Daegu 2011[J].Proceeding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in Sports Congress,2012.41-44.

[7]MONT H,LEROY W A.Optimum release conditions for the new rules javelin[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987(3):207-221.

[8]BEST R J,BARTLETT R M,SAWYER R A.Optimal javelin release[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995,11:371-394.

[9]MORRISS C,BARTLETT R.Biomechanical factors critical for performance in the men’s Javelin throw[J].Sports Medicine,1996,21(6):438-446.

[10]MAHMUD E.Movement analysis for javelin throwers in the QATER 2009 championships[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Conference Proceedings Archive,2010,28:1-4.

[11]WANG ZEFENG,HE WENJIE,HE WENGE.Analysis of the joint angules of the throwing arm in javelin throw[J].Proceeding of the 31th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in Sports Congress,2013:3-14.

[12]成万祥,张庆文.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49-54.

[13]黄显忠,任祥钰,牛健壮.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遥测肌电特征的同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6):123-128.

[14]陈国平.标枪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108-110.

Bio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ofJavelinThrowfortheWorldClassPlayers

WANG Zefeng1,HE Wenjie2
(1.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 100061,China;2.Sports Information Center,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 100061,China)

Javelin throw is a throwing performance finishing in the state of high-speed body movement following the accelerating run-up,which is a complex performance and requires the speed-strength and skill ability.Thus,it should be relatively suitable to the Chinese athletes.Among the release factors of jave⁃lin throw,release speed is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the javelin flight distance,and the proper release angle and attitude angl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obtain the better results.The researches on the release condition of the world elite javelin throwers,such as release speed,release height,release angle,atti⁃tude angle,attack angle,are relatively abundant.There are also lots of studies in the final force stage,the rhythm and pace at the foot,the linear speed of the joint center of hip-shoulder–elbow–wrist,the joint angle of the knee and elbow.On the other side,the researches on the posture of the body and the angle of the main joints in throwing are necessary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javelin;throw;technique;sports biomechanics

G 804.6

A

1005-0000(2014)02-108-05

2013-12-03;

2014-02-18;录用日期:2014-02-19

王泽峰(1966-),男,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北京100061。

猜你喜欢
水平面标枪迎角
连续变迎角试验数据自适应分段拟合滤波方法
基于Matlab 的标枪形心位置研究
物理知识点在标枪运动中的应用
“水城”被淹
民用飞机迎角传感器布局气动分析
动能定理在水平面运动模型中的应用和归纳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水平面上圆周运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