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现状调查

2014-05-14 00:55
护理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条目下肢维度

胡 婷

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一种代谢性、全身整体性、连续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重要表现[1],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假性动脉瘤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上最多见[2]。LEA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该人群越来越庞大,且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使得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3],给病人造成了较大的身心困扰,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合理情绪管理、避免危害健康的行为及定期体检等[4]。有研究证实,各类动脉疾病都是行为相关性疾病,一些不健康行为与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有关。LEAD也不例外,病人如能对不健康的行为加以控制,建立健康行为,则可以减少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改善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5-7]。本研究旨在调查LEAD病人的健康行为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调查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101例LEAD病人。入选标准:确诊为下肢动脉疾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或能以语言沟通;患病时间≥1个月;年龄≥18岁;知情同意。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败血症、呼吸衰竭及恶性肿瘤等)及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对其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向其保证参与研究的自愿、保密、无害原则,征得病人同意。全部问卷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病人解释,并代为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有效问卷101分。被调查者中男57例(56.4%),女44例(43.6%);年龄21岁~89岁 (6 3.3 4岁 ±1 6.5 0岁 );文 化 程 度 :小 学5 1例(5 0.5%),初 中2 6例 (2 5.7% ),高 中/中 专1 9例(18.8%),专科及以上5例(5.0%)。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诊断、患病时间等。

1.2.1.2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进行调查。HPLP-Ⅱ由Walker等[8]于1995年在HPLP基础上发展而来,含有52个条目。HPLP-Ⅱ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α系数为0.79~0.87,总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为0.94。该量表分为6个维度[9],分别为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因素、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应对。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不=1分,有时=2分,经常=3分,常规进行=4分),总分52分~208分,各维度总分除以条目数即为该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促进行为越好。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分为3个水平[10]:低等水平(1分≤得分<2分)、中等水平(2分≤得分<3分)、高等水平(3分≤得分≤4分)。

1.2.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量化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水平 HPLP-Ⅱ均分为(2.17±0.2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营养因素、压力应对、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说明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取健康行为的频率较低,在“经常”以下,尤其在健康责任和运动锻炼维度均分在2分以下,处于低等水平。见表1。

表1 10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的健康行为水平

2.2 HPLP-Ⅱ各条目得分情况 对健康行为各条目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得分最低的为“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所属维度为健康责任。得分最低的10个条目中有5个属于运动锻炼维度,说明病人的运动锻炼水平亟待加强;2个属于健康责任维度,2个属于自我实现维度,1个属于营养维度。详见表2。得分最高的10个条目中4个属于人际关系维度,4个属于营养维度,1个为压力应对维度,1个为自我实现维度,说明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的人际关系和营养水平较高。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得分前10项见表3,较低的后8项见表4。

表2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得分最低的10个条目

表3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得分最高的10个条目

表4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得分较低条目(除得分最低的10个条目外)

3 讨论

3.1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

3.1.1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的总体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疾病病人的健康行为处于中等水平(2.17±0.29分),说明LEAD病人采取健康行为的频率较低,在“经常”以下,健康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营养因素、压力应对、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尤其是健康责任和运动锻炼处于低等水平,频率在“有时”以下,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对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行为的研究[11-21]相似。

3.1.2 下肢动脉疾病病人健康行为各维度情况 ①人际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LEAD病人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待改善。与方蘅英等[22]对冠心病病人研究结果接近,而在张小培等[11,20]的研究中得分最低,但得分接近本研究结果。人际关系得分最低的条目为“与好朋友相聚”(1.97分±0.71分),可能与病人行走不便,身体形象受损,影响外出社交有关。该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隐私需求”,说明病人并没有回避自己的需求。②营养因素:营养维度得分居第2位,处于中等水平,比国内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23-25]结果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因而餐桌上食物种类丰富,大部分病人都能吃到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很多饮食习惯依旧没有改善,营养不均衡是突出的问题。该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1.45分±0.73分),在得分最低的10个条目中排第5位,与张小培等[26-28]的研究结果相似。除此之外,得分较低的条目还有“每天吃300g奶类和30g~50g的大豆或豆制品”及“每天吃200g~400g的水果”。说明很多病人在进食前对食物的成分缺乏思考,也缺乏控制钠盐、油脂的意识。对于奶类食品,可能与中国人体质有关,很多病人表示饮牛奶会引起腹泻。而受糖尿病的影响,部分病人不敢食用水果,同时很多病人表示对水果不感兴趣。③压力应对:压力应对维度得分为(2.31±0.41)分,处于中等水平。与陈建宁等[29,30]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维度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每天放松或沉思15min~20min”(2.05分±0.83分),表明大部分病人没有放松或沉思的习惯;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有充足的睡眠”(2.71分±1.03分),但仍未达到“经常”的频率。可能与调查的病人多为老年人或离退休病人,心态较平和,压力较小,没有明确的压力应对意识有关。④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维度得分为(2.09±0.42)分,处于中等水平,频率为“有时”,说明病人的自我实现水平较低,低于陈夏明等[12,30]对冠心病的调查结果(2.70分)。可能与方蘅英等[30]研究的人群不同有关。该维度得分最低的2个条目为“感觉自己正以积极的方式成长”(1.43分±0.75分)、“感到自己与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如上帝等)联系在一起”(1.55分±0.83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感到知足且心态平和”(2.72分±0.65分)。可能与病人多数为老年病人,顺其自然的心态较重有关。⑤健康责任:健康责任维度得分为(1.92±0.38)分,处于低等水平,说明该水平健康行为发生的频率仅为“偶尔”,低于方蘅英等[30]研究的结果,与毛晓群等[31]的研究结果接近。在健康行为得分最低的10个条目中,有2个属于健康责任维度,分别为“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1.17分±0.45分)、“阅读关于增进健康的书报或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1.76分±0.74分)。前者在健康行为条目中得分最低,说明病人几乎从不参加健康教育课程,这可能是因为病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这样的课程相对较少,距离居住地较远,病人缺乏参加的积极性;后者得分较低,说明病人对健康知识并不渴求。本组病人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为老年人,阅读书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关于健康的电视节目较少,收视率不高,并没有在人群中形成一种风气,很多病人表示并不知道有相关电视节目,这可能是导致该得分较低的原因。“至少每月进行1次身体检查以了解身体健康变化或有无危险征兆”得分为(1.77±0.84)分,说明病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在卫生保健咨询方面的各个条目得分也较低,如向卫生保健人员咨询如何照顾自己(1.97分±0.59分)、与卫生保健人员讨论自己的健康问题(1.98分±0.68分)得分均低于2分,即便是该维度得分最高的条目“必要时能寻求他人的指导或进行咨询”,得分也仅为(2.33±0.60)分,说明病人寻求指导或咨询的频率低于“经常”,上述结果均说明病人并未主动向医务人员进行咨询,可能与医务人员较少有关。⑥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得分最低的维度(1.64分±0.57分),处于低等水平,与毛晓群等[31-33]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低于方蘅英等[30]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方蘅英调查的心绞痛病人在缓解期运动不受影响,而LEAD病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功能障碍有关。在健康行为得分最低的10条目中,有5个属于运动锻炼维度,依次为“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运动”“在运动时测量自己的脉搏”“在日常生活中争取锻炼的机会”“进行身体锻炼时达到预期的心率”“按照运动计划进行锻炼”,得分均低于2分。LEAD病人较少进行运动锻炼。调查中很多病人表示自己对运动不感兴趣,很多病人把买菜等日常活动当成运动,从而忽视有规律的运动锻炼。本研究中,病人几乎不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运动,交谈后发现,病人由于疾病导致足部损伤或行走功能障碍,身体形象的改变使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害怕他人嘲笑。由于LEAD是足部疾病,很多病人担心运动会导致疾病恶化,从而不敢运动,这也是病人较少进行运动锻炼的原因。被调查的病人中大部分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锻炼计划,运动锻炼是很随机的,没有测量脉搏的习惯,不了解运动强度。这些都使病人的运动锻炼缺乏科学性、计划性、长久性。

3.2 护理启示 健康行为是病人维护健康的重要举措。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健康行为水平越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越高[11]。根据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建议从以下方面改善病人的健康行为:①鼓励病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疾病导致行走功能受损的病人,要鼓励其正视自身身体外形的改变,克服自卑心理,保持正常的社交;指导家属避免过分关心病人的伤处,防止病人产生自卑的心理。②评价及指导病人和家属的饮食观。讲述该病与营养的关系,指导病人树立均衡饮食的观念,对牛奶过敏可以选择其他奶制品,避免盲目放弃某一方面的食物。强调食用水果的益处,指导糖尿病病人正确对待水果,推荐含糖较少的水果。③提醒病人重视压力管理,保持心态平和,延缓疾病的发生。④调动病人积极性,改变其观念,灌输老年生活也可丰富多彩的思想,使病人老有所求、老有所为,积极体现自身成长及价值,以达到较好的自我实现水平。⑤加强病人的健康责任感,帮助病人树立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包括定期体检、主动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疾病知识等维持健康的措施;告知病人寻求医疗咨询的方法,提供可以利用的医疗资源,鼓励病人主动进行医疗咨询,获取医学帮助。建议成立专门的咨询门诊或者热线电话,增加病人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⑥指出运动锻炼对疾病的益处,同时纠正关于运动锻炼的错误观念,指出疾病和运动锻炼并不矛盾,协助病人制订运动锻炼的计划。对于足部损伤严重的病人,可以推荐强度较小的运动,如慢走、床上运动;对于病变较轻的病人,可以指导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指导病人避免过度屈膝的动作,如长时间蹲、坐,坐时避免交叉双腿,防止血管受压,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防止供血不足。指导病人建立规律的锻炼计划,协助寻找适合病人的锻炼项目,告知测量合适运动强度的方法,协助建立科学、规律、长期的运动锻炼计划。

[1]李小鹰,王洁,何耀,等.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群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08-109.

[2]陈小荣.下肢动脉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及临床应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6:1100-1101.

[3]Nordmyr J,Svensson S,Bjorck M,et al.Vacuum assisted wound closure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The experience from two tertiary referral-centres[J].Int Angiol,2009,28(1):26-31.

[4]Mcnerney JP,Andes S,Blackwell DL.Self-reported health behaviors of osteopathic physicians[J].J Am Osteopath Assoc,2007,107(12):537-546.

[5]景锋光,朱中玉.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3(10):18-20.

[6]卞继芳,李永洪,张红花.目前农村地区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0(11):98-99.

[7]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182-184.

[8]Walker SN,Pullen C,Fiandt K.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behaviors in rural older women[J].Fam Community Health,2001,24(2):49-72.

[9]万巧琴,尚少梅,刘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8):1308-1311.

[10]毛晓群.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广州:中山医科大学,2005:10-11.

[11]张小培,万丽红,黄月友,等.出院后脑卒中病人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C):482-484.

[12]陈夏明,张艳萍,诸笔科,等.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2):356-358.

[13]陈金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和自我功效[J].现代护理,2002,8(10):801-802.

[14]刘海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健康行为调查[J].护理研究,2000,14(4):157.

[15]李淑霞,仝连伟,钟君立,等.成人哮喘病人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6A):1429-1430.

[16]王燕,林征,林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102-104.

[17]徐晓梅,杨萍.对80例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08(1):61-63.

[18]朱清文,方平安,周立智.肝硬化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1B):96-98.

[19]李翠淑.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186-187.

[20]王凤侠.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9):227-231.

[21]王灵,张曲娣.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07,22(24):77-80.

[22]方蘅英,张美芬,刘可.冠心病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542-544.

[23]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2005(10):739-741.

[24]彭慧蛟,万丽红,黄月友,等.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0-13.

[25]郝瑞朝,周蓉.脑血管病病人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10A):1820-1822.

[26]张小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1.

[27]彭慧蛟.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1.

[28]胡晓颖.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与应对方式、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1:1.

[29]陈建宁,王炎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402-1403.

[30]方蘅英,张美芬,陈妙霞.冠心病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6,20(7A):1705-1706.

[31]毛晓群,尤黎明,古素娥,等.老年人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6A):1437-1439.

[32]Kemppainen J,Bomar PJ,Kikuchi K,et al.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s of resid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Iwate,Japan and North Carolina,USA[J].Jpn J Nurs Sci,2011,8(1):20-32.

[33]Spinel LF,Puschel VA.Lifestyle profile of peopl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Rev Gaucha Enferm,2007,28(4):534-541.

猜你喜欢
条目下肢维度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光的维度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