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4-05-27 05:45帕尔娜古丽赛力太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讲授课文语文

帕尔娜古丽?赛力太

摘 要: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着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教学语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导语要“异”,也就是导语要奇特、奇异以及标新立异;其次过渡语要“顺”,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承接以及小结的作用;再次提示语要“精”,也就是要细致、灵巧、除去杂质;最后的结束语要“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无限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一种回味无穷和意犹未尽的感受。总之,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能够让课堂焕发出活力和生机,而且也是实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一种举措,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导语的“异”;过渡语的“顺”;提示语的“精”;结束语的“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9-03

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教学语言,这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学语言,这对语文教学活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不少人看来,最不需要专业性的就是语文教学,可是孰不知其隐含着高度的专业性。教学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教师的语文就好比火种,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智慧点燃,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漫步于语言知识的殿堂里。此外,语文教师还得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也就是“引导者”的身份,从而以有效而合理的教学语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语文过程中无限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得依靠教师教学语言这一艺术载体去实现。那么,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寻导语的“异”

所谓追寻课堂导语的“异”也就是逐渐探索出语文课堂上语言和形式的奇特、奇异以及标新立异。就像一个身着艳丽的人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来过路人的注意和回眸。那么也是一样的,身为一个语文教育者来说,要是可以让自己在教授知识之前做到导语的奇特和新颖,结果肯定会引来学生们的关注和注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课间十分钟乃是他们的“黄金时间段”,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学生可以尽情地嬉戏和玩耍。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渐渐走入教室,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融入到课堂角色中去,而平时学生成绩不是很好,自我控制能力的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学生依旧还沉浸在课间十分钟的玩耍与嬉戏中,还没有回过神来。要是还是沿袭传统的课堂导入语,譬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到.......”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那么紧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详细深入学习..........,这样陈旧的课堂导入语根本很难将那些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从课间拉回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更不用说听进去语文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了。当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的时候,他们甚至都找不到老师讲到哪了。这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环节直接脱节,影响学生听课效率提升,甚至致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

现在的学生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他们深受电视、报刊的影响,知识面和眼界也在不断地拓宽,那些陈旧而理性的陈述渐渐走出他们的大脑,他们需要和搜寻的是那些奇特、新颖以及标新立异,可以激发他们兴趣的课堂导入语。

譬如在讲授《称象》这一课的时候,在开始课堂导入语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预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然后说道:“同学们,你们看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实验材料和器材,在这堂课真正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实验练习......”。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来学生的关注,他们会将全身心地投入来等候实验的到来。一般来说,语文课本中“听听读读”这样的课文集合了“听、记以及读”的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亲睐,每次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时候总是很有精神和活力,那么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课堂导入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恰到好处、简洁的导语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想象空间,触类旁通,在老师稍微的点拨和讲解下以及学生自己的思考下就可以和文章的精髓造拢一大步。

二、确保过渡语的“顺”

俗话说,顺则畅,通则美。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渡语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渡、承接以及小结的作用,这不仅是语文教师开展教材研究活动,找出知识、内容之间关联的切入点,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的一个前提基础,提炼语言,而且还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环节和步骤。

臂如在《真正的好孩子》这一篇文章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片段,喜鹊和黄莺争先恐后地夸耀自己的孩子,可是只有乌鸦在旁边沉默无语。语文教师在讲到这个片段与接下来一个片段内容的时候,也就是在和“小鸟回巢”这一内容进行衔接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过渡语:“美丽的外表,优美动听的歌声真的会引来人们的羡慕,可是单单靠这些就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好孩子吗?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接着往下看吧.......”充分利用语言之间内外在联系,借助于联想和类比方式来实现谭文内容紧密联系的巧妙结合。在讲到《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谭文的时候建议采用叙述顺序来逐渐对两篇课文开展比较性教学。这样的课堂过渡语可以确保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十分自然和恰当,同时也可以带动整堂课的和谐氛围。

再譬如在讲授《找骆驼》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力求可以让学生知道老人是在通过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了解到那只骆驼特点的。语文教师的过渡语可以这样展现:“同学们,你们看啊!老人十分全面而清楚地说出了骆驼的特点,可是一个问题是,老人居然说自己不晓得它往什么地方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借助于设置这一段过渡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个脉络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小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要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稍稍讲究课文过渡语的艺术,不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篇文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领略到语言的和谐美。此外,再举个例子来讲,当老师在讲到《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如果还是一如既往地让学生先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品味文中出现的精美句段,然后再由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作者是采取何种方式描绘济南的冬天?济南冬天的山山水水是借助于什么形式得以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讲授方式最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上的技巧,根本无法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文中的“情”,这无疑是失败的。在作者简介这一讲授环节中,老师可以借鉴以下这种过渡语: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习介绍作者老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重要经历,重点突出老舍跟济南的关系,营造一种济南是老舍的第二个家,他被这个温和而朴实的城市时刻潜移默化着,对于故乡其喜爱程度不可言说,那么接下来从一篇《济南的冬天》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对于济南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更可以唤作是一种偏爱。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把作者的简介知识点从识记转变为对文本解读的深入点和过渡语,而且还十分巧妙地让学生跳出了对写景文章的一般认知,让学生更会品味作者的感情,丰富认知。

总的来说,那么为了确保上一个片段能够和下一个片段比较自然地连接起来,使用恰当的过渡语使得文章讲授的内容逐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同时确保上下贯通和学习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力求提示语的“精”

在汉语字典中可以找到关于“精”的解释,译为细致、灵巧、除去杂质,从而将精髓提炼出来。而提示语则好比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好比航行中的一个舵手,当你快要和暗礁相触碰的时候让你及时转变航行的方向,朝彼岸顺利地驶去;提示语又好比是在你筋疲力倦时候的一支号角,使得重新获得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譬如《金色的大地》这一篇课文的提示语是: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那么针对于这一个提示语建议开展以下课堂实践活动。首先,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从而慢慢揭开颜色变化的奥秘;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最后在学生开展用自己的语文复述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真空练习,从而为接下来的顺利复述奠定坚实和良好的基础。再举个例子《奇怪的石头》文中第二个提示语为:“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对于老师而言不难发现这句话将李四光的怀疑精神息息相关。那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加上适当的讲解和点拨让学生逐渐懂得质疑才是获得真知的首要前提和打开知识的钥匙,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再如在讲到《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采取直接导入的方法揭示课文的主题“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带,品味桂林山水的美。接着老师采取归纳提示法:桂林山水真美啊!可是她的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山有什么特殊?桂林山水泊舟行碧波会给游客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型提示使得学生的人事由此及彼,从而很好地实现课堂内容的转换。

总的来说,语文老师巧置提示语,确保提示语的行之有效和恰到好处对于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此外对于文中语文提示语的运用要坚持在提示语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从而构建综合性的语文训练活动,这对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大有裨益。

四、力求结束语的“悬”

所谓的“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念,可以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有一位年长的语文教师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是学生在上完他的课程之后,学生还沉浸在他刚刚营造的情景环境之中....一般来说,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章都是出自于名字名篇,都是在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之后编制形成的。有的作品内在涵义是需要也是值得学生细细品味的。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活动中还得充分利用谭下的十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可以引发学生回味和思索的结束语,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怀揣着饱满的热情在课间开展兴趣盎然的探索。臂如在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上,对某一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上,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学生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那么老师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可以说:“同不穴,现在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刚才大学女言十分踊跃和积极,很多好的想法在课堂上诞生,可是究竟答案是怎样的呢?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堂课会有所详解,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臂如在讲授到《一个忠告》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谁给的?是熊吗?那么,要是如果是熊的话,它是出自怎样的动机才说的呢?”这样设置悬念的结束语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创造连接,而且还可以开动脑筋,进一步进行思考.....此外,结束语不但要保持一定的悬念,还不可忽视了“全”。这里的全也就是言简意赅的意思,借助于简洁的语言来总结整篇课文的大意。再臂如语文老师下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下一新课题的情况下,假设下一新课题的文章题目叫《石钟山记》,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的这样的教学引入方法:“一座山,却以石钟命名,那么其中存在怎样的奥秘呢?这个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不少文学学者和研究学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直到最后有一位叫做苏东坡的大文豪终于解开了这个神秘的难题。请同学在上这篇课文之前事先预习一下。那么这个时候,学生就有对此感到十分的惊奇,为什么这座山会命名为石钟山,这是因为这座山的形态和钟比较相似吗?还是存在其它原因?这想必是一个谜底,那么是一个自然之谜还是人为之谜呢?大文豪苏东坡为什么到底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解决这个难题呢?教师的一个悬念性问题引出了种种疑问,学生便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开课本找到可以解开心理迷惑的那个答案。教师结束语上设置一个悬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动手解决了这一千古之谜,而且还领会了文章的内容,这对于下一次新课题内容的学习也就十分容易了。再举个例子,在结束《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余作业。不少人在品味这部作品的时候不经意间流出了同情的眼泪,可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确是内心深深地被刺疼,想信你们的内心都有一定的感受吧!那么学习这篇文章之后,请同学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感到疼痛,它的艺术形象是怎样的?有什么意义?这个时候将会出现同学们满教室打答案的景象。

此外,在悬念的设置不仅仅局限在课题的结束上,在新课题的引入上也是值得借鉴的。总的来说,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在内的课程在结尾部分巧设悬念可以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和意犹未尽的感受。这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理紧紧地把握在手,吸引着学生去听或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那么这就为接下来讲授的内容做了良好地铺垫。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语言艺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及存在于其中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语文教师的语言意识、美学艺术值得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去探索和钻研。身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课堂的主体——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保持学习、借鉴以及吸收对自己有好年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从而逐渐形成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特色、个性以及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最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上的“舞者”,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史淑君《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艺术》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 许云芳《浅谈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自我反思》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

[3] 榆蜀强《语文教师“身姿语”的作用以及运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5)

[4] 王大江《多媒辅助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08(9)

[5] 李爱国《试论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6] 付琴《浅谈身姿语在英语启蒙教学中的重要性》魅力中国.2010(7)

[7] 郑涛《俄语身势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猜你喜欢
讲授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