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4-05-27 05:45黄友民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黄友民

摘 要: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涌来,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内容没有出现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结构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理清了设计思路。初中数学衔接着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转折点,稍有不慎,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92-02

一、引言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收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本文通过结合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实现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二、有效课堂教学概述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它是指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它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耗最少的精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何谓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它的目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它的条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它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效益。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时间和效益的观念,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结构的改变

课程改革浪潮正朝着我们涌来,新课程标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启明星。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初中数学教学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目标的改变,同时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就是课程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课程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以及数学思维。课程目标的改变包括四个方面:(1)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明确提出;(3)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完善;(4)课程目标的术语更加规范。

2、课程理念的改变

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的描述更加具体,课程理念的含义也更加丰富。《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除此之外,把初中数学课堂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归纳为“教学活动”,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进行的详细的阐述[1]。

3、设计思路的改变

相比于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在设计思路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它周详的考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比如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同时确立了诸多关键词,比如“空间概念”,“几何思想”、“模型思想”、“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并且确立的关键词有具体的描述[2]。因此,学生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关键词的描述,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思考,能够启发数学思维。

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1、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外,还要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治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但是学生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有所进步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是无法代劳的,所以说,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3]。

案例:有一位同学在探讨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的时候,碰到一种特殊情况,如图1所示。因为△ABO的外角是∠AOC,故∠AOC=∠OBA+∠BAO;同时AO=BO,故∠BAO=∠ABO;因此2∠CBA=∠COA。请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如果有请在图2,图3中画出来,并猜想结果如何,说明理由。

这道数学题是取自于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如果考试中完全放弃之,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如果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程度中等偏上就能够顺利做出来,但是从阅卷老师那里得知,该题的得分率较低,得满分的不到20%。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对重要的数学定理、概念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硬,碰到课本知识无从下手。实际上,教师在讲授圆周角定理时,要着重讲解如何证明圆周角定理,如何转化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既能熟悉掌握圆周角定理,又能证明圆周角定理,转化圆周角关系。第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没有换位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不重视,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错误的认为学生的思维逻辑等同于教师的思维逻辑。第二,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加以揣摩、理解,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圆周角定理,对如何证明、如何转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晓。

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定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证明该定理,比如公式教学要向学生展示推理过程。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是在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也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从“模仿”蜕变成“创造”,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培养主体精神。

2、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案例:使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制作一个有盖的正方体,如何才能使正方体的容积最大?这道题目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等才能解答出来,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要不断的推理、反思。这道题目实际性非常强,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但是一个人有很难完成,所以就会产生合作交流的想法。学生一边动手一边计算,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答该题。

策略:(1)合理分组;(2)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不能出现形式主义,为交流而交流;(3)保证个人思考空间,要明确个人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能够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4)提倡课后学生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加上每个组每个学生的思维情况不一样,因此在课堂上很难保证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能交流。所以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合作交流。

3、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会学生数学这一学科,也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在相应的背景中获得的,真实有效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有利的[4]。

案例: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00元,第二天小明将钱包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表扬小明是个好孩子,并且交小明写一份“失物招领启示”,方便失主认领。请你帮助小明写一份“失物招领启示”。对于这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今天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00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学生反对:“万一有人冒领怎么办,真正的失主才着急。”有的学生认为:“今天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速来认领。”在这样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例子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增加不少,使学生面对数字的时候不在那么烦躁。

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概念,要创造条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现象。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造的情境必须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情境只是一种假设,学生在心理就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既然不会发生,更不会与我有关,既然与我无关,那这道题就没有现实意义。所以说,一定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

4、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多,有效教学的时间就会越长,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许多学生因敬生畏,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案例:初一上册教材中,有《展开与折叠》这一课,距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有一位平时不喜欢问问题、性格文静的女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你今天讲的内容我没听明白,特别是搞不清楚正方体展开后,平面图形的规律,该怎么办?教师首先不能呵斥这位女学生,其次要耐心的讲解,直到她弄明白这个问题,最后还要表扬她这种治学的精神,鼓励她以及其他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向这位女学生耐心讲解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有师生芥蒂,做到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耐心听讲她的困惑以及想法,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学生。

策略: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反而要表扬,倾听、补充、完善学生的想法、意见[5]。只有这样,师生交流起来才不会有心理顾忌,才能互相启发,才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5、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励和引导学生进步和发展。

案例:小强现在读初二,学习数学成绩一般,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及格,但是都不到80分;但是小强在体育项目上表现优异,尤其是篮球、足球,曾带领全班拿下年级第一。另外一位同学叫小白,数学考试成绩特别棒,经常进全校前三,但是不热爱运动,体育成绩勉强及格。对待这两位同学,小强文化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体育素质很强;小白则恰好相反。作为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两位学生。告诉他们现在是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们都表现的很不错,但是要学会取长补短,做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策略:教师应该建立一种激励的评价机制,不能因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就否定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人格魅力。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有他的优秀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一个人。只要他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就,他就是成功者。

五、结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家庭情况、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炳元.试论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大改变[J].新课程(中学),2012.(8):130

[2] 袁 钊.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课改研究,2013.(6):18—19

[3] 安朗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9—70

[4] 俞剑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2009.(4):1—6

[5] 陈文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159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