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基于适性教育的课程建设

2014-06-07 10:00曾贵利
成才 2014年9期
关键词:适性小班化风筝

■曾贵利

关注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基于适性教育的课程建设

■曾贵利

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汉正街首端。“十五”期间它曾被评为湖北省“科研五十强单位”,“十二五”期间学校以“适性自主,明礼养德”为办学理念,将小班化教学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着力课程建设,创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学校乐园。

一、我们的思考

相比大班额教学和小班额教学,从表象看是学生人数的多与少,其实质却是量与质的区别。降低班级人数使教师有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适性的教学,无疑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适性”就是适应学生发展及教育的规律,适应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那么我们的课程建设如何发挥这种优势,凸显每一位教师个性特长,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又如何让课程去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关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能呢?基于这两个层面的思考,我们确定以小班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实践。

二、我们的实践

在实践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广泛调研,其目的是摸清家底,解析学生、教师、学校等课程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二是头脑风暴,以系统思考来进行顶层设计,构架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三是统筹协调,以分步实施、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项目。

(一)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夯实基础

我们认为,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核心词是“实施”。首先要关注国家课程对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改造。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质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以夯实学生的基础。

1.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和联动

我校学生80%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动手能力强,但课外学习积淀不够,学习方式单一。为此我们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拓展和联动。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针对节选课文做了如下拓展:节选的课文(语文课内学习)——阅读课文的原著——读书交流会等等,这样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扩大了每个学生阅读的量,更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我们还将语文乐园中的探究性学习与社会生活联动,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等。

再例如英语学科,由于家庭学习环境等原因,英语一度是我校学生学习的短板。为让每一位学生学好英语,我们发挥英语师资力量强的优势,依据教材拓展了英语绘本表演和课本剧表演,与“三声满校园”“阳光体育半小时”和“国旗下演讲”相联动,开展英语歌曲大家唱、快乐口语等活动,并率先在武汉市尝试让学生进行国旗下双语演讲。2013 年12月,武汉市小学英语综合展示活动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师生的精彩表现震撼了全场,学生的短板成功转变为了他们综合发展的增长点。

我们希望适性教育不仅仅能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长与优势,更能关注学生成长路上的弱势之处,在适当之时给予他们帮助、引导,从而为每一名学生的适性发展奠定基础。

2.其次在课程实施中探寻学习方式和课堂模式的变革

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借助我区小学数学课题《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数学学习方式子课题的研究,构建了教材文本与学习方式相关性模型,探索数学常用学习方式及其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图1)。

图1

学习方式的研究及运用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班额小是优势,但人数少的劣势也明显存在,即缺乏交往和竞争,其原因就是由于人数少而导致的伙伴缺失。另外,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分层教学的落实程度、个别化的精细指导、男女生的分类教学等方面仅靠一位教师难以到位。为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我们在湖北省内率先进行了“体育双师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整合”涵盖两个层面,其一是班级人数整合,即将同年级两个自然班合并成为一个教学整体,这种整合只能在小班条件下成立,整合后的人数在40~60之间;其二是教师资源整合,也就是双师教学。双师教学是指同一课程或教学项目(单元)由两位老师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知识结构、学科理论背景和研究专长,在同一教学地点和时间单位内面向用一授课对象,按分工合作原则有目的性地进行互动式组合教学活动的情境。图2是我们对《前滚翻》一课教学的比较测量,透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双师整合教学在课程实施质量上明显优于单师。目前这个项目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课题。

《前滚翻》教学质量对比测量:

图2

(二)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凸显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发展

小班化教学由于资源上的优势,在很大一个层面上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作为小班化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力求做到多元化、活动化、个性化。我们开发了三类课程(见图3)。其一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课程;其二是基于学生个性特长的菜单课程;其三是基于主题实践性课程即我校的SPE整合课程。正是这三类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在适性的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三类课程即SPE课程,是我们在课程开发中的创新之处。

活动性是小班化教学三大原则之一,它要求突出体验与实践,提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应用程度,将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那么如何设计活动性的学习以发挥课程助学和育人功能呢?我们以综合实践为基础,把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作为目标,开发了“SPE整合课程”(Study学习;Practice实践;Education教育),实行大单元整合教学(如图4)。也就是以一个活动主题为载体,整合相关课程。图5所示是具体的操作步骤。目前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图3

图4

图5

其一,风筝课程。放风筝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怎样将这种文化与课程相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增长知识呢?我们尝试在五年级研究开发了“风筝课程”,围绕风筝的历史、制作与放飞,将语文、数学、美术、劳技、体育、科学、信息这七门功课进行整合教学。语文课上学生们学习古诗《风筝》《村居》,并了解风筝的历史;数学课学习轴对称图形在风筝制作中的应用;美术课运用构图与色彩的对比,设计风筝图案;劳技课制作风筝;体育课组织学生放飞风筝;科学课让大家讨论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信息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制作幻灯片的知识制作有关风筝的PPT。在我校对全区展示风筝课程时,不仅是孩子们迟迟不愿下课,就是与会的校长主任们也欲罢不能。那么是什么扣住了大家的心弦呢?是课程,就是这种抓住了儿童甚至成人爱玩天性的课程。同学们对风筝课程的喜爱与专注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溶教育与教学为一体的载体。

其二,“三·八”唇膏课程。今年三月八日,在国际妇女节之际,我校以六年级为试点年级,启动了“三·八”唇膏贺卡课程。以制作“三·八唇膏贺卡”为载体,整合语文、数学、美术、信息、科学、劳动、品社、班会8门课程,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制作中了解妇女节的来历,学习天然唇膏制作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歌颂母爱,孝敬父母。目前我校的“唇膏课程”研究小组还接连开发了柔肤水、护手霜、眼部啫喱等单元教学,孩子们还与老师共同设计完成了这些护肤品的商标与外包装。一件小小的护肤品所蕴含的知识让孩子的探究乐不思蜀。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程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他们希望能亲手制作出一件护肤品送给自己的家人。

其三,“端午课程”。今年“六·一”恰逢端午,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传统习俗渐渐失传,于是我们引进家长资源,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端午传统习俗的课程开发,在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编织盐蛋网、包粽子、做香囊、制作驱蚊水和绿豆糕的实践体验活动。师生与家长的全情投入让我们看到课程的生命力,正是有生命力的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以上课程,学校还开发了“清明祭英烈”课程和“微景观”课程。

反思我们的SPE课程为什么能受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甚至每一位家长的欢迎?第一,它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第二,它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第三,它弥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第四,它让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更是在这种做中学、玩中学中得到培养,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

三、我们的展望

三年的实践,让我们看到课程的建设激活了学校,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建设需要智慧,它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的历程中,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在且行且成长,学校也在且行且发展。在小班课程建设上我们才刚刚行走在路上,后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课程开发路径,探索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让国家课程最大限度地贴近我们的学生,让校本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

责任编辑 吴羽

猜你喜欢
适性小班化风筝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探究碳量子点在纸基材料防伪印刷中的适性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 9项“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