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1)

2014-06-11 08:55李静琴吴红娥李雯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炎黄子孙内化温馨

李静琴++吴红娥++李雯婷

一、学习指南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炎黄子孙”

●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华夏民族的诞生,知道“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网页浏览、填写自主探究表,了解炎帝、黄帝和大禹的生平事迹、功绩,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③通过阅读《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填写阅读卡,了解更多的美丽古老神话,感知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痕迹。

④通过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填写,学习搜集、整理、归纳并运用资料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观看教学视频。

②自学网页,填写自主探究表。

③阅读课外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

●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②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炎帝、黄帝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温馨提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填写)

④从炎帝、黄帝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禹为什么要治水?采取怎样的治水方式?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温馨提示:请仔细观赏视频《大禹治水》,你会有所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你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去搜集更多大禹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温馨提示:我们已经学过图书馆查阅、咨询他人、上网浏览等方式,你还可以创新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温馨提示:故事很多,选择有兴趣的故事去读读吧。)

⑧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清明祭拜、建造庙宇是缅怀先祖,表达景仰之情的方式,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称呼?(温馨提示:可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想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困惑与建议

我们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即化“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此模式旨在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个“高效学习”的结果。基于此理念,我们设计的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有三大亮点。

● 任务设计有梯度

问题导向是《任务单》的核心所在,通过问题驱动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梯度的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环节。“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中华名族精神的传承。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也是逐层深入。

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两个任务的自学达成目标,就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比较简单。相信学生通过动感地图演示,结合解说,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问题1~3体现了学生从认知到情感的提升,4~5题了解历史知识,第6题引发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内化。我们的任务单面向全体学生,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有疑惑再到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有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生成。

● 情感体验有厚度

本课教材属于历史题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更谈不上情感体验。而小学思品课教学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应是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如果只从教材出发,强调学历史知识,而忽视情感体验,那就失去了开设思品课的意义。就本课而言,我们的任务单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情感目标来设计的,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第3~6题的解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大禹的卓越功绩,感悟祖先们的优秀品质。第7题“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旨在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知识,积淀情感,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历史是由无数优秀伟大的祖先共同创造的。当学生达到这些认知水平时,再抛出第8个问题“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相信学生们定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我们的祖先让我们骄傲,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自豪。情感体验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也成为了可能。

● 能力培养有深度

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我们的任务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中,提到的浏览网页、填写探究卡、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书写感悟心语,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去比较、分析,当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概括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内化,学以致用,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也正因为有着这样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培养起来。endprint

一、学习指南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炎黄子孙”

●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华夏民族的诞生,知道“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网页浏览、填写自主探究表,了解炎帝、黄帝和大禹的生平事迹、功绩,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③通过阅读《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填写阅读卡,了解更多的美丽古老神话,感知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痕迹。

④通过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填写,学习搜集、整理、归纳并运用资料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观看教学视频。

②自学网页,填写自主探究表。

③阅读课外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

●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②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炎帝、黄帝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温馨提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填写)

④从炎帝、黄帝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禹为什么要治水?采取怎样的治水方式?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温馨提示:请仔细观赏视频《大禹治水》,你会有所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你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去搜集更多大禹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温馨提示:我们已经学过图书馆查阅、咨询他人、上网浏览等方式,你还可以创新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温馨提示:故事很多,选择有兴趣的故事去读读吧。)

⑧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清明祭拜、建造庙宇是缅怀先祖,表达景仰之情的方式,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称呼?(温馨提示:可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想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困惑与建议

我们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即化“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此模式旨在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个“高效学习”的结果。基于此理念,我们设计的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有三大亮点。

● 任务设计有梯度

问题导向是《任务单》的核心所在,通过问题驱动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梯度的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环节。“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中华名族精神的传承。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也是逐层深入。

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两个任务的自学达成目标,就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比较简单。相信学生通过动感地图演示,结合解说,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问题1~3体现了学生从认知到情感的提升,4~5题了解历史知识,第6题引发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内化。我们的任务单面向全体学生,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有疑惑再到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有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生成。

● 情感体验有厚度

本课教材属于历史题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更谈不上情感体验。而小学思品课教学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应是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如果只从教材出发,强调学历史知识,而忽视情感体验,那就失去了开设思品课的意义。就本课而言,我们的任务单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情感目标来设计的,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第3~6题的解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大禹的卓越功绩,感悟祖先们的优秀品质。第7题“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旨在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知识,积淀情感,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历史是由无数优秀伟大的祖先共同创造的。当学生达到这些认知水平时,再抛出第8个问题“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相信学生们定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我们的祖先让我们骄傲,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自豪。情感体验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也成为了可能。

● 能力培养有深度

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我们的任务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中,提到的浏览网页、填写探究卡、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书写感悟心语,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去比较、分析,当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概括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内化,学以致用,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也正因为有着这样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培养起来。endprint

一、学习指南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炎黄子孙”

●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华夏民族的诞生,知道“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网页浏览、填写自主探究表,了解炎帝、黄帝和大禹的生平事迹、功绩,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③通过阅读《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填写阅读卡,了解更多的美丽古老神话,感知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痕迹。

④通过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填写,学习搜集、整理、归纳并运用资料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观看教学视频。

②自学网页,填写自主探究表。

③阅读课外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

●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②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炎帝、黄帝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温馨提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填写)

④从炎帝、黄帝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禹为什么要治水?采取怎样的治水方式?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温馨提示:请仔细观赏视频《大禹治水》,你会有所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你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去搜集更多大禹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温馨提示:我们已经学过图书馆查阅、咨询他人、上网浏览等方式,你还可以创新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温馨提示:故事很多,选择有兴趣的故事去读读吧。)

⑧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清明祭拜、建造庙宇是缅怀先祖,表达景仰之情的方式,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称呼?(温馨提示:可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想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困惑与建议

我们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即化“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此模式旨在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个“高效学习”的结果。基于此理念,我们设计的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有三大亮点。

● 任务设计有梯度

问题导向是《任务单》的核心所在,通过问题驱动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梯度的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环节。“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中华名族精神的传承。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也是逐层深入。

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两个任务的自学达成目标,就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比较简单。相信学生通过动感地图演示,结合解说,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问题1~3体现了学生从认知到情感的提升,4~5题了解历史知识,第6题引发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内化。我们的任务单面向全体学生,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有疑惑再到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有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生成。

● 情感体验有厚度

本课教材属于历史题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更谈不上情感体验。而小学思品课教学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应是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如果只从教材出发,强调学历史知识,而忽视情感体验,那就失去了开设思品课的意义。就本课而言,我们的任务单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情感目标来设计的,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第3~6题的解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大禹的卓越功绩,感悟祖先们的优秀品质。第7题“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历史的童年》,并填写阅读卡”,旨在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知识,积淀情感,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历史是由无数优秀伟大的祖先共同创造的。当学生达到这些认知水平时,再抛出第8个问题“通过学习,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相信学生们定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我们的祖先让我们骄傲,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自豪。情感体验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也成为了可能。

● 能力培养有深度

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我们的任务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中,提到的浏览网页、填写探究卡、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书写感悟心语,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抓住关键信息去比较、分析,当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概括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内化,学以致用,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也正因为有着这样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培养起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炎黄子孙内化温馨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改革开放四十年
“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
温馨家园
温馨小语
冬天别忘萌一萌
本期导读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