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作文批改新路径

2014-07-19 17:28汪璐璐
江苏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价者评语写作能力

汪璐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基于此,笔者尝试了“多元评价”的作文批改方式。

一、学生评价,关注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张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为学生是每次习作的亲历者,他们往往对同伴心理、习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验。因此笔者在实践中将“多元评价”的第一环节设定为:学生评价。为了避免学生作文批改过程中的随意性,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先将他们编成3-5人的小组,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对同伴作文批阅工作。学生共同找出文章的错别字、病句等,也可以夸奖其作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

在近两年的批改实践中,学生的评价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纠错式。

如: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野生动物吃不得》时,第八小组这样写道:“小蓉,我们觉得你的这篇文章有点简单。因为你的习作既没有生动的词语,又没有精彩的句子,而且照抄查找的资料较多,让人有点读不懂,因此说服力不是很大哦!”虽然语言有点儿犀利,但是因为评价来自同伴,而且问题切实存在,所以被评价者往往可以受到更大的心理触动,并落实到修改的行动中去。

2.赞美式。

如: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我家的“香香公主”》时,第六小组这样写道:“小雨,每次读你的作文总是那么朗朗上口,字非常好看,让我们非常佩服。题目很棒,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第三小节抓住了风信子的特点,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你真棒!”这样的赞美,不浮夸!被评价者首先收获了愉悦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认真书写、雕琢文题、多用修辞手法等。

3.鼓励式。

如: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春游的建议》时,第二小组这样写道:“你的想法蛮好的,让我们把春游的钱拿去捐款。但是这只是你一个人的建议,也要想想其他人的感受呀!要知道我们班有很多人都很想去春游的。”这样的评价水准很高,甚至高出教师,因为评价者站在了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能够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对受评价者的鼓励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师评价,关注写作章法

传统的作文批改中,教师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主体。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进行改革,是将评价者由“唯一”变成“多元”,而并非要剥夺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事实上,由于教师是学生习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无论是本学段的习作要求,还是单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或是每个学生的习作特点,教师都有更大的发言权。另外,由于教师拥有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在阅读学生作文时,往往能给予更中肯、合理的评价。同时第一环节的“学生评价”是否精准到位,也需要教师的专业校正。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实践中将“多元评价”的第二环节设定为:教师评价。以一篇作文的批改为例,教师首先要花2-3分钟通览全篇,然后再根据第一环节中“学生评价”的内容完成一份简单的评价表,最后以对话的形式完成一份评语。评语是作文批改中“教师评价”的重头戏,怎样的评语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

1.先扬后抑,抓准学生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与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因此,在教师评价中,我主张先写闪光点,再针对性地指出一两个不足,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2.实实在在,学生一目了然。

如: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爱吃农家菜》时,我这样写道:“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出发,认真思考、探究,有了自己的独特发现,很好!如果你能把视野再打开些,也许还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发现哦,比如农家菜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农家游很火爆……换一个视角想一想,你的文章会更加精彩!”

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的评语往往比较空洞,如“主旨鲜明,结构清晰,选材新颖”,学生读后往往不知所云。因此,在教师评价中,我主张说学生能听懂的话,说学生可操作的话,让评语成为点亮学生写作的明灯。

3.搭建扶梯,指明改进方向。

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要通过恰当的评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目标水平之间搭建扶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在这样的评价里,教师不需纠结于错字、病句,更多的时候以读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亲切而深入地“交谈”。教师读得兴致盎然,写得有滋有味,这样的评语,学生自然愿意去关注。

三、家长评价,关注心理情感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校合作。笔者在实践中将“多元评价”的第三环节设定为:家长评价。家长每月浏览一次孩子的作文,可以针对某一篇作文,也可以针对几篇作文进行评价,口头和书面都可,以激励为主。我们试图通过作文批改中的“家长评价”,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写作的心理和情感。因为“家长评价”的介入,学生往往能以更认真的态度进行写作。而家长因为这一平台,体验了“老师”的辛苦,参与了学校的生活,往往会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翻看每一本作文上的“家长评价”,你都可以感受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给予孩子的满满的爱。

同伴们的“慧眼”相助,老师的专业指导,家长的激励关注推动了学生的习作修改。总之,多元评价让作文批改在“简单”和“不简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批改”和“修改”的双赢。

猜你喜欢
评价者评语写作能力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