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所有权、国际卡特尔与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

2014-08-04 02:46付红艳贾希锋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卡特尔定价权所有权

于 左,付红艳,贾希锋

(东北财经大学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地退化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40%以上。耕地土壤养分失衡严重,缺钾面积达60%。①有效钾含量小于50mg/kg。

中国耕地缺钾与钾肥价格高有关。国内钾肥产量有限,50%的钾肥依赖进口。中国进口钾肥价格过高,2005—2008年,中国进口钾肥离岸价 (FOB)上涨了近3倍,上涨至576美元/吨。2009年中国进口钾肥价格回落至350美元/吨,但至2011年,钾肥价格又涨了120美元,两年时间上涨了34%。粮价上涨速度不及钾肥涨价速度。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在进口钾肥价格谈判中理应具有较强议价能力,但事实上并不具有。中国为何缺少进口钾肥定价权?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针对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江山提出,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中国的企业能够掌握定价权[1]。司晓悦和娄成武提出中国是铁矿石资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在铁矿石谈判中虽然拥有话语权,但却没有获得最大买家应有的定价权[2]。于左和彭树宏针对中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问题,构建了企业间部分交叉所有权下合谋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的案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两拓”的部分交叉所有权有利于其合谋,进而也有利于其与巴西淡水河谷合谋;“两拓”及其与淡水河谷合谋,实施超高定价是导致中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的根本原因;提出国际金融巨头对铁矿石等企业的部分交叉所有权安排及其隐蔽的限制竞争行为应当引起反垄断当局重视[3]。周洁卿提出中国在争取黄金定价权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伦敦作为黄金定价中心的地位正在削弱,中国应抓住时机,创造条件,提高黄金定价权[4]。丁泉提出中国作为全球大宗能源、原材料及农产品的进口国,存在较为突出的定价权缺失问题,通过对石油进口、消费、汇率以及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石油进口合约及战略联盟、完善中国期货市场、改革和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外汇储备的运用等建议[5]。郝赢赢和贾建华提出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定价权与石油进口量极不相称。针对国内石油市场现状,从石油进口成本出发,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6]。杨丽君提出跨国公司垄断、国际期货定价和国内粮食仓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中国进口粮食的国际定价权。为了稳定国内粮价和保护国内粮食安全,急需通过期货定价和加快产业链整合等措施提高进口粮食定价权[7]。

针对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问题,王秀兵从默契合谋角度分析了中国钾肥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8]。贾希锋对钾肥市场出口卡特尔和主要出口企业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出口卡特尔是导致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反垄断政策建议[9]。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针对原油、铁矿石、黄金和粮食等定价权问题的学术文献较多,但针对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文献很少,仅有几篇文献虽然对中国进口钾肥资源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了理论与案例分析,但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仍很薄弱,尤其是在理论模型构建时,对现实中的市场竞争和企业间股权关系状况等考虑不足,在实证分析中,缺乏对国际主要钾肥生产企业之间的所有权关系、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的逻辑关系和经验证据的研究。本文对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力争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探讨

本文首先基于中国现实钾肥市场结构、进出口格局和企业间股权关系构建理论模型。

(一)全球钾肥资源分布、生产与销售格局

从储量看,2011年,世界探明钾肥资源储量约为95亿吨 (以K2O当量计),其中,加拿大储量占世界46%,俄罗斯占35%,白俄罗斯占8%,约旦占8%,以色列占8%,巴西占3%,中国占2%,德国占1.5%,美国占1.4%,智利占0.5%。

从产量看,2011年,全球钾肥资源产量大约为3 640万吨 (以K2O当量计),加拿大产量占世界产量30%,俄罗斯占18%,白俄罗斯占15%,中国占10%,德国占8%,以色列占5.4%,约旦占3.8%,智利占2.7%,美国占2.7%,巴西占1.2%。①以上数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品概要 (2013年1月)的数据计算得出。从产能看,全球80%产能集中在前几家钾肥企业。全球钾肥产能 (以K2O当量计)CR5为73%,CR10为89%。

从销售看,全球钾肥出口市场形成了Canpotex和BPC(包括Belaruskali和Uralkali)两大销售联盟。(1)Canpotex公司是由加拿大的Potash、Mosaic和Agrium合资组建,三家钾肥企业拥有相等的股权,Canpotex公司负责将三家企业的钾肥销售到海外市场。加拿大PCS公司 (Potash Corporation of Saskatchewan Inc.)和Agrium公司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向国外出口。PCS公司和它的美国子公司 PC(Potash Sales Inc.)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美盛 (Mosaic Company)和美盛肥料公司(Mosaic Crop Nutrition)是世界第三大钾肥企业集团。Agrium公司和Agrium美国公司分别是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和他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2)BPC(Belarusian Potash Company)是由俄罗斯的Uralkali和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合资组建,俄罗斯的Uralkali持有50%的股份,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持有45%的股份,白俄罗斯铁路协会持有其余5%的股份。白俄罗斯钾肥公司 (BPC)运作模式与Canpotex公司相似。

(二)中国钾肥资源生产、进口与销售格局

中国钾肥资源匮乏。首先,中国钾肥资源已探明储量少。2011年中国钾肥资源储量占全球钾肥资源储量的2.2%。钾肥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查尔汗盐湖和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2011年,中国进口钾肥资源640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0%。中国进口钾肥主要来源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有多家企业具备钾肥进口资质,但除了从事边境贸易和一部分企业仅限于自用外,实际拥有钾肥进口权的企业很少,钾肥进口权由中化、中农所把持。如中国每年与BPC的钾肥进口谈判,中化、中农之外的8家钾肥进口企业可推荐1个企业代表参与。每年针对中国的钾肥谈判由白俄罗斯BPC出面,提出不合理的报价,随后其他钾肥出口企业以不低于中国从BPC的进口价与中国签订钾肥进口合同。

盐湖钾肥是国内垄断性生产企业,中化持有其24%的股份。PCS Sales持有中化22%的股份。中化化肥与Canpotex公司之间存在连锁董事。此外,PCS公司还持有SQM的32%股份,ICL的14%股份,APC的28%股份。

基于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之间所有权关系,全球钾肥销售形成两大板块:一是加拿大板块。三家钾肥生产企业组成销售合资企业,其中PCS还设有单独的全资销售子公司,另外参股或控股以色列、约旦和智利的钾肥企业。二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板块。Uralkali和Belaruskali成立销售合资企业,由Uralkali控股,Uralkali还设有全资销售子公司Uralkali Trading。2011年,两大板块合计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71%(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股权关系示意图

中国主要的钾肥生产和销售企业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而加拿大的钾肥企业PCS与中国钾肥企业之间也具有所有权关系,如加拿大的钾肥企业PCS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权 (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与加拿大钾肥企业所有权关系

企业间所有权将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中东 (以色列、约旦和智利)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紧密连接起来,他们虽然是竞争者,但因为企业间存在股权关系,因而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使全球主要钾肥企业容易形成国际卡特尔。

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合资设立销售企业,并且持有中国钾肥进口企业股份,同时中国钾肥进口企业持有中国钾肥生产企业股份,因为这种特殊所有权结构,商务部虽然部分放开钾肥进口权,但国外主要钾肥出口企业并不与中化、中农以外的任何一家企业签约。在企业间特殊所有权结构下,全球的钾肥企业非常容易形成国际卡特尔,竞争企业间的所有权关系使得国际卡特尔具有内在稳定性。

(三)钾肥企业形成国际卡特尔的理论假设

根据以上全球主要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份额及其所有权关系,中国进口钾肥主要谈判格局可进一步抽象概括为:加拿大板块钾肥由中化独家销售,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板块钾肥由中化与中农共同销售。中东板块钾肥因加拿大PCS是其股东,因此其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加拿大板块具有一致性。

假定中国进口钾肥行业有两家企业:①事实上从加拿大板块、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板块进口钾肥的企业主要有中化和中农。中化和中农,它们销售的钾肥依赖于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进口。为简单起见,假设消费者对这两家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p=a-qh-qn

这里,p为中国市场钾肥的销售价格,qh和qn分别为中化、中农的销售量,a反映了市场规模。

由于中化不仅可以从加拿大进口钾肥,还可以从俄罗斯进口钾肥,而中农只能从俄罗斯进口钾肥。因此,假设进口钾肥其他成本为零,中农的进口钾肥价格为f1,而中化的进口钾肥价格取决于其从加拿大与俄罗斯进口钾肥的分配比例。假设中化从俄罗斯进口的钾肥数量为λqh,从加拿大进口的钾肥数量为(1-λ)qh,参数λ取值在0和1之间。

博弈过程:第一阶段,中化、中农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肥板块进行谈判,谈判后形成的进口钾肥价格f1适用于两家企业。第二阶段,中化与持有其股份γ的加拿大钾肥板块的销售商进行谈判,达成的钾肥进口价格为f2。第三阶段,中化与中农进行产量竞争。

说明:进口钾肥资源的价格由Nash谈判的理论来确定,我们采用倒推法求均衡解。

给定钾肥进口价,中化与中农的古诺均衡产量和中化的利润分别是:

对于加拿大钾肥板块来说,其收益为钾肥出口总额与从其持股企业中化的利润分红之和,即钾肥进口价格f2由加拿大与中化谈判达成,具体来讲,f2是最大化下列问题的解:

利用前面关于销售量和利润的结果,上述最大化问题等价于:

从相应的一阶必要条件,并结合二阶条件很容易得到Nash谈判达成的钾肥进口价格为:

这意味着,如果中化选择加拿大作为其最主要的钾肥进口渠道,那么俄罗斯一旦提高向中国出口钾肥的价格,加拿大就会跟风提价,钾肥市场存在合谋。

进一步地将谈判结果代入到市场需求函数中,计算得到我国市场上钾肥的销售价格为:

这表明,无论中化在加拿大与俄罗斯之间如何分配钾肥的进口额,中化和中农代表行业与俄罗斯谈判达成的进口钾肥价格必然居高,国内钾肥售价也因此被推高。

由于中农只能从BPC进口钾肥,为了保证进口量,中农不得不接受高价格。而PCS持有中化的股份,中化的进口数量与代理资格取决于加拿大钾肥出口企业,国内盐湖钾肥的价格与从加拿大进口的钾肥价格相关,中化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会接受加拿大钾肥企业的报价。从与国外主要钾肥企业设定的谈判规则看,每年几乎都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板块钾肥企业先跟中农谈判,然后再跟中化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谈判的结果是国际两大钾肥销售联盟都出高价,国内中化和中农接受高价,国外与国内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组成国际卡特尔,共同抬高了中国进口钾肥的价格。国内与国外不当的体制与制度安排,尤其是横向竞争者之间、纵向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所有权关系使得全球钾肥国际卡特尔得以稳固维持,存续多年。国际卡特尔是导致国内钾肥价格过高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钾肥企业、国外钾肥企业与国内钾肥企业间具有所有权关系的情况下,即使某个企业表面上宣布退出出口卡特尔,但因实际存在的利益纽带和短期内钾肥市场供应量没有明显改变,合谋仍然会发生。

三、经验分析

本文从钾肥市场有利于形成合谋的市场条件和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等方面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经验分析。

(一)易于形成钾肥卡特尔的市场条件

1.产品同质性

钾盐 (Potash)是指钾的矿产和化学的盐,从自然开采出来,包含易溶于水的钾的成分,主要用于农业肥料,也用于生产玻璃、陶瓷、肥皂和用于动物催肥。最常见的形式是氯化钾,氯化钾主要作为肥料使用。氯化钾通常是其他形式钾肥和复合肥的原料。钾肥是同质商品,一个制造商供应的钾肥可以与另一个制造商供应的钾肥交换,钾肥的同质性导致购买者选择供货商主要基于钾肥的价格。

2.市场结构

钾肥资源具有稀缺性,市场进入受到资源约束。钾肥市场集中度较高。世界钾肥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全球超过一半产能位于加拿大和前苏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且被很少量的一组企业所控制。2008年前7家企业钾肥的产量占世界的71%。2012年,俄罗斯两大钾肥企业Uralkali和Silvinit合并成为新的Uralkali。Silvinit过去并不属于BPC,只是在钾肥谈判时跟随BPC的合同报价,这意味着全球钾肥垄断程度进一步提高。

3.企业间所有权

全球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钾肥主要生产企业合资成立销售公司,销售合资公司将钾肥生产企业联结在一起。中国钾肥销售企业中化化肥与钾肥生产企业盐湖股份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加拿大钾肥销售企业与中国钾肥销售企业中化化肥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竞争者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容易形成合谋。①即使企业宣布退出其所在国政府公然允许或暗地支持的出口卡特尔,事实上只要企业间具有所有权关系,仍然有利于形成合谋(默契合谋),根据于左和彭树宏[3]的研究,这种合谋具有稳定性,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此应当重视。

全球主要的钾肥供应者成立合资公司,有利于协调行动。PCS、Agrium和 Mosaic合资成立Canpotex公司,他们各持有合资公司1/3股份。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这三个企业可以相互获得敏感的产量和价格信息。成立合资公司后,Canpotex加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肥企业合作性划分市场的协议。通过这样的交易,Canpotex同意在北美和欧洲之外划分乌拉尔钾肥市场。这些钾肥生产企业通过BPC协调销售,划分市场。

4.企业间信息交换

除了主要钾肥企业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外,还有其他一些有利于合谋机会。钾肥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国际肥料工业协会 (IFA)的成员,他们会定期举行会议。会议中PCS、Canpotex、Mosaic、Uralkali、Belaruskali和Silvini的主要参与者,基本都是总裁层面的。会议给这些钾肥企业提供交流敏感信息的机会。另外,在一些交流项目中,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参观另一个高级管理者所在企业。会议和行业组织为钾肥企业交换信息和协调行动提供了便利。

5.进入障碍

钾肥资源主要集中在现存氯化钾生产商,新进入市场需要有钾肥资源。随着矿业资源开采对环境、安全等的规制越来越严格,钾肥资源开采业成本提高。一些在位企业通过扩大产能的方式形成了过剩产能,竞争者市场进入难度更大,钾肥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

6.需求与需求弹性

世界耕地面积有减少趋势,增加钾肥施用量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人们饮食对蛋白质需求量增加,需要更多的饲料,玉米种植需要钾肥用量较高,现实中钾肥需求增加。钾肥是农作物种植不可缺少的肥料,需求缺乏弹性。

(二)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

1.成本与价格

近十年来,钾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以加拿大PCS公司为例,2002—2007年,生产成本在50—70美元/吨,2008年上涨至94美元/吨,2011年上涨至112美元/吨。与钾肥生产成本相比,钾肥价格过高,仍以加拿大PCS公司为例,2002年价格为86美元/吨,2011年上涨到413美元/吨,每吨钾肥价格与生产成本差由2002年的35美元扩大到2011年301美元。再以Uralkali公司为例,每吨钾肥生产成本由2006年48美元上涨到2011年103美元,成本上涨了55美元;与此同时,每吨钾肥价格由171美元上升到406美元,价格上涨了235美元;每吨钾肥价格与生产成本差由123美元扩大到303美元。价格与生产成本之差过大,若不是钾肥企业实施了超高定价,是很难解释的。

全球主要钾肥企业在2003年年中开始提价,到2008年钾肥价格至少上涨了600%。肥料消费(钾肥是其中重要成分)在此期间没有多大变化。需求在2008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9年恢复正常。对钾肥企业的反垄断指控说钾肥生产成本只增加1.2美元,但每吨钾肥的价格却增加了100美元,这也表明对钾肥的需求是无弹性的,钾肥的价格上涨完全脱离了成本。钾肥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居高不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肥料平均价格指数从1.0上涨到2.2,然后在2008年下跌到1.0,而钾肥价格指数从1.0上涨到2008年末3.5。

2010年,乌拉尔钾肥等公司受到了反垄断起诉。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 (FAS)调查发现,氯化钾生产成本为80美元,2009年,乌拉尔钾肥公司对复合肥生产企业的钾肥售价为132美元/吨,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认为合理价位应为125美元/吨,且2010年也应在这个价位。而在2010年第1季度,俄罗斯境内氯化钾价格为158美元。乌拉尔钾肥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实行不同的价格,如2010年,国内售价为149美元/吨,出口售价为352美元/吨,2011年,国内平均售价为204美元/吨,出口价格为438美元/吨,属于典型的出口卡特尔。

2012年,中化进口钾肥的平均单价为473美元/吨,中农为468美元/吨,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平均进口单价为468美元/吨,华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平均进口单价为472美元/吨,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平均进口单价为463美元/吨,而从事边境贸易的绥芬河市龙生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二连浩特市天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绥芬河开元经贸有限公司、绥芬河市广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口的钾肥平均单价分别为436美元/吨、436美元/吨、436美元/吨、437美元/吨和434美元/吨,从事边境贸易的钾肥进口企业的钾肥进口价格普遍远远低于中化和中农钾肥进口价,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化、中农进口钾肥价格过高。

2.利润率

全球主要钾肥企业利润率过高。2004年以来,全球主要钾肥企业生产成本毛利润率超过100%,2008年高达300%—600%,2009年虽然有所回落,但2011年,Agrium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仍高达175%,PCS高达268%,Uralkali高达294%。若不是实施了垄断高价,很难想象钾肥企业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会如此之高。

从与其他肥料的利润率比较看,钾肥行业的利润率过高。以PCS公司为例,2004年,氮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为25%,磷肥为2%,钾肥为89%;2011年,氮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为68%,磷肥为35%,钾肥为268%,钾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远远高于氮肥和磷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再以Agrium公司为例,2004年,氮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为45%,磷肥为31%,钾肥为98%;2011年,氮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为90%,磷肥为50%,钾肥为173%,钾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也是远远高于氮肥和磷肥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

3.产能与产量

2005年,全球钾肥需求下降,钾肥价格本应下降,但PCS在2005年11月以“控制库存”名义关闭三个矿,减少了134万吨钾肥产量。随后美盛公司 (Mosaic)宣布削减20万吨钾肥产量,这两个公司协调减少产量持续到2006年。2006年1季度,PCS公司将产量由240万吨削减至130万吨。乌拉尔钾肥公司削减了20万吨钾肥产量,白俄罗斯Belaruskali公司削减了50%的出口量 (约25万吨)。2006年2季度,Silvinit削减了10万吨钾肥产量。上述三个企业2006年早期削减的钾肥产量超过500万吨。2009年,全球钾肥消费量下跌了9%,但产量减少了39%,装运量减少了43%,贸易量减少了51%。加拿大PCS公司钾肥产量由2008年的870万吨减少为2009年的341万吨,2009年,其产能利用率仅为26%。开工不足,产量减少,钾肥的价格自然上涨。与此类似,Agrium公司2008年产量为176万吨,2009年为88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43%。

钾肥同行企业得益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钾肥企业的增加产能行为,“对于钾肥需求下降,这些钾肥制造商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但他们寻求继续扩大产量,使市场形成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对市场进入形成强力威慑,形成进入障碍。Uralkali在2007年11月自夸:“对全球的竞争者,他有能力以最低成本增加巨大的产能”。钾肥巨头企业通过过剩产能,维持较低的开工率,进而使钾肥价格保持高位,获得垄断利润。过剩产能为钾肥企业提供了逼真的便于欺骗的机会。过剩产能具有迷惑反垄断当局和形成进入威慑的双重作用。中国是国际钾肥卡特尔的特定目标。Uralkali和PCS通过供给限制造成钾肥短缺迫使中国在2006年上半年接受钾肥价格的上涨,之后,全球价格上涨。类似的行动还发生在2007年。国际主要钾肥企业在2003—2009年中期存在大量过剩产能。例如PCS,产能利用率仅为54%—69%。保持过剩产能、限制产量使卡特尔维持垄断高价。

4.协调与操纵行为

钾肥企业通过定期参加会议交换信息和协调行动,在2005年10月参会后,PCS和Mosaic于2005年11月宣布重大的产量削减,其他企业在2006年就跟随着削减产量。全球主要钾肥企业是国际肥料工业协会 (IFA)和化肥学会 (TFI)的会员,在2007年土耳其会议期间宣布再次提价。2008年4月15日,BPC公司对中国出口钾肥的合同价格较2007年上涨了400美元/吨;次日,PCS公司也将价格提到400美元/吨,而PCS公司的平均成本只有不到120美元/吨。钾肥价格居高不下,说明有人为操纵因素。1999—2010年,全球钾肥产量平均增长率为4.7%,而钾肥进出口量平均增长率为8.2%,由此必然导致钾肥价格上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耕地缺钾源于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所致的进口钾肥价格过高。中国进口钾肥价格过高主要是因为钾肥企业形成了国际卡特尔,实施了超高定价。

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当竞争者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时,所有权成为利益纽带,竞争者之间竞争性减弱,合作性加强,很容易出现合谋。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组建合资企业销售钾肥,形成出口卡特尔,并且签订排他性销售合同。中国的钾肥进口企业本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钾肥进口价格,但国内资源垄断和进口没有完全放开,国内钾肥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 (PCS)与中国钾肥销售企业 (中化化肥)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持有中化化肥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中化化肥持有盐湖钾肥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这种所有权安排容易使国内与国外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协调行动,共同抬高钾肥价格。国内钾肥进口企业采取了牺牲消费者和竞争者利益的做法,经常接受较高的进口钾肥价格,其损失从自身的钾肥生产和销售中得以弥补,而国内依赖钾肥资源的竞争者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本文经验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国外主要钾肥企业的钾肥生产成本与价格之差日益增大,2011年每吨钾肥的生产成本与价格之差超过300美元。国外主要钾肥企业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率过高,2011年在150%—300%之间,而这些企业的氮肥生产成本毛利润率位于60%—90%之间,磷肥位于30%—50%之间。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协调控制产量,既阻碍竞争者的市场进入,又提高了钾肥售价,他们在钾肥价格谈判前经常限制产量,提高价格 (在2008年体现最为明显),通过协调一致操纵价格,获得了过高的利润。

竞争者之间具有所有权关系,容易引发合谋和限制竞争效应,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2011年6月,中国商务部曾附条件批准了乌拉尔开放型股份公司吸收合并谢尔维尼特开放型股份公司,①谢尔维尼特 (Silvinit)是俄罗斯的钾肥企业,在全球销售钾肥。IPC是另一家俄罗斯公司,是谢尔维尼特公司的独家经销商。如果真正考虑到国际主要钾肥企业更容易形成国际卡特尔,抬高中国进口钾肥价格,类似的合并案不应被中国的反垄断当局批准,即使从其他方面考虑批准了这起并购,至少也应附加更为严格的和更有约束力的条件。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对国内外主要钾肥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对于国外企业在国外实施的对中国造成实质损害的垄断行为,应积极行使反垄断法域外管辖权。对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反垄断执法部门对其出口卡特尔的纵容或支持行为,应尽快通过反垄断执法双边合作加以解决。一些国际卡特尔收益由东道国获取,但损失由他国承担,东道国反垄断当局没有动力起诉卡特尔,例如加拿大和俄罗斯,从逻辑上讲,他们更乐于从他国获取经济租金,本国高价使用钾肥的损失可从高价出口钾肥所获的收益得以弥补。因此,出口卡特尔经常被一国的反垄断法豁免。从利国利民、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中国反垄断当局应与更多国家签订反垄断双边或多边协议,积极倡导并率先建设全球反垄断执法体系,在全球反垄断执法体系中禁止“以邻为壑”的出口卡特尔,加强对境外垄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即使钾肥国际卡特尔某个成员可能因担心中国行使反垄断法域外管辖权,提前宣布退出国际出口卡特尔,或实施更加隐蔽的行为,但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钾肥国际卡特尔给中国的化肥企业和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反垄断执法部门也应对其积极执法,以便为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追回部分损失,并藉此形成强力持久的威慑,维护国内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本文理论分析的假设是基于中国进口钾肥采取集中式谈判的现实,而从提高中国进口商品或服务定价权和谈判效果看,竞争者集体谈判不如分散谈判[10],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实质放开进口钾肥谈判权及更多商品的进口谈判权。

[1]江山.对夺取国际市场定价权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0,(10):79-87.

[2]司晓悦,娄成武.关于提升我国铁矿资源对外谈判定价权的思考[J].金属矿山,2006,(12):1-3.

[3]于左,彭树宏.部分交叉所有权、默契合谋与中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A].2010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297-319.

[4]周洁卿.应加快构建我国黄金定价权的国际地位[J].财经科学,2010,(11):9-16.

[5]丁泉.关于“国际定价权”缺失的思考[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13-17.

[6]郝赢赢,贾建华.谈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6):152-155.

[7]杨丽君.我国粮食进口国际定价权问题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4):17-19.

[8]王秀兵.默契串谋与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2):22-26.

[9]贾希锋.中国进口钾肥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50.

[10]林平.集体谈判的战略劣势:DVD专利费高昂的可能原因探究[A].于立.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1-29.

猜你喜欢
卡特尔定价权所有权
铁路运输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探析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博弈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浅析宽恕制度中的额外宽恕制度
国家发改委废止教材价格管理法 教材定价权下放
动产所有权保留
日本法中的所有权保留
论产业链整合与产业价值实现
关于工期索赔时差所有权的探讨
试析我国卡特尔豁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