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北民族教育问题二十年研究述评

2014-08-15 00:47张学强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国民政府回族

燕 慧 张学强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继爆发,使南京国民政府面临愈加严重的边疆危机。同西南一样,西北也成为重要战略基地,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各项计划对其进行全面开发,发展民族教育亦成为化解西北复杂的民族矛盾与宗教问题、稳定西北边疆的主要措施。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时舆论的引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西北民族教育的近代化。

20世纪90代以来,随着西部开发决策的酝酿与实施,我国学术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民族教育的研究逐渐展开,并不断扩展与深入。笔者就二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与评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二十年来研究的主要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学界开始关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民族教育问题,陆续出现有关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新疆和陕西民族教育的著述。进入21世纪,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日益细致深入,扩展到新疆、青海、绥远境内各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回族、维族、蒙古族、藏族等)教育的发展,各民族教育的管理机构(包括蒙藏委员会、蒙藏教育司)和具体的民族教育政策以及促进西北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群体与个人等方面。

最近几年来,学界发表《对近代边疆教育研究的思考》[1]和《价值观念与研究路径-关于开展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2]等研究成果,开始对以往的边疆教育和民族教育研究进行反思。与此同时,对南京国民政府边疆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西北开发与民族教育的关系和中英庚款基金会与西北民族教育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二十年来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对教育发展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与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关注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西部各级各类少数民族教育在抗战时期受国民政府的关注和大量西迁高校及文化机构所营造的独特文化氛围的影响,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3]田正平[4]也认为在抗战救国和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包括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内的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民政府在推行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方法上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等诸多问题,其预设的目标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5]因此,“在西北民族地区发展近代教育事业要处理好宗教与科技、民族传统与近代文化的关系,必须注意教育的民族化问题。”[6]

1、对甘宁青民族教育发展的研究是重点。其主要原因是甘宁青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集中了当时所谓五族中的蒙、藏、回三大少数民族。学界普遍认为,三、四十年代开发西北运动和抗日战争历史契机的有利影响,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重视,汉族知识分子以及更多的回族精英群体的积极奔走呼吁、大力倡导并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校的创办,促进了甘宁青地区蒙、藏、回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关于青海的民族教育,有学者认为民国时期是青海民族教育近代化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但封闭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经济水平、没落的政治统治、宗教文化理念及青海的近代社会结构影响了青海民族教育的近代化,使其具有夹生性、军事化的近代化特征;[7]也有学者指出青海民族教育的开展是在地方军阀与国民政府之间的矛盾斗争中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睦与否实际上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8]

2、对新疆和绥远的民族教育研究紧随其后。大部分的研究指出,新疆执政军阀盛世才的“发展以民族为形式,以六大政策为内容”的民族教育方针和新疆的各族文化促进会对新疆多个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学界认为绥远民族教育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有学者认为抗战时期绥远境内蒙旗教育获得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扩展和进步,但其发展受到了战争进程的制约与影响。[9]

3、对藏族地区各类教育的研究是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民族教育方针、藏族地区教育行政机构的沿革、国民政府在藏族学校办学经费方面采取的措施,促进了藏族地区教育的近代化。[10]“在开发民智、传播新思想、加强各民族关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看还非常落后,远远不能满足藏区社会发展的需求”。[11]

4、对陕西回族教育的研究也是有机组成部分。学界主要梳理了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回族经堂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教育、新式回族学校、陕北革命根据地回族教育的发展。这些研究表明,陕西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基地和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回族教育备受到了两种政权重视,因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二)对教育管理机构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不同的边疆教育管理机构,对发展西北民族教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蒙藏委员会和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对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当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西北的边疆教育,对于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直到1941年底边疆教育由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统管才获得快速发展”;[12]田正平[13]等分析中英庚款董事会利用庚款推进西北特别是甘肃教育发展的情况,指出庚款兴学对西北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对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针对民族教育,特别是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特殊情况,前后制定了不同的民族教育政策。有学者认为国民政府不同时期的蒙旗教育政策适应了蒙旗教育之特殊情况、特别需要,避免了各民族教育中“千篇一律”之弊端,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西北地区蒙旗教育的发展,[14]也有学者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先后出台的一系列优待边疆青年升考内地大专院校的政策法规促进了少数民族青年升考内地大专院校的热情,[15]“但由于投入量有限,还不能从实质上推进各民族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16]还有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时期推行的边疆教育政策确实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抗战的影响,更由于国民政府发展边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政治统治、扩大势力范围而非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以及边疆民族地区自身特殊性影响,而落实不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17]

(四)对边疆教育经费的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教育部划拨的边疆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及私人的捐款以及部分庚子赔款,较稳定的经费投入和多方的经费来源,使边疆地区相继创办并逐渐形成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比较完整的边疆学校系统”。[18]田正平[19]认为1934年至1944年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以发展边疆中学、培训西北地区师资以及倡导科学教育为主,着重推动了西北特别是甘肃省民族教育的发展。还有学者[20]认为英国通过退还庚款的文化策略和慈善活动掩盖其对华经济文化方面的渗透,国民党利用庚款兴办西北教育意在对西北进行政策的调整和权力渗透。

(五)对教育发展的群体与个体的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当时各界人士和团体的积极倡导促进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特别是回族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少学者指出,民国时期回族各界人士和社会上层纷纷捐资创办或资助回族学校在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成长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学者指出民国年间甘青地区回族文化团体(主要是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和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创办了许多新式回民学校,成为回族教育由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21]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界和早期民族学界参与边疆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22]

对于个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回族人士,主要包括马福祥、虎嵩山、马邻翼、马明仁等人。这些回族人士积极宣传、支持或创办回族教育事业,包括改革西北地区的传统经堂教育、兴办现代回民学校发展西北回族新式教育、资助大批回族青年到国内外高等学府深造等。也有学者指出当时的军阀马步芳作为回教促进会会长,领导促进会设立清真小学,创办高级中学和职业教育,推动了青海回民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发展。[23]

(六)对西北开发与民族教育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力发展西北民族教育是在西北开发的呼声中引起重视的,也是为开发西北服务的。有学者认为当时国人对西北开发中民族教育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民族教育问题的重视,并受其影响制定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24]虽然这些政策促进了西北民族教育的发展,“但存在民族同化的问题。”[25]也有学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促进了民众的科教意识,民众对科技的追求促进了西北民族教育的发展。[26]

三、二十年来研究取得的成就

从对局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研究扩展到多领域的研究,初步构建起了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学界充分认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西北地区民族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四、民国时期西北民族教育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目前学界主要是从民族教育实施的视角进行研究,鲜有从西北各地方少数民族对南京国民政府和各地方政府边疆教育政策与措施的接受角度进行研究。学界今后可尝试这种将民族教育研究转向受众的全新研究视角。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涉及到西北社会近代化的方方面面,要形成系统性、全面的研究,还需要学界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1]田正平,张建中. 对近代边疆教育研究的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6 (3).

[2]张学强,王江荷. 价值观念与研究路径——关于开展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1).

[3]陈 理. 抗战时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

[4]田正平,张建中. 近代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以1927至1949年为中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28(1).

[5]余子侠,冉 春. 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为重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61- 486.

[6]李建国. 教育的民族化与民族教育——对西北地区近代民族教育的几点反思[J]. 甘肃社会科学,2002(4).

[7]李臣玲. 青海民族教育近代化的困境与选择[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7- 174.

[8]赵清明,张建中. 中央与地方互动中的边疆教育——以民国后期青海省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38(3).

[9]丁 平.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边疆教育政策在绥境的实施[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抗战时期绥西实施的蒙旗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2).

[10]朱解琳. 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123- 313.

[11]苏发祥. 民国时期藏区教育概述[J]. 民族教育研究,1999,(3).

[12]王海文. 南京国民政府蒙藏教育司创设及实践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田正平,张建中.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8(6).

[14]武志华. 国民政府蒙旗教育政策及相关措施[D].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张建军. 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族学生的保送升学政策及其变动[C]. 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2009(9).

[16]刘额尔敦吐,王小五. 民国时期高校少数民族招生考试政策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09,27(4).

[17]王 景,张学强. 国民政府时期推行边疆教育政策的背景刍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2);王景. 民国政府(1912- 1949)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18]张学强,王景.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2).

[19]田正平,张建中.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8(6).

[20]马宗英. 庚子赔款和西北教育: 英国庚子赔款与国民党西北政策的调整[J]. 宁夏社会科学,2004(6).

[21]马 艾,马红梅. 论民国时期甘青地区回族文化团体对回民教育的贡献[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

[22]张建中,田正平. 教育界与近代边疆教育——以参与边疆教育事业的轨迹为中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张建中. 早期民族学界参与边疆教育述略.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J],2012(24).

[23]史春燕. 论马步芳家族与民国时期的青海回族教育[J]. 学理论,2012(10).

[24]聂春燕. 20世纪30- 40年代开发西北大潮中的边疆教育[D].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

[25]宗玉梅. 民国时期西北开发中的民族教育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4).

[26]李建国. 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民众意识的近代化[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0(2).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国民政府回族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